观音香谱(观音香谱三支香48图解)

浮生如梦 2023-05-23 19:59:42 用户分享

最全的烧香图解

最全的烧香图解

一、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二、

善良香:常常诵经文,感受佛之善。不受三途苦,常行十善道。

忍耐香:忍辱波罗蜜,坚忍求正觉。时刻要警惕,莫逆众生心。

增功香:修道勤精进,一心专念佛,净业修三福,积功才累德。

刀兵香:娑婆本来苦,贪嗔痴横行。三日刀兵起,一心念观音。

增福香:斋戒得清净,六度菩萨行,修持如佛教,福慧即临门。

出行香:见人人总好,看事事皆圆。恒顺众生者,菩萨护行人。

抽丁香:一念恶因起,地狱已标名。药师佛前忏,还令得清净。

冰雹香:众生众业感,非时风雨雹。天灾时发难,念佛得消除。

催路香:有事急切催,起程心不怖。观音有灵感,念念平安路。

止行香:有恶行快止,有善行快行。三途恶道果,全由你心成。

出尘香:身在尘中坐,心恒住清凉。尘劳本来苦,念佛开心光。

天地香:礼念天中天,赞扬地藏愿。是否发大心,警惕魔捣乱。

长生香:寿相是非相,布施无住相。学佛出三界,是为长生相。

归家香:有人回家乡,离去时迷忘。回家知家好,飘泊梦一场。

消灾香:无始劫罪恶,念佛得消除。深信因果者,修持转罪业。

平安香:诸佛常护念,平安又吉祥。众善当奉行,精进坐道场。

增财香:十日进财兆,布施得福报。佛门如法求,求财财就到。

催丹香:信愿常念佛。感应佛菩萨。圆成菩提果,道人练成丹。

成材香:学佛成材喜,亲朋沾法益。劝人都念佛,共往极乐去。

公正香:待人公,做事正。分外莫做,本分行事。

凶信香:福祸唯人招,前因有后果。一声阿弥陀,灭罪十亿劫。

明心香:心性从不灭,唯在净与污。因果轮回法,心明不拔无。

疾病香:有疾临身上,宿业内外感。念佛超度之。敦伦尽本分

施舍香:不住相布施,布施一切人。舍一得万报,上报四重恩。

催供香:礼拜要真诚,供养如礼供。行普贤十愿,是则为真供。

救苦香:施人食与药,放生修福德。燃灯并造幡,当学药师佛。

增寿香:信行普贤行,渴仰求菩提。善得胜寿命,果报无人及。

亲友香:亲朋好友来,喜笑又颜开。不随俗务转,尽分不挂怀。

超生香:超脱生命事,唯有学佛道。此刻不精进,惹得愚人笑。

敬师香:师父教导我,永脱生死门。做人不忘本,常念报师恩。

二十四香谱图

七十二香谱图

烧香的讲究

如何敬佛,许多细节上都有讲究的。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是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最好。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供开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言语需恭敬,否则冒犯了大师,不给你开光。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观世音菩萨四十八相图

国潮新品“荔枝香”古人还有2.0和3.0版

作者:金陵小岱

今年夏天,荔枝壳迅速出圈了,各大短视频APP相继推出了用荔枝壳制香的教程,于是“荔枝香”成为了国潮新品。

事实上,用荔枝壳制香并不是现代人一时兴起的“奇思妙想”,而是古人留下来的生活雅趣。原本吃剩下的荔枝壳在古人的创意中,再次获得了重生,成为了清新馥郁的香品。陆游曾在《焚香赋》中透露过一个秘方:“从山林之故友,娱耄耋之余日。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和以桧华之蜜。”其中“丹荔之衣”指的就是荔枝壳,而其余的原料也都是山中常见的植物。

南宋 佚名《荔枝图页》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陆游的这个配方讲究清雅朴素,而与他有着同样“制香理念”的当属宋仁宗的温成皇后,也就是电视剧《清平乐》中张妼晗的原型人物。这位生前颇受圣宠的女子有一“阁中香”,苏轼《香说》载:“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楝)花之类。”荔枝天然馥郁的香气与皇宫中常用的龙涎香、龙脑香等奢靡贵重的香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了香料中的一股清流,这明显就是打的差异化竞争啊!不知宋仁宗对这位女子的眷顾中有没有一点荔枝的功劳?

