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荦荦大端)

旧事重提 2023-06-24 23:44:04 用户分享

成语“犖犖大者”中,“犖”究竟是何义?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31课,依照《说文解字》的汉字顺序,今天我们讲六个汉字,这六个汉字均是“牛”部汉字,分别如图:

(今天所要讲的六个汉字)

1、牻。读má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很清楚:“牻,白黑杂毛牛。从牛,尨声。”因此牻的本义就是白黑相间的杂毛牛。许慎认为这个字是形声字,其实,右边的尨(读音之一也读máng)指的就是多毛的狗,引申为杂毛、杂色的意思。结合起来看,牻实际上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

(清代郎世宁笔下的尨)

牻本义是指牛身上有白毛,也有黑毛的牛,后泛指杂色不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凡谓集色不纯亦可以用牻字。”这种牛身上有白,有黑,不知道跟现在的奶牛有无关系,但看古人的意思,它至少是需要特别造字用来表示的一种牛。

(黑白相间的小奶牛)

本义之外,由颜色黑白不纯,又引申用来表示“乱”。比如《玉篇.牛部》:“牻,乱也。”牻的小篆写法如图:

(牻的小篆写法)

2、 㹁。读liá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牻牛也。从牛、京聲。《春秋传》曰:‘牻㹁’”所谓的㹁,跟上面的牻,两字同义。本义是指白黑杂毛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闵二年《传》作尨涼,盖许慎引之以证二字所以从尨从京也。京者,涼之省也。牻㹁同义,如尨涼一理相似。“《春秋传》闵公二年里记的是“尨涼”,许慎引用《春秋传》是用来证明这两个字从尨、从京的字形。它的字义与牻相同,就不再上图了。

㹁的小篆写法如图:

(㹁的小篆写法)

3、犡。读l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犡,牛白脊也。从牛,厲声”本义也很清楚,就是白脊牛。这是个形声字,未找到资料证明为什么为有白脊牛的专用字。暂时存疑。

另外,犡,又指牛病。《正字通.牛部》有:“犡,牛病也。”犡的小篆写法如图:

(犡的小篆写法)

4、(左牛右余,GBK字库无此字,有些设备不能正常显示)。读t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黃牛虎文。从牛、余声”又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指有虎纹的黄牛。现在在中国基本上已看不到这类黄牛了,只在网上找到非洲黄牛照片,其中母牛身上有老虎一样的条纹。相信在古时的中国,这种物种也是存在的。具体如图:

(非洲黄牛)

另外,这个字也有会意的成份,涂也指涂抹,指这种黄牛身上像是被涂了条纹一样。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

5、犖。读luò。《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犖,驳牛也。从牛,勞省声”,就是牛中驳者,什么是“驳”呢?驳的本义是“馬色不純”,那么,犖的本义就是毛色不纯的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称:“马色不纯曰驳,驳犖同部叠韵。”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又补充:“《一切经音义》十七引《通俗文》云:‘黄白杂谓之驳犖。’”身上有黄白两种颜色的牛称为“犖”,样子如图:

(犖牛)

后来,犖也用来指斑驳之色。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瑉玉旁唐,玢豳文鳞,赤瑕駮犖,杂插其间。”郭璞注说:“駮犖,采点也”。《上林赋》主要是夸赞天子上林苑中的水产、草木、走兽、台观、树木、猿类之胜,写天子猎余庆功场面,最后又写天子悔过反思,这一句的大意是:琘玉众多,纹理有序。赤瑕色彩斑驳,夹杂崖石之间。

(上林苑图)

本义之外,犖还用来指明显,分明。多叠用。《字汇.牛部》“犖,事之明也。”《史记.天官书》中有:“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司马贞《史记索隐》称:“犖犖,大事分明也。”这一句的意思是:这是它(天象变化)明白重大的地方,至于那些琐屑的小事,就难以细说分明了后来了。后来,犖犖大者演化为成语,指明显的、重大的方面。比如茅盾在《幻灭》里有:“这还是犖犖大者的矛盾,若毛举细致,更不知有多少。”这跟史记里的用法一致。

此外,犖还是古地名,具体在现在的河南淮阳县西北。犖的小篆写法如图:

(犖的小篆写法)

注意这个字跟茕茕孑立的“茕”的区别。

6、㸹。读li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牛白脊也。从牛、寽聲。”也是形声字,跟上面的“犡”同义。本义就是指白脊牛。不再过多解释。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㸹的小篆写法)

今天这一课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为简单的一课,这些字现在大多已不常用,多指不同样子、状态的牛。结合牛部汉字,我们看:不同年龄,不同样子的牛,都有专名,在农耕时代,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那时的人们对牛异常重视,对它们的分类也极认真,因此也就有了这些字。

(【说文解字】之13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74个易错“冷成语”,看看你用对了吗?

