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是什么意思(牡是什么意思)

往事如风 2023-06-09 19:02:48 用户分享

理解《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通行本原文: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居于江河下游,汇聚百川,处于雌柔的位置。

天下雌雄之间的交合,雌性常以静柔而胜过雄性的刚强,因为雌性柔静,适宜居守下位。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让低下,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依附;

小国对大国保持谦让低下,就可以取得大国的庇护。

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以取得小国的依附,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庇护。

大国不过于贪婪,而能兼并畜养小国;

小国不过于膨胀,而能投靠侍奉大国。

双方想要达成各自诉求,保持利益平衡,大国应善居于下位。

逐句解释: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下流:下游。牝:雌性、母牛。

大国居于江河下游,海纳百川,处于天下的雌柔位置。大国繁荣昌盛,万国来朝,应该居于下位。

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天下的交合,雌柔能胜雄强,因为雌性守静,居于下位。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下:谦卑、低下。取:取得,聚拢。

所以大国以低下姿态对待小国,则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从而聚拢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小国以低下姿态对待大国,则可以取得大国的包容,从而得到大国的庇护。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所以,以谦卑低下取得信任,或者以谦卑低下取得包容。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欲:欲望、欲求。兼蓄:兼并蓄养。

大国不过于贪婪,则可以兼并蓄养小国;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事:服侍、侍奉。

小国不过于膨胀,则可以投靠侍奉大国。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和小国各得其所,保持利益均衡,大国应该保持谦卑低下。

心得总结:

本章主要讲大小国的关系和外交策略。春秋末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天下分为多个诸侯国家,其中有大有小。各诸侯相互杀伐,想以武力称霸于天下,导致天下混乱不堪。在这种背景下,老子指出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应该保持谦卑低下,守住静柔,也就是遵循于“道”,这样天下才能太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大国要像居于下游,使天下百川交汇于此。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大国,就在于它以“道”治国,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天下小国自然会来归附。大国像是天下文明的源泉和中心,要像母体一样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输出道德和文明,故称“天下之牝”。“静胜燥”、“弱胜强”,“清静为天下正”,因此大国要遵循于“道”,保持谦卑和低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大国保持低下,小国也是如此。无论大小国家都应该保持低下谦卑的姿态,这样才能获取对方的信任,彼此才能成为对方的需要和依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大国也好,小国也罢,都需要去掉多余的欲望,不要穷兵黩武,而是依赖和帮助对方。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只有双方各得其所,达成各自的诉求,才能保持利益均衡,这样天下才能太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首先需要大国起到示范作用,保持谦卑的低姿态。

老子的这个外交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睿智的,也是一种平衡法则。虽然老子的想法可能过于理想,在中国古代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因为邦国关系会受地缘、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对于现如今国际外交颇有借鉴意义。如今世界,已经进入文明法治时代,过去那种丛林野蛮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老子的和谐共处思想就能发挥作用了。无论是超级大国,还是弹丸小国,都应该学习“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这样才是和平美好的希望。

附帛书版: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今社会背景,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思考,以通俗的方式讲解国学思想,不故弄玄虚、不搬弄是非。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如何理解《道德经》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老子》读书笔记-总结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吗?

《老子》第七章读书笔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理解《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通行本原文: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居于江河下游,汇聚百川,处于雌柔的位置。

天下雌雄之间的交合,雌性常以静柔而胜过雄性的刚强,因为雌性柔静,适宜居守下位。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让低下,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依附;

小国对大国保持谦让低下,就可以取得大国的庇护。

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以取得小国的依附,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庇护。

大国不过于贪婪,而能兼并畜养小国;

小国不过于膨胀,而能投靠侍奉大国。

双方想要达成各自诉求,保持利益平衡,大国应善居于下位。

逐句解释: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下流:下游。牝:雌性、母牛。

大国居于江河下游,海纳百川,处于天下的雌柔位置。大国繁荣昌盛,万国来朝,应该居于下位。

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天下的交合,雌柔能胜雄强,因为雌性守静,居于下位。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下:谦卑、低下。取:取得,聚拢。

所以大国以低下姿态对待小国,则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从而聚拢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小国以低下姿态对待大国,则可以取得大国的包容,从而得到大国的庇护。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所以,以谦卑低下取得信任,或者以谦卑低下取得包容。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欲:欲望、欲求。兼蓄:兼并蓄养。

大国不过于贪婪,则可以兼并蓄养小国;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事:服侍、侍奉。

小国不过于膨胀,则可以投靠侍奉大国。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和小国各得其所,保持利益均衡,大国应该保持谦卑低下。

