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讨厌的省份排名(全国最讨厌的省份排名一览表)

趾高气扬 2023-06-04 10:08:43 网友分享

河南人黑的最惨,可是明清两朝哪里的人不得重用?

一、河南人是中国地域上被黑最惨的省份,追溯历史,达两千年之久。

河南在历史上的位置极为重要,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就在河南地区大大小小分封了几十个诸侯国,大的诸侯国如宋国、郑国、卫国等。河南在秦朝以前属于七国的韩国,早在两千多年前河南这片土地上就互掐很热闹了,像我们熟悉的一些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这些故事我们都知道,其中主角就是春秋的宋国人,那个时候的宋国在今天河南省的商丘一带。可见在古时候河南人就已经开始被黑了,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天下人经开始取笑河南人了。

在改革开放时期,网上甚至有很多人说“河南人偷井盖”的事情。说的是河南到南方打工,城市的井盖被偷去卖了,大都是河南人干的。加上改革开放后,河南煤老板比较多,大大咧咧的,是那种财大气粗的形象,这使得大家对河南人的印象认为素质差了。

河南省老君山

同时网上流传的黑河南的顺口溜随便就来:“什么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新乡的帅哥,鹤壁的狼,洛阳遍地是流氓”。这张口既来的每句段子,对河南人的歧视都极大!虽说河南人无辜躺枪多年,但河南人仍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在为国家,为社会不停的做着贡献!

二、所以你只知道河南省在地域上被黑的最惨,可在官场上有一个地方的人在明清两朝不得重用,你知道是哪里的吗?

中国江浙一带自古富庶,而且人才济济。古代有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都在江浙一带,可见江浙的优势。而朱元璋早年是个乞丐,在凤阳起兵,在乱世之中建立大明王朝,从此成为千古一帝。

朱元璋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拒绝江浙人担任户部高官。因为户部就是民政部、财政部,是直接主管钱粮的机构。在洪武26年下令:江西、浙江、苏松人毋得任户部。明武宗朱厚照更是在《吏部一.选官》里强调: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按朱元璋的逻辑,江浙人若当了户部尚书,定会有私心,并写入《皇明祖训》中,“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将这一政策发扬光大。而整个明朝只有两位皇帝违反了祖训,就是建文帝和崇祯帝。大家都知道这两个皇帝的下场,有人甚至怀疑这里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实行这样的地域歧视政策呢?

第一、朱元璋在早年征战的时候,在江浙地区吃了不少苦头。比如盘踞在此地的张士诚,与朱元璋多次交战,虽然张士诚打不过朱元璋,但是他也不投降,甚至还当面辱骂朱元璋。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必然会或多或少得有些私心。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第二、这与中国的格局有关,中国古代历来都是北方多战事,南方少侵扰。大量的汉人从北方迁到南方,带来大量的金钱与先进文化,南方顿时人才济济,非常富庶。再加上少战乱,比之北方,强大不少。江浙富饶,朱元璋刚建国,需要大量银子补充国库,江浙成了他收入的主要来源。

当时许多南方人都不希望有北方领土,认为是窃取了自己的财富。这对于皇帝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么大领土,出现这么大不公平,江山还能守住吗?所以他打压。

第三、还有就是朱元璋出身于乞丐,知道贪官酷吏是怎样鱼肉百姓的,所以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处理是相当严厉的。举个例子,当时有个贪官贪污了10两银子,被朱元璋看见了,直接将此人剥皮杀死,此后但凡是他处理贪官,必须让百官观看,然后剥皮。对于江浙的官,他自己知道,北方穷,贪10两都是巨款,南方富,贪腐一旦发生,就不只是几百两的事情了,所以他特别警示给江浙一带的官。

影视剧图片

对于民间打压,沈万三就是个例子,多次借口没收其个人财产充国库。江浙一带连平民都能做到首富,万一拥兵自重,这大明江山不危险了吗?

第四、江浙人普遍学习好,科举入仕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方的人,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朱元璋肯定不想有着"高觉悟"的人士跟自己对着干。于是不仅降低了江浙地区的录取率,还颁布法令,不让江浙地区人民做户部官员,这可能也是非常主要的原因。

这样在古代就形成了“南方人不能当官,江浙人不能管财政”的局面。

三、清朝在入关之后,似乎惧怕这种神秘力量,总结了建文帝和崇祯帝的教训,也将明太祖朱元璋的话定为"祖训"。

(一)、顺治17年5月顺治帝谕吏部:户部司员不用苏松常镇杭嘉湖之人,原有成例,以后著照例行。也有人不信邪,那就是同治帝任命翁同稣(常熟人)为户部尚书,翁同稣先后经历了同治、光绪两帝。长期担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酥经常克扣北洋水师的军费,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导致后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间接原因之一。

影视剧中顺治皇帝

(二)、一心为民的雍正皇帝,为什么也特别讨厌浙江人呢?

