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属马今年多大了(1978年属马今年多大了2023)

风里有诗句 2023-08-18 15:55:34 用户分享

77年,73岁的和80岁的,都穿着一双拖鞋,超朴实!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福森

编辑|福森

1977年,邓公和叶帅终于久别重逢,在北京聚首。

这张拍摄于当年11月的照片,正是两位老人又一次并肩前行,共同助力改革开放的剪影。

这两位老人,一个年逾古稀,一位已至耄耋,可注意看他们的站姿,还是那么的“讲究”。

——七八十岁的老人,依然站着标准的军姿,尽管满头白发,却依旧坚挺,像两棵寒冬中的劲松,尽管大雪压弯了枝头,却依旧挺拔而生机勃勃。

这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在战火中锤炼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

多年的军旅生活造就了他们,军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融入他们的血液中,烙进他们的筋骨上。

说起这两人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概括——叶帅是泥土,而邓公是根植于泥土上,绽放出的红花。

叶帅对于邓公十分推崇,他曾当众感慨:“中国可以没有我,但绝不可以没有”。

他们其实相识很早,早在中央苏区时,彼此就相互认识,只是当时分属于不同部门,所以彼此之间并不熟络。

直到建国以后,两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随着往来越来越频繁,叶帅惊喜地发现,邓公小小的身躯里,蕴含着惊世的才华,是以发出了上文谓叹,两人也结为知己。

一日,派最得自己信任的小儿子把接到自家里,二十四小时“贴身保护”,在工作上对他也是毫无保留,嘱咐自己麾下的办公室主任——

“我看过的文件,尽管让他看!”

在的据理力争下,终于在1977年7月重新出来工作,结束了他的“三起三落”,这次能够再度出山,叶帅功不可没。

在党和国家拨乱反正的紧要关头,临危受命,接过了“指挥棒”。

事实证明,叶帅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对邓公的信任是正确的。

从1978年开始,邓公陆续提出“一定要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真知灼见,一下子将沉沦了十年,迷茫了十年的东方巨龙又带回腾飞的轨道上。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正所谓“红花还需绿叶配”,叶帅的鼎力支持,也是改革开放得以在全国推行的重要保障。

1980年4月,距离“经济特区”的设立,已经过了一年。叶帅作为中央领导的“先遣队”,第一个来到“特区”视察。

他接连参观了深圳、珠海两大经济特区,在考察的同时,还不忘给特区的建设者们吃下了定心丸——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他不断肯定特区建设,勉励建设者们继续努力,给了他们很大的精神鼓舞。

当然,叶帅也不只是勉励。

他深入基层,切实了解了特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改正,并公正地将整个特区的情况客观地反映给中央,为特区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政策已经走过了四十五年的光阴,“坚持全面改革开放”,无疑是正确的,这项伟大的政策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考验。

改革开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体系的建设中,已经不单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更加作为激励一代人锐意进取,不断前进的标杆和丰碑。

叶帅和邓公在历史转折中果决而睿智的判断,使他们能够青史留名,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

而作为享受到改革开放福利的新一代,我们不能停滞不前。

我们年轻人要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摘取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并将改革开放中蕴含的自我批评、自我批判和自我革新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基因中的印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