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箬叶)

气宇轩昂 2023-06-15 06:10:19 网友投稿

粽叶多不同,端午齐飘香

五月端午至,粽叶清香飘满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最重要的饮食习俗便是吃粽子。粽叶是制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使用的粽叶也大不相同,例如北方用芦苇叶,南方用箬叶,还有的地区用芭蕉叶、柊叶等等。

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粽叶家族,你了解吗?

芦苇叶

用芦苇叶包好的粽子,形状呈长圆锥形。 新京报记者 刘欢 摄

芦苇叶是北方大部分地区常用的粽叶。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的叶子,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造纸、编席等。芦苇叶形状较窄,需要几片叶子叠加包粽子,一般做出来的粽子是圆锥形,适合北方地区的人们包红枣粽、豆子粽等,煮好后的粽子有芦苇叶的清香。

箬(ruò)叶

用热水烫过后待包粽子的箬叶。 新京报记者 刘欢 摄

箬叶也叫箬竹叶,常见于南方地区,属于禾本科箬竹属植物,同属植物中有好几种叶子都可以充当粽叶这一角色。

南方大部分地方的竹叶粽就是用它来做,有淡淡的竹叶芳香,常被用来做鲜肉粽、杂粮粽等小粽,其颜色鲜绿,一般被包成四面体,煮熟后清香宜人。

柊(zhōng)叶

柊叶包成的粽子。 图/IC photo

柊叶,属竹芋科,种植于南方地区,叶片宽大,酷似缩小的芭蕉叶。在两广地区的人们,早就有用柊叶包粽子的习俗,著名的肇庆蒸粽便是用它包的。

包粽子的时候,要把柊叶用热水烫一下,增加其韧性和柔软度,这样包出来的粽子粽叶不会烂。

槲(hú)叶

槲叶叠加包粽子。 图/IC photo

槲叶,是槲树的叶子,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在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有种植,槲叶味道清香。

由于其叶子宽小,这种叶子得反复搓洗,用开水烫一遍,把几张叶子相互叠加包粽子,常见的是包裹成长条形状的粽子。

芭蕉叶

芭蕉叶就是香蕉树的叶子,除了可以给铁扇公主做芭蕉扇,还能用来包粽子。在热带地区,包粽子时先把芭蕉叶剪成大小一致的正方形,清洗干净后再放入沸水中煮片刻,晾凉后就可以用了。

用芭蕉叶包出的粽子大多是长条形的,里面的馅料也是大块的,有的人家会放整根的腊肠,巴掌长的五花肉或2个咸蛋黄等,吃起来十分满足。

露兜叶

用露兜叶包好的粽子。 新京报记者 刘欢 摄

露兜树是生长在南方海边沙地上的一种植物,叶片细长厚实,两侧有尖刺。这种树叶有独特的清香,当地人用来包粽子。

不过,用露兜叶包粽子需要处理掉叶片表面的刺,晒干至脱水变软、摩擦让叶片变得平滑,最后蒸煮至变色才可以用。用露兜叶包粽子的整个过程非常繁琐,但包出的粽子很好看,有编织出的各种花纹,拿到手里仿佛一件工艺品。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杨许丽

统编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重点知识点

知识点(转载请备注来源)

一、交流平台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一段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枝繁叶茂、翠滴的样子,体会到了作者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3.动态和静态描写有何区别?

①概念不同。

动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之描写。(如大地、山冈、房屋、树木、器物。)

②作用不同。

静态描写:其任务就是准确、真实、生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它适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它能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

动态描写:它与静态描写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是按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变化、姿态、声响描绘出来。它适用于表现紧张、热烈、欢快、烦躁、不安等气氛与情调之描写。

二、词句段运用

1.一、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①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②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③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我们的眼前是一条蜿蜒曲折而又清澈的小河。

④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王大妈家的小狗在河滨公园的草坪上快活地玩耍。

⑤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今天清早,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布满了厚厚的阴云。

三、日积月累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作者简介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2.古诗诗意

【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归:在文中是指回家,字面解释为回。

【译文】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3.创作背景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4.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渔家生活情趣的词,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人选取水乡最富特色的景物和细节,用质扑欢快的笔调,将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流水潺潺、鳜鱼肥美、渔翁垂钓的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声有色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明艳新鲜、生动有趣的春景图,反映了词人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怀、隐居江湖的乐趣。

词的首句中“西塞山前”点名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出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表现出暮春时节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着箬笠,穿绿蓑衣,在微风细雨中乐而忘归。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

原来粽子叶也分地域!你家是箬竹派,还是芦苇派?

