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二九点(农历腊月初二是几九)

落荒而逃 2023-08-10 19:20:52 网友投稿

“腊月初三雨,惊蛰倒春寒”,腊月初三下雨有啥说法?看农谚咋说

导读:“腊月初三雨,惊蛰倒春寒”,今日腊月初三,降雨有啥说法?

腊月到了,老祖宗们对于腊月有特别的感情,因为腊月里节非常多,这也说明越靠近春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就越多,人们也是为了今年生活的总结和来年收成的美好期盼。

进入腊月,老祖宗们总结出来了很多农谚俗语,比如说“腊月初一雪,来年旱三月”,这说明腊月初一这天出现降雪天气,预兆来年春天干旱。而到了腊月初二,老话又这样说“不怕腊月初一晴,就怕腊月初二淋”这里就是说明到了腊月初二这天出现淋雨的天气农民们是比较害怕的。而今天已经到了腊月初三了,对于腊月初三,老祖宗们也是有很多总结的,并且还是不同天气有不同的农谚俗语总结。比如说今天是腊月初三出现晴天,老话说“腊月初三晴,来年阴湿到清明”,这里就是说明今天腊月初三晴天带来的说法。

不过,今天腊月初三,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降雨天气,特别是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南部和东部等地,降雨不断,天气也是非常是湿冷的。对于今天腊月初三,出现了降雨天气会是什么天气预兆呢?我们来看看老祖宗是怎么说的:

“腊月初三雨,惊蛰倒春寒”

这里农谚说的是在腊月初三这天出现了降雨天气,预兆的是到了来年惊蛰节气的时候将会是有寒冷倒春寒天气。具体来看:

“腊月初三雨”这里我们就是说明在今日这样的农历年时间,出现了降雨天气。现在已经是冬至时节,虽说是降雨了,没有降雪,天气还是非常湿冷的。湿冷的腊月里,下雨没有下雪,说明还是没有达到寒冬冰天雪地的寒冷。这样的天气对来年出现寒冷做出了铺垫。

“惊蛰倒春寒”

这里说的惊蛰是指的春季第三个节气,是立春、雨水之后到来,通常在阳历3月5号来交节。惊蛰节气本身说明是春雷滚滚,冬眠蛰伏在土壤中的各种虫听到雷声都惊醒出来了,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了。这是比较理想的惊蛰时节出现暖和的天气。但是,如果碰到春季天气寒冷,冰雪低温天气。那就是倒春寒天气。

这里就直接说明,到了惊蛰时节,也就是到了春季中期,回暖无望,惊蛰土地可能还不能解冻,因为出现了低温寒冷天气,这就是来了倒春寒天气。倒春寒对农作物影响是最大的,可能对油菜、小麦等越冬农作物发生冻害。我们知道“麦无二次生”,只要小麦冻害之后,那么就会出现减产或歉收的。所以,农民们最不想看到的是倒春寒天气。

今日腊月初三,你那里下雨了吗?欢迎留言分享。

农历中国 | 腊月初二 · 数九

进入冬至节气后,

我国便进入

“数九” 寒天。

数九,又叫冬九九。

古人认为冬至乃 “阴极之日”,

进入冬至,

便进入了最寒冷的天气。

而 “九” 乃至阳至极之数。

从冬至日开始,数九计日,

即每九天为一个 “九”,

当九个 “九” 数完,

天气也就暖和了,

所谓 “九尽桃花开”。

《荆楚岁时记》中写道:

“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

为寒尽。”

数九,

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流行。

古人还根据九九寒天的物候特征,

总结出一套反映气候变化的《数九歌》。

虽各地的内容稍有不同,

但意思都是一样的。

其中最为普及的是: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九二九,

并不是最寒冷的时候,

民间有 “三九四九冻死猪狗” 的说法,

而此时又恰值 “大寒” 节气前后,

是为最寒冷。

待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时,

已是 “春分” 时节。

所以,数九的过程,

其实也正是 “阴极阳生”、

天气由极寒转暖的过程。

在寒冷的日子里,

数着九过日子,

冬天似乎也不再漫长。

它,给了人们 “春” 的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1995年九月十九
下一篇: 忘忧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