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土面积是多少(中国领土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舍我其谁 2023-06-11 19:12:25 网友上传

中国历代国土面积最大1300多万,最少200多万,为何相差这么多?

今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一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二是,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们用各种各样现代的爱国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而随着科技进步,我们了解的历史知识就越多,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代土地面积。

历朝历代中国的国土面积

从小到大排名:

1、夏朝占地面积210 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包括现代的湖北、安徽、山东、河南、京津、河北、山西、江苏以及陕西一部分。

2、商朝占地面积320万平方公里,包含夏朝土地外,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四川、 甘肃、重庆、浙江、湖南、辽宁的一部分。

3、周朝占地面积340万平方公里,在商朝的基础上增加了辽宁和四川的大部分土地。

4、秦朝占地面积350万平方公里,秦朝基本包含了整个四川以及宁夏的整个土地。

5、宋朝占地面积460万平方公里,照比现在的土地上少了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加上整个东北三省,青海和西藏,云贵和台湾。

6、隋朝国土为467万平方公里,包括了甘肃和宁夏相当大的土地以及云南和贵州。

7、三国时期总共占地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包括海南、广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和越南北方、湖南、重庆、青海、贵州、云南、和四川的一小部分,缅甸的极北方。

8、西晋的国土面积在公元281年达到543万平方公里。疆域至山西、河北及辽东,甘肃、云南。

9、汉朝占地面积为609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辽宁、吉林、四川、云南、贵州等。

10、明朝国土最大时共997万平方里,包括一部分西藏和一部分新疆,内蒙古全部和吉林、辽宁等地,欧亚大陆北部极少土地。到最后明朝统治结束后只剩350万平方米。

11、唐朝强盛时国土大得非常惊人,共124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中国少黑龙江和西藏与云南,多了中亚的大片土地。

12、清朝占地面积1270万平方公里,整个土地除了本土还包括外蒙和中亚的一部分,论大小算是中国史上第二大了。

13、元朝占地面积1370万平方公里,忽必烈也自称是中国之主。是历代占地最大的朝代。

夏朝那么小怎么分的九州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那就是夏朝,所以我们也称为华夏儿女。那么夏朝如何从部落升级到国家。

大禹治水后,舜让位给了大禹,舜死后大禹本来想把位置给舜的儿子,但是天下诸侯都比较拥戴大禹,于是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土地并不是很明确。夏朝王室与各个城邦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夏朝西至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安徽交界处,南至湖北北部,北至河北南部,势力遍及黄河济水淮河长江。

根据《禹贡》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衮州、梁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徐州、青州、雍州。

夏朝迁都非常频繁,用过很多首都,比如洛阳、郑州、禹州、平阳、商丘、濮阳、滑县、济源、安阳等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

因为是开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土地都是夏朝历代君王一步步开拓出来的,而在大禹时代的夏朝初期,主要土地面积区域集中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所以夏朝初期的土地面积很小。

那么九州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大禹又是怎么分九州的?

大禹上位后,把天下分为九州,并制作九鼎分给各州,大禹在九鼎上面刻画了神明和九州图,一方面为了告诫各地方诸侯要遵守规定,另一方面象征天下九州都是夏朝的,一言九鼎就是从这而来。

大禹在鼎上刻画有九州图,如此雄心豪迈的气魄也让九鼎成了夏朝的镇国之宝。

历史记载商纣王时期,才将国土开拓到淮河长江一带,夏朝的土地只有200万平方米,那么大禹怎么分的九州?而且上古时期的能力,很难分别控制九州。

夏朝的土地咱们开头讲到大致是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安徽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其中,核心地带大概在山西,河北那一带。

大禹分九州是为了方便管理天下,从而指定了《禹贡》,“贡”就属于现代的交税意思,大禹根据地理地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区分,根据当地生产情况,生产的农作物。然后向以大禹为中心的地带进行上贡。

有学者提出一个观点,其实大禹划分的九州区域并不是实际的所为的九大州,有可能只是九个方向或者九个小区,是后人将九州包含的区域很现在对比才显的很大。

历史研究学者邵望平提出一个观点,他根据考库学来推断九州地界,其中《禹贡》中有提到青州和徐州地界,他与考古学上发现的4000余年时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海岱文化,系统分布区相符合。