荦荦大端

指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荦荦:清楚、分明的样子。

皮里阳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本来写作“皮里春秋”,到了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母亲郑太后名叫阿春,为了避她的讳,遂改为“皮里阳秋”。

皮指外表,里指内心,春秋即孔子所修的史书《春秋》。意思是表面上不作评论,内心却有所褒贬。

扫眉才子

扫眉:妇女画眉毛。薛涛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倾倒唐朝诗坛上的文人骚客。后来人们就常用“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绠短汲深

绠:汲水用的绳子; 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上下其手

意思是表示玩弄手法,颠倒是非的意思。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坂上走丸

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就像斜坡上滚弹丸一样。

得鱼忘筌

比喻成功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

甘之如饴

比喻乐意从事某种辛苦的工作,勇于承担最大的牺牲。

高山景行

比喻行为光明正大,指崇高的德行。

挂一漏万

形容列举不周,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一般用来自谦。语出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缓不济急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及锋而试

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诘屈聱牙

形容文辞艰涩,读不顺口。

计日程功

出自 《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惟贤以尽达之。”计:计算;程:估量、考核;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成功指日可待。

胶柱鼓瑟

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汉·扬雄《法言·先知》:“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空谷足音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流金铄石

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极热。

目不见睫

指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没有自知之明;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

米珠薪桂

珠:珍珠。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鸡虫得失

一般指比较小的得失,不值得计较。

弱不胜衣

形容人瘦弱地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

兄弟阋墙

兄弟在家争吵,后来比喻内部斗争。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意思是把鱼赶到深渊里,把鸟雀赶到密林里。比喻不善于团结的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

无妄之灾

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

宵衣旰食

意思是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胁肩谄笑

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谄媚的丑态。

噬脐莫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华屋秋墟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发奸擿伏

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折冲尊俎

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继晷焚膏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

“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雪泥鸿爪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硁硁之愚

硁(kēng)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餐云卧石

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不分轩轾

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称雨道晴

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城狐社鼠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刍荛之见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杵臼之交

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从井救人

跳到井里去救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过江之鲫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不赞一词

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对泣牛衣

比喻夫妻共守穷困。

春蚓秋蛇

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大含细入

原指文章内容精博,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后来用以称赞文章的博大精深。

金相玉质

金、玉:比喻美好;相:外貌;质:本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暮云春树

表示思念远道的友人。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好整以暇

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金针度人

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申为传授。古指采娘七夕祭织女,得金针而刺绣越发长进。比喻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羚羊挂角

指羚羊夜宿时,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用该词语比喻诗的意境超脱。词语出自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

穷而后工

旧时认为文人处境困穷,诗就写得好。工:巧妙

人言啧啧

其中的“啧啧”与“啧啧赞叹”的“啧啧”不同义,而是指不满意地纷纷议论。“人言啧啧”是指人们不满地纷纷议论开来。

日长一线

不是指每天增长一线,而是指冬至后日昼渐长。

文恬武嬉

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筑室道谋

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连起来,叫做“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后形容读书勤奋。

光风霁月

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一定不易

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动。不是一定不容易的意思。

一寒如此

形容穷困潦倒到了极点,并非指如此寒冷。

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原意是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开发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

公诸同好

诸,之于。好,爱好。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逢人说项

比喻到处赞扬某人或某事的好处。也指为人各处说情。

阒无人迹

阒qù,寂静。十分寂静,没有人的踪迹和声音。

探骊得珠

意思是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甚嚣尘上

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不虞之誉

没预料的赞扬。

灭此朝食

朝食,吃早饭,把敌人消灭了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来源:新读写

国家级博物馆不懂繁体,题错字,你看错了吗?

