衘(衘的意思)

几分真心 2023-07-15 07:16:11 网络

每日一诗《诗经·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治国之道也

节南山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tán),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jiān)!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ē)。赫赫师尹,不平谓何(hē)。天方荐瘥(cuó),丧乱弘多。民言无嘉(gē),憯(cǎn )莫惩(chénɡ)嗟(jiē)。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d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pí),俾(bǐ)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fú)躬弗亲,庶民弗信(xīn)。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yǐ)。琐琐姻亚,则无膴(wǔ)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讻(xiōng)。昊天不惠,降此大戾(lì)。君子如届(jì),俾民心阕(kuì)。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níng)。忧心如酲(chénɡ),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cù)蹙靡所骋(chěnɡ)。

方茂尔恶(wù),相尔矛(móu)矣。既夷既怿(yì),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bōng)。

一、音韵

韵部:

第一章:岩、瞻(zhān)、惔(tán)、谈、斩、监(jiān),谈部;

第二章:猗¹(ē)、何²(hē)、瘥、多、嘉³(gē)、嗟(,歌部;

第三章:师、氐、维、毗、迷、师,脂部;

第四章:亲、信⁴(xīn),真部;仕、子、已、殆⁵(yǐ)、仕,之部;

第五章:佣、讻,东部;惠、戾、届⁶(jì)、阕⁷(kuì)、夷、违,质部;

第六章:定、生、宁、酲、成、政、姓,耕部;

第七章:领、骋,耕部;

第八章:矛⁸(móu)、酬,幽部;

第九章:平、宁、正,耕部;

第十章:诵⁹(yōng)、讻、邦(bōng),东部。

注:

猗(ē):又《集韵》倚可切《正韵》乌可切,音妸。《释文》猗,於可反。《集韵》或作阿。何(hē):《康熙字典》又音诃。嘉(gē):《康熙字典》又叶居何切,音歌。信(xīn):《康熙字典》又叶斯邻切,音新。殆(yǐ):《康熙字典》又叶养里切,音以。《楚辞·天问》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届(jì):《康熙字典》又叶居吏切,音记。《诗·小雅》不知所届。叶下寐。阕(kuì):又《集韵》暌桂切,音䙆(kuì)。又《韵补》叶音馈。《曹植·酒赋》叙嘉宾之欢会兮,惟耽乐之既阕。日暗暗于桑榆兮,命仆夫而皆逝。矛(móu):《唐韵》莫浮切《集韵》《韵会》迷浮切,音谋。诵(yōng):《康熙字典》又叶侯容切,音慵。邦(bōng):《康熙字典》又叶卜工切。《诗·小雅》以畜万邦,叶上讻。《又》保其家邦。叶上同。

按:以上韵部归类和读音参考“汉典网”的《康熙字典》和《音韵方言·上古音·王力系统》。

二、释义第一章

节〈音截〉彼南山¹,维石岩岩²。赫赫师尹³,民具尔瞻⁴〈叶侧衘反〉。忧心如惔⁵〈音谈〉,不敢戏谈。国既卒〈子律反〉斩⁶〈何侧御反〉,何用不监⁷〈平声〉?

○兴也。以南山之节喻师尹之赫赫,以石之岩岩引民具尔瞻。

注解:

节:高峻貌。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岩岩:积石貌。赫赫:显盛貌。师尹:大师尹氏也,即太师尹氏。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民:众萌也。言萌而无识也。具:同“倶”。尔,又同“ 迩 ”,近也。瞻:视,仰视。惔:燔,灼烂。卒:终。斩:绝。何用:犹用何,为什么。监:视也,临下也。

○此诗家父所作。刺王用尹氏以致乱。言节彼南山,则维石岩岩矣。赫赫师尹,具尔瞻矣。而其所为不善,使人忧心如火燔灼。又畏其威而不敢言也。然则国既终斩绝矣。汝何用而不察哉。

今译:那高峻的南山,山石堆积岩岩。那赫赫显盛的太师尹氏,万民俱来仰视他。忧心如焚,都不敢戏谑谈论。国家已快要灭绝了,为何不看看朝政呢?

第二章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¹〈音医。叶于何反〉。赫赫师尹,不平谓何²?天方荐〈音荐〉瘥³〈音嵳〉,丧〈去声〉乱弘多⁴。民言无嘉⁵〈叶居何反〉,憯〈音惨〉莫惩嗟⁶〈叶遭哥反〉。

○兴也。以南山之节喻师尹之赫赫,以实猗之平对师尹之不平。

注解:

实,满。猗,长也。笺云:猗,倚也。言草木满其旁倚之畎谷也。或以为:草木之实猗猗然。不平:不均平。谓何:为何。荐:再也;重也;仍也。瘥:病。小疫曰瘥,指小的传染病。丧:亡也,逃也。乱:不治也。弘:大,甚。言:同“唁”,吊生曰唁。慰问。嘉:善,嘉庆。憯:曾。惩:止也。

