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是什么意思(揆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超甜的布丁 2023-06-14 00:54:28 网友分享

苏贞昌成台湾任期最长“阁揆”,但大家更关心他究竟什么时候下台?

莱猪(瘦肉精美猪)议题在台湾持续发酵,再加上此前一系列争议事件,岛内“倒阁”声浪四起。位于暴风眼的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在网路上频频被喊“下台”。今日(4日),苏贞昌接受“现场震撼教育”,接连被台媒和“蓝委”郑正钤问到此议题,他先愣了一下,之后尴尬笑说“嗯,谢谢!”

据悉,就连内对苏贞昌即将下台的传闻也是不断,甚至传言蔡英文总因找不到适合人选,才“忍着用”。不过,也是在今天下午,蔡英文办公室发言人张惇涵再次澄清:“目前没有‘内阁改组’的规划。”只是这样的“口头保证”似乎不保险,有绿营人士认为,原本内认为苏贞昌任期可以到2022地方选举后,现在时间点恐怕已经松动。

说起时间点,今天也是苏贞昌几十年从政经历的一个“里程碑”。自去年1月14日就任“阁揆”至今,加上“执政”时期的1年3个多月任期(2006年1月25日就任,2007年5月21日卸任),苏贞昌合计“阁揆”任期已经达到3年2个月又16天,已超越游锡堃,成为199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民选后累积任期最长的“行政院长”。

不过,若以不中断的任期计算,游锡堃自2002年2月1日至2005年2月1日的3年任期,仍是台湾地区领导人民选后任期最长纪录。位居其后的是萧万长的2年9个月又20天。

只是,这样的历史时刻,苏贞昌估计没心庆祝,其“阁揆”之位岌岌可危。今天,他在赴立法机构备询前,先接受在场记者联访,有记者问“最近‘政府’团队的争议较多,但有说要‘内阁’微调,包含换‘阁揆’名单。”苏听完似乎是愣了一下,接着尴尬微笑表示“嗯…谢谢”,接着马上转身进入“立院”不再多言。

到了议场接受质询,“立委”郑正钤也当着苏贞昌的面问称,现在网络上有人封苏贞昌为现代版的赵高,对于这样的名称,苏贞昌有没有什么反应?苏贞昌表示,那不是事实。

郑正钤接着又说,坊间的“倒阁”声浪很高,他不知道是不是江湖传言,但有说法指出,蔡英文有坦白说要打算撤换苏贞昌,只是目前找不到人。苏贞昌搪塞称,这个蔡办已经有发表声明,自己就不说了。

有关苏贞昌下台的议题,主席江启臣今天受访也表示,蔡英文不是不知道,如果“内阁”真的表现得好,也不需要她一直亲自出来灭火。

甚至有贴心者还为蔡英文献策。“蓝委”赖士葆就推荐桃园市长郑文灿、“交通部长”林佳龙可以顶替苏贞昌上位。在赖士葆看来,至少这些人选不会像苏贞昌一样乱拗,因为越拗越凶人家就越讨厌。赖士葆说,苏贞昌口才很好,就一直想在口头上占人便宜,在现在的时空不讨人喜欢。

不过,从目前开放莱猪的庞大压力来看,内估计没有人敢在这时接“阁揆”,即使“莱猪风暴”能过关,还有“劳保退休金改革方案”、电价涨价、疫情后台湾经济,“反中仇中抗中”后续问题等,都相当棘手。

或许有一个人选——面临罢免压力的“全台不分区议员”王浩宇。岛内网友说,明年1月16日后王浩宇来接最合适了,毕竟那时候他就失业了。

海峡导报记者@海峡派 /文 台媒图

战国时代的“一向一揆”农民起义所向披靡

这里的“一向”指的是“一向宗”,而这个一向宗则是由净土真宗本愿寺教团教众组成的一个宗派,因该宗派宣扬不需要懂得佛法经文,只需加入并时时口念“阿弥陀佛”口号就可以在死后往生“净土”,而且因当时的一向宗第八代法主莲如和尚亲自到各地农村传教,在他舌灿莲花的布教下,这种只需念“阿弥陀佛”就能在死后进入极乐世界的简单修行法自然吸引了大量头脑简单的农民成为其信徒,而这些则使得一向宗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急速的发展。

