莠的意思(不稂不莠的意思)

脾气很大 2023-07-30 19:03:51 网友上传

抖音上最火的生僻字歌,它们的含义和出处都在这里

最近抖音上有首“生僻字歌”很火,很多人都模仿,比谁发音更标准,比谁唱的更好听,这首歌宣传的是中国的汉字,但很多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光是会读了还不行,只有真正了解并知道了这些词语的含义和出处,才是真的弄懂了中国汉字。

我们不妨一个一个来看看这些读起来都费劲的词语,究竟是什么意思,都出自哪里,又有着什么样的小故事。

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相近的词语有形单影只、孑然一身等。

出处为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表》,里面有两句话: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这篇课文我们中学时都学过,这几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表达自己的孤单和无依无靠。

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沆瀣:夜间的水气、露水。本意是说两人关系亲密,后演变为讽刺臭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串通一气,多含贬义。相近的词语有狼狈为奸、一丘之貉等。

出处为北宋文学家钱易所著《南部新书·戊集》,文中记载了崔沆崔瀣的故事,其中有两句:“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个成语其实一开始不是贬义,而是一句玩笑,说的是唐代有个考生叫崔瀣,去参加科举考试,后来考中了,而主考官是崔沆,他去崔府拜师谢恩,当时有人就说他们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其实是一种调侃,说他们师生关系密切,就像夜间的水气和露水一样,沆瀣为当时的常用词,屈原的《楚辞·远游》里有:“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但据说崔瀣考中后,很快升官,这根崔沆有很大关系,于是慢慢地就演变成具有贬义的成语。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前面的茕茕孑立很相近,都是表达人的孤独、孤单,所不同的是,茕茕孑立更多地表达的是一种生活现状,而踽踽独行更偏向于精神和思想层面。

出处为宋代张柞的《祭程伊川文》,原文有两句:“伊此心丧於利害,而礼义以为虚也,故先生踽踽独行於世,而众乃以为迂也。”这里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特立独行。

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形容清凉舒适,令人清醒。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比喻听了精辟高明的点拨,受到很大启发,忽然明白,相似的词语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等。

出处为唐代诗人顾况《行路难》诗,里面有两句:“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同代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也记载:“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顾况的诗即是醍醐灌顶的第一层意思,即令人清爽舒适之意,而经文里提到的则是第二层意思,令人大彻大悟之意。

绵绵瓜瓞(mián mián guā dié):也叫“瓜瓞绵绵”,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瓞:瓜。小曰瓜,大曰瓞。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今多引申为祝福子孙昌盛的吉祥话。

出处为《诗经·大雅·绵》,原文第一句是:“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这是在说周人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

时期的结婚证书上常有这样一句话“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这是祝福新人多子多孙,后代绵延不绝,家族旺盛之意。

奉为圭臬(fèng wéi guī niè):圭:测日影的器具。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引申为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奉为准则。

出处为清代文学家钱泳所作笔记小说《履园丛话》:“近日所称海内书家者有三人焉……三公者;余俱尝亲炙;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形容将他人言论奉为至理名言,有钦佩和仰慕之意。

龙行龘龘( lóng xíng dá dá):形容龙腾飞的样子。这个词语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书本上,写作中,我们基本用不到。与此相似字形的还有犇(bēn)骉(biāo)鱻(xiān)羴(shān)麤(cū)等,皆为生僻字,极少用。

出处为南朝史学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这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关于龘字的介绍为:“龘,音沓。龙行龘龘也。”“沓”是多音字,一个音读[tà],纷至沓来,一个音读[dá],一沓纸,龙行龘龘即取此音。

犄角旮旯(jī jiǎo gā lá):犄角:两个边沿成角形的地方;旮旯:指院子或屋子的角落,泛指一切角落,用来形容狭窄偏僻的角落。

这个词不算是正式的成语,它是北方方言,今天很多地方依然在使用。比如说我们打扫房间,为了表示干净彻底,可以说“犄角旮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皖北有些地方方言中所说的“旮旯子”即“角落”之意。

娉婷袅娜(pīng tíng niǎo nuó):形容女子姿态柔美。亦借指美人。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里即有: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相近的词语有婀娜多姿、娉娉袅袅等。