○节彼南山,则有实其猗矣。赫赫师尹,而不平其心,则谓之何哉。苏氏曰:为政者不平其心,则下之荣瘁劳佚,有大相绝者矣。是以神怒而重之以丧乱。人怨而谤讟其上。然尹氏曾不惩创咨磋,求所以自改也。

今译:那高峻的南山, 有草木铺满那南山的溪谷。那声威赫赫的太师尹氏,为何不均一公平用人呢?上天又重之以疾疫,老百姓死丧祸乱太多了。老百姓都没有了吉庆之言,而您曾经没有任何停止这些的措施,真让人叹惜。

第三章

尹氏大〈音泰〉师,维周之氐¹〈音底。叶都黎反〉。秉国之均²,四方是维³。天子是毗⁴〈音琵〉,俾民不迷⁵。不吊昊天⁶,不宜空我师⁷〈叶霜夷反〉。

○赋也。

注解:

氐:本也,根本。秉:同“柄”,持。均:平。四方:天下;各处。维:持,维持。毗:辅。俾:使也。迷:惑也。吊:善。昊天:苍天。空:穷,困穷也。师:众也。

○言尹氏大师,维周之氐,而秉国之均,则是宜有以维持四方,毗辅天子,而使民不迷。乃其职也,今乃不平其心,而既不见愍吊于昊天矣,则不宜久在其位。使天降祸乱,而我众幷及空穷也。

今译:太师尹氏,是大周的根本。秉持国家之均平,四方诸侯赖以他维持。天子靠他辅弼,使老百姓能不迷惑。不善啊,昊天,您就不要让他使我民众困穷吧!

第四章

弗躬弗亲¹,庶民弗信²〈叶斯人反〉。弗问弗仕³,勿罔君子⁴〈叶奖里反〉。式夷式已⁵,无小人殆⁶〈叶养里反〉。琐琐姻亚⁷,则无膴〈音武〉仕⁸。

赋也。

注解:

躬:身也。亲:躬也。庶:众也。信:悫也,不疑也,不差爽也。仕:事,察也。罔:欺也。君子:指王也。式:用。夷:平。已:止。殆:危殆,一说近也,言无与小人近。琐琐:小貌,卑微渺小貌。姻亚:亦作“ 姻娅 ”。壻之父曰姻,两壻相谓曰亚。膴:厚也。膴仕:高官厚禄。

○言王委政于尹氏。尹氏又委政于姻娅之小人,而以其未尝问,未尝事者,欺其君也。故戒之曰:汝之弗躬弗亲,庶民已不信矣。其所弗问弗事,则岂可以罔君子哉。当平其心视所任之人,有不当者,则已之。无以小人之故,而至于危殆其国也。琐琐姻娅,而必皆膴仕,则小人进矣。

今译:不事必躬亲,则庶民之言不可信。不问不察视,可不是会把君子欺罔?用均平则已,不要使小人至于危殆。那些琐碎的妻党小人如岳父和连襟之类,不要提拔给他们高官厚禄。

第五章

昊天不佣¹〈敕龙反〉,降此鞠〈音菊〉讻²〈音凶〉。昊天不惠³,降此大戾⁴。君子如届⁵〈音戒。叶居例反〉,俾民心阕⁶〈音缺。叶苦桂反〉。君子如夷,恶〈去声〉怒是违⁷。

赋也。

注解:

佣:均也,齐等也。鞠:盈,多。讻:讼,一作乱。惠:顺。戾:乖,罪。届:极。阕:息,尽。违:远也。

○言昊天不均,而降此穷极之乱。昊天不顺,而降此乖戾之变。然所以靖之者,亦在夫人而已。君子无所苟,而用其至,则必躬必亲,而民之乱心息矣。君子无所偏而平其心,则式夷式已,而民之恶怒远矣。伤王与尹氏之不能也。夫为政不平,以召祸乱者,人也。而诗人以为:天实为之者,盖无所归咎,而归之天也。抑有以见君臣隐讳之义焉,有以见天人合一之理焉。后皆放此。

今译:昊天啊,尹氏不均,降下如此多纷争。昊天啊,尹氏不和顺,降下如此大的乖乱。君子如果行以极诚之道,则使民息去争讼之心。君子如果换成平顺之心待民,之恶怒之怨气就去掉了。

第六章

不吊昊天〈叶铁因反〉,乱靡有定¹〈叶唐丁反〉。式月斯生²〈叶桑经反〉,俾民不宁。忧心如酲³〈音呈〉,谁秉国成⁴,不自为政⁵〈叶诸盈反〉,卒劳百姓⁶〈叶桑经反〉。

○赋也。

注解:

