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gdp排名(中国各省gdp排名前十)

牛奶煮萝莉 2023-07-16 18:46:12 网友整理

2022年全国GDP排名出炉!两地遥遥领先,看看你的省份排在哪?

#财经新势力新春季#

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数据。前段时间河南省发布了2022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河南省公布以后,全国31个省份2022年的GDP数据已经全部出炉了。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我国2022年各省份的GDP排名情况。

从这份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出,GDP排在第一位的是广东省,总额达到了129118.58亿元。GDP增速达到了1.9%。紧接着排在第二位的是江苏省,江苏省的GDP总额达到了122875.6亿元,别看江苏省的GDP总额没有广东省高,但是江苏省的GDP增速却要比广东省高出0.9个百分点,达到了2.8%。广东省和江苏省也是这31个省份当中,GDP超过10万元的地区,其他地区的GDP均在10万元以下。那么除了这两个地区之外,GDP总额在5万元以上的地区有六个,分别是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和福建。在这六个地区当中,经济同比增速较高的有湖北、福建、湖南等地,经济增速均在4%以上。尤其是福建省,经济增速达到了4.7%,是全国31个省份当中经济增速最高的地区。

GDP在4万亿元到5万亿元之间的地区有五个,分别是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和北京。在这五个地区中,湖南的经济增速较高,达到了4.5%,而上海市则是-0.2%,北京市只有0.7%。

GDP在3万亿元到4万亿元之间的地区只有两个,分别是陕西省和江西省,陕西省的GDP达到了32772.68亿元,江西省的GDP为32074.7亿元,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速都在4%以上。

GDP在2万亿元到3万亿元之间的地区有九个,分别是重庆、辽宁、云南、广西、山西、内蒙古、贵州。在这九个地区中,经济增速较高的地区有云南、山西、内蒙古等地,都在4%以上。

接下来是GDP在1万亿元到2万亿元之间的地区,在这个区间的地区有五个,分别是新疆、天津、黑龙江、吉林、甘肃。其中,甘肃省的经济增速较高,达到了4.5%,而吉林省的经济增速为-1.9%。

剩下的四个地区分别是海南、宁夏、青海、西藏,这些地区的GDP均在1万亿元以下。海南是6818.22亿元,宁夏是5069.57亿元,青海是3610.1亿元,西藏是2132.64亿元。

从这份榜单中,我们能看出不少信息,就比如说经济增速最高的省份是福建和江西,他们的增速都是4.7%,是并列第一的。而吉林、上海等地,GDP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与之前相比,分别下降了1.9%和0.2%。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速之所以会下降,主要是在2022年,这两个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较重,相信大家也都能够看到。我们就拿上海市来说,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在2022年的第二季度受疫情影响较重,上半年的GDP同期下降了5.7%,但是后来随着上海市逐步复工复产,在年底是时候GDP收窄到0.2%。

对于这份GDP榜单,你还有哪些问题,或者有哪些观点,有什么想说的,都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31省市前三季度GDP出炉:广东、江苏、山东居总量前三,山西、福建、江西居增速前三

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 (记者 金龙)11月2日,陕西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1.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至此,全国已经有31个省市发布了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情况,其中广东经济总量达91723.22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江苏、山东分别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18省市GDP增速跑赢全国

中西部增速领跑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从经济总量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上海、河北等12省市GDP超3万亿元。其中,广东(91723.22亿元)、江苏(88652.7亿元)、山东(64409亿元)、浙江(55750亿元)前三季度GDP超过5万亿元。从增量来看,山东以3969.8亿元的增量,位居增量榜第一位。

前三季度GDP总量在3万亿元到5万亿元之间的有8个省份,分别为河南(47022.73亿元)、四川(40432.8亿元)、福建(37793.71亿元)、湖北(37298.90亿元)、湖南(35332.63亿元)、安徽(33702.9亿元)、上海(30956.65亿元)、河北(30591.1亿元)。

从经济增速来看,31个省市中,有18个省市前三季度GDP增速跑赢全国(3.0%),分别为山西(5.3%)、福建(5.2%)、江西(5.0%)、内蒙古(5.0%)、宁夏(4.9%)、陕西(4.8%)、湖南(4.8%)、湖北(4.7%)、甘肃(4.1%)、山东(4.0%)、新疆(3.9%)、云南(3.8%)、河南(3.7%)、河北(3.7%)、安徽(3.3%)、浙江(3.1%)、重庆(3.1%)、广西(3.1%)。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31个省市中,有21个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相比上半年有所上升,显示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态势。尤其是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前10的经济大省,基本上前三季度增速都比上半年加快。

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福建、湖北、湖南和安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相较于上半年增速分别加快了0.3、0.7、0.4、0.6、0.6、0.6、0.2、0.5和0.3个百分点。经济大省的回稳对于全国经济恢复向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此外,河北、北京、陕西、江西、云南、辽宁、广西、山西、内蒙古等GDP过1.5万亿省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相较于上半年增速也分别加快了0.3、0.1、0.6、0.1、0.3、0.6、0.4、0.1和0.7个百分点。