出处为明代戏曲家徐复祚所作《红梨记·豪宴》中有:“我府中歌童舞女虽多,端没有这妮子娉婷袅娜。”清代戏曲家洪昇的《长生殿·冥追》里也有:“原来把我就埋在此处了。唉, 玉环,玉环 !只这冷土荒堆树半棵,便是娉婷袅娜,落来的好巢窝。”

涕泗滂沱(tì sì pāng tuó):泗:鼻涕;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即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多形容人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相近的词语有涕泗横流等。

出处为《诗经·陈风·泽陂》,原文有一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这是形容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相思而不得之后的反应。

《南史·梁本纪》里也有:“月中再设净馔;每至辰拜;涕泗滂沱;哀动左右。”这里是用于因祭奠逝去之人而用于表达悲伤程度之深的意思。

呶呶不休(náo náo bù xiū):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意思即说话唠唠叨叨,不休不止。相近的词语有喋喋不休、滔滔不绝等。

出处为唐代诗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

意思是自己自从被贬官以来,渐渐地政治抱负也没了,在潮湿的南方住了九年,得了脚气病,开始不喜欢吵闹,更不想让那些整天到晚喋喋不休的人,来扰乱我的心神。

不稂不莠(bù láng bù yǒu):稂:狼尾草;莠:狗尾草。原意指精耕细作,把田地打理的非常干净,没有什么杂草。后指既不像稂,也不像莠,比喻一个人不成材或没出息。

出处为《诗经·小雅·大田》,里面有一句:“既方既皁(zào),既坚既好,不稂不莠。”这是形容禾苗长势好,地里没有任何杂草。

咄嗟(duō jiē):咄嗟是一个词语,有三个不同的意思:1、霎时。晋·左思《咏史》诗之八:“俛(fǔ)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2、叹息。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令人怛然心热,不觉咄嗟。”3、呵叱;吆喝。宋·苏辙《三国论》:“﹝项籍﹞咄嗟叱咤,奋其暴怒。”

蹀躞(dié xiè):蹀躞也主要有三个意思:1、小步走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女郎急以椀水付之,蹀躞之间,意动神流。”2、往来徘徊。唐代诗人张祜的《爱妾换马》诗:“婵娟躞蹀春风里,挥手摇鞭杨柳堤。”3、佩带上的饰物名。蹀躞是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北宋文学家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元昊遣使戴金冠,衣绯,佩蹀躞,奉表纳旌节告敕。”

当代作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也有这样一句: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表达的是自己的文学梦想,小步行走万里路,把这个当做自己精神上的归途。

耄耋(mào dié):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多用来指八九十岁的老人。东汉文学家许慎《说文》里解释道: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诗经·大雅·板》里也有:匪我言耄,尔用忧谑。耄、耋皆指年长老者。

曹操的《对酒歌》里最后一句: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意思就是人到年老时,能够老有所养,得以善终。这首诗歌表达了他远大的政治理想。

饕餮(tāo tiè):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性格贪婪,常被比喻为好吃之徒。我们现在常说饕餮盛宴,多指汇集了各种美食的宴席,也指精彩的节目或活动。

饕餮别名叫狍鸮(páo xiāo),《山海经·山经·北次二经》里对狍鸮的长相有详细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饕餮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凶兽之一。

囹圄(líng yǔ):囹圄:监牢。《汉书·礼乐志》:“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即国家没有祸乱,监狱都空了,形容太平盛世。多用于成语“身陷囹圄”,指陷入困难或险境之中,失去人身自由。

这个词语很有意思,即便读不出来,但根据字形多半也能猜出意思,两个口代表被困住,而口里面的字是“令吾”,即我被困住之意。

蘡薁(yīng yù):葡萄科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枝条细长有棱角,叶子阔卵形,有三到五个深裂,圆锥花序,浆果黑紫色,可以酿酒,亦可入药作滋补品,有祛湿,利小便,解毒之功效。茎的纤维可以做绳索。

唐代药学家苏敬等人撰写的《唐本草》记载:薁,山葡萄,并堪为酒。《国风·豳(bīn)风·七月》里也提到: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里的“薁”被认为是一种野葡萄。

