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的成语(形容水波涟漪的成语)

横行天下 2023-06-10 06:03:00 网络

苏轼贡献的这20个成语,惊艳了900年

苏轼作为北宋第一大文豪,不只是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诗词名篇,还是一位成语的高产者,不看不知道,一查才发现这么多成语都出自他的诗词,今天我们就挑选其中最经典的20个成语一起来品读吧。

01.河东狮吼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季常,两人系成为好友。陈季常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像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而陈季常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季常欢歌宴舞之时,她就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捶打墙壁,弄得陈季常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季常:

“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

02.令人喷饭

这个成语很常见,通常用来形容事情、行为或说话让人可笑,却少有人知道如此通俗的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笔下。苏轼《文与可画禹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03.雪泥鸿爪

北宋嘉祐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苏轼写了首诗,赠其弟苏辙。

后人把前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这一成语,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04.江山如画

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出自《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05.淡妆浓抹

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也形容园林景观呈现的繁丽与恬淡的两种景象。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06.胸有成竹

北宋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非常擅长画竹子,苏轼为之写过一篇文章,叫《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于是就有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07.春梦无痕

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出自《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08.水波不兴

指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出自《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09.水光接天

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比喻水域宽广。出自《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0.遗世独立

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独立”的意思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出自《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1.如泣如诉

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出自《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12.余音袅袅

原意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出自《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3.不绝如缕

意思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出自《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4.沧海一粟

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出自《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15.物各有主

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出自《前赤壁赋》:“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16.一毫莫取

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出自《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指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出自《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8.水落石出

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出自《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9.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形容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出自《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20.人生如梦

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前赤壁赋》是不愧是经典的美文,总共六百来字,就贡献了19个成语。可惜古代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要不然东坡先生拿奖会拿到手软。

望穿秋水,暗送秋波,为什么是“秋”?望穿春水,暗送春波不行吗

秋天,是一个有着独特之美的季节,飘零的落叶,金黄的果实,还有桂花的香味,思念,在一丝丝凉意中蔓延。

春天,是充满青春活泼的季节;夏天,则热情似火;而秋天,就像是一个沉稳而优雅的绅士,它是如此浪漫,又是如此忧郁……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喜欢秋季呢?欢迎留言和我分享秋的魅力!

说到秋,就会想起很多和秋有关的成语,比如之前我们有分享过“秋后算账”“如隔三秋”等等。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同时也是个浪漫的季节,所以和秋有关的,还有“望穿秋水”以及“暗送秋波”这些充满诗意的成语。

望穿秋水,是形容思念,暗送秋波,是眉目传情。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古人在造词的时候,为什么不说望穿“春水”或者暗送“春波”?为什么非得用这个“秋”字呢?

望穿秋水,和“望眼欲穿”是一对近义词,都是形容一种殷切的期盼,这种盼望,让人连眼睛都要望穿,所以“秋水”其实就是眼睛的代指。

古人经常用“秋水”来形容饱含深情的双眼,比如有个词:“秋水盈盈”,也叫“秋波盈盈”,意思反正都一样,都是用来比喻美女的双眼,非常富于想像,让人马上就联想到秋色中的一汪碧波如翡翠般清澈迷人。

由此可见、用秋水来形容装满情感的双眼、是多么的贴切。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可不可以用“望穿春水”,或者“望穿夏水”“望穿冬水”来代替呢?

其实不同季节的水,都有各自的特点,春水荡漾,夏水泛滥,而冬水凝结,想象一下,无论是春雨朦胧的春水,还是浑浊汹涌的夏水,恐怕你眼神再好也无法将其望穿,就更别提冰冻三尺的冬水了,而相比之下,平静的秋水,不但和眼睛一样清澈,而且还契合秋思之意境,所以说“望穿秋水”,只能非“秋”莫属!

暗送秋波,原本是特别美好的一个词,但是很可惜,现在带有一丝丝贬义,含有暗中勾引献媚之意,它最开始的原意,是形容像貂蝉这样的美女对心上人悄悄地以眉目传情,就是通过眼神有意无意地传递自己的爱慕之情。

水,在一年四季当中会有不同的形态,春水荡漾,如果用春水来形容美女的眼神,会显得巧挑放荡;而夏水磅礴澎湃,这样的眼神也会让人接受不了;到了冬天水会冰冻、这样的眼神太过于冰冷。

唯有秋水是缓缓的波纹,无比温柔和内敛,既不会过于轻浮,又不至于无法传递。大家在生活中可以稍加留意,女孩子看到自己暗恋的男生时,她肯定不会直勾勾地望着这个男孩,而是会悄悄地瞟一眼马上又将目光回收,过一会又偷偷地看一眼,如此反复,含情脉脉,一波又一波的眼神传递,就像秋风吹拂过水面泛起的涟漪,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温柔!

秋波只能暗送,而且还必须恰到好处地送,如果送得有点多,就会从矜持转变为放荡,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在描写和小周后幽会时他这样写道: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您看,这明显就超出了暗送秋波恰到好处的程度,变成了一种带有挑逗意味的原始欲望,所以,暗送秋波,其实是很矜持和优雅的一种眼神,正如古人所说: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唯有“秋水”,才充满了浪漫和诗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