换言之,大禹划分九州时,是根据地势、农作气候及风土人情划分形成九州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

元朝为何是建立中国土地最大时期

咱们上面说了最小,再来说说最大,元朝是蒙古人创立的中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成吉思汗及子孙们灭亡南宋统一中国。

1218年元朝的版图也确实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状态。虽说唐朝土地面积也很大,但是与唐朝不同的是,唐朝统治了中亚地区,统治的都是资源丰厚,人口较多的地方。

而元朝则更多的统治大漠及草原地区。大漠上人烟稀少,抵抗的人自然就少,所以元朝时期的土地面积才特别大。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他是蒙古帝国的前身。由于当时的铁木真大量接受南宋的技术成果,他对南方的工匠和读书人特别重视,不断的接纳和学习使得铁木真在草原上的实力逐步壮大。

那时候,广大的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大多数还处于原始生存状态,如游牧、渔猎。西亚和东欧也处于落后的城邦,所以那个时候的铁木真是附近所有几个大洲内的最大王朝。

蒙古帝国的疆域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地,而1260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争夺汗位,蒙古帝国。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继承了蒙古帝国的蒙古高原及鲜卑利亚的大部分,还有包括华北、东北地区,算是当时的世界性大国。

而当时的西域部分是被察合台汗国所占领,东欧部分被钦察汗国占领,中亚部分被伊尔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占领。

1330年可谓是元朝土地面最大时期。这个时候元朝土地的扩张已经到达了北冰洋,南边则到达了印度洋,东边到达了东海和太平洋,西边到达中亚地区。

相比唐朝和其他朝代的土地面积,元朝土地多的是哪几大块呢。其中一块是鲜卑利亚地区,当时的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基本都是牧民或者猎人,无法收上来税。

朱棣也曾经达到了欧洲北部境内去,却根本没想过直接统治那里,只是把那里当成了邻邦国。唯独唐朝接管了部分鲜卑利亚并命名“北庭都护府”。

那么元朝是怎么扩大土地面积的呢?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二十万大军第一次西征。中亚花剌子模是成吉思汗西征第一步,然后逐步进攻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

随他出征的还有他四个儿子,以及身边护身大将。1220年成吉思汗率兵进入中亚,成功占领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扩大了领土面积。

1225年,成吉思汗又去占领西域,凯旋回来的成吉思汗将西域的土地分封给了他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

1227年成吉思汗第二次西征,成吉思汗在1227年灭亡西夏前就去世了。

1235年他儿子又亲自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而这次的西征很快就实现彻底占领。

因为领地的不断扩张,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因此越战越勇,然后又开始进军征服欧亚大陆北部,又兵分两路进攻欧洲中心。

1241年,元军进军到欧洲西南部的利格尼兹,大破东欧与日耳曼的联军。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奥地利帝国,大获全胜,元军主力更是直捣亚得里亚海,当时的元朝让整个欧洲大陆都为之避恐,还起了一个名字叫“”。

正当欧洲各国惶恐不及时,拔都忽然接叔叔驾崩的噩耗,于是马上往回赶。

1253年旭烈兀成吉思汗的孙子第三次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亚地区,头等目标是消灭木剌夷国。

1257年,元军占领木剌夷之地后继续率兵西进,攻陷报达。此后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又亲自率兵进攻大马士革,主要军力在渡海,另一部分攻占阿拉伯的圣地麦加。

本来他还要进一步攻打罗马帝国,因得到蒙哥伐宋阵亡的消息,蒙哥也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在攻打钓鱼城的时候被守军用火炮所伤,不久就死了,旭烈兀得知消息后便率军回都。

所以元军的统治有没有到达北海,如果到达北海那就远远超过了2000万平方公里。

元朝还囊括了现在贡榜王朝的大部分领土和现在中南半岛许多国家的部分领土。东边的也被元朝占据了很大一块,元朝还曾经想要征服东瀛,可惜的是没有善于海战的军队,几次远征都以失败告终。