觊觎(jì yú):渴望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多用于贬义,指非分的企图。《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羣凶觊觎,诸夏。”古装电视剧中也常有“觊觎帝位”“觊觎太子之位”这样的台词。

龃龉( jǔ yǔ):主要有四个意思:1、上下牙齿不相对应,比喻意见不合。2、不相投合,抵触。唐代文学家韩愈《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3、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先妣事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4、不顺达。多指仕途。

狖轭鼯轩(yòu è wú xuān):狖,古书上说的一种长尾猿;轭,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鼯,鼯鼠哺乳动物,形似松鼠,能从树上飞降下来;轩, 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 形容极其灵巧的车马 。

这个成语非常生僻,我们日常生活对话中,很难用到,且笔画较多,一般人根本记不住,也写不出。唐代诗人罗隐的《巫山高》中有:下压重泉上千仞,香云结梦西风紧。纵有精灵得往来,狖轭鼯轩亦颠陨。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怙:依靠,坚持;悛:改过,悔改。即坚持作恶,不肯悔改。相近的词语有死不悔改、罪大恶极等。

《左传·隐公六年》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这是劝人向善,不要作恶,让恶有生长的土壤,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其靁虺虺(qí léi huī huī):表示雷声,打雷的声音。出处为《诗·邶风·终风》:曀曀(yì)其阴,虺虺其靁。寤言不寐,愿言则怀。意思是天昏地暗,雷声不断,我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眠,一个人倍感伤心。

腌臜(ā za):指肮脏、不干净。多用于形容人邋遢、环境脏乱、衣物不洁等。后引申为形容行为、动作等的龌龊,有悖道德良知的层面;也用于心里别扭;不痛快等,多用于贬义。这个词跟前面的”犄角旮旯”一样,属于方言口语,今人很多场合依然会说。

程乙本《红楼梦》第九回,宝玉进学去跟贾政请安,贾政就说:“看仔细站腌臜了我这个地,靠腌臜了我这个门。”其他版本则是直接作“脏”字。

孑孓(jié jué):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的卵在水中孵化出来的,体细长,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俗称跟头虫。

《尔雅·释鱼》“蜎,环”晋郭璞注:“井中小蛣蟩(jié jué)赤虫,名孑孓。”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记载:“景州一宦家子,好取猫犬之类,拗折其足,捩(liè)之向后,观其孑孓跳号以为戏。”

陟罚臧否(zhì fá zāng pǐ):陟:提升;罚:处罚;臧:表扬,褒奖;否:批评。泛指对下级的奖罚或提拔,赏罚褒贬。相近的词语有赏罚分明等。

出处为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意思是皇宫和朝廷里的大臣都是一个整体,奖惩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

针砭时弊(zhēn biān shí bì):砭:古代治病刺穴的石针,后泛指金针治疗和砭石出血。像医病一样,指出时代和社会问题,又针又砭,求得改正向善。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南宋文学家范成大《晞真阁留别方道士》诗句里有:时时苦语见针砭,邂逅天涯得三益。

“针砭时弊,月旦社会”常一起用,“月旦社会”一词出自“月旦评”,月旦评是一项以点评为主的活动,由东汉末年的许劭兄弟主持,主要是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的品评、褒贬,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

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处为《诗经·周颂·良耜》:“获之挃挃(zhì),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意思是秋收之后,把打下的粮食都高高地堆起来,一眼望上去,像城墙和梳齿一样整齐排列。

明末四大公子之一的散文家陈贞慧在《秋园杂佩·兰》中记载:“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这是形容建筑物挨着排列。

一张一翕(yī zhāng yī xī):形容呼吸时嘴唇一张一合的样子。出自老子《道德经》: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意思就是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

综上我们看,这些我们今天依然在使用的许多词语(成语),都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创造并使用了它们,无论是文学著作还是历史典籍,都能找到出处和例证,这也印证了我们是一个有着久远而深邃的汉字文化的国度。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觊觎、氤氲、圭臬:80个生僻词语,你能正确读出来吗?

诗词世界

诗友们,今天,请跟诗词君一起来朗读下列词语:

觊觎、耄耋、龃龉、呷茶

氤氲、踯躅、蹀躞、彳亍

你是不是像诗词君一样,读不下去了呢?

今天,诗词君分享80个认识却不会读的词语,一起来涨知识吧!