史料记载:浙江德清县人许镇由吏部引荐给雍正,考察其拟任南昌知府的资格,雍正却在其履历上评价道:“人苍,着实明白,只恐有浙江风习”;山东粮道鲁日华,是浙江会稽县人,有一次雍正夸奖他时说:“一点无浙江风气”;广州同知马世枢也是浙江会稽县人,雍正夸奖时说:“人甚老成明白,显露毫无浙江风气……将来可成器 ”;广西柳州知府钱元昌是浙江海盐县人,雍正夸奖:“人甚老成明白,将来可道员,不似浙江人” …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家肯定也看明白了,就是凡浙江官员受雍正评价时,都是 “恐有浙江风习、无浙江风习、不似浙江人”。很容易看出雍正对浙江人很不喜欢。其实,雍正皇帝甚至贬低浙江为“下江”,贬斥“下江风气”。

雍正为何对浙江人有如此讨厌呢?

影视剧中雍正皇帝

第一,雍正特别讨厌浙江人的科场习气。因为科场习气在雍正看来就等于是拉帮结派、迂腐保守、务虚不务实等等劣习。科举产生的师生、同门、同学等关系,使官员容易结党,容易抱团;很多读书人迂腐笨拙,缺乏操作能力;历年科考,上榜提名的总是江浙书生居多,这就无形中给了雍正一个偏见,迂腐书生多出自江浙。。。

第二,浙江是 “文字狱” 的多发区。吕留良、钱名世、查嗣庭、汪景祺等浙籍文人给雍正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雍正认为浙江文人不忠,需要镇压。

第三,浙江民刁好喜诉。无论哪个王朝都力求稳定和谐,统治者希望全天下人民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过日子,别有什么不轨行为。偏偏浙江民风 “刁钻”,每年的诉讼案件特别多。为此,雍正特派钦差常驻浙江治理民风人心。

第四,浙江经济发达,流动性强。大批浙商为了讨生活而奔走在全国各地,大批科场失意的书生到全国各地衙门做师爷,他们其中不仅有不少人贪赃舞弊,欺压良善,也违背了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理想社会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又是雍正心里的最高愿景。雍正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事不法之徒皆出在外”。

综上几点,浙江人普遍带有雍正所厌恶的所有恶习,所以他才认为浙江的人心民风与王朝体制格格不入,需要重点整治。

如今,江浙人肯吃苦,有干劲,讲信誉,求务实,好自强,讲团结,会赚钱,头脑灵活,勤于思考,富于变通。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都干出了不错的成绩,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对此,你还用过去的老黄历去看问题吗?

参考文献:【1】中国素质最差的三个省 全国最讨厌的省份排名

【2】河南为何总是被黑?看看2000年前古人的评价,难道真的冤枉河南了

【3】解密:朱元璋为何下令明朝户部不许江浙人任职

【4】只因朱元璋个人观点,明朝世代不重用江浙人才,知道原因哭笑不得

【5】雍正皇帝为何讨厌浙江人?

【6】一心为民的雍正皇帝,为什么讨厌浙江人?有四个原因

河南人黑的最惨,可是明清两朝哪里的人不得重用?

一、河南人是中国地域上被黑最惨的省份,追溯历史,达两千年之久。

河南在历史上的位置极为重要,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就在河南地区大大小小分封了几十个诸侯国,大的诸侯国如宋国、郑国、卫国等。河南在秦朝以前属于七国的韩国,早在两千多年前河南这片土地上就互掐很热闹了,像我们熟悉的一些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这些故事我们都知道,其中主角就是春秋的宋国人,那个时候的宋国在今天河南省的商丘一带。可见在古时候河南人就已经开始被黑了,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天下人经开始取笑河南人了。

在改革开放时期,网上甚至有很多人说“河南人偷井盖”的事情。说的是河南到南方打工,城市的井盖被偷去卖了,大都是河南人干的。加上改革开放后,河南煤老板比较多,大大咧咧的,是那种财大气粗的形象,这使得大家对河南人的印象认为素质差了。

河南省老君山

同时网上流传的黑河南的顺口溜随便就来:“什么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新乡的帅哥,鹤壁的狼,洛阳遍地是流氓”。这张口既来的每句段子,对河南人的歧视都极大!虽说河南人无辜躺枪多年,但河南人仍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在为国家,为社会不停的做着贡献!