众所周知,陕西作为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遍地是文物。近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积累了几十万件文物资料,这么多考古成果得有个地儿给人民群众展示,于是经过国务院批准,在陕西省西安市建了一座国家级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因为它是国家级博物馆,所以名字中没带“省”字。

据了解,陕西考古博物馆2019年9月开工建设,历时多年终于完工,最近要隆重开馆了。这不博物馆的题字名已经制作完成展示出来了。

▲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题写的馆名

博物馆的题字作者为考古学家、半坡文化的发现者、陕西考古研究所所长石兴邦。书法题字为楷书,其既有颜体的宽博,也有着篆籀体的厚重,金色大字刻于巨大的石碑上,表现出作者深厚的书力,可谓是相得益彰。

不过眼尖的书友发现,陕西考古博物馆门口几个大字中陕西的“陕”字写错了。

在繁体字里,陕西的“陝”里面是两个“入”字,而现在的招牌里“陝”被写成了“陜”,里面是两个“人”字,读作“xia”,字义同狭窄的“狭”。

精微堂主经过查阅发现,“陕”字的确写错了,可是并不是错在这里,而是错在简化和俗字混用,写出来的字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一个字。

“㚒”(shan)字中间两边是“入”,意为“把东西夹藏在怀中”;两边是“人”,则是另一个字“夾”,义“公然持人”。

“阜+㚒”为“陝”,简化为“陕”;“阜+夾”为“陜”(xia)。

“陝”(入)为地名,古虢国王季之子的封地。周朝为周公、召公分陝(陕)之地,陝(陕)西归召公。

“陜”(人)为“山隘”,俗可作“陕”。

按整体题字看,想把“陕”字写成繁体字,写成“陝”(入)和“陜”(人),都可以。结果,写成了简化“陕”(有下面的一横)和“陜”(有中间两边的人)的混合体。、

除了读音和字形不同之外,这两个字在意思上也相去甚远。

这一点可以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解释。

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文化类场所的名称多以书法题字出现,且书法题字中的“陕西”两字多写为繁体,无独有偶,因写错繁体“陕”字,“陝”(入)和“陜”纠缠不清而翻车的不止一家。

细心的网友发现,位于汉中市的陕西理工大学,早在2013年就犯了同样的错误,并且直到2016年升为大学改名后才修改过来。

▲陕西理工学院以前的校门 图源网络

▲2016年升大后已将错误改正。图源网学校官网

因为类似的错误,陕师大官方曾经专门做过解释:“我校校名采用的是鲁迅体,“陕”字写法摘自鲁迅1924年来西安讲学时的日记,为鲁体原字。另外我校于赓哲教授考证,古人写字有异体字,宋代集韵中的陕字与校名中的一致”。

▲修改之前的校名

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陕西师大的解释在网上引起争议后不久,陕师大还是将校名繁体中的“陜(xiá)”更正成了“陝(shǎn)”。

▲修改后的“陝”还算是鲁迅原字吗?

同样的错误还有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犯过,修改之前和修改之后的校名明显是不一样了:

有错能改善莫大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这三所学校的行为值得点赞。

“陜(xiá)”和“陝(shǎn)”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就因为长得像是双胞胎,所以让人傻傻分不清。

不过中国汉字作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有着完整的学科传承,字应该怎么写,怎么读,有着非常严谨的一面,绝对不能乱来。投过书法展的书友可能很清楚,无论是国家级展览还是省级展览都有一个独立的考察环节——文字审读。

简单说,就是你的书法作品除了有扎实的技法和独特的想法外,还不能有一个错字。包括繁体、异体字都要有出处和规范的用法。假如繁体书写不规范,异体字书写没有出处,即使作品再精彩也会被评委pass掉。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文末附上书法创作常用繁体对照表,收藏转发,平时多看看吧。

(一)表:外表、儀表、表示、表親;

(二)錶:手錶、鐘錶。

(一)卜(bǔ):占卜、卜辭、前程未卜;

(二)蔔(bo):蘿蔔。

(一)丑:子丑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一)虫(huī):長虫;

(二)蟲(chónɡ):昆蟲、毛蟲

“虫(huī)”为“虺”的本字,指毒蛇。《山海经·南山经》:“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腹虫。”“腹虫”即“蝮蛇”,不能写做“腹蟲”。

(一)丑:子丑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一)淀:白洋淀、茶淀、荷花淀;

(二)澱:澱粉、沉澱、積澱。

“淀”指浅的湖泊,多用于地名;“澱”多指沉淀。

(一)斗:車載斗量、煙斗、北斗星、斗室;

(二)鬥:鬥智鬥勇、爭鬥、鬥雞、鬥牛。

“斗”指盛酒器,如《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耈”,也作为容量单位和星宿名。而“鬥”则多指打斗和比赛,也可写做“閗”“鬬”。

(一)丰:指草生长得茂盛,也可形容美好的容貌和姿态,如《诗经·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用于丰采、丰姿、丰韵等;

