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的意思(缣的意思)

谁为谁伤 2023-06-09 19:32:54 网友投稿

修养的最高境界:谦

《易经》有云:谦,德之柄也。

万事礼则谦,退则谦,让则谦,忍则谦。

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源于内心的品德,是一定修养所能及的高层次。

人生可贵在于“谦”,一个“谦”字,可以说是人生的大智慧、大涵养和大境界。

谦虚

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门客有三千多人,门客趋之若鹜,孟尝君的谦虚品质功不可没。

孟尝君并不对门客的身份、地位做要求。他与门客吃同样的饭菜,宁可舍弃家业也要为门客提供丰厚的待遇,让天下贤士心向往之。

靠着方方面面“人才”的支持,孟尝君屡屡“死里逃生”。

满招损,谦受益。孟尝君正是因为谦虚地对待每个人,才让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反哺”。

抱有谦虚之心,就能远离灾难,如同有了人生的护身符一样。

一个谦虚的人,总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温柔与惬意,总是让自己低到尘埃里,并由此创造出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让他人得以舒展身心、展露身手。而作为回报,就是尽其所能,还这个谦虚的人,同样的快乐和自由。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的手段排挤别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然。

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有斗志、有斗魂,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谦虚的举止、谦虚的态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谦逊

春秋时期,子禹询问孔子的弟子子贡,孔子每次周游到一个国家,为什么都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

子贡告诉子禹,因为先生能够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谦逊而不争,与人交谈,留有余地,他自然会得到信任和尊重。

谦逊是所有美德的坚实基础。

如果谦虚是做人的一种态度的话,那么谦逊则是一种人品,是一种更为低调的态度和精神,是内在美德、素养和涵养的高度表现。

谦逊的人不自大、不虚夸,不因学问高深而骄傲自大,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不因财富丰厚而口大气粗,如同成熟的麦穗,愈饱满愈低调内敛。

谦逊,是一种“看得见”的修养,以谦逊之心待人,更是一种上善品德。

谦和

负荆请罪这个典故,大家都很熟悉。故事中廉颇对蔺相如百般刁难,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始终保持一颗谦和的心,最终使廉颇惭愧不已,负荆请罪。“将相之和”也成为千秋佳话。

殊不知,廉颇与蔺相如最终和解,就在于蔺相如的谦和心态。

“道生于静逸,德生于谦和。”

谦和待人,不是低声下气、谄媚奉承,而是彬彬有礼、以德服人。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牧”是守的意思,“卑以自牧”就是以谦卑自守,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为人处世,唯有谦卑自守,才能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

谦和是谦虚、谦逊者的表情和态度。谦和之人退能明哲保身,进能感化他人,一生都会幸福自在。

待人温和,是一种高级修养

《道德经》:待人温和,是一种修养。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待人温和”。

待人温和的人内心没有戾气,抛开那一份偏激,即便身边出现风雨雷电一般的嘈杂与繁复,自己只能保持一份镇定,这也叫做自然之道。

《道德经》中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这句智慧就是说:“善于做事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打斗人的人不会轻易被人激怒,善于战胜对方的人不与对方正面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叫做对人谦下。

这就是人生最好的心态和举止,让自己的心性有一份温和的道理,待人温和,秉持的是一份不怒不争,这样的人可谓是大修养,大格局之人。

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情绪过于激进,不懂待人温和,就如同小孩子一般,有情绪就哭闹,这样的人成不了大事。

即便是“伪装”出来一副温和谦下的姿态,对于别人来说,都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在为人处事之中,会让你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

当年陈仲弓的儿子陈纪,在11岁的时候去拜访袁公,袁公就问他:“令尊在太丘县为官的时候远近闻名,很多人都赞扬他,他做了什么事?”

陈纪就说:“家父在太丘,对于强者用德行安抚,对于弱者用仁慈体恤,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久了自然受到尊敬。”

袁公说:“我以前也任过县令,做的也是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呢?”

陈纪从容的回答:“周公和孔子也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相隔甚远,但是为官处世的态度却是一样的,周公也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当时陈纪年龄虽小,只有11岁,但是他听得出袁公的话里有话,袁公想用言语诱导陈纪评自己和他的父亲。

这个问题其实很让人难回答,稍微有不慎自己的家父不仅颜面丢失,而且还会得罪袁公,袁公并不是想知道谁学了谁,而是有意的为难陈纪。

但是陈纪这个时候却能镇定的说:“周公和孔子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为官和处事却是一样的。”

他在这里巧妙的用周公和孔子比喻了自己的父亲和袁公,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父亲的体面,袁公听了这个回答,想必也非常佩服。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学习的都是以强硬的姿态来对待对方。但是殊不知,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一种温和与谦下。

《道德经》中说“强梁者不得好死”。

以强硬姿态为人处事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埋下的也是一个祸患,难以保全自己,也会惹致灾祸。

《孙子兵法》中说:“用强硬的手段驱除士兵攻城,是最下等的策略,只有不战而胜方为大胜。”

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和睦,待人温和,不要挑起争端,否则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待人温和并不是一味的懦弱,而是选择退一步,在看似成全对方的基础之上,成全的是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种良好的素质和修养,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道德经不争的核心智慧。

以不争的姿态,来成全我们自己更好的人生。

当你不与天下去争的时候,天下自然没有人能与你争夺,放下眼前短暂的利益之争,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己长久的人生。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周易六十四卦之谦卦:谦逊、谨慎和谦虚

“谦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其中一卦,它代表着谦逊、谨慎和谦虚。谦卦为艮卦下坤卦上,艮卦代表着悦,为表面的、外在的,而坤卦代表着顺,为内在的、深层的。谦卦象征外表悦人,内心则谦虚,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这个卦的卦辞为“亨。谦。君子有终。”这句话的大意是:“通达顺利。行事谨慎。君子需要始终谦虚。”谦卦的含义就在于求谦虚谨慎,保持持续的成功和稳定的运势。

谦卦中有一个小故事,名曰“甘棠之义”。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叫曾子的学者和他的一位好友。曾子的好友是一个小官,但他拒绝了官爵,选择隐居在甘棠乡村,种菜做蔬,过着平淡的生活。曾子前去拜访他,问他为什么要过这样一种生活,而他却不回城做个大官。他的好友回答说:“大官往往盛气凌人,但我并不喜欢这种生活。相反,我喜欢与人相处在平等和谦逊的氛围中。这种平和的生活,比什么都更让我感到满足。”

故事中的这个小官是具有谦卑和谨慎品质的人。他乐于与人相处在平等谦虚的姿态中,这展示了谦虚的崇高之处。在谦卦中,君子通过谦逊的姿态,在各种场合中都能处理事情得当,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因此,谦虚和谦逊不是胆怯,而是智慧和胸怀。

谦卦所代表的品质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谦虚一直是领袖和成功人士的品质,被赞赏、鼓励和奉为楷模。它是与成功和荣誉相辅相成的,是真正的智慧之道。

总之,谦卦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事业发展等方面,要敬畏天地和万物,始终待人友善、以诚相待,保持谦虚和谨慎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都抱有谦虚、和谐的心态,这才是我们人生发展的真正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