另外,作为现在名义上的蒙古国,当然也是在元朝土地之内的。另外现在部分中亚国家的土地与元朝的土地有交接之处。

不过,元朝实行的统治制度并没有采取中央集权,所以到了后期基本就分帮结派了。

等到朱元璋北伐之后,北元更是被几个大部落所瓜分。因人口的限制,在加上土地不断地扩大化,所以最后只能进行分地管理。

进而被统治区内的庞大基数与文化所逐步同化,这使蒙古帝国感到了危机感。最后只能自己执政自己的那部分,在各自的领域范围内自立称王。

元朝因为接收儒家的政治文化遗产,导致与原蒙古贵族的核心文化产生产生了冲突。尽管当时的中原文化输出对管理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失去了蒙古贵族与其他汗国的支持,只能被迫成为孤立化的新王朝统治者。

就算没有完整地继承蒙古的全部土地面积,但最精华的区域部分还是得以保留,毕竟当时中原王朝的底蕴还是很有优势的,整个精华区都被其统合。又通过征战窝阔台汗国,最终瓜分原汗国的领地。

元朝的领域面积并不比任何朝代差,土地包含南宋、金国、西夏、大理、以及伊洛瓦底江边北部、安南一部分,还有北海半岛一部分。甚至是整个乌拉尔山脉以东,大小琉球等地。

可就算是拥有这么大的领地,元朝创立者忽必烈并不甘心。他还想扩大面积,他原本是想把蒙古其他地方全部收复,只是用尽了毕生精力竭尽所能最终也还是没有成功。

与蒙古贵族的战争不但没有征服其臣服,反倒隔阂越来越大,最后只是维持各自的实际统治区。

因为在攻占东瀛的时候失败了,使得元朝的武力无法扩张。内政有比较混乱因为文化的冲突导致的变革不彻底,最终只是维持武力的压制,以及高压的民族政策,使得帝国难以延续百年国运。就因为内部矛盾的激化,以及尝试的失败而告终。

因为领土面积太大,再加上管理方法不差当导致内部政治权力的争夺激化,最后造成内政混乱,最终还是拖垮元朝,同时也代表着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了。

不管怎么说,元朝确实是当时中国历代王朝历代中面积最大的国度。虽然统治力并不是那么牢靠,以及内部政治斗争的变换与混乱。但其确实是依靠武力维持着庞大的疆域,为大一统的中国拓展打下了一定的影响力。

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元朝时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进行一定的融合,这种融合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土地的维护上。也为中国的的朝代成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个朝代就是清朝。

最后久见菌本菌送上一首打油诗:

夏朝大禹分九州 元朝开江遍地走

中国地大又物博 实现统一在事谋

疆域雄图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没有一寸是“充话费送的”!

《军武次位面》作者:军武菌

有句俏皮话是这么说的:中国陆地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没有一寸是充话费送的。从尧舜禹的部落时代到“中国”概念形成再到封建王朝,中国领土从小到大,最大时候北到北海,东至库页岛,西抵帕米尔高原,南达南海诸岛。

到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领土占据全世界1/15的土地。上下五千年,无数战士、将领和帝王为国开疆拓土,比如战国时楚国南平百越、西汉攻取西域、唐灭薛延陀攻取漠北。960万平方公里象征着华夏民族的进取和韧性。

为此军武次位面将全新打造一档栏目:疆域雄图,聚焦于华夏领土的每一次“成长”,记录让中国版图扩大每一次进程。

今天就是疆域雄图的第一次更新——“中国”的形成。

农耕,华夏文明的起源DNA

恐怕每一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听过,说中华民族是农耕文明,“农耕”听起来司空见惯,但这两个字却是华夏文明的底层逻辑。军武菌是一个典型的工科男,理工科更喜欢从数字等客观角度理解世界,所以我们不妨从能量的角度看看,农耕给华夏文明带来了什么。

对于刚刚诞生的人类种群来说,如何让自己饿不着肚子,可以说是咱们老祖宗一天24小时都在思考的终极难题。

人类是一种非常耗能的生物,同样是一平方米的皮肤,马每小时平均出汗100克,骆驼平均出汗250克,而人类皮肤平均每小时出汗500克,峰值能达到2000克。高出汗量给人类带来的恒温功能,让人类在烈日下也能追逐猎物,但也带来了极高的耗能,这种出汗率相当于一台550-625W机器的热量耗散率。

▲每个人的热量耗散率相当于一块4090显卡

所以老祖宗们每天只办三件事:狂吃,狂吃,还是狂吃。所以各位吃货就不要苛责自己了,对高碳水、高油、高盐没有抵抗力那是老祖宗赖以生存的技能,是刻在DNA里的,所以请不要和DNA对抗,现代的健身达人们穿越到原始部落那一定会营养不良。