(二)豐:“豐”有“富足”和“大”的意思,可以形容各种事物,如“豐富”“豐滿”“豐城”“豐收”。

(一)谷:山谷、進退維谷、姓;

(二)穀:五穀豐登、稻穀。

“谷”指山谷;“穀”本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后引申出俸禄、养活、善、好的意思。如《诗经·陈风·大车》“穀則異室,死則同穴”,《左传·成公四年》:“豈不穀是為?”。

(一)后:皇后、皇天后土、后稷、后羿、后黨;

(二)後:後面、落後、後代、後人

在古代“后”和“後”是两个字,“君王”“君王的妻子”两个意义都不写做“後”。而“先後”“前後”的“後”,也很少写做“后”。

(一)胡:胡琴、胡椒、胡鬧,姓;

(二)鬍:鬍鬚

(一)划:划船、划槳;

(二)劃:刻劃、劃分、計劃、謀劃。

在古代“划”和“劃”是两个字,“划”指拨水前进;“劃”包含割开和筹划两个义项。表示割开、分开义时,不可写做“划”。

(一)几:茶几、几案、窗明几淨;

(二)幾:幾乎、幾個、所剩無幾。

(一)卷:卷次、卷宗、讀書破萬卷、試卷;

(二)捲:風捲殘雲、捲尺、捲煙、捲土重來。

(一)据:拮据;

(二)據:占據、據點、根據、證據。

(一)克:克勤克儉、克服、克己復禮、千克;

(二)剋:攻剋、剋期、剋敵、剋復、剋食。

(一)困:困苦、圍困、困難、困乏;

(二)睏:睏倦、睏覺。

(一)里:鄰里、鄉里、公里、里弄;

(二)裏:表裏、裏面、城裏、這裏。

“裏”是形声字,形符是“衣”,声符是“里”,表示衣服的里层,引申为里面、内部等义,如《左传·僖公二年》“表裏山河”;“里”在古代是一种居民组织,引申为街坊、家乡、长度单位等,如江淹《别赋》:“離邦去里。”

(一)帘:酒帘;

(二)簾:窗簾、門簾、垂簾聽政。

“帘”仅指酒家、茶馆的幌子,如李中《江边吟》“閃閃酒帘招醉客”;“簾”则泛指以竹、布等制成的遮蔽门窗的用具,如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一句中,“簾”不能写做“帘”。

(一)蔑:蔑視;

(二)衊:污衊、誣衊。

“蔑”指细小、轻微之意;“衊”指污血之意。

(一)面:面孔、當面、表面、反面;

(二)麵:麵粉、麵條、麵包。

(一)辟(bì):復辟、辟除;

(二)闢(pì):開闢、精闢、闢謠、闢邪。

(一)朴:朴(pō)刀、姓(音piáo);

(二)樸:樸素、樸學、樸實、淳樸。

“樸”指未经加工成器的木材。

(一)仆:前仆後繼、仆地;

(二)僕:僕人、僕從、公僕。

“僕”指仆人、奴仆,引申为对自己的谦称,司马迁《报任安书》“僕非敢如是也”一句中,“僕”不能写做“仆”。

(一)簽:簽字、簽訂、簽發、簽注;

(二)籤:書籤、牙籤、抽籤、浮籤。

“簽”与“籤”比较容易区分:“簽”用作动词;“籤”用作名词。

(一)曲:彎曲、曲折、戲曲、曲調;

(二)麯:麯酒、麯蘖。

(一)确:确犖;

(二)確:的確、確實、確證、確信、確守。

“确”作土地贫瘠解时,同“埆”,如左思《吴都赋》“庸可共世而論巨細,同年而議豐确乎”。在古代,“确”还有较量的意思,如《汉书·李广传》“數與虜确”。“確”指真实、坚定,也可写做“塙”和“碻”。

(一)舍:宿舍、房舍、舍下、寒舍、館舍、雞舍、舍人、舍弟;

(二)捨:捨棄、施捨、取捨、捨得。

(一)术(zhú):蒼术、白术、莪术;

(二)術(shù):技術、學術、數術、術語、戰術、武術。

指各类中草藥时,作“术”,不能写做“術”。

(一)松:松樹、松明、松鼠、裴松之(人名);

(二)鬆:鬆散、蓬鬆、放鬆、輕鬆。

(一)涂:涂水(水名)、涂月(農曆十二月)、姓;

(二)塗:生靈塗炭、塗改、泥塗、糊塗。

(一)凶:吉凶、凶信、凶年;