心得总结:

本章主要讲大小国的关系和外交策略。春秋末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天下分为多个诸侯国家,其中有大有小。各诸侯相互杀伐,想以武力称霸于天下,导致天下混乱不堪。在这种背景下,老子指出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应该保持谦卑低下,守住静柔,也就是遵循于“道”,这样天下才能太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大国要像居于下游,使天下百川交汇于此。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大国,就在于它以“道”治国,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天下小国自然会来归附。大国像是天下文明的源泉和中心,要像母体一样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输出道德和文明,故称“天下之牝”。“静胜燥”、“弱胜强”,“清静为天下正”,因此大国要遵循于“道”,保持谦卑和低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大国保持低下,小国也是如此。无论大小国家都应该保持低下谦卑的姿态,这样才能获取对方的信任,彼此才能成为对方的需要和依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大国也好,小国也罢,都需要去掉多余的欲望,不要穷兵黩武,而是依赖和帮助对方。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只有双方各得其所,达成各自的诉求,才能保持利益均衡,这样天下才能太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首先需要大国起到示范作用,保持谦卑的低姿态。

老子的这个外交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睿智的,也是一种平衡法则。虽然老子的想法可能过于理想,在中国古代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因为邦国关系会受地缘、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对于现如今国际外交颇有借鉴意义。如今世界,已经进入文明法治时代,过去那种丛林野蛮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老子的和谐共处思想就能发挥作用了。无论是超级大国,还是弹丸小国,都应该学习“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这样才是和平美好的希望。

附帛书版: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今社会背景,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思考,以通俗的方式讲解国学思想,不故弄玄虚、不搬弄是非。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如何理解《道德经》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老子》读书笔记-总结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吗?

《老子》第七章读书笔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第六章读书笔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也就是玄妙的母体。玄妙母体的生育产门,就是天地生成的根源。它绵绵不绝啊,永久长存,作用无穷无尽。

逐句解释: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乃山谷,内中虚空,充满神奇。玄,深黑色,很玄妙。牝(pin,四声),母牛。

谷神即“道”,生养天地万物之神。谷神是不会死的,它会长久永存,同时它是孕育万物的母体。“道”很深奥,可借用母体来表示,跟我们常说“大地母亲”一个意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深玄奥妙的母体产门就是天地之根源,万物就像孩子从母亲的产门生产出来。这个过程的确非常神奇。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生万物是绵绵不绝的,我们虽看不见,但它微弱地存在着,永不穷尽。

这一章老子指出了“道”的特性,如山谷中空,如母性的产门,也是万物生育的根源。且绵绵不绝,就像天地循环,生生不息,久世长存。

这里老子依然只是下定义,而没有给出为什么“道”是母体,为何母体产门是万物的根源,为什么“道”久世长存,延绵不绝,用之不尽。我想这里没有必要追问,因为老子本身就是下了定义,你若信便信,你若不信便不信。

我倾向于相信老子所言,“道”是存在的一个客观规律,也是孕育万物的母体。因为你若信,便会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万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而只有创造世界万物的“道”永恒长存。

同时,不管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脱胎于母体,这个就像“道”一样玄妙高深。老子用母体来比拟“道”,也是让我们更加尊敬和信仰母性。这也会引出中华传统孝道,敬爱自己的母亲。

牝怎么读?牝鸡司晨是什么意思?牝鸡司晨近义词

牝鸡司晨的漫画商朝时,纣王得美女“妲己”,自从妲己来到商朝,纣王开始变得昏庸无道,整日与妲己花天酒地,危害忠良,最终是商朝走向了灭亡.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后感慨地说“牝鸡司晨”,那么牝怎么怎么读?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分别是什么?牝鸡司晨的“牝”的读音为【pìn】牝鸡司晨的意思:比喻女人掌权当政①牝鸡,母鸡.“牝”(pìn)字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左边是个“牛”,右边的“匕”是个雌性符号.从甲骨文的其它文字看,凡是表示母羊、母猪、母马、母鹿的字都有这个雌性符号.“牝”字的本义是指鸟兽的雌性,与“牡”相对.②司,掌管出处:牝鸡司晨出自《尚书·牧誓》,在《尚书·牧誓》中有:“牝鸡无晨.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意思是说:“母鸡不司晨.母鸡(如果)司晨,则会家道败落.”“索,尽也.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近义词:越俎代庖、牝鸡司旦、阴差阳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