二、所以你只知道河南省在地域上被黑的最惨,可在官场上有一个地方的人在明清两朝不得重用,你知道是哪里的吗?

中国江浙一带自古富庶,而且人才济济。古代有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都在江浙一带,可见江浙的优势。而朱元璋早年是个乞丐,在凤阳起兵,在乱世之中建立大明王朝,从此成为千古一帝。

朱元璋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拒绝江浙人担任户部高官。因为户部就是民政部、财政部,是直接主管钱粮的机构。在洪武26年下令:江西、浙江、苏松人毋得任户部。明武宗朱厚照更是在《吏部一.选官》里强调: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按朱元璋的逻辑,江浙人若当了户部尚书,定会有私心,并写入《皇明祖训》中,“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将这一政策发扬光大。而整个明朝只有两位皇帝违反了祖训,就是建文帝和崇祯帝。大家都知道这两个皇帝的下场,有人甚至怀疑这里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实行这样的地域歧视政策呢?

第一、朱元璋在早年征战的时候,在江浙地区吃了不少苦头。比如盘踞在此地的张士诚,与朱元璋多次交战,虽然张士诚打不过朱元璋,但是他也不投降,甚至还当面辱骂朱元璋。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必然会或多或少得有些私心。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第二、这与中国的格局有关,中国古代历来都是北方多战事,南方少侵扰。大量的汉人从北方迁到南方,带来大量的金钱与先进文化,南方顿时人才济济,非常富庶。再加上少战乱,比之北方,强大不少。江浙富饶,朱元璋刚建国,需要大量银子补充国库,江浙成了他收入的主要来源。

当时许多南方人都不希望有北方领土,认为是窃取了自己的财富。这对于皇帝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么大领土,出现这么大不公平,江山还能守住吗?所以他打压。

第三、还有就是朱元璋出身于乞丐,知道贪官酷吏是怎样鱼肉百姓的,所以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处理是相当严厉的。举个例子,当时有个贪官贪污了10两银子,被朱元璋看见了,直接将此人剥皮杀死,此后但凡是他处理贪官,必须让百官观看,然后剥皮。对于江浙的官,他自己知道,北方穷,贪10两都是巨款,南方富,贪腐一旦发生,就不只是几百两的事情了,所以他特别警示给江浙一带的官。

影视剧图片

对于民间打压,沈万三就是个例子,多次借口没收其个人财产充国库。江浙一带连平民都能做到首富,万一拥兵自重,这大明江山不危险了吗?

第四、江浙人普遍学习好,科举入仕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方的人,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朱元璋肯定不想有着"高觉悟"的人士跟自己对着干。于是不仅降低了江浙地区的录取率,还颁布法令,不让江浙地区人民做户部官员,这可能也是非常主要的原因。

这样在古代就形成了“南方人不能当官,江浙人不能管财政”的局面。

三、清朝在入关之后,似乎惧怕这种神秘力量,总结了建文帝和崇祯帝的教训,也将明太祖朱元璋的话定为"祖训"。

(一)、顺治17年5月顺治帝谕吏部:户部司员不用苏松常镇杭嘉湖之人,原有成例,以后著照例行。也有人不信邪,那就是同治帝任命翁同稣(常熟人)为户部尚书,翁同稣先后经历了同治、光绪两帝。长期担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酥经常克扣北洋水师的军费,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导致后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间接原因之一。

影视剧中顺治皇帝

(二)、一心为民的雍正皇帝,为什么也特别讨厌浙江人呢?

史料记载:浙江德清县人许镇由吏部引荐给雍正,考察其拟任南昌知府的资格,雍正却在其履历上评价道:“人苍,着实明白,只恐有浙江风习”;山东粮道鲁日华,是浙江会稽县人,有一次雍正夸奖他时说:“一点无浙江风气”;广州同知马世枢也是浙江会稽县人,雍正夸奖时说:“人甚老成明白,显露毫无浙江风气……将来可成器 ”;广西柳州知府钱元昌是浙江海盐县人,雍正夸奖:“人甚老成明白,将来可道员,不似浙江人” …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家肯定也看明白了,就是凡浙江官员受雍正评价时,都是 “恐有浙江风习、无浙江风习、不似浙江人”。很容易看出雍正对浙江人很不喜欢。其实,雍正皇帝甚至贬低浙江为“下江”,贬斥“下江风气”。

雍正为何对浙江人有如此讨厌呢?

