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取名男宝宝(郭氏取名男宝宝属虎)

伸手挽明月 2023-07-16 16:55:49 网友分享

「家规」汾阳郡王郭子仪:居功不傲 忠勇传家

山西省汾阳市位于吕梁山东麓,濒临汾水。这里春秋置县,秦汉时期隶属太原郡,是中华郭姓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唐汾阳郡王郭子仪根祖汾阳,属太原郭氏望族。其先祖因官迁于陕右(即陕西)。唐通天二年(697年),郭子仪出生于陕西华州(今陕西渭南华州区)。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异等被朝廷擢用,历官左卫大将军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等,逐渐成长为大唐王朝镇守北庭的高级将领。

唐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年近花甲的郭子仪奉诏率部平乱。七年间,他身先士卒,领军浴血奋战,收复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驱除外敌,力挽大唐于将倾,立下了再造唐室的丰功伟绩。唐肃宗曾对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高度评价了郭子仪保全李唐江山中的重要作用。唐德宗下诏褒扬郭子仪,诏书中云:“天祚有唐,奕奕重光。力扶天柱,唯赖汾阳”,并进尚父之尊号。

郭子仪因功加司徒,封代国公,晋位中书令,封爵汾阳郡王,被李唐王朝倚为柱国之臣。逝世后,谥封忠武。后世称其汾阳王,或郭忠武王。

郭子仪八子七婿,且多以功名显身,忠正立朝。郭子仪挚友李白曾有诗曰:忠武英声振德威,恩光荡荡古今稀。八男受爵黄金印,七婿封官碧紫微……

郭氏积庆如此之厚,与汾阳郡王郭子仪亲身倡导践行的郭氏家风族规有着莫大的关系。

郭姓由虢转而得之。虢国为匡扶周室,征战四方,屡立战功,以忠于王室、勇猛尚武著称。忠勇是郭氏家规族训中一以贯之的传统,历代郭氏家规族训对步入仕途者,必加以忠武之训诫。

郭氏家规《仕进篇》有这样的规定:“仕进王朝,务尽忠报主,慎勿欺国嚼民……居官者必致身事君,出为忠臣,斯愈见处为孝子。夫然后可以报主,可以光宗。”

郭氏家族之忠与孝互为表里,忠与勇统为一体,家国情怀共滋同生,忠勇之义更多体现于知行合一、恪尽职守、勇于作为、勤政为民。只有真正将修身之功化为安邦治国之为,忠心坦荡,不欺其君;博爱苍生,不嚼其民;公道守正,不生奸邪;淡泊利欲,不苟富贵。唯照此行,方可外为忠臣,内为孝子。

郭子仪是郭氏家族忠勇家风的杰出典范。作为大唐中兴名相,郭子仪功高权重,但他忠君爱国,居功不傲、勇于担当、谦恭自省。

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相州兵败,朝廷罢郭子仪兵权,他朝闻命,夕就道,毫无纤介。宦官程元振进谗离构,他不正面争执,而是将代宗所赐千余篇诏书进呈,以明心迹。当朝廷国库空虚之时,他用自己的俸禄购买军马,亲自带领士兵屯田种地、生产军粮……赢得了当世与后人的敬仰。

乾隆曾这样评价郭子仪:自古大臣出将入相,为国安危者,必有忠诚之德,经世之才。唐之子仪,勋名显烁,惟其忠义笃诚深限于心故也。

一个人、一个家族忠勇之风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敬祖、睦族、孝悌、尚俭、力耕、课读等系列的家教,历经天长日久的家风熏陶,才能内化于心,而后外化于行。

忠臣自古出孝子。孝是忠义形成的奠基石,敬祖孝亲为做人之根本,因而孝道是历代郭氏家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麻冈《郭氏家规》要求族人必守大节,其要义曰:“人生必恪守大节,事亲不可不孝,事长不可不悌,事主不可不忠,交友不可不信。”

忠孝、悌信、谦和,勤俭、正大、光明、不求回报。郭氏家族秉承的这些家规族训,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精髓。

清廉不贪,勤俭不奢。《崇勤俭》《戒奢侈》是历代郭氏家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要义曰:创者多俭德,守者多奢华。祖宗苦俭约,不知几经积累,家道始克。裕及子孙,承其基业,任意耗费,曾不旋踵。货财立尽,虽曰家运,岂非人事使然。古人云勤可补拙,又曰俭可养廉,此语可为龟鉴。

汾阳王长子郭曜,破虏有功,居家勤俭自处。曾孙郭承嘏官至刑部侍郎,秉承家训,温良谦让,清白守正,及卒,家无余赀,全赖亲友为办,方入土为安。

郭氏家规不仅要求仕宦者具有忠勇精神,对不入仕途者同样要求严格,告诫要奉公守法,各尽其职。郭氏家规《历臣职》篇中这样要求:“不仕者,居王土,均王臣也。各当奉公守法,钱粮丁役,依期输纳,期为良民。毋得肆意拖延,搅侵欺侵,影射飞诡,上罹官刑,下累族偿,切宜诫之。”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郭氏家规中的忠勇精神,在家族后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