(诗词君友情提示:为了方便大家记住,诗词君会用汉字把读音标出来,但是,可不要把读音的字与词语弄混哟~)

jì yú

【读音】纪余

【释义】渴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guì yú

【读音】桂鱼

【释义】一种家常的可以食用的鱼类,又名菊花鱼、鳜花鱼、桂花鱼、桂鱼、鳌鱼、脊花鱼、胖鳜、花鲫鱼等。

jǔ yǔ

【读音】举雨

【释义】牙齿上下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参差不齐。

mào dié

【读音】冒叠

【释义】指年纪很大的人。

líng yǔ

【读音】玲羽

【释义】监狱。

tāo tiè

【释义】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怪物。

wǎng liǎng

【读音】往两

【释义】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

qiǎn quǎn

【读音】浅犬

【释义】情意深厚、缠绵,形容感情恩爱深厚。

wán kù

【读音】完库

【释义】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zhí niù

【释义】形容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yǐ lǐ

【读音】已李

【释义】形容唱歌声和鸟鸣声悠扬圆转、曲折连绵。

yīn yūn

【读音】音云

【释义】指湿热飘荡的云气,烟云弥漫的样子。也有“充满\"的意思。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xiā chá

【读音】瞎茶

【释义】意为小口地喝茶。

zuì qiān

【读音】罪迁

【释义】意为罪过;过失。

jiǎo xiá

【读音】狡霞

【释义】诡诈,狡猾。机灵。

kuǎi cǎo

【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花褐色。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也可造纸。

wěi xiè

【读音】委谢

【释义】意思为做下流的动作,或形容某人猥琐的模样,通常与性骚扰联系在一起。

tán hé

【读音】弹合

【释义】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对违法失职或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wēi yí