▲高油、高盐、高碳水,人类DNA至高无上的追求

话说回来,叨叨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在原始部落时代想养活一个人是非常难的。

如果是一个以采集为主要食物来源的种群,是很难维持高人口密度的。有人对全球340多种文化进行过研究,发现在采集时代,低的每平方千米只能养活1个人,最高的有几百人,平均水平是每平方公里25人左右。这样的人口密度根本无法支撑分工越来越明确、层级越来越高的复杂文明社会。

而农耕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老祖宗的能量来源问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是对农耕最贴切的解释。

先明确一个概念——能量回报率。

能量回报率的意思是去获得食物用掉的能量对比获得的食物的总能量。对于史前文明来说,能量回报率必须大于1,不然干半天获得的能量还不及消耗的能量。就像一台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至少能推得动自己才可能装到火箭上。

而从采集食物变成通过耕种获得食物,在史前就属于是给电风扇战斗机换上了歼20发动机,推重比(能量回报率)直接起飞。

历史教科书上写过,中国最早发现种植水稻是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中国稻文化起源》里写:“这里发现的稻谷遗存极为丰富,单是1973年到1974年第一次挖掘时,就在第四文化层发现400平方米稻谷、稻壳和稻草堆积其厚度最厚处达70-80厘米。”

在距今7000-10000年左右,各地文明开始驯化野生动植物,比如中东的小麦和大麦,中国的小米和水稻,墨西哥的南瓜玉米,北美洲的马铃薯。

祖先们之所以选择这些农作物,就是能量回报率太高了。一个人的耕种平均耗能在每小时700KJ左右,那么种植水稻的能量回报率是15-20倍,小米的回报率是10-20倍,玉米的回报率则能达到25-30倍。

这样一来,农耕文明就可以获得非常稳定的食物来源,不仅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喂饱自己的同时还能有结余,造起人来就没有心理压力了。同时新生儿长大后又是新的劳动力,再种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如此循环往复,稳定的产业模式就搭建起来了。

而且对于农耕生产,肥沃的土地是最宝贵的不动产,依附土地资源生存的人群也是非常稳定的,同时稳定增长的人口也对更加复杂的分工劳作和阶级提供了基础操作系统。

天时还要地利

大家肯定听过“游牧”民族,游牧关键就是“游”起来。游牧民族有个特点,叫逐水草而居。草的生长速度是远远赶不上牛羊吃草速度的,所以吃完一块就得搬家去另一块吃,夏天转夏场,冬天转东场,居无定所,一年总得转好几次。

早期的农耕生产一样也有“游耕”。所谓游耕,也像游牧一样属于一种打游击式的耕种方式。一开始,先人会先找一片布满荆棘的荒地,一把火烧掉原始植被。火烧后的土地变得松软,焚烧后的草木灰又是天然的肥料,然后直接在这块地撒上种子就不管了,至于收成多少全看命。

而且这样的土地不是年年都能种植的,一般要隔个1-2年才可以种下一茬。这样的生产模式,导致人口是流动的。一户人家今年在山这边生活,可能明年就到山另一边,后年就跑没影了,这样的生产模式是不利于人口的聚集和文化产生的。

和刀耕火种相对应的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则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付出更多的能量,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用完全靠天吃饭了。在耕种过程中,用上了犁、耕牛、肥料,让一块土地的能量生产率提高,单块土地的能够养活的人口增多,为中华文明的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动力和基础。

毫不夸张的说,精耕细作是最早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是联结中国自然条件和中国社会的中轴。

大家要牢记一点,华夏文明是 一个纯正的农耕文明,对于土地的看法有且只有两种:能种地的,不能种地的。这个基本法则将在未来五千年里时刻左右着中国人对领土的认知。

话说回来,我们这节讲地利。

中国的精耕自作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在夏之前的部落时代就已经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精耕细作的萌芽。为什么精耕细作偏偏出现在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或者南方,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地利。

