泔(泔水)

隐身守侯 2023-06-10 00:44:56 网友投稿

非洲猪瘟与泔水

信息来源:华农猪病防控

泔(gān)水,英文是swill/hogwash,又称潲(shào)水或馊水,指饭馆、家庭在吃完饭后剩下的饭菜以及厨房食材下脚料之类倒在一起(比如说桶里)混合物。

据农业农村部今年11月的数据,泔水是中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原因之一。因饲喂餐厨剩余物喂猪引发的疫情共有23起,占全部疫情约34%。史上第一次非洲猪瘟爆发,就是因为泔水喂猪。

上世纪20年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最早爆发于肯尼亚。携带病毒的野生疣猪和当地的家猪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后,病毒从荒野进入了人类社会。

非洲猪瘟第一次脱非入欧就是因为一个喂猪的人。1957年,有人在葡萄牙里斯本的机场收集了国际航班的厨余去喂猪,猪吃了这些被感染的厨余后,出现发烧、皮肤出血等症状,葡萄牙也成了非洲猪瘟最早光顾的欧洲国家。

2007年格鲁吉亚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也能溯源至泔水喂养。除了非洲猪瘟外,泔水饲养问题还引发过其他动物疫情的爆发。

2001年,英国爆发的口蹄疫疫情的根源,也是因为有人给猪喂了被污染的餐厨剩余物。

上世纪90年代在德国爆发的经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也与饲喂泔水有关。德国南部和西部的两个城市出现的非法饲喂先后将病毒带入了养猪场,造成了1997和1998年两次猪瘟疫情爆发。

目前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的商品猪多为三杂猪,抗逆性都较差,使用泔水饲养风险非常大。以前,用泔水喂养的三杂猪一般仅限于个别的小规模养殖场,尤其农村庭院散养的土猪,抗逆性一般比较好,即便是饲喂泔水,虽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现在禁止泔水的政策规定越来越严,加上生物安全的极大风险,应该考虑完全停止使用泔水

中药材糯米泔

糯米泔

拼音Nuò Mǐ Gān

别名粘米泔水(《本草述》)。

出处《纲目》

来源为淘洗糯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米泔水。

性味《纲目》:\"甘,凉,无毒。\"

功能主治①《梅师集验方》:\"治霍乱,心悸,热,心烦渴,以糯米水清研之,(或)冷熟水混取米泔汁,任意饮之。\"

②《纲目》:\"益气,解毒。食鸭肉不消者,顿饮一盏。\"

摘录《中药大辞典》

性味甘;凉;无毒

功能主治除烦;止渴。主霍乱;心烦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加热温饮,100-200ml。

摘录《中华本草》

常说而不常写的河南方言读音及释义

●潲:读音为shào(哨)。潲水,泔水。

●㩟:读音为zhài(寨)。缝,用针线㩟裤腿。

●侹:读音为tǐng(挺)。挺直地躺,侹床上。

●揢:读音为kái。抓、捉、逮,揢小偷。

●攮:读音为nǎng(馕)。跌、栽倒,一头攮地下。

●艮:读音为gěn。牙齿咬硬物时被硌,艮牙。

●搽:读音为chá(茶)。敷、涂抹,往脸上搽雪花膏。

●洇:读音为yīn(茵)。液体在纸、布及土壤中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洹(洹水)
下一篇: 枧(枧水)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