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的意思(霏的意思和含义)

若即若离 2023-06-13 12:50:03 互联网

佛教中十八罗汉的排位及各自来历

十八罗汉是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尊者,十八罗汉的说法最初主要流行于唐代,当时只有十六罗汉,后来到了宋代时,十六罗汉才慢慢演变成了十八罗汉。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十八罗汉分别有哪些?

1.降龙罗汉:即庆友尊者

在古印度的传说中有龙王曾用洪水淹没了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降龙尊者前往龙宫,降服了龙王,取回了佛经,因立大功,被尊为降龙罗汉。(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电视剧中演的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

2.伏虎罗汉:即宾头卢尊者

传说伏虎尊者住在寺庙里,而寺外,有一猛虎,常因饥饿而咆哮,伏虎尊者见此状,便将自己的饭食分与此虎,一同食用,时间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故被尊为伏虎罗汉。

3.坐鹿罗汉:即宾罗跋罗多尊者

坐鹿尊者本为一印度国之大臣,因厌倦人间,遂入山林深修,一日,他乘鹿入皇宫,劝诫国王让位出家,学佛修行,国王便随之前往。

4.举钵罗汉:即迦诺迦跋厘隋阁

他本为一化缘和尚,且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不与世俗雷同,化缘时,他高举铁钵乞食,后道成正果后,被世人尊为"举钵罗汉"。

5.过汉:即跋陀罗尊者

相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母亲在跋陀罗树下将他产下,遂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往佛门出家。后尊者从印度乘船前往东印度群岛去传播佛法,因此被尊称为“过汉”。

6.静坐罗汉:即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

尊者本是一位大力士,曾为一名战士,力大无比,后出家为和尚,其师教化他免除杂念,静坐修身。尊者听从师父教诲,每日静坐修行,故尊称其为“静坐罗汉。”

7.长眉罗汉:即阿氏多尊者

传说这位尊者生下时就有两条长眉,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一直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掉了,但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后再转世为人继续修行,被人尊称为“长眉罗汉”。

8.布袋罗汉:即因揭陀尊者

揭陀尊者相传原本是一位捕蛇人,他捕蛇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行人被蛇咬。他捕蛇后会拔掉其毒牙然后将其放归于山林,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被人尊称为“布袋罗汉”。

9.看门罗汉:即注茶半托迦尊者

因化缘时将施主的房门打烂,佛祖赐他一根锡杖,并说道“你以后化缘就拿锡杖敲门,开门者则有缘,不开者则无缘。”后被人尊称为“看门罗汉”。

10.探手罗汉:即半托迦尊者

因其修行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意思是将一条腿架在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后将双手顺势举起,并长呼一气。被人尊称为“探手罗汉”。

11.沉思罗汉:即罗怙罗尊者

沉思尊者善于沉思瞑想,常常在沉思中悟通一切凡间真理。在沉思中能知晓凡人所不知晓之物,被人尊称为“沉思罗汉”。

12.骑象罗汉:即迦理迦尊者

理迦本是一名驯象师,象本能代表佛法,尊者后出家修行而得正果,故被人尊称为“骑象罗汉”。

13.欢喜罗汉:即迦诺伐蹉尊者

本为印度一演说家和雄辩家,其在演说,雄辩时,手舞足蹈,心花怒放,五官极其欢喜,故被人尊称为“欢喜罗汉”。

14.笑狮罗汉:即罗弗多尊者

其原为一猎人,因学佛后而不再杀生,狮子前来谢恩,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故被后人尊称为“笑狮罗汉”。

15.开心罗汉:即戍博迦尊者

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他本应做国王,因其心中只有佛,故弃之出家修行,后成正果,被人尊称为“开心罗汉”。

16.托塔罗汉:即苏频陀尊者

是佛陀的最后一名弟子,他修到了五神通,他因怀念佛陀,而经常手托佛塔。被人尊称为“托塔罗汉”。

17.芭蕉罗汉:即伐那婆斯尊者

因其常在芭蕉树下修行,被人尊称为“芭蕉罗汉”。

18.挖耳罗汉:即那迦犀那尊者

所谓耳根,是世人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尊者故取自挖耳之形状,以表示自己耳根清净,毫无杂念,被人尊称为“挖耳罗汉”。

十八罗汉各显尊位 。

媒婆保媒

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

……

藏头露尾,撺掇淑女害相思;

送暖偷寒,调弄嫦娥偷汉子。

上面这几句诗文,引自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中的内容,立意与清代朱柏庐《朱子家训》中“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如出一辙。

可见后世对中国历史上的媒婆这类第一批职业女性是何等的厌恶!