以夏朝二里头文化为例,从地形图上观察就会发现几乎都出现在黄河“几”字弯的最后一个弯里,黄河从三门峡夺路而出,冲向豫东平原一带。

黄河流过上游黄土高原,裹挟着土壤淤泥从三门峡奔涌而出,为这片土地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对于上古农耕文明,肥沃的土地就是最强生产力,约等于那个时代的Chat GPT。

同时这片区域在中国第二、三级阶梯交汇之处,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到这里部分被西边的山脉阻挡,所以这里还有一定降水量。同时虽然上古时代黄河流域总体上属于半干旱草原,但在黄河两岸还是形成了气候相对温湿、植被相对丰富的生态环境。

▲图片来源:地球知识局

一块这样的土地在文明发展初期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周军武菌玩文明6就非常有体会,我开局在一块只有巴掌大的岛屿上,更可怕的是岛中间有一座火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我文明的头上。火山时不时爆发,我的文明就会遭受一次次灭顶之灾,当对手的火枪兵踏上我的领土时,我的战士们还在用弓箭。

在这个天胡开局点上,中华文明迈出了第一步。同时为了解决排水洗碱、把土地改造良田的难题,发展出了垄作、等先进的耕种技术,在精耕细作中,土地、人力、气候的协调牢牢种在中国传统思维的方式里,是国家领土观念出现的基础动力。

“中国”概念和领土观的形成

对现代国家来说,领土是最基本的国家的特征,包括陆地、水域以及地下层和上空,但对于古代的领土观,主要针对国家所管辖的陆地部分。要说古人什么时候有的领土概念,先得搞清楚“中国”概念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武王时,1963年陕西出土的一尊周成王时代青铜器上刻着周武王攻灭商的事儿,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后,给老天爷祭(hui)祀(bao):从今天开始,我就住在中国这里,治理天下民众。”

这的的“中国”意思是天下的中心,实际上说是“京师”更加贴切。商的都城叫大邑商,是商王直接通知的区域,又被称为中心区,都城周围的领土则被称为是东土、西土、南土、北土,大邑商居于四方之中,“中国”表达的就是这种天下之中的意思。

同时在商周时期,“中国”已经有了更加广义的用法,代指整个国家的领土。尚书·梓材中说:“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这里的先王指的是周武王,中国就代指商的领土了,这种广义上,“中国”和九州、四海等称呼是一个意思。

夏商时代的国家概念不同于咱们现代的理解,在中央理论上管辖的区域内存在着许许多多地方,这些地方诸侯国被称为万邦,万邦指的就是在“中国”范围里众多的诸侯小国。

在夏商时代,人们对于国家的领土观念已经有了基本认知,他们把中国的领土范围称为天下、四海、九州,包括了中原地区以及东西南北各族人居住的广大地区,构成了“初代”中国的领土范围。

当历史的车轮滚到东周时代,由于四周少数民族的逐渐强大和内迁,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为了强调中原这的正统性,他们把中原地区的诸侯国统称为“华夏”,这里的“华夏”和“中国”是一样的概念。

中国(中原诸侯国)之外的土地就被叫做夷、蛮、戎、狄四夷之地,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称呼是为了和四夷对举的,古人把中国和四夷合称为“五方”,比如南方的蛮、北方的狄、东方的夷、西方的戎和中间的华夏诸侯国。

秦始皇结束诸侯混战,一统天下后,中国的概念有了新的体现。在用法上基本摒弃了原来那种代指京畿地区的概念,同时把代指“天下”的用法大力发扬,同时废除从前的分封制,在领土范围内普遍施行郡县制,由此“中国”的国家概念和领土观念逐渐成熟。

秦统一六国以后,御史称当时的形式是:“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中国第一次进入大一统时代。

同时国家主权观念、领土观念也随之形成和成熟,“中国”作为国家通用名称的概念自秦开始深入人心,和“天下”“四海”同等概念,互相通用,中国的领土自秦以后包括了中原和“是四夷之地”,国家观念和领土观念基本成型,“大一统”成为每个人最执着的追求,堪称古代版“一点都不能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时期西方也出现过大帝国,而历史上欧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大一统国家,非常像中国前秦时诸侯的状态,到现在尽管有欧盟,但也离心离德。

中国从到大一统,中间的分水岭是秦国,那么这个从统一六国到亡国不过14年的王朝,到底做了什么,办成了欧洲两千多年没做到的事?咱们下期疆域雄图,将聚焦于这个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