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钞票花束图片(1314钞票花束图片女友让我送)

落荒而逃 2023-06-16 15:01:52 网友投稿

热恋发的“520”“1314”红包,分手后能要回吗? 律师:具特殊含义或认定为赠与

今天是2月14日,与往年一样,微信红包的金额上限由200元调整为520元,由于“520”谐音“我爱你”,成为恋人间表达爱意的手段。然而,一旦分手,这类特殊金额红包,在分手后还能要回来吗?

四川的刘先生恋爱4个月为女友花费6万余元,主要是购买家具、发红包等。后来,女友嫌弃他在情人节发给她的52元红包太少,还晒出别人送的礼物,两人因矛盾分手。于是,他向法院起诉要求女方返还6万余元,但要回红包等支出并未获得支持……最终,刘先生只要回来1.8万元。

律师表示,恋爱期间互发红包,尤其是520元、1314元等这类特殊金额红包,可能被认为具有特殊含义,属于赠与,分手时不能主张返还。对于大额金钱或贵重财物处置,可进行备注说明转账的真实意图及目的,或保留相关书面凭证,避免以后发生纠纷。

↑刘先生起诉女友返还6万元案审理现场

案例:

发52元红包女友嫌少,分手后男子起诉还钱

30多岁的刘先生是四川攀枝花人。2021年底,经朋友介绍,离异的刘先生认识了同是离异的周女士,随着感情渐入,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刘先生奔着以结婚为目的与周女士交往,为表达爱意,刘先生还给周女士发了几千元的微信红包。

“她给我说她自己买了一套房子,就让我出钱置办了家具。”在恋爱的4个月内,刘先生在新房添置家具、购买衣服、发红包等方面,转款共计6万余元。去年春节后,两人发生矛盾,周女士将刘先生微信拉黑。去年2月14日,周女士将刘先生从微信黑名单中拉出,要求他给自己发红包。刘先生发了一个52元的红包,周女士嫌弃他发的金额太少,还晒出其他人送她的礼物。此时,刘先生觉得感情被欺骗,两人分道扬镳……

分手后,刘先生要求周女士还钱,因此还闹到了派出所,双方调解未果。经法院审理,酌情认定3.7万余元为超出日常交往的赠与,而其他微信红包、购买衣服等支出,法院认定属刘先生为博取好感或增进感情的一般性赠与或共同消费支出,不应予以返还。一审法院判决,周女士返还刘先生3万元。对此,周女士不服。近日,经二审法院调解,周女士自愿支付刘先生1.8万元。

↑刘先生给女友发“520”红包记录

法院:

红包含特殊数字具特定寓意,认定赠与不支持返还

实际上,这类恋爱纠纷不少。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公开报道的案例发现,恋爱期间双方为维持感情所发送的包含特殊数字的红包转账,如“52、520、1314”等,分手后主张返还很可能不会被法院支持。与此同时,法官在处理类似案件时,还会考虑当事人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家庭收入情况、是否存在过错等因素,综合判断赠与一方的赠与目的作出是否应予返还的认定。

近日,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赠与合同纠纷案。小方与小刘是恋人,小方动不动向对方发“1314”“5200”,甚至是十几万元。两年内,小方给小刘转账500多笔共计140多万元,后来两人分手,小方起诉至法院要求对方还钱。法院认为,小方的家庭经济水平较高,“1314”“5200”这些数字本身具有特定寓意,这些钱也与他的经济能力相适应,应认定为表达爱意及联络感情的无偿赠与,法院不予支持。而小方转账的16万、10万、10万、5.2万等多笔大额款项,明显超过小方表达爱意的经济负担,可参照彩礼的性质予以适当返还。最终,法院判决小刘返还40万元。

↑带有“520”特殊含义的红包截图 资料图

2018年,武汉34岁的琳琳在酒吧认识了22岁的小伙,后来两人成了恋人。恋爱期间,琳琳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向小伙转款、买礼物等共计70余万元。2020年,琳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伙返还。经调查,从双方相识至分手,琳琳转款的57万余元中有29万余元添加“给大可爱”等备注或为具有特定隐含意义的金额,如“666.66”“5200”等,有28万余元既无备注也无特定数字意义。法院认为,有备注或具有特定隐含意义数额,应认定为无偿赠与。最终,法院判决小伙返还琳琳28万余元并支付利息。

律师:

分手后哪些钱款能要回?大额转账可备注真实意图

四川谦亨律师事务所张天鸿律师表示,在恋爱期间,为了增进感情,双方相互转账红包实属正常,但对于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520”“1314”等转账行为,这种具有特殊含义的转账,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通常认定是情侣之间为表达爱意的赠与,很可能被视为赠与行为,是不能够要求返还的,即使分手也不得撤销赠与或要求对方返还。关于赠与目的明确的红包也是同样道理,在法律上是一种无偿行为,接收红包的一方不需要履行还款义务。

张天鸿律师提醒,情侣热恋期互相赠送金钱礼物很正常,但对于大额金钱或贵重财物处置,应当保持必要的清醒与理智,应当要谨慎,特别要注意保存证实真实意思表示的证据,可进行备注说明转账的真实意图及目的,或者保留相关书面凭证(如借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避免日后发生争议时无据可依,出现经济纠纷。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编辑 何先锋 责任编辑 魏孔明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一束情人节鲜花卖1000元,花店为什么还是不赚钱?

