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天出生和死亡的人口(中国每天出生和死亡的人口比例)

行尸走肉 2023-08-09 17:22:39 网友投稿

我国14亿人,平均3秒就有一人死亡,专家:2035年更严峻

2022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告中指出,2021年我国的死亡人数达到了1014万人,死亡率是7.18%。

如果把1014万人平摊到每天的话,每天就有2.85万人死亡,也就是说,在我们喘一口气之间,就有一个人去世。

令人心痛的是,在这1014万人之中,自然老死的概率只有1.437%左右。

此外,《公报》还透露了一些重要数据:

1、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这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2021年新生儿的出生人口比死亡人口只多了48万人。

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晚,不想生,从而导致出生人口大幅度降低,甚至已经下跌到与死亡人口相等的位置。

另外,根据数据统计划分,0-1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决定了一个国家是不是少子化,具体如下:

1、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

2、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

3、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

4、30%~40%,为严重多子化;

5、40%以上,为超多子化。

而我国0-14岁人口约为25338万人,占总人口的17.95%,属于少子化下限的警戒线边缘。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新老生命断层的时期,老龄化已经到来。

老龄化的到来,也预示着更多的人会离开。

截止2021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2005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4.2%。

百分之十四点二是什么概念?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注:我国早在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14.2%的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划分标准的2倍,意味着我国其实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时期。

而到了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百分之二十一,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百分之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

有专家预测,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百分之15。

与此同时,在安联集团最新一期关于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报告》中显示,中国的退休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约为23:100。

这也代表着,五个劳动人员要共同担负起一个老人的养老任务。

可是,这五个人不仅仅是养老人这么简单,他们也有家庭,,也有孩子,可以说,接下来养老问题将要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出生率没有显著提高的前提下,如果不延长退休年龄,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劳动力萎缩。

这将造成总产量锐减,除非生产力有所提高。

所以,我们也开始推进延迟退休的政策,目的就是缓解因老龄化产生的潜在风险。

依照联合国标准,假定所有劳动力在65岁退休,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内,人口老龄化也将导致国家经济减速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所以,应对老龄化第一个政策,就是延迟退休,将有劳动力的老年人留在岗位上,创造剩余价值。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

2022年9月20日,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也就是说,2035年时,平均每4个人当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位65岁的老人。

而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深度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1、养老金储备不足

社科院曾经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做出预测:

到2035年,我国的养老金结余为0。

这就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第一个重大影响。

我国养老金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简单来讲,就是利用收取劳动人口的钱,拿给老年人花。

2021年新生儿的出生人口比死亡人口只多了48万人。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晚,不想生,从而导致出生人口大幅度降低,到2035年之后,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交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领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压力就越大。

2、延迟退休

2021年延迟退休政策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前我国的山东省、江苏省已经试点延迟退休了。

其它多个省市也已经完成了延迟退休意见征求工作,正在制定延迟退休试行办法。

未来极有可能将退休年龄延迟到:女性60岁,男性65岁。

3、墓地供不应求

深度老龄化带来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人们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就是老人的接连离开。

到了2035年,人口基数最大的八零九零一代人都要迈入50岁以上的行列,此时他们人口基数占比也很大的父辈们,都到了人生末年。

预计到那时,死亡人数可能达到2000-3000万左右,平均每天死亡6.8万,甚至不到1秒就有一个人离开。

因此,就需要大量的墓地来埋葬这些人。

可是,这不是一亩两亩地的事,按照一个坟墓1平方来算,每天需要6.8万亩地来埋葬死去的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海葬或者树葬届时将会成为主要的埋葬方式。

当然,海葬和树葬都能给子女节省一大笔钱,毕竟一个墓地好一点的要百万,差一点的也要十几万。

更重要的是,死后不占用土地,也算是做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4、房子空置率大涨

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所拥有的房子已经够40亿人口居住。

而我国只有14亿人口,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话,每个人能有3套房子。

但是,到了2035年以后,人口基数可能会出现下滑,房子就会出现更富裕的情况。

等一部分老人离开后,他们的房子想卖也卖不出去,因为别人也在为手里的房子发愁。

2021年“十四五”期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将“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

也就是说,房产税很可能即将实施,届时手上有多套房子的人,需要交纳额外的一笔税收。

而到了2035年时,一个人拥有多套房就变成了烫手的芋头,因为一个人最多两套房,但是因为老人的离开,多出来的房子就会变成子女的压力。

更可悲的是,那个时期就算便宜卖了,也不一定有人愿意买。

因此,到了那时,房子的空置率很高的前提下,年轻人还可能承受更多的负担。

结语: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期,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俨然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座大山。

再过20年,全世界将有11亿人年龄超过65岁,占全球总人口的13%。

“银发海啸”将席卷大部分地区,那时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房价低迷、增长乏力的状态。

这关乎的我们每一个人。

因此,提前做好养老计划,迫在眉睫。

养儿防老、买房防老都将成为过去式,自己防老将会成为更稳的办法。

下期预告:老年人离开了,子女为什么都不怎么哭了?

-END-

作者:老高

编辑:老高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8旬癌症老人临死前想见孩子,前妻:想都不要想,他不配

劳荣枝死刑,从她坐上法子英摩托车那一刻,结局就已经注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