综合经济总量和GDP增速来看,东部地区省份前三季度GDP总量上依然领先,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上海、河北等省份前三季度GDP总量均在3万亿元以上。而在经济增速方面,中西部地区省份总体上要快一些。前三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的18个省份中,有8个西部地区省份(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云南、重庆、广西),6个中部地区省份(山西、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其中,山西以5.3%的实际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能源大省表现亮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涨显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2469.6亿元,同比增长7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712.5亿元,增长4.9%。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2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8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5.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4%。

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能源大省GDP增速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涨显著,这五个省份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7%、8.7%、8.9%、8.8%、7.7%,均快于全国(3.9%)水平。

山西经济中工业贡献大,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分三大门类看,前三季度,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制造业增长1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4%。前三季度山西省能源生产量增速也很可观,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原煤产量97791.0万吨,增产9301.0万吨,增长10.5%;非常规天然气产量82.4亿立方米,增长13.8%。

前三季度,陕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784.54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增速2.0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规上采矿业同比增长1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10.1%,制造业增长6.6%。从产品产量看,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增长7.1%,原油加工量增长3.6%,发电量增长1.8%,天然气增长0.9%。

内蒙古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0.5%,排名全国前列。从门类看:1-9月份,全区规模以上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950.0亿元;同比增长65.1%;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931.7亿元,下降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251.8亿元;增长147.6%。重点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同比增长73.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1.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61.1%。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支撑了新疆的经济发展。前三季度,新疆地区生产总值13023.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8.08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79.61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906.13亿元,同比增长2.6%。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1.7%、53.7%和34.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个、2.1个和1.3个百分点。

2022年31省份GDP十强出炉:广东居首,安徽超上海实现逆袭福建、江西增速并列第一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王红茹) 随着1月21日河南发布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31省份2022年经济版图浮出水面。总量方面,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粤苏鲁继续稳坐“前三把交椅”。在十强省份中,广东、江苏GDP超12万亿元,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GDP超过12万亿元的“巨无霸”省份。值得一提的是,相比2021年,安徽GDP总量超越上海,跻身前十,实现逆袭。在GDP增速方面,福建、江西以4.7%的增速并列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2022年GDP达到1228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江苏也是继2020年、2021年先后迈上10万亿元、11万亿元台阶之后,2022年GDP迈上12万亿的新台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冲击,2022年共有8个省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超过5万亿元大关。其中,广东GDP为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距离13万亿大关仅有一步之遥。这也是广东省GDP总量连续34年位居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的江苏,近几年GDP紧追广东,两者的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江苏GDP跟广东的差距为8000亿左右,2021年差距缩小为7700亿左右,2022年差距则缩小为6243亿左右。

山东省2022年GDP排名第三位。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GDP总量为87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相比2021年,安徽GDP超越上海,跻身前十强行列。在1月19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通报2022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去年,安徽省经济顶住了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主要指标增长快于全国、长三角靠前。

通报显示,去年以来,安徽省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工业稳定增长,服务业保持恢复,体现了稳中有进的特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13.7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8588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2943.3亿元,增长2.2%。

在GDP增速方面,福建、江西以4.7%的增速并列第一。

先来看福建。在1月29日召开的福建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统计局通报的2022年福建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3109.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这是福建省GDP首度突破5万亿元关口。

福建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洪春分析认为,这份成绩来之不易,这样的经济体量,意味着将为福建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意味着福建经济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意味着“十四五”时期福建经济的发展基础将更加牢固、发展支撑将更加有力、发展韧性将更加强劲。

2022年福建经济实现突破,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业成为拉动福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022年,福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超六成行业实现增长。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2022年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5.8%。其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分别为17.1%、13.7%。

再来看江西。1月28日,江西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省GDP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GDP32074.7亿元,同比增长4.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全省经济呈现持续恢复、稳中有进的态势。

江西GDP增速第一、经济稳中有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第一产业增长平稳。全年实现增加值2451.5亿元,同比增长3.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

二是第二产业贡献突出。全年实现增加值14359.6亿元,同比增长5.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9.9%,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三是第三产业韧性增强。全年实现增加值15263.7亿元,同比增长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2%,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

四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7.8:44.4:47.8调整为7.6:44.8:47.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占比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均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占GDP比重为34.0%,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广东2022年GDP超12.9万亿元#

一季度GDP十强城市出炉:上海破万亿蝉联第一,深圳增速领跑

全力拼经济,城市竞争格局继续重塑。

随着各大城市陆续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截至目前,一季度GDP十强城市已出炉,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成都、苏州、杭州、武汉、南京,成员构成与去年同期以及去年全年相比并无变化,但位次则出现一定程度的“洗牌”。在2022年重庆GDP超广州跃居全国第四后,今年一季度广州反超重庆,重新成为全国第四城;成都超苏州位居全国第六;杭州在去年被武汉超越后,今年一季度扭转局面,超过武汉居全国第八。