影视剧中雍正皇帝

第一,雍正特别讨厌浙江人的科场习气。因为科场习气在雍正看来就等于是拉帮结派、迂腐保守、务虚不务实等等劣习。科举产生的师生、同门、同学等关系,使官员容易结党,容易抱团;很多读书人迂腐笨拙,缺乏操作能力;历年科考,上榜提名的总是江浙书生居多,这就无形中给了雍正一个偏见,迂腐书生多出自江浙。。。

第二,浙江是 “文字狱” 的多发区。吕留良、钱名世、查嗣庭、汪景祺等浙籍文人给雍正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雍正认为浙江文人不忠,需要镇压。

第三,浙江民刁好喜诉。无论哪个王朝都力求稳定和谐,统治者希望全天下人民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过日子,别有什么不轨行为。偏偏浙江民风 “刁钻”,每年的诉讼案件特别多。为此,雍正特派钦差常驻浙江治理民风人心。

第四,浙江经济发达,流动性强。大批浙商为了讨生活而奔走在全国各地,大批科场失意的书生到全国各地衙门做师爷,他们其中不仅有不少人贪赃舞弊,欺压良善,也违背了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理想社会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又是雍正心里的最高愿景。雍正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事不法之徒皆出在外”。

综上几点,浙江人普遍带有雍正所厌恶的所有恶习,所以他才认为浙江的人心民风与王朝体制格格不入,需要重点整治。

如今,江浙人肯吃苦,有干劲,讲信誉,求务实,好自强,讲团结,会赚钱,头脑灵活,勤于思考,富于变通。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都干出了不错的成绩,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对此,你还用过去的老黄历去看问题吗?

参考文献:【1】中国素质最差的三个省 全国最讨厌的省份排名

【2】河南为何总是被黑?看看2000年前古人的评价,难道真的冤枉河南了

【3】解密:朱元璋为何下令明朝户部不许江浙人任职

【4】只因朱元璋个人观点,明朝世代不重用江浙人才,知道原因哭笑不得

【5】雍正皇帝为何讨厌浙江人?

【6】一心为民的雍正皇帝,为什么讨厌浙江人?有四个原因

河南人黑的最惨,可是明清两朝哪里的人不得重用?

一、河南人是中国地域上被黑最惨的省份,追溯历史,达两千年之久。

河南在历史上的位置极为重要,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就在河南地区大大小小分封了几十个诸侯国,大的诸侯国如宋国、郑国、卫国等。河南在秦朝以前属于七国的韩国,早在两千多年前河南这片土地上就互掐很热闹了,像我们熟悉的一些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这些故事我们都知道,其中主角就是春秋的宋国人,那个时候的宋国在今天河南省的商丘一带。可见在古时候河南人就已经开始被黑了,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天下人经开始取笑河南人了。

在改革开放时期,网上甚至有很多人说“河南人偷井盖”的事情。说的是河南到南方打工,城市的井盖被偷去卖了,大都是河南人干的。加上改革开放后,河南煤老板比较多,大大咧咧的,是那种财大气粗的形象,这使得大家对河南人的印象认为素质差了。

河南省老君山

同时网上流传的黑河南的顺口溜随便就来:“什么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新乡的帅哥,鹤壁的狼,洛阳遍地是流氓”。这张口既来的每句段子,对河南人的歧视都极大!虽说河南人无辜躺枪多年,但河南人仍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在为国家,为社会不停的做着贡献!

二、所以你只知道河南省在地域上被黑的最惨,可在官场上有一个地方的人在明清两朝不得重用,你知道是哪里的吗?

中国江浙一带自古富庶,而且人才济济。古代有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都在江浙一带,可见江浙的优势。而朱元璋早年是个乞丐,在凤阳起兵,在乱世之中建立大明王朝,从此成为千古一帝。

朱元璋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拒绝江浙人担任户部高官。因为户部就是民政部、财政部,是直接主管钱粮的机构。在洪武26年下令:江西、浙江、苏松人毋得任户部。明武宗朱厚照更是在《吏部一.选官》里强调: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按朱元璋的逻辑,江浙人若当了户部尚书,定会有私心,并写入《皇明祖训》中,“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将这一政策发扬光大。而整个明朝只有两位皇帝违反了祖训,就是建文帝和崇祯帝。大家都知道这两个皇帝的下场,有人甚至怀疑这里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实行这样的地域歧视政策呢?