(二)兇:兇惡、兇狠、兇頑、元兇。

在古代,“凶”和“兇”是两个字。“凶”指不吉祥、庄稼收成不好,凶恶等意思;“兇”指恐惧而骚动、凶恶等意思。两个字在“凶恶”的意义上可通用,其他的意义上均不相通。

(一)咸:少長咸集、咸池(日入之地)、咸豐;

(二)鹹:鹹菜、鹹味。

(一)向:向前走、向來、姓;

(二)嚮:風嚮、人心嚮背、相嚮而行、嚮曉雨止。

(一)叶:叶韻;

(二)葉:樹葉、中葉、一葉扁舟、姓。

“叶” 音xié,表示和洽的意思时,不能写做“葉韻”。

(一)余:余(代词“我”)、姓;

(二)餘:業餘、多餘、餘黨、餘生、餘年。

“余”与“餘”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字。“余”为第一人称代词“我”,而“餘”表示多余的和零数,也表示以后、以外,如胡曾《题周瑜将军庙》:“庭際雨餘春草長。”

(一)郁:濃郁、馥郁、郁烈;

(二)鬱:蔥鬱、鬱結、鬱悶。

“郁”表示香气浓厚;“鬱”形容草木茂盛或忧愁集结于心。

(一)御:駕御、御賜、御用、御批;

(二)禦:抵禦、禦寒、禦敵。

“御”指驾驭、掌控、侍奉、进献等,在上古时也有抵御的意思,后写做“禦”。“禦”多用于防御、抗拒义,但在“侍奉”“进献”“与皇帝有关的事务”等意义上,只能写做“御”。

(一)云:子曰詩云、人云亦云、歲云暮矣;

(二)雲:雲彩、雲霧、煙雲供養。

在古代,“云”是“说”和“如此、这样”的意思,也作语气词,上述义项都不写做“雲”。

(一)征:遠征、征伐、征程、征和、征途、征人;

(二)徵:徵兵、徵聘、象徵、特徵、徵求、徵稿、徵候、徵收、徵兆、徵召。

“徵”,另读zhǐ,为五音之一,不可简化作“征”。

(一)制:節制、制度、控制、制止、學制、制誥;

(二)製:製造、煉製、製衣、製裁、製藝。

(一)致:致力、致敬、致謝、致函、致使、招致、大致、興致、景致、別致;

(二)緻:細緻、工緻、緻密、精緻。

(一)筑:擊筑、筑水(地名);

(二)築:建築、築造。

“筑”为古代乐器名,《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擊筑自為歌詩”一句中,“擊筑”不能写做“擊築”;而在表示“築牆”“修築”等义时,也不能写做“筑”。

其次,用一个简化字替代多个字:

(一)干:干戈、干涉、若干、干支、干謁、干犯、江干;

(二)乾:乾燥、乾淨、乾杯、乾著急;

(三)幹:幹部、幹吏、箭幹、骨幹;

(四)榦:枝榦。

古代“干”“乾”“幹”是完全不同的三个字,各不相通。在古书中,“乾濕”的“乾”,“樹幹”的“幹”,都不写做“干”。“幹”和“榦”在“樹榦”的意义上通用,但“才幹”的“幹”,一般不写做“榦”。

(一)台:三台、天台(山名)、兄台、台鑒、姓;

(二)臺:亭臺樓閣、舞臺、燈臺、窗臺、一臺戲;

(三)檯:寫字檯、梳妝檯;

(四)颱:颱風。

“台”有两读,读yí时有“我”“何”“愉快”等意义,如《尚书·说命上》:“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读tái时是星宿名,也当作敬辞使用,如称呼对方为“兄台”,写信时“某某台鑒”等,“台”用作以上义项时均不能写做其他形体。

(一)系:系統、派系、直系、體系、世系;

(二)係:關係、干係、確係、聯係;

(三)繫:繫馬、繫結、維繫。

“系”“係”“繫”三字在“拴绑”和“连接”的意义上可通用。但“世系”“系统”的意义上写做“系”,不写做“係”和“繫”;在“关联”的意义上写做“係”和“繫”,不写做“系”。“係”在古白话中还可用作“是”,如“……实係此人”。

(一)于:于飛、于思(sāi)、于役、于歸、于闐、單于、姓;

(二)於:問道於盲、青出於藍、見笑於大方之家、勇於、善於、姓。

“于”和“於”为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作“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之前,其余写做“於”。当动词词头作“于”,叹词作“於”,则不相混。动词词头如《诗经·周南·葛覃》“黃鳥于飛”,叹词如“於乎(wūhū)”、“於戏(wūhū)”(同“呜呼”)。