题图源自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吴邵格 | 编辑:葛伟炜

“吃力不讨好的情人节生意,正在消磨鲜花店的上进心。”

澜生的花店开在长沙东瓜山老街附近,紧挨着车流穿行的马路,从小店再往前走一段路就到湘江了。相隔几个店铺的位置,原本也是一家花店,“没熬住,一年前关门了。疫情最难的时候,我们的生意也不好做,收入只有之前的3成左右。”澜生悻悻道。

临近情人节,澜生在店里愈发忙碌,除了为进店的客人挑花、扎花外,还要抽出几个小时设计情人节花束,拍照后发朋友圈做宣传。

澜生的花店,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旺盛的购买力,以及追求节日仪式感的强烈意愿。

数据说明了一切。美团发布的2023年春节消费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生活服务业日均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春节增长66%。

据京东小时购数据,小年以来,礼盒类商品整体销量同比增长超50%,其中白酒礼盒、果脯礼盒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倍,水果礼盒、烘焙礼盒、水产干货礼盒同比增长超3倍。

不难预料,2023年情人节的鲜花生意不仅会迎来高潮,而且将比往年更甚。对此,沪花拾者创始人徐嘉谊曾表示,今年情人节是五年内最好的时间窗口。

然而,新零售商业评论观察到的现象是,不少线下鲜花店并未如想象中的那样积极应对情人节生意,有的甚至产生了“躺平”的想法。

图源小红书

涨价,喂不饱花店

临近2月14日,情人节的氛围愈发浓厚:一些咖啡、茶饮品牌推出了情人节套餐,直播间里主播们卖力地推销着各种情人节礼盒,许多商场和购物中心也选用玫瑰、爱心等元素的装饰品进行布置。

对于在情人节送女朋友鲜花这件事,莫莫(化名)是认真的。他提前去了公司附近的花店询价,却被离谱的价格吓到了:“一支进口厄瓜多尔玫瑰100元,一支普通玫瑰30元,即便只是配一束普通玫瑰,加上包装,小一千就没了。”

虽然知道情人节鲜花会涨价,但莫莫还是感慨,今年的“玫瑰刺客”着实让人招架不住。

价格上涨,花店却并未如意料中的那样赚到盆满钵满。一位鲜花店老板向新零售商业评论吐槽:“前一年情人节,我忙里忙外,扣除成本支出,只赚了3千元左右。”

进货成本上涨是主要原因之一。

云南斗南花卉市场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承包了全国70%的鲜花生意。新零售商业评论了解到,自春节以来,斗南花市的鲜切花价格始终高居不下。

以卡罗拉玫瑰为例,截至2月7日晚9点,进货价已经从去年情人节当天的96元/扎(每扎20枝),上涨至124元/扎,涨幅接近30%,而2020年情人节,卡罗拉玫瑰的价格仅约48元/扎。

2月7日晚9点斗南花市批发价,最右列为单枝最高价格,图源小红书

魅花的鲜花店开在上海黄浦区的闹市地带,她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一到节假日,鲜切花的进价通常会上涨1/4,玫瑰、康乃馨等必备款的加价率更高。”经过产地、交易市场、批发商等的层层流转后,鲜切花的价格也相应地一轮轮上涨。

除了直接到产地采购进货外,有的花店会以本地花卉批发市场为主要进货渠道。魅花透露,有时候,盒马鲜生销售的一些基础类鲜花,售价比批发市场的还低,“所以,业内不少花店也会去盒马进花。”

但鲜切花的保鲜周期比较短,批发来的鲜花基本只能保持5~7天的新鲜状态。“若是从盒马这类生鲜电商进的鲜花,基本两三天没卖掉就得扔了。”魅花说。

中国花卉协会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张力指出:“鲜花损耗是世界性难题,目前难以完全解决。”要减少鲜花损耗,涉及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以物流为例,目前鲜花的干线物流仍难以实现全程冷链,其中涉及车辆、运输、包装标准化等各方面问题。

爱尚鲜花CEO邹小锋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通常一枝花从昆明到达北京花店,损耗会达到30%。