不过这两位的荔枝香都有些小众,颇具盛名的当属“洪驹父荔枝香”:“荔枝壳(不拘多少),麝皮(一箇)。右以酒同浸二宿,酒高二指,封盖。饭甑上蒸之,酒乾为度。日中燥之为末,每一两重加麝香一字,炼蜜和剂作饼,烧如常法。”这个配方非常潇洒,只有荔枝壳与麝香两味香料。此香非常纯净,只取荔枝壳的清香,而麝香主要是用来发香,以增加荔枝壳香味的扩散力。这种荔枝壳与麝香的合香之法,后在荔枝的产地福建等地区广泛流传。古人与现代人一样讲究留香的持久度。

而拟写这个配方的洪驹父即洪刍,是一个制香大师,《香谱》就是他写的,驹父是他的字。这位制香大师有一个很有名的舅舅,也就是黄庭坚。或许洪刍沉迷制香是受舅舅影响,因为黄庭坚对制香也很痴迷,并且还很有他的一套。比如荔枝壳到了他的手中,制成香后,就不再叫“荔枝香”,而是被取名为“闻思香”。这么有意境的名字其实大有来头,据南宋孝宗朝《锦绣万花谷》载:“山谷论香有谓‘闻思香’,取《楞严经》观音所言‘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因以名香。”

那么,黄庭坚的“闻思香”的配方有什么特别之处?陈敬在《陈氏香谱》中录:“紫檀半两(蜜水浸三日,慢火焙),甘松半两(酒浸一日,火焙),橙皮一两(日干),苦楝花一两,榠查核一两,紫荔枝一两,龙脑少许。右为末,炼蜜和剂,窨月余爇之。”黄庭坚的这个配方中,对荔枝壳设立了一个小小的门槛,必须用“紫荔枝”,即莆田产的陈紫荔枝。据说这个品种的荔枝香气极为清雅馥郁,书法家蔡襄曾在《荔枝谱》中将其列为荔枝中的极品。

独特的香气,再加上黄庭坚赋予它的文化价值,很快“闻思香”就在制香界广受好评,于是有人研制出了“闻思香2.0”,在原有配方中增加或削减配方中的香料比例。如《陈氏香谱》中的“百里香”就是参考了“闻思香”的配方,方中依然是以荔枝壳为主香,但对荔枝壳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茘枝皮千颗(须闽中来用盐梅者),甘松、栈香各三两,檀香(蜜拌炒黄色),制甲香各半两,麝香一钱(别研)。右细末,炼蜜和令稀稠得所,盛以不津瓷噐,坎埋之半月取出爇之。再投少许蜜捻作饼子亦可。此盖裁损闻思香也。”其中荔枝壳必须是用福建产的红盐荔枝,先得将佛桑花用盐梅浸润制成红浆,再放入荔枝壳腌渍,最后还要曝晒成干才能成为制香原料。这一道工序是为了让腌渍后的荔枝壳增加一丝酸甜的气味,使得“百里香”的气味层次感更丰富。

既然宋代有“百里香”,那么明代表示:咱们不能输,来个“千里香”!据明代刘基编纂的《多能鄙事》载,这个“千里香”与“百里香”稍有不同,主要原料依然是荔枝壳,不过用不到一千个荔枝壳了,五百个就够,也不必腌渍,但是却要加上龙脑、沉香等贵重原料,制成香饼以焚熏。

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曾写过一首长诗《荔枝酒》,诗中有云“花先入酿仙人识,壳即调香内府知”,可见荔枝香在明代早已不是文人的专属,宫中内府也开始使用荔枝壳制香。最浮夸的当属高濂在《遵生八笺》记载的宫中内府印香方“梦觉庵妙高香”,配方中虽用荔枝壳作为制香原料,但是配方中的香料却非常复杂,有二十六味之多。后来,擅长制香的高濂对此做了改动,减为二十四味香料,称其可对应二十四节气。

至此,古人对于研制“荔枝香”开始走向了奢靡的程度,与最初要留住荔枝香气的初衷越来越远,这种比香斗富的奢靡行为不值得效仿。我们现代人要想用吃剩下的荔枝壳制香,不妨学学苏东坡,他最爱制的小四合香,也被称为“四弃香”,正是用了荔枝壳、橙皮、梨皮、甘蔗滓这四种常被丢弃、却香味犹存的原料。此香虽不如沉檀龙麝名贵香料的气味厚重绵长,但却有着果蔬的天然香气。毕竟,人间有味是清欢。(金陵小岱)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