第一、朱元璋在早年征战的时候,在江浙地区吃了不少苦头。比如盘踞在此地的张士诚,与朱元璋多次交战,虽然张士诚打不过朱元璋,但是他也不投降,甚至还当面辱骂朱元璋。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必然会或多或少得有些私心。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第二、这与中国的格局有关,中国古代历来都是北方多战事,南方少侵扰。大量的汉人从北方迁到南方,带来大量的金钱与先进文化,南方顿时人才济济,非常富庶。再加上少战乱,比之北方,强大不少。江浙富饶,朱元璋刚建国,需要大量银子补充国库,江浙成了他收入的主要来源。

当时许多南方人都不希望有北方领土,认为是窃取了自己的财富。这对于皇帝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么大领土,出现这么大不公平,江山还能守住吗?所以他打压。

第三、还有就是朱元璋出身于乞丐,知道贪官酷吏是怎样鱼肉百姓的,所以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处理是相当严厉的。举个例子,当时有个贪官贪污了10两银子,被朱元璋看见了,直接将此人剥皮杀死,此后但凡是他处理贪官,必须让百官观看,然后剥皮。对于江浙的官,他自己知道,北方穷,贪10两都是巨款,南方富,贪腐一旦发生,就不只是几百两的事情了,所以他特别警示给江浙一带的官。

影视剧图片

对于民间打压,沈万三就是个例子,多次借口没收其个人财产充国库。江浙一带连平民都能做到首富,万一拥兵自重,这大明江山不危险了吗?

第四、江浙人普遍学习好,科举入仕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方的人,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朱元璋肯定不想有着"高觉悟"的人士跟自己对着干。于是不仅降低了江浙地区的录取率,还颁布法令,不让江浙地区人民做户部官员,这可能也是非常主要的原因。

这样在古代就形成了“南方人不能当官,江浙人不能管财政”的局面。

三、清朝在入关之后,似乎惧怕这种神秘力量,总结了建文帝和崇祯帝的教训,也将明太祖朱元璋的话定为"祖训"。

(一)、顺治17年5月顺治帝谕吏部:户部司员不用苏松常镇杭嘉湖之人,原有成例,以后著照例行。也有人不信邪,那就是同治帝任命翁同稣(常熟人)为户部尚书,翁同稣先后经历了同治、光绪两帝。长期担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酥经常克扣北洋水师的军费,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导致后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间接原因之一。

影视剧中顺治皇帝

(二)、一心为民的雍正皇帝,为什么也特别讨厌浙江人呢?

史料记载:浙江德清县人许镇由吏部引荐给雍正,考察其拟任南昌知府的资格,雍正却在其履历上评价道:“人苍,着实明白,只恐有浙江风习”;山东粮道鲁日华,是浙江会稽县人,有一次雍正夸奖他时说:“一点无浙江风气”;广州同知马世枢也是浙江会稽县人,雍正夸奖时说:“人甚老成明白,显露毫无浙江风气……将来可成器 ”;广西柳州知府钱元昌是浙江海盐县人,雍正夸奖:“人甚老成明白,将来可道员,不似浙江人” …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家肯定也看明白了,就是凡浙江官员受雍正评价时,都是 “恐有浙江风习、无浙江风习、不似浙江人”。很容易看出雍正对浙江人很不喜欢。其实,雍正皇帝甚至贬低浙江为“下江”,贬斥“下江风气”。

雍正为何对浙江人有如此讨厌呢?

影视剧中雍正皇帝

第一,雍正特别讨厌浙江人的科场习气。因为科场习气在雍正看来就等于是拉帮结派、迂腐保守、务虚不务实等等劣习。科举产生的师生、同门、同学等关系,使官员容易结党,容易抱团;很多读书人迂腐笨拙,缺乏操作能力;历年科考,上榜提名的总是江浙书生居多,这就无形中给了雍正一个偏见,迂腐书生多出自江浙。。。

第二,浙江是 “文字狱” 的多发区。吕留良、钱名世、查嗣庭、汪景祺等浙籍文人给雍正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雍正认为浙江文人不忠,需要镇压。

第三,浙江民刁好喜诉。无论哪个王朝都力求稳定和谐,统治者希望全天下人民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过日子,别有什么不轨行为。偏偏浙江民风 “刁钻”,每年的诉讼案件特别多。为此,雍正特派钦差常驻浙江治理民风人心。

第四,浙江经济发达,流动性强。大批浙商为了讨生活而奔走在全国各地,大批科场失意的书生到全国各地衙门做师爷,他们其中不仅有不少人贪赃舞弊,欺压良善,也违背了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理想社会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又是雍正心里的最高愿景。雍正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事不法之徒皆出在外”。

综上几点,浙江人普遍带有雍正所厌恶的所有恶习,所以他才认为浙江的人心民风与王朝体制格格不入,需要重点整治。

如今,江浙人肯吃苦,有干劲,讲信誉,求务实,好自强,讲团结,会赚钱,头脑灵活,勤于思考,富于变通。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都干出了不错的成绩,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对此,你还用过去的老黄历去看问题吗?