图源小红书

进货成本与损耗的“双高”,是情人节鲜花生意所面临的严峻现实,而更为“骨感”的是,情人节买花通常以男性消费者为主,大部分是一锤子买卖,更别提会产生消费黏性了。

对此,魅花和澜生有着同样的感受:情人节买花的男性顾客,通常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他们不会固定在一家花店买花,也不愿意加店里的微信。

“即使是因为在线上渠道购买而加上了微信,后续也不会有太多的沟通,更不指望做什么关系维护和营销推广了。”

男性顾客购买鲜花的随机性,直接导致花店备货数量的不确定性。花费比平时贵了几倍的进价而预备的鲜花,情人节一过,就只能低价销售。

“我们也很纠结,备多了怕砸在手里,备少了又担心错过今年可能出现的报复性消费热潮。”魅花表示有点心累,“我们提前2周就在研究情人节生意,一边盯着起伏的花价,一边看看同行们开始做哪些款式。”

如今看来,对于鲜花店,曾经被称为“一等一卖花节日”的情人节,并不美好——不仅心累、身累,还不怎么挣钱。

“钱呢?进货了。货呢?卖了。赚的钱呢?进货了……花店是处于最后一环的接盘侠,简直是被割了韭菜。”小红书上有花店老板忍不住发帖吐槽。

爆款,并非上上策

柯萌(化名)称自己是重度鲜花消费者:“一开始只是单纯想让家里更有生气,买的都是比较普通的鲜花品种。后来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许多漂亮又独特的花卉品种,大多产自云南,就一发不可收拾。”

柯萌如今一周内会买三四次鲜花,有时候则通过电商渠道直接从云南产地购买稀有的品种。

从倾向纯色系花束到不同花束混搭、从基础品种到小众特殊品种、从基础包装到特色包装,徐嘉谊总结了如今消费者鲜花消费所呈现的3大变化。柯萌即是典型之一。

消费端的变化,反映到花店,其实成为了双刃剑—— 一方面,消费频次的增加,无疑有助于花店的销售业绩提升;另一方面,如何更好地预测消费者喜好,使得花店的鲜花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押宝”生意,节日期间则更甚。

以2022年的5·20为例。据报道,当时在北京,粉色绣球突然成为了爆款,让不少花店措手不及,只得紧急进货。而北京鲜花市场已经是绣球难求,单枝粉色绣球的进货价甚至上涨到100元。

爆款的出现也并非无迹可寻。澜生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几年前爆火的熊抱鲜花,就是有商家提前打板,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做了营销推广。有顾客会拿着网上下载的图片来找我们定做,粉粉嫩嫩的,确实漂亮。”今年春节期间的兔子花束也是类似的出圈路径。

“如果把节假日鲜花销售完全看成是押宝生意,是非常片面的。浅浅押宝没问题,但不建议大家全部追逐网红款。”徐嘉谊认为,鲜花商家应对网红款应该保持开放且更为谨慎的态度,从自身门店和客群出发,调整选品、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才是实体鲜花店经营的重点。

采访中,服务于中高端客群的魅花也表示,“说实话,你别看我的朋友圈里有发类似今年网红款的兔子花束,真正拿着网图找我做同款的顾客少之又少。做什么产品还是得始终围绕你的客群。”

网红款兔子花束,魅花供图

如今,澜生和魅花不约而同地做起了同样的事——基于自己门店的顾客喜好,提前设计打版,每天在朋友圈里推广两三个新款,既是打造爆款,又在推进产品的标准化。

“比起之前依着顾客想法做花,现在自己设计产品,提前预热、引导消费者选择,效率的确更高。”魅花说道。

采访中,新零售商业评论了解到,玫瑰花可种植春秋两季,每季只开一次。花农为了将玫瑰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将一年两次的开花期分别安排在在冬季的情人节和夏季的七夕节。

这意味着,全年中鲜花销售的旺季,不止一个情人节。

今年年货节期间,淘菜菜发布的数据显示,平台上年宵花销量环比增长300%。盒马数据显示,大年二十九,年宵花销量出现井喷,较去年增长超70%……

有业内人士透露,身边有第一年冲刺年宵花的个体鲜花门店,在春节黄金期内做到20万月销售额的业绩,相当于普通花店月营收的3~4倍。与此同时,年宵花生意相较情人节的鲜花生意还更好做。

对此,沪花拾者创始人徐嘉谊表示:“除了年宵花,我们整理鲜花联盟中超千家花店的反馈和国内调研报告后发现,母亲节、端午节、中秋节,正成为鲜花门店销售增量较大的节日。”

经营线下花店,是一条鲜花与荆棘并存的道路。情人节“躺平”或许有些夸张,但如何利用好全年中的每一个节日倒是需要花店老板仔细思考的话题,而这背后,需要的是持续的产品创新、顾客群的精心运营维护,以及更用心的服务……

今日话题:今天你买花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