(一)只:(句末语气词)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二)隻:一隻、船隻、形單影隻、隻身、隻言片語;

(三)祇:祇林、祇陀、祇宫、祇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古代,“只”和“隻”是两个字,“隻”是量词,不能写做“只”;“只”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也有“仅仅、只有”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宋代以前多写做“祇”“秖”“衹”。

第二类:用一个简化字代替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繁体字:

(一)沖:沖茶、沖喜、沖人(指幼童)、韶山沖;

(二)衝:衝動、沖擊、要衝、衝风(指暴风)、衝鋒陷陣。

“沖”表示向上冲、空虚、谦虚等意思,故《韩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老子》“大盈若沖”,《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謙沖節儉”等句中,“冲”的繁体字均写做“沖”。“衝”本义为交通要道,后延伸出“冲击”等义,如《汉书·郦食其传》“陳留,天下之衝”,屈原《九歌》“衝風至兮水揚波”等句中,“冲”的繁体字均写做“衝”。

(一)發:發達、出發、發配、發奮、啟發、揮發;

(二)髮:頭髮、毫髮、結髮、髮妻。

“發”与“髮”较易区分,“髮”是头发的意思,而“發”指发射、发放、出发、开掘等义。

(一)復:往復、復辟、復旦、復習;

(二)複:重複、繁複、複雜。

“複”本指夹衣,也表示“重复”的意义;“復”表示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赋税徭役等义。“複”表示“重复”义时也可写做“復”,但“復”表示回来、回答、报复等义时,不可写做“複”。如屈原《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復”,《史记·高祖本纪》“沛幸得復”等句中,“复”的繁体只能写做“復”。

(一)獲:捕獲、獲得、獵獲、獲獎、獲勝;

(二)穫:收穫。

捕获人或鸟兽写做“獲”;获得农产品写做“穫”。有时表示“农业收成”也写做“獲”,但表示“捕获”义不可写做“穫”。

(一)盡:盡力、前功盡棄、盡善盡美、窮盡;

(二)儘:儘管、儘快。

“盡”表示完全、全部、尽量、达到顶点的意思,如孟郊《投所知》:“盡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儘”表示任凭的意思,不可写做“盡”。

(一)歷:歷史、來歷、歷險、歷代;

(二)曆:日曆、曆法。

(一)纖(xiān):纖細、纖塵、纖巧、纖弱、纖維;

(二)縴(qiàn):縴夫、縴繩、縴手。

“纤”由音义俱不相同的“纖”和“縴”简化而来,故由简转繁时要予以区分。

(一)壇:天壇、祭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

(二)罎:酒罎、罎子。

“壇”指土筑的高台;“罎”指坛子,还可写做“墰”“壜”“罈”。

(一)須:必須、須知、須臾;

(二)鬚:鬍鬚、鬚眉、鬚鯨、鬚髮。

“須”本来就有胡须的意思,如《史记·高祖本纪》“美須髯”,后用“鬚”来承担和胡须有关的义项。而在等待、必须、需要、须臾等意义上,均不可写做“鬚”。

(一)臓:心臟、內臟;

(二)髒:髒話、肮髒。

钟:

(一)鐘:時鐘、鐘錶、鐘點;

(二)鍾:鍾意、鍾情、鍾愛、姓。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姓氏的简化对应,如范、姜、种、岳、于等姓氏,是没有繁体字的。“苏”姓的繁体字是“蘇”,又要与“囌”(嚕囌)字相区别。“蘇”用作“蘇醒”义时,亦可写做“甦醒”,但不能反过来将“蘇東坡”写做“甦東坡”。“万”在复姓“万俟”(音mòqí)中,并无对应的繁体字,但作姓氏wàn时,它的繁体字是“萬”。

在书法创作时,我们对于简繁转换应该慎重,尤其对常用到的干支纪年、姓氏等更要注意,这是常识,也是书家必备的素质。如“己丑”不能写做“己醜”,“一國兩制”不能写做“一國兩製”。对于诗文名篇中的易错字,简繁转换一定要了然于心,否则就要闹笑话。如刘禹锡《陋室铭》,至“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有人将“孔子云”写做“孔子雲”。苏轼《赤壁赋》:“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有人将“斗牛”写做“鬥牛”,“斗”与“牛”都为星宿名,与西方的“鬥牛”活动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各位书友怎么看呢?

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