定:止,停止。月:每个月。斯:此。生:生长。酲:病,病酒曰酲。成:平。为政:执掌国政。卒:终也。劳:勤。

○苏氏曰:天不之恤。故乱未有所止,而祸患与岁月增长。君子忧之曰:谁秉国成者,乃不自为政,而以付之姻娅之小人,其卒使民为之,受其劳弊以至此也。

今译:昊天以我为不善,天下之乱则不会停止。用用这样乱上加乱,使民心忧不止。忧心如醉。谁能秉持国政以均平?如果王不自为理政,终使百姓更加劳苦。

第七章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¹。我瞻四方,蹙蹙〈音蹴〉靡所骋²〈音逞〉。

○赋也。

注解:

项:大也。蹙蹙:缩小之貌。骋:驰骋。

○言驾四牡,而四牡项领,可以骋矣。而视四方,则皆昏乱蹙蹙然,无可往之所。亦将何所骋哉。东莱吕氏曰:本根病,则枝叶皆瘁。是以无可往之地也。

今译:我驾着那四匹公马,四匹马都昂着那头。我极目四望,四方土地越来越局蹙使我难以驰骋。

第八章

方茂尔恶¹,相〈去声〉尔矛²矣。既夷既怿³,如相酬⁴〈音酬〉矣。

赋也。

注解:

茂:盛。相:视。夷:悦也。怿:服也。酬:劝酒也。主人第一次进酒为献,宾客回酒后,主人再进酒为酬。

○言方盛其恶以相加,则视其矛戟,如欲战斗。及既夷平悦怿,则相与欢然,如宾主而相酬酢,不以为怪也。盖小人之性无常,而习于斗乱。其喜怒之不可期如此。是以君子无所适而可也。

今译:刚刚要勉力与你为恶时,看到了你的矛戟。既然大家能平心静气相与为欢时,又像宾主饮酒相互酬酢了。

第九章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¹,覆〈音福〉怨其正²〈叶诸盈反〉。

○赋也。

注解:

惩:止也。覆:反覆。正:长,君长。

尹氏之不平,若天使之。故曰:昊天不平。若是则我王亦不得宁矣。然尹氏犹不自惩创其心,乃反怨人之正己者,则其为恶何时而已哉。

今译:昊天啊,尹氏持政不平,我们的王就不得安宁。不停止他的邪心,使得老百姓反而怨恨他们的君长。

第十章

家父〈音甫〉作诵¹〈叶疾容反〉,以究王讻²。式讹尔心³,以畜万邦⁴〈叶上工反〉。

○赋也。

注解:

家:氏。父:字。周大夫也。诵:诗也。究:穷。讹:化。畜:养也。

○家父自言作为此诵,以穷究王政昏乱之所由。冀其改心易虑,以畜养万邦也。陈氏曰:尹氏厉威,使人不得戏谈。而家父作诗,乃复自表其出于己,以身当尹氏之怒而不乱者,盖家父周之世臣,义与国倶存亡故也。东莱吕氏曰:篇终矣,故穷其乱本,而归之王心焉。致乱者虽尹氏,而用尹氏者,则王心之蔽也。李氏曰: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闲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盖用人之失,政事之过,虽皆君之非,然不必先论也。惟格君心之非,则政事无不善矣,用人皆得其当矣。

今译:家父作诗以诵之,以穷究王政昏乱之由。希望能改变你的邪心,以畜养万国。

三、赏析

《毛诗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这首诗的主题明确,是家父作诗刺责周幽王昏乱,任由太师尹氏持政不平,导致天下疾疫流行,祸乱频仍。国土日蹙,民不聊生。国家几近灭绝。

故事背景:《史记》记载: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以上《史记》,虽然说的不是尹氏,但幽王滥用尹氏之类的太师却是实情,最后身死国灭,岂不哀哉!所以,说主题是刺幽王还是可信的。诗中说“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家父应该是实有其人。据《春秋》记载:鲁桓公八年,天王使家父来聘。则家父为周大夫。家为氏,父为尊称。

节南山十章六章章八句,四章章四句。所以全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六章每章八句,后四章,每章四句。

前六章言太师尹氏的种种不平,招得人怨。

后四章言自己想逃离,终不知逃往哪里。最终家父作诵,以究王讻,直接点题。

诗中一些诗句在当时就被多次引用,如:

《春秋左传》: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春,吴伐郯。郯成。季文子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振,整也。旅,众也。)无吊者也夫!(言中国不能相愍恤,故夷狄内侵。○夫音扶。)《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其此之谓乎!”(刺在上者不能吊愍下民,故号天告乱。)

又: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公族穆子有废疾,将立之。辞曰:“《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又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无忌不才,让,其可乎?请立起也。”

又:鲁襄公13年(公元前560年),吴侵楚,养由基奔命,子庚以师继之。养叔曰:“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子为三覆以待我,我请诱之。”子庚从之。战于庸浦,大败吴师,获公子堂。君子以吴为不吊。《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另外还有一些诗句,被《礼记》《大学》《孝经》引用。

应该说,这首诗中蕴含着治国之道,这就要求我们的公务员和官员们,必须亲力亲为,深入基层,了解民间疾苦,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安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