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的意思(典的意思为本义)

作茧自缚 2023-08-13 05:14:05 网友上传

《魏斯者,魏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详细注解和翻译

魏斯者,魏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住宅)必式(通“轼”。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四方贤士多归(归附)之。

【注】魏斯即魏文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

段干木,名克,封于段,为干木大夫,故称段干木。其数名好友先后为将,唯段干木清高隐居。魏文侯弟魏成子,极力推荐段干木,魏文侯月夜登门拜请段干木。他尊从“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古训,越墙逃避。文侯求贤若渴,每过段干木家门,扶轼致敬,以示其诚,终于感动了段干木,得以相见。期间,车夫问其故,文侯曰:“我富于势,干木富于义”。成语“干木富义”即源于此。

译文:魏斯,是魏桓子的孙子,就是魏文侯。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用手抚轼行礼。四方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朝拜)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译文: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邀请魏国出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相互得知魏文侯对待自己讲的话,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不协调)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懂得)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译文: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注】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谚语。指地位低的官员不参与应由高级官员谋划的大事,关系疏远的人不介入关系亲密者之间的事情。

译文: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臣子我在朝外任职,不敢乱提建议。”

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不)察故也。居(平时)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结交),达视其所举(推荐),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回到)舍,吾之相定矣。”

译文: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这是)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平常时看他所亲近的人,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所推荐的人,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事,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东西。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人,又何必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选择)相,果(究竟)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举荐)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征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攻克),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败给)于魏成!”

【注】卜:1、占卜。《左传・僖公四年》:初,晋献公欲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2、选择。杜甫《秋野》:系舟蛮井路,卜宅楚村墟。3、赐予;给予。《诗・小雅・楚茨》:卜尔百福,如几如式。4、推断;预料。清代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译文: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选择谁担任宰相,究竟谁任宰相呢?”李克说:“魏成。”翟璜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了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了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没有人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里比魏成差!”

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结党营私)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指上面自己对文侯说的话)。所以(···的原因)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十分之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意动用法)之。子恶(怎么)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徘徊)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终身)为弟子!”

译文:李克说:“您把我推荐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向我询问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之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中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向东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您所推荐的五个人,国君都把他们任用为臣子。您怎么能够与魏成相比呢!”翟璜徘徊不敢上前,拜了又拜说:“我是一个粗俗的人,失礼了,愿意终身做您的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B.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C.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D.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10.D(原文: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侯,“文”是魏斯的谥号。谥号是一种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称颂死者的功绩。

B.三晋,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因为这三国是在瓜分晋国后建立的,故被称为“三晋”。

C.阙门,古代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之间的位置,“阙门之外”就是朝堂之外的意思。

D.千钟,指优厚的俸禄。钟是古代的一种称量单位,与前文中出现的“钟”意义不同。

11.A(“用来称颂死者的功绩”错。谥号也可用来表示批评、贬斥或同情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文侯礼贤尊士,视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即使经过段干木的家也要行礼,天下的很多贤士都前来归附,魏国由此成为三晋中的大国。

B.魏文侯听出钟声不协调,而田子方认为君王不必精通音乐,应当注重选拔任用官员,担负起国君应有的职责,魏文侯对此表示认同。

C.李克以自己地位卑疏为借口,不愿就宰相人选一事表明看法,但是在得到魏文侯的劝勉后,他提出了选人的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D.虽然翟璜对李克有举荐之恩,但是李克并没有因此偏袒翟璜,而是委婉地向魏文侯推荐魏成担任宰相,翟璜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愤怒。

12.A(“由此”错。魏国是在韩、赵两国前来朝拜之后,开始成为三晋中的大国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1)听说今天国君召见您来选择宰相,究竟谁担任宰相呢?(卜、果、为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

(2)您所推荐的五个人,国君都把他们任用为臣子。您怎么能够与魏成相比呢!(进、臣、恶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魏文侯在听取李克的建言之后,为什么会选择魏成担任宰相?(3分)

14.①因为魏成富贵时能结交贤才,②显达时能推荐国君都以之为师的人才。③与翟璜相比,更符合李克提出的宰相人选的标准。(共3分。每点1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