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的意思(頫的意思跟什么有关)

浮生如梦 2023-06-12 23:12:24 网络

聪明人,应该要懂得“顺势”和“借势”

蒲公英无手无脚,不能走也不能动,却能够把希望的种子送向远方,遍地开花,因为它懂得借助风的力量。

古人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聪明人并非是生得异于常人,只不过是比别人要更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就像蒲公英借助风的力量那样,人处于世,也应该要懂得顺势和借势,如此便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游刃有余。

一、面对巨大的磨难时,要学会暂时退让。

学校的老师总在教导学生们:“要不怕危险和磨难,面对磨难时,应该要迎难而上。”

但是有时候,当我们面对巨大的磨难时,去和磨难硬刚,只会让自己白白受伤。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要顺势而为,选择暂时退让,保存实力。

古人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三国时期,汉室衰微,曹操打算篡汉自立。在当时,朝堂之上的大部分人已经心向曹操了,但是荀彧却依旧坚持自己是汉臣,极力反对曹操。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汉室衰微,不复当年,也是大势所向。荀彧的固执行为,无异于在用自己的头去跟牛对撞,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自己头破血流。

顺水行舟,自会扬帆起航,顺风顺水;逆水行舟,必将不进则退,一事无成。

二、要善于利用“共赢思维”,化敌为友。

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交关系都是如此,是朋友还是敌人,完全取决于双方是否存在共同利益。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够找到你和对方的共同利益,那你甚至就可以把你的敌人变成朋友,为你所用。

二战结束以后,很多聪明人立刻就认识到了当前的形势,重新划分了自己的朋友和敌人。美国就很聪明,它利用自己的权力,保释了很多本来应该会被重判的战犯,并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因此,只要你善于借势,利用共赢思维,那你永远也不会缺少自己的盟友。

三、发现对手的破绽时,一定要果断出击。

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人类世界也不例外,一直都处于无休止的竞争当中。

与人竞争,讲究的是扬长避短,也就是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手的短处。如此,便可以将自己的胜率提升到最高。

只不过在大多数时候,所有人都会极力地掩饰自己的弱点,只有偶尔,才会不小心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聪明人,应该要学会抓住那一瞬间的破绽,打败对手。

在习武之人相互对抗时,两个实力相当的高手,最终谁会赢,完全就取决于,谁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以及对方的破绽。

俗话说得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力要往正确的地方使。”

而要做到这一点,把自己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那就要学会利用对手的破绽。

情感寄语: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成功的人也是如此。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优秀,仅仅是因为他们懂得顺势和借势,站在了风口上罢了。

因此,学会顺势和借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这比提高自身的能力还要更加重要。

船顺水,自能远航;人顺势,趋吉避凶。

-END-

作者:山墨说情感

写烟火人生,讲红尘故事。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人生,分享智慧!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课文太长应该如何教学?以统编三下《漏》为例,讲解长课文教学

统编三下第八单元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而其中安排了一篇民间故事《漏》,复述的难度很高。其一,内容很长,教材前后共计4页;其二,字数很多,全文一千多字;其三,自然段很多,总计20个自然段。此文的课后第三题练习,也明确指出: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要让学生复述,很多时候依靠记忆,而这篇课文的特点,注定依靠记忆复述的效果很差。和青年教师一起备课,大家都感觉无从下手,借助此文,我们和大家分享关于此类课文的五步分解设计,让复述在当堂轻松完成。

第一步,明角色。

据课后练习的提示,先初读课文,了解故事中的角色。课后第一题要求: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第二题要求:选择喜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可见,要复述这个故事,先得感受趣味,要知道故事中有几个角色。

学生浏览并检索后,发现故事中有五个明确的、显性的角色:老公公,老婆婆,一只驴,一只虎,一个贼。同时,整个故事中,最有趣的就是那个隐藏的,不曾出现的,但却是真正主角的“漏”。分清角色,感受乐趣,我们就完成学习的第一步。

第二步,分版块。

按照课后练习,进入学生表述自己最喜欢部分的教学环节,此环节可以随机让学生读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教师要做的就是倾听并梳理,通过应答,与学生一起完成长课文的版块梳理。其实,整个故事分为五个版块,“一”与“五”版块,都发生在“小屋子”这个地点中,其他版块按照地点概括,分别文:逃命途、歪脖树、返回路。

这样一来,学生完成了自由选读喜爱的部分,同时教师结合板书,将故事以发生地点的不同,切分为五个版块。这一步教学,依然在整体观照整个故事,通过归纳,统整为复述做好准备。同时,也初步完成了课后一、二两题的练习。学生到此,对课文的总体框架有了认识。

第三步,理顺序。

此步教学,充分结合课后第三道题进行: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顺序,复述这个故事。当师生共同梳理故事的版块之后,也就厘清了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一开始,故事发生在房子周围;之后发生在逃跑的路上;然后就遇到歪脖子老树。这是一棵很重要的树,也是故事的“分水岭”。在这棵树上,老虎和贼先是分开逃,之后再聚合一起,一同滚落山坡,故事进入高潮。最后,故事回环到房子里,老公公和老婆婆依然在谈论“漏”。

屋子,路途,老树,返途,屋子。地点的变化就是故事发展的顺序。梳理好顺序,就能理清故事的脉络,再次为复述做好准备。在这个教学环节,教材使用了“图示”支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降低复述的难度。教师在设计时,千万不可忽略,要为学生准备好贴图,让其“看图复述”。

第四步,找规律。

了解角色,分清版块,理清顺序,马上就可以复述了。这个时候,为了降低对记忆的依赖,还可以帮助学生概括规律。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每个地点都可以看做是故事的“节点”。每个节点都要逐一复述,确实难度系数较大。然而,如果能在每个节点上找到规律,就可以化难为易。而这个故事的情节推演,确实有着显见的规律:

规律一:互相指认对方为“漏”。即老虎认为贼是“漏”;贼认为老虎是“漏”。

规律二:老虎总是在下位;贼总在上位。例如,在屋子的时候,老虎在驴圈里,而贼则在屋顶;跑路的时候,老虎在路上跑,贼则在老虎背上;遇到歪脖树,老虎是在树跟前歪着身子,贼则是窜上树。

发现并记住这两个规律,复述时,只要记住地点的变化,在每次变化时,都依据“规律”进行复苏,就简单多了。不过,到了这一步,复述的内容还显得比较干涩,不够生动。

第五步,记细节。

还有最后一步,靠记忆添加生动的细节。记忆,不能依赖,必须依靠。

通过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记忆,捕捉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在复述中运用。至此,在之前四个步骤的储备下,添加细节,学生基本就能完成生动的故事复述。

此课教学有三个要义和青年分享:其一,单元目标,必须确立为教学目标,备课时务必关注;其二,课后练习,可以设计为教学环节,当堂完成;其三,依据课文,因循学情,解读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障,也是教师执教的基本功。无目标,不教学;未完成练习,减负落空;没有精心设计就莽撞执教,学生倒霉,学得累。

青年教师在备课后体会到:教学,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设计和指导,在课堂学习中,真是一股生动的力量。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教”和“学”配合,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减负提效。

附:课文《漏》

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忽然,老爷爷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雨越下越大。

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

老虎走着走着,走到了歪脖老树跟前。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粘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们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 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统编语文教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欢迎关注@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课,更多教学方法可点击专栏获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