从GDP增速看,十城中,深圳、成都、南京、重庆、杭州、武汉等六城跑赢或等于全国水平,其中,深圳以6.5%的增速领跑。

城市经济复苏,深圳增速领跑

在一季度十强城市中,有六个城市GDP增速跑赢或等于全国水平(4.5%),从高到低依次为深圳(6.5%)、成都(5.3%)、南京(5.2%)、重庆(4.7%)、杭州(4.6%)、武汉(4.5%),其余四个城市GDP增速情况分别为北京(3.1%)、上海(3.0%)、苏州(1.9%)、广州(1.8%)。

与2022年全年GDP增速相比,除苏州外,其余9个城市一季度GDP增速均高于去年全年,呈现经济复苏态势,部分城市如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的一季度GDP增速比去年全年提升超3个百分点。

深圳的增速领跑,一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另外,从产业因素看,深圳今年一季度三产的拉动效应明显——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35亿元,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49.24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17.60亿元,同比增长7.6%。

与全国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深圳服务业尤其是接触业快速恢复,拉动经济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7.99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餐饮收入增长26.5%。

同时,深圳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也反映预期与信心的恢复。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0%,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活跃——制造业投资增长36.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2%,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39.3%。

值得注意的是,与不少外向型经济城市受外部冲击拖累经济不同,深圳一季度外贸表现良好——全市进出口总额7967.6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出口5057.0亿元,增长23.8%。此外,一季度深圳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43.3%,拉动广东外贸增长3.1个百分点。

来自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深圳一季度外贸开局良好的背后,有十大贸易伙伴的普遍增长,数据显示,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呈2位数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增速较快,进出口2044.1亿元,增长23%,占25.7%。同时,也与深圳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关,如,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3868.2亿元,增长20.3%,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的76.5%,此外,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合计出口219.4亿元,增长120.6%。

南京的增速强劲来自于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成效。在南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驱动”被多次提及,其中,“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攻坚突破,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是未来五年的重点攻坚突破之一。从一季度数据看,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55.24亿元,增长10.3%,增速快于规上工业5.9个百分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城市轨道车辆分别增长124.3%、54.6%、67.1%、49.9%、46.0%。此外,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1%,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3.8个百分点。

位次格局:前三稳定,第四、六、八竞争激烈

按GDP总量从高到低排序,十城格局依次为上海(10536.22亿元)、北京(9947.7亿元)、深圳(7772.19亿元)、广州(6963.92亿元)、重庆(6932.89亿元)、成都(5266.82亿元)、苏州(5186.64亿元)、杭州(4723亿元)、武汉(4317.69亿元)、南京(4230.24亿元)。

梳理2022年同期位次与2022年全年位次发现,上海、北京、深圳的前三格局稳定,上海去年一季度GDP突破万亿,今年在此基础上增长了3.0%,目前上海也是唯一一个一季度GDP突破万亿的城市。

在第三名以外,围绕第四、六、八的竞争较为激烈。广州、重庆在角逐全国第四城上差距不断缩小。从2022年全年GDP总量看,重庆近年来超过广州成为全国第四城,今年一季度,广州反超重庆31.03亿元,再回第四城,不过,与去年一季度GDP广州超重庆的353.84亿元相比,两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未来竞争或更激烈。

但需注意的是,广州、重庆两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差别较大。两者面积相差较大,广州的第三产业发展优于重庆,一季度,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59.34亿元,重庆则为4023.96亿元,同时,一季度,重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8.78亿元,广州则为50.42亿元。

在广州、重庆之后,是成都、苏州围绕第六城的竞争。今年一季度,成都GDP以80.18亿元的优势超过苏州成为全国第六,此前,在2020年一季度,成都GDP也曾超过苏州101.64亿元,跃升全国第六。不过,从去年一季度和全年看,苏州一直超过成都“坚守”全国第六城,且去年一季度,苏州GDP高出成都241.71亿元。

从增长速度看,成都一季度GDP增速在十强城市中位居第二,其第三产业增加值3667.18亿元,增长7.3%,增加值和增速在三大产业中均最高,同时,该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新兴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城市轨道车辆、智能电视、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4.8倍、3.9倍、23.1%。此外,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服务明显恢复,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2.1%。

围绕全国第八城,杭州和武汉的竞争格局变化较大。一季度,杭州GDP超过武汉405.31亿元,成为全国第八城。其实,去年一季度,武汉以3960.11亿元的GDP总量排在全国第十,彼时,杭州为全国第八,GDP为4539亿元,而到2022年末,武汉连进两位,超过杭州跃居全国第八,杭州则为第九。此外,在今年一季度杭州再回第八的背景下,杭州、武汉的GDP增速其实相差不大,未来围绕第八城的竞争或继续维持“你追我赶”态势。

对比两城市的产业发展,杭州侧重发展服务业、武汉侧重发展工业。数据显示,一季度,杭州服务业增加值3402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GDP2.3个百分点,武汉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80.95亿元,增长5.1%;从第二产业增加值看,杭州为1268亿元,下降1.5%,武汉为1762.34亿元,增长3.3%。

栏目主编:赵翰露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