“一揆”之说本来自孟子的《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本意是指先代圣人舜和后代圣人文王的所作所为是完全相同的,后来延伸为“同一道理,相同样子”等意。不过,“一揆”被日本人拿来后又衍生出了“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之意,至战国时期更是发扬光大成为了百姓、土著及当地各种非政府组织势力因某些目标而集结之团体,以及百姓起兵反抗统治者的行为,日本人称其为“蜂起”,也就是“起义”的意思。

“一向一揆”就是战国时期一向宗信徒所发起的“一揆”之总称。一向宗最基层的组织是“讲”。一寺院一道场至少有一个“讲”,多则四五个;每一讲拥有信徒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而莲如法主组织“讲”就是要加强信徒的宗教生活和对一向宗的信心。但是,由于在烽火连天的战国时代,各地守护、大名为应付战争,加大农民税赋,使得民间怨气上升,此时,一向宗在基层的“讲”就逐渐失去原来的性质,变成了信徒们集会发泄对社会不满的场所,而一向宗为扩大宗教势力,斯时也正在大名领地到处兴建寺院,这无疑触犯了大名的利益,各地大名与一向宗的摩擦开始不断出现。也正是在此时,一向宗信徒们开始拒纳年贡,拒服徭役。严重者甚至占领庄园,驱走国务重职人员等等。这一切,也促使一向宗信众在各地的地方组织,开始演变为为争取他们所谓的现世幸福反抗统治者的战斗组织,于是,战国时代的“一向一揆”正式拉开了序幕。

说穿了,“一向一揆”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包括有寺院僧侣和“国人”( 指日本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的地方豪族,国人领主)参加并参与领导的一向宗信徒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其目标就是夺取地方。它主要发生在本愿寺教团大幅发展的时期和地区,比如在北陆地区的加贺国(今石川县),长亨2年(1488年)加贺一向一揆在发出讨伐守护大名檄文的同时,动员十多万大军包围了守护大名所在地高尾城并攻克之,守护大名富樫政亲自杀,起义者旋即迎立富樫泰高为名义守护接管了加贺国。尔后加贺国便由有力的国人信徒代表和中小名主出身的寺院住持代表以共议制形成联合执政形式。接下来的90多年间,加贺国基本上成了“百姓所有之国”,也就是事实上的“自治国”,这也成为了战国时期一个著名的“下克上”之典范。

借加贺一向一揆胜利之东风,能登、越中、越前等国的信徒也都纷纷起事,尤其是进入16世纪,起义烽火更是燃烧到了其它诸国。从地区看主要是在近畿一带、北陆地区、东海地区、越中美浓接壤的飞騨地区以及中国地区。出现了越前一向一揆、近江一向一揆、三河一向一揆、伊势长岛一向一揆等众多“蜂起”的遍地开花现象。据《日本战国史》资料显示,一向一揆最巅峰的时期,以本愿寺为中心,其势力涵盖近畿、北陆、东海、伊势、志摩以及中国等地,几乎波及了半个日本……

其实,据说历代净土真宗本愿寺派法主都反对一向一揆,但却无法控制一向宗地方信徒的组织,而他们这种游离于于武家之外的的强大势力必然会引起战国大名们的不满,比如织田信长从一开始就在不断的和领地内的一向一揆作斗争,并在元龟元年(1570年)发动了对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全面战争,史称“石山之战”。当时的一向宗第十一代法主显如光佐为保本愿寺流派香火不得已发出了总动员令,号召全国的本愿寺信徒与织田信长作战。战争整整持续了十年,直到本愿寺实力消耗殆尽,最后求和退出石山为止,此战虽以本愿寺的失败而告终,但从中也透射出了一向宗在战国时代的强大实力。

此后,随着战国时代的终结,一向宗渐渐开始走向没落,一向一揆也渐无用武之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向一揆”就彻底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君不见现在的企业决起大会、商业联合聚会时,日本人仍在举杯高喝“一揆、一揆”么?其实,谁又能说今天日本人的牢固的团队精神里就没有“一向一揆”的遗风存在呢?只不过是换了种存在形式罢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