在中国,每个传统的节日都有不同的、独特的“味道”,就比如春节时鲜香的饺子,中秋时甜腻的月饼。到了端午,那“味道”就变成了粽叶的清香、糯米的鲜甜。并且,在不同地域、不同饮食习俗的影响下,粽子也幻化出不同的风味,这其中既有馅料的差别,也与粽叶的不同有关。

尤为重要的是,这片小小的粽叶里隐藏着一种智慧,是千百年来中华百姓对不同地域的自然风物的理解和运用的智慧。这种智慧投射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华夏民族淳朴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1、箬竹叶

区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北方偶尔可见

箬竹是一种灌木型的矮小竹类植物,主要生长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尽管箬竹个头不高,叶片却不小,表面光滑,通常有30厘米长、10厘米宽,并且韧性很好,基本上1—2片箬竹叶就可以包一个粽子,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种粽叶之一,因而也成了粽叶的代名词。

箬竹

另外箬叶气味醇香,产生香气的化学物质是“粽叶黄酮”和“粽叶多糖”。又因这股香气惹人喜爱,人们还将这两种物质提炼出来,添加到糕点等食物中,清香独特。

在古代,箬叶除了包粽子,也常用于日常生活:南方人所戴的斗笠就是用箬叶编成的,因而又叫“箬笠”。还有绍兴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乌篷船,船上乌篷除了用竹篾做骨架,其他部分也都是用箬叶编成。

2、芦苇叶

区域:以北方,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为主

在北方,芦苇叶承担起了包粽子的大任。

在一些靠水的滩涂湿地,岸边经常生长着繁茂的芦苇。芦苇的叶子也属于宽大型,叶片大都能长到40厘米长,3—4厘米宽,且略带清香,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又一种粽叶。

芦苇荡

苇叶粽比较适合包原味粽子,也就是纯糯米,煮好之后沾白糖吃,既能吃到苇叶的清香,还能吃到糯米白糖的甜软。很多老人不爱吃花里胡哨的粽子,就爱吃纯糯米的苇叶粽,最多在糯米里面包一颗红枣,再不能接受包其他东西。

而且苇叶的香味出自叶中的“戊聚糖”和“薏苡素”,除了能产生香气,还能治愈霍乱、淋病等极为危险的传染病,难怪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苇叶为“千金苇”。

3、荷叶

区域:南方,具体不详

民间以荷叶来制作美食的传统由来已久,例如:荷叶鸡,荷叶糯米排骨等等。荷叶本身自带清香,能够为各种菜肴增添一股清新的味道。荷叶的叶片宽大,但是质地比较脆,容易破裂,不适合包成凸四面体。但用荷叶包粽子具有容量大的优势,使得很多人跃跃欲试,不乏有很多的成功者。荷叶包粽子不但清香,而且还有利于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因此也是相当的受欢迎。

荷叶

荷叶的香味源自其中的“莲碱”和“荷叶碱”,在增香之余,这两种物质还特别“喜好”油脂,也就是能吸油。因而,很多菜肴,尤其是多油的荤菜在烹制时,都会包裹荷叶以起到吸油解腻的作用。

4、柊叶

区域: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

在众多的粽叶之中,柊叶能排得上名号绝对是因为叶子足够宽大。一片柊叶能抵得上三、四片箬竹叶。喜欢吃大号粽子的朋友,可以试着用柊叶来包粽子,吃一个顶一餐。

柊叶

柊叶是竹芋科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两广、云南一带气候较为湿热的地区,由于在当地十分常见,人们也习惯于用它来包粽子。

柊叶叶面干净有韧性,没有毛刺,看着较为清爽,包粽子时多用于包肉粽。由于叶片味道清淡,就算是里面放了很多的腊肉、香肠等,吃起来也不油腻。

5、芭蕉叶

区域:广西、广东、海南等

芭蕉只在热带地区才有,叶片生得更加“霸气外露”,往往一片叶子就有2米多长,30多厘米宽,当地的人们都是先将芭蕉叶裁成大小适中的尺寸再包粽子。由于它的叶片相对厚实又易坏,很难包出经典的“三角形”粽子,因而人们所见的芭蕉叶粽子,大多是略带浑圆的四方块。

芭蕉叶

新鲜的芭蕉叶香味并不明显,但在蒸煮之后,清香之气则变得浓重许多,很远都能闻到。这是芭蕉叶中的5种“烯醇”类物质被氧化而散发出的气味,这些成分还有抑菌的功效,所以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常把食物放入煮好的芭蕉叶中,靠这股清香来延长食物的贮存期。

6、槲树叶

区域:山东、河南等

最后一种不容错过的粽叶是槲树的叶子,这种植物在我国种植广泛,像山东、湖南、广西、山西、辽宁、山西、四川等省份都有大量野生的树木,在民间多叫它柞栎、橡树、青冈、金鸡树、大叶波罗等。

槲树叶和其他粽叶最大的不同是槲叶形状不规则,看起来不像是常规粽叶,但它用于包粽子历史悠久,而且在端午节前后槲树叶的味道最浓,人们常把它煮过一次水之后,再来包粽子,粽子味道更好,糯米还会被染成淡淡的黄色。由于槲叶经蒸煮后香味浓郁,还不易变质,人们不仅用它包粽子,还用它来作为蒸笼布,垫在蒸笼里蒸米糕一类的小吃,也颇受欢迎。另外,槲树叶不止在国内部分地区受欢迎,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是非常受欢迎的绿色环保包装材料。