参考文献:【1】中国素质最差的三个省 全国最讨厌的省份排名

【2】河南为何总是被黑?看看2000年前古人的评价,难道真的冤枉河南了

【3】解密:朱元璋为何下令明朝户部不许江浙人任职

【4】只因朱元璋个人观点,明朝世代不重用江浙人才,知道原因哭笑不得

【5】雍正皇帝为何讨厌浙江人?

【6】一心为民的雍正皇帝,为什么讨厌浙江人?有四个原因

日本对我国各省的评价如何?湖南被吹上天,唯独这2省评价最差

相信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中日关系都是一个过不去的坎,抗战十四年中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刻在中国人的脑海里,若要选出一个中国最不待见的海外国家,恐怕非日本莫属。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如此不待见日本,那么日本又是怎么看待中国的呢?1938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曾出过一系列《中国各省兵地志概说》,里面便详细记载了中国各地的概说,以及日本人眼里的中国。

在《概说》里,湖南几乎被日军“吹上了天”:湖南自古以来有尚武之风,同时还十分好学,士多,世利淡,慷慨进取,湖南自古以来不仅出武将,也出才子,军民和海外留学生均多于其他省。除此之外,底层农夫还勤于耕作,劳动者,船夫等下层坚忍力行,乃是中国所有省份里人口素质构成最全面的。

虽然这段叙述有夸张成分在,但基本符合湖南省的情况,那么日军为何会如此“大方”地赞美湖南呢?真的是发自内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1939年~1942年这3年里,日军发动了无数次攻坚战,结果都被英勇顽强的湖南人给打了回去。

从数据上我们能更直观地看出湖南人在抗击日军中作出的贡献,抗战时期,全国共发生了22次大会战,其中6次在湖南;湖南境内歼灭日寇达到21万人,占全国歼敌总数的2分之1;谭嗣同、黄兴、蔡锷、彭德怀、贺龙等等人物,也都出自湖南。对于日军来说,湖南就是个攻不下来的“硬茬”,日军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那么就抬高对手,用最大的力度赞美对手,以掩盖自己的无能。

那么有捧必有踩,当年两广地区便是日军眼里最“可恶”的存在。

在《广东省兵要地志概说》中写道:“当地汉族人先天与一般中国人不同,比北方的中国人勇敢富有团结力、顽强、狡黠,甚至性情残忍,同时排日思想旺盛,在此处作战一定要特别注意。”

在《广西省兵要地志概说》中写道:“质朴彪悍,忍耐力强,刻苦勤勉。(体格)比中国北方人身材短,体重轻。一般体力弱。”

从这两段中不难看出,两广地区的人民对日军是非常厌恶和痛恨的,两广地区作为抗击海外入侵者最早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革命最激进的地区,那种反抗敌人的精神,早已融入血肉,如何容得下日军在这里肆意妄为。

再看广西地区,自古以来,广西就处于蛮荒之地,土地贫瘠、地势险恶,想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必须拥有坚定的意志,灵活的身板,以及强大的凝聚力,和不怕死的精神,所以广西人民大多崇尚武道,战斗力爆表。

当年日军还没有踏入两广地区,广西人民就已经做好了与他们战斗到底的准备,若日军敢杀广西一人,他们就要杀日军两人,这样的气魄,日军怎能不怕?于是他们便故意用“性情残忍”这样的贬义词来形容两广地区的人民,其实对我们来说,这根本不是贬低,而是对两广人民的褒奖。

如今距离抗战结束已经过去75年,但日本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道歉,不愿意承认那段历史,甚至在日本的教科书上,还公然把侵略中国写成“日本为了自保,迫于无奈才发动了战争”,把“南京大”称为“南京事件”,除此之外,日本的一部分领导人,还公然参拜。勿忘历史,才能让我们国家走得更远。

参考资料:《中国各省兵地志概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