【读音】危移

【释义】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jīng qí

【读音】京旗

【释义】旗帜的总称。

zhí zhú

【读音】值竹

【释义】徘徊不前。

jūn liè

【读音】君裂

【释义】裂开密密麻麻的缝隙。

kǒng zǒng

【读音】恐总

【释义】困苦窘迫;事情纷繁迫促;指匆忙。

bèi lěi

【读音】背磊

【释义】花蕾,含苞未放的花儿。

chì chù

【读音】赤触

【释义】慢步行走;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犹疑不定。

dié xiè

【读音】叠谢

【释义】小步行走或小步快走;徘徊。

chǎn mèi

【读音】产昧

【释义】用卑贱的行为来奉承,向人讨好。

gōu lóu

【读音】勾楼

【释义】形容脊背向前弯曲。

gōu hè

【读音】沟贺

【释义】指山沟;比喻阻隔。

pú fú

【读音】葡服

【释义】指爬行或爬。

gǔ dì

【读音】谷弟

【释义】箭靶中心;练习射击的目标。

chè zhǒu

【读音】彻肘

【释义】原意指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

zhěng chì

【读音】整赤

【释义】整齐有序;整顿使有条理,整饬纪律;端庄,严谨。

bào tiǎn

【读音】暴舔

【释义】指灭绝,残害。任意浪费、糟蹋。

bì lín

【读音】必临

【释义】形容来者贲然盛饰,后人因称贵宾来到叫贲临。请人光临的敬辞。

yōng dǔn

【读音】拥盹

【读音】指拥护者、支持者。

liè qie

【释义】由于某种原因,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jīng huá

【读音】精华

【释义】同精华,指事物最好的一个方面。

kuī chá

【读音】亏察

【释义】意思是观察。

wò chuò

【诗意】握绰

【释义】不干净;脏 。形容人品质恶劣,思想不纯正 。

yì yè

【读音】亿业

【释义】指在校学习,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肄是学习之意。

yǐ nǐ

【读音】已你

【释义】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也比喻女子美丽。

cháng yáng

【读音】常羊

【释义】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mù nè

【释义】指反应迟钝,呆头呆脑,话语不多。通常都是用来比喻人,木讷的人,呆板的人。也可以形容人的性格。

wò xuán

【读音】卧旋

【释义】调解,扭转,挽回。

qí sù

宿

【读音】其宿

【释义】特指年高有德望者。

jǔ jǔ

【读音】举举

【释义】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yù chí

【读音】遇迟

【释义】姓氏。

shì jūn

【读音】是君

【释义】臣子或下属杀死君主。

xué tou

【读音】穴头

【释义】引人发笑的话或举动。二是花招;三是滑稽。也有做看点、卖点,叫座之意。

shì dú

【读音】是独

【释义】舐:舔。犊:小牛。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比喻对子女的疼爱。

yì xíng

【读音】亿刑

【释义】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割掉鼻子的刑罚。

tán tái

【读音】谈台

【释义】姓氏。

chán yú

【读音】缠于

【释义】匈奴首领的称号。如呼韩邪单于。

lí nàn

【读音】离难

【释义】遭遇祸难,亦谓遭受迫害而去世。

guān fū

【读音】关夫

【释义】无妻或丧妻的男人。

qūn xún

【释义】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

dú lóu

【读音】独楼

【释义】一般指死人的头骨。

zī jū

【读音】资居

【释义】脚步不稳;行走困难,想前进却又不敢前进的样子。

cūn liè

【读音】村裂

【释义】发生在手足的深浅不一的裂纹。

lán lǚ

【读音】蓝缕

【释义】指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

rèn shēn

【读音】认深

【释义】从受孕至分娩的生理过程。

shēn shēn

【读音】深深

【释义】数量众多的样子,如莘莘学子。

jié jué

【读音】洁绝

【释义】蚊子的幼虫。

gé lí

【读音】隔离

【释义】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

chì zhà

【读音】赤乍

【释义】大声吆喝。指呵斥,怒喝。

duō jiē

【读音】多街

【释义】1、霎时。2、叹息。3、呵叱;吆喝。

chóu móu

【读音】愁谋

【释义】紧密缠缚;连绵不断;情意殷切;深奥;事前准备等。

cù xiá

【读音】促霞

【释义】方言,意为刁钻,爱捉弄人。引申为气量狭小,捉弄人的意思。

guī yī

【读音】归依

【释义】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

pái huái

【读音】排怀

【释义】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yì lì

【读音】亿丽

【释义】神采焕发、容貌美丽。

guān jīn

【读音】关巾

【释义】古时头巾名。

jiá rán

【读音】荚然

【释义】意思是声音忽然停止。

hàn dàn

【读音】汉旦

【释义】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guī niè

【读音】规镊

【释义】圭臬指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量土地的仪器,引申为某种事物的标尺、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做出决定或判断。

hàng xiè

【释义】指夜间的水汽,露水。常组成语“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联合在一起,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

niǎo nuó

【读音】鸟挪

【释义】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引申为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pāng tuó

【读音】乓陀

【注意】“滂”字只有 pāng 这个读音,切不可读成 páng。

【释义】形容雨下得很大。也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也可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zhì fá zāng pǐ

【读音】志罚脏匹

【释义】陟:鼓励。罚:惩罚。 臧否: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名词。臧,善;否,恶。陟罚臧否,泛指对下级的奖罚或提拔,赏罚褒贬。

hù è bù quān

【读音】护恶不圈

【释义】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bù láng bù yǒu

【读音】不郎不有

【释义】稂:又名童粱,只生穗不结实的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成语故事 不稂不莠(第962集)

不稂不莠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不稂不莠,原来的意思是指禾苗中没有野草。现在比喻一个人不成才,没出息。稂:狼尾草;莠:狗尾草。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描写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多年间的社会面貌。

《小雅·大田》是《诗经》中的一首农事诗,描写了周朝奴隶主在丰收后祭祀田祖(神农)的场景,记述了农业生产的情况。

全诗四章,第一章描述选种播种,第二章描述除草除虫,第三章描述大田丰收,第四章描述祭祀祈福。该诗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上古时代农业生产方面的民情风俗画卷。

抒发了风调雨顺带来丰收的喜悦心情,诗中写到:“禾苗开始进入了灌浆期,籽粒很快就会成熟了,地里没有狼尾草,也没有狗尾草。农民们除掉了各类害虫,不让害虫糟蹋我的庄稼!我祈求田祖农神发发慈悲,把害虫们付之一炬吧!”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读史明智,长知识。

熬夜费灯,码字不易,请读者加个关注吧!

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哦! 发现错别字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给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