其他粽叶

除了上面那些粽叶,人们还会使用一些非主流粽叶,比如菰叶、甘蔗叶和玉米叶等等。

菰叶是人们最早使用的粽叶,菰就是如今所说的茭白。菰叶大致有1米长,但宽度就只有3厘米左右。唐代之后,菰叶就渐渐被箬叶取代,从粽叶界销声匿迹了。

菰叶(茭白)

在福建、广东等盛产甘蔗的地方,人们也会用甘蔗叶包粽子。甘蔗叶包出的粽子个头较小,但吃起来却带着甜味。

甘蔗叶

要说韧性最好的粽叶,那非玉米皮莫属了,在北方干旱地区很多人都用玉米皮包粽子。玉米皮自带的玉米清香味,蒸煮以后也会渗透到糯米里,这样的粽子吃起来又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好啦,说了这么多种粽叶,等您开吃粽子的时候,试试对号入座吧!

端午已至,祝大家端午安康!

(编辑:余一)

路边掐一把叶,拿回家包粽子,再也不用花钱买了

眼瞅着端午节就要来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又能让大家大饱口福,只是外头买的总归不如家里的干净。自己包,就得买粽子叶了!不过花花觉得,粽子也压根不用买,就地取材最方便!赶紧跟着花花来看看,到底那些叶子能包粽子吧!

箬竹叶

在南方地区,包粽子大部分用的都是箬竹叶,箬竹叶宽大,但是又很柔软,很适合拿来包粽子。

箬竹叶包出来的粽子,带有竹叶的淡淡清香,而且新鲜的箬竹叶颜色翠绿,包粽子超级漂亮。如果是老箬竹叶,尽量在锅里煮一下后再用。

芦苇叶

箬竹叶一般只在南方,而北方想要包粽子的,用的还是芦苇叶。芦苇叶比箬竹叶子稍微窄一些,更细长一些,但颜色同样是翠绿色的。

用芦苇叶包出来的粽子,同样带有淡淡的青草香气,让你吃一口还想第二口,根本停不下来!

槲树叶

槲树有宽大的叶子,也是包粽子的好东西,一般在鲁东南地区使用,因为它的叶片性质,所以包出来的粽子都是长条形状的,不像是一般的三角粽。

用槲树叶包的粽子,看上去像个大板砖一样。

荷叶

荷叶的叶子超级大,也是很适合拿来包粽子的,而且包出来的粽子带有荷叶的清香,花花之前还吃过特别好吃的荷叶盖饭,就是用荷叶蒸的米饭。

花花知道关于荷叶的美食,还有一道叫荷叶糯米鸡,感觉就跟包起来的大粽子一样嘛!

玉米叶

在北方有些地区,也有用玉米叶来包粽子的,而且要用玉米叶靠近玉米的内层偏白色的叶子,内层的叶片柔软,但是又非常结实,非常适合拿来包粽子!

大家可以包个最简单的三角粽,用绳子系好后上锅蒸,煮出来的粽子带有玉米淡淡的香气。

芭蕉叶

在越南地区,粽子都是芭蕉叶子包的,芭蕉叶子宽大,很适合包粽子使用,在我国也有些地区,用芭蕉叶来包。

芭蕉叶粽子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代表天,方形代表地,能够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椰子叶

最后,花花再介绍一个海南人民专属的包粽子神器,那就是椰子叶!椰子叶单片细长,一般都是截成小段来使用的。

用椰子叶包出来的粽子,有种特殊的清香,海南人民真是有口福!

包粽子的小方法

粽子分好多不同的外形,包起来的方法也不一样,大家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1、四角粽

将两个粽叶叠压,然后卷成圆锥,在圆锥中放入糯米,再将上部粽叶向下折,将糯米完全盖住,之后将叶子两侧捏下去,捆绑结实就行啦!

2、三角粽

三角粽跟四角粽的差别,就是最开始只用1片叶子,其余的步骤都是差不多的。

3、宝塔粽子

将2片粽叶十字交叉,在中间形成一个窝,将糯米装进去,再找2片叶子放在左右两边,将糯米完全裹住,最后拿1片叶子将顶部盖住,最后将粽叶全都朝中心折,缠上线就行啦!

4、牛角粽

取1片叶子形成圆锥,用手在圆锥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细长,然后装入糯米,将没有米的两侧向内折叠,之后反复折收在口上,捆扎结实就行啦!

5、长粽

将粽叶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个边,用手压实,然后将叶子两端向中间折叠,压实成信封状,朝里加糯米,最后完全裹住就行啦!

说完了粽子的这么多知识,

花花最后还是得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是喜欢红枣、豆沙类的甜粽子呢,

还是喜欢咸蛋黄、咸肉之类的咸粽子呢?

赶紧在留言告诉花花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