清乾隆时,郭子仪长子郭曜后裔、汾阳市孝臣村郭继傅,急国家所急,毁家纾难,一次为国捐金3000两白银,亲自押送晋商捐献的百万军资入川,支援金川战事。乾隆感其继承了先祖郭子仪忠君爱国之门风,赐其改名为郭继仪。

郭庆兰,汾阳医院高级护校毕业,北平协和医院护士。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先后与白求恩、柯棣华一道在生死线上抢救抗战将士,后与印度友人柯棣华结为连理。作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大使,多次受到两国领导人的接见。

郭兰英,原汾州府平遥县人,以一曲《我的祖国》唱红大江南北。这位人民艺术家对党对国忠贞不渝,始终以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己任。

汾阳王郭子仪忠武之家训,也深刻影响了汾阳地区的民风民俗。有宋一代名将狄青,以郭公汾阳为楷模,十年征战,匡卫大宋,成为柱国之臣。他忠勇、仁义、诚信,谥封武襄,是汾阳青史又一位良将忠臣。

汾阳民间舞蹈地秧歌,别具一格,刚健硬朗,武气英生,传说为汾阳郡王郭子仪庆捷而创,至今仍在汾阳舞动不息。

从唐始,汾阳王郭子仪后裔向全国各地迁徙,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生息,郭氏后裔遍全球,形成中华郭氏大家族。

世界郭氏宗亲会成立于1982年,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美国、越南等数十个国家的郭氏后裔,通过这个平台,追寻根祖,共商发展。

郭氏后裔 郭杰:

我们希望后代能将“忠”“勇”二字代代相传,不断绵延发展。

相国家声远,汾阳世泽长。汾阳王郭子仪居功不傲、忠勇清正之家风,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座历久弥新的精神宝库,生生不息,教育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辈!

郭氏故事2――史话郭氏族徽“虎”

文|郭在权

虢国阳燧

中国的氏族的徽号或标志由来已久。但是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 将“图腾”一词引进我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 严复在按语中指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那么,什么叫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网上流传的100姓氏图腾是美术家王大良创作的美术作品,王大良说:“只是艺术创作,没有科学依据 ”王大有先生作品表现所谓郭氏图腾是城郭。因此与我们虢国后裔之郭无任何关系。

我们郭姓出自姬姓,源于虢国之“虢”。古代‘虢”、“郭”为通假字,即字异音相同。《谷梁传·昭公元年》作“郭”,而《左传》则作“虢”。《公羊传》说:“虢谓之郭声之转也。”此郭姓之始。”

虢国阳燧虎纹与郭氏图腾:距今3000年的西周时代,虢国祖先已经创造出利用太阳能取火的工具――阳燧。堪称世界一绝。阳燧上的虎纹,背面有鼻形钮,钮旁铸有两只栩栩如生的斑斓猛虎,四周有两条双头虺龙和四只鸷鸟图案。

阳燧图中虺龙翻腾盘曲,缠绕虎躯,与虎搏斗;鸷鸟怒目圆睁,展翅飞啄;猛虎瞪眼奋爪,张口卷尾,奋力迎击。龙争虎斗,画面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创作之精致令人叫绝,显示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技艺水平,充分体现了虢国人崇武尚勇、不畏、驱邪伏魔、英勇称世的精神风貌。反映了虢国人作为周王室嫡亲显赫的身世,以及与姬姓周王室的特殊关系。发挥虢国保护神的作用。

据许慎和段玉裁的解释分析,虢字表示一只张牙舞爪的虎与一柄手执的叉在搏斗。其原始含义就是英勇善搏的猛虎,这自然是周族姬始虎图腾崇拜的遗绪。反映了郭氏作为周王室嫡亲显赫的身世,作为周王室的守卫者,以及与姬姓周王室的特殊关系。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周代,虎贲指的是守卫周王的虢国精锐武士。\"虎贲\"就是郭氏的勇士,《孟子》里说,武王伐纣时,“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虎贲三千”这个说法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从虢仲、虢叔到郭子仪,一条崇虎尚武基因的血脉在流淌,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传承。\"虢\"作为一个古文字,它已存在三千余年。它曾以徽标的力量,鼓励军队奋勇向前。又以图腾的形式,催发了虢人的心灵和勇气。如今,它又成为勇敢与智慧,勤奋与拼搏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郭氏子弟。

历史上姓郭的名人取名 宝宝取名好参谋

郭姓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下面就来看看历史上姓郭的名人取名吧。

历史上姓郭的名人

郭姓来源一

“禹乘二龙,郭支之驭”,相传大禹有两个护卫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们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这么说来,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

郭姓来源二

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历史上姓郭的名人

郭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郭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绩卓著。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闻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