而实际上,媒婆这职业在古代起源很早,在《诗经·卫风氓》中就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诗句;《诗经·豳风伐柯》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娶妻如何,匪媒不得。”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一是中国古代最迟在周始,媒婆就已经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了,而且在后来朝代的礼制和法律中还把媒婆分为官媒和私媒,规定婚姻必须要有媒妁之言。标准的婚姻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以及纳征、请期、最后亲迎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媒婆穿针引线。

二是当时媒婆的形象都是正面的,据说历史上媒婆的鼻祖原是个大美女,她就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张鲁的母亲——卢氏,传说她能掐会算,善处理鬼神之说。

但为什么后世的人们对媒婆有如此深的偏见,还认为媒婆的形象是如此的丑陋?

我理解,估计与这些媒婆缺乏职业操守有关。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就有这样一句:“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

所谓三姑六婆,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卷十三有:

“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因此,后世常把三姑六婆常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所以才有前文《朱子家训》中“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的表述。

而现代的三姑六婆又泛指社会上的市井妇女。市井妇女有何特征?先请大家猜一谜语:

用“三姑六婆”打一生肖。

谜底是蛇。

为什么是蛇?

再请大家用“三姑六婆”打一俗语。

谜底是“长舌妇。”

两者一联系,大家理解了吧!

蛇是十二生肖中舌头最长的动物,再一点,蛇与舌同音,因此三姑六婆打一生肖的最佳谜底应该是“蛇”;俗语就是“长舌妇。”

至于要见识媒婆是如何动用其三寸不烂之舌,先讲一个本地关于“媒妁之言”的段子吧。看看这些媒婆是如何如歇后语所说的------

媒婆提亲 ———— 净拣好听的说的。

说以前有一媒婆去给一男子保媒,当男方家长问起女子个人条件时,媒婆的回答是:

我们家姑娘

没针线

好茶饭

一个眼睛没什啥

一个眼睛萝卜花

先解释一下,“没什啥”,方言,没,读作mú,啥,读作sǎ , “没什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都没有”。

“萝卜花”,方言,常指眼睛里的翳子,由于眼睛被植物枝叶擦伤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适、流泪,以及眼球内出现白色障碍物,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至于媒婆称“贵小姐”为“我们家姑娘”,读者可千万不要理解为她们俩有什么血缘关系,那可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儿”的,估计媒婆连这个贵小姐见没见过都很难说。

当地的顺口溜说得好:

公鸡踏蛋一抬腿,媒婆保媒一张嘴

人家媒婆是怎么好来怎么说,本地形容媒婆的话是:

白杨树叶儿---两面光

媒婆的话,男女双方家长听起来都是感觉很舒服的,并且最后还要做到谎言被戳破之后的全身而退。

这些媒婆真是得到了戴尔•卡耐基的真传,熟读了《人性的弱点》,深刻了解人际间的关系,绝对和卡耐基一样,个个都是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

至于后面的“媒婆婆,吃的油馍馍,吃罢了受剁落(方言:埋怨,数落)”,人家媒婆也就无所谓了。

总之,人家就是靠“成交率”吃饭的,油馍馍已经吃了,钱也拿了,并且人家说得话是一清二楚,是你们没听明白的缘故,人家已经是全身而退了。

估计这个男方也是一个“歪瓜裂枣”,或被别人“拣残剩了”的二货,亦或是由于家庭条件穷困,到了“穷不择妻”的地步了吧。

因此,男方家长也就抱着“一吊配一吊,西葫芦配番瓜”的心态,认为世上的“黄瓜哪有两头甜”的,就想当然地理解为媒婆的四句话表示的意思是:

“贵女子”虽然不会针线活,但做饭还是非常好的。一个眼睛虽然有萝卜花,估计什么都看不到,但另外一只眼睛“没什啥”,就是什么事也没有,一切正常,最起码还是一个“单枪”的“明”姑娘,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大家知道,那时的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甚至公婆也是全凭媒婆一张嘴来了解全部情况的。

可等娶进门才发现,媒人说的“没针线”,他们理解对了,的确是没针线,什么针线活都不会做,但“好茶饭”他们却理解错了,人家媒婆的“好茶饭”的“好”,不是他们理解的表示会做饭,并且做得非常好的“好”,而是“好(读音为hào)”,表示喜欢的意思,原来只是一个“吃货”而已,饭是一丁点也不会做的。

而后面的两句话则更加离奇了,“一个眼睛萝卜花”他们又理解对了,就是什么都看不见,但后一句“一个眼睛没什啥”,他们又理解错了,原来这只眼睛更可怜,连眼珠子都没有,纯粹是一个瞎子。

当时的社会,只要一娶进家门,就没一点办法去更改了。

男方一家气不过,跑去质问媒婆,但没想到媒婆却是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理直气壮地说到:

我是把一切情况全告诉你们了,是你们理解错了,要想退货也行,但彩礼一分不退。

原来媒婆就光靠这样一个两眼瞎的吃货,已经骗了好几家了。

男方一家傻眼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