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0(1到10的英语)

伸手挽明月 2023-06-10 12:19:17 网友整理

从1到10,跨越增长鸿沟的营销打法

如果想追求长远的利润回报,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流量红利见顶现状,品牌要如何面对增长魔咒,破除增长困境?你需要抓住“产品”和“用户”这两个关键词。本篇文章里,作者就总结了品牌跨越增长鸿沟的营销打法,一起来看看。

新消费品牌从炙手可热变为众矢之的,一方面固有资本泡沫和流量红利过度挤压造成的虚假繁荣,一方面也源于19、20年成长起来的新品牌们,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增长瓶颈期——

走过从0到1的阶段,种子用户和口碑有了,甚至在细分已经做到前10,再往上冲的时候,路突然难走了:

流量红利见顶,转化率下降,无论天猫还是抖音,购买流量成本都逼近红线;建立品牌、积累品牌资产尚属长期战役,是正确且艰难的路,但也没办法短期内奏效。

卡在这条沟里,怎么办?

先退一步说,无论淘品牌,还是现在兴趣电商成长起来的品牌,守住1小而美,甚至一条供应链轻轻松松做100个1,都能活得挺好。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跨越到10,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品牌带来的效应。

但是,想进入10亿单品、百亿收入俱乐部,创造有生命力的品牌,获得来自品牌的大流量和高溢价,跨越增长鸿沟是必经之路。

从1到10的增长期,要跨越增长鸿沟,从战略到组织,供应链、渠道和品牌,都得经历适应新阶段的调整甚至重塑。

不展开太多,回到营销,从1到10,用什么样的打法,能更有效应对增长魔咒、跨越增长鸿沟呢?

先聊聊一种被说烂了的打法:

5000篇小红书koc测评+2000知乎问答+头部主播背书=1个新品牌

这个方法有效么?有效。

但效力多大?至多推动走完从0到1的破局阶段,加之热赛道、好产品,第一波胜利在望。

因此,初胜基础上再往前走,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线上的流量是无线的,只需要靠大数据精准推动的小众匹配,就可以一直找到自己的用户,从0到1,1到10,10到100,滚动增长,源源不断。

然而,事实上,依靠着种草和精准投放的匹配,在走完1之后,往往陷入增长变缓和成本卡脖子的泥潭。

根本原因在于:

即便精准定向TA,靠推荐或种草就能触发立即行动的个体,数量相对有限,而流量算法能轻易捕捉的人群(早鸟属性、乐于尝鲜、敢于试错、价格敏感)几乎是所有商家都抢夺的目标,不惜抛出各种低价橄榄枝抢到私域里,供大大过于求,且进一步稀释了原本不多的忠诚度和粘性。

换句话说,这一波人构成了新消费很多个1,看上去欣欣向荣,但其体量无法支撑起从1到10的增长。

当以前的打法不凑效了。为了增长,保持漂亮的上扬曲线,很多企业选择提前透支品牌生命力,靠大幅降价获客,靠羊毛党获得短期报表逆势走高,结果曲线抗不了多久就跌下来;或者干脆刷单一去不复返,靠刷换权重和平台流量溢出,换自然销量短时间内勉强打平ROI,但也仅仅续命而已。

实际上,从0到1和从1到10,从目标到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这一阶段的目标应是:保持增速的同时,破圈到主流人群同时建立品牌资产。

具体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两句:

看似简单且理所当然,但没花过钱、踩过坑,没得过血泪教训,很难真正掌握。

下面细说方法:

一、用老产品拉新用户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新消费,当下拉新都很困难。

首先,拉新应依托核心主力产品(老产品)——产品过关、赛道天花板高、供应链和渠道有博弈空间,同时具备一定圈层知名度,具备推广后能接得住流量,保证购买后正向得撬动口碑效应。

那如何转化主流人群呢,高举高打一波?

事实上,砸半个月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搞明星微代言一个月爆发、一年2次大脉冲……这些所谓高举高打,基本等于无效烧钱。

我们的答案是:

在可重复触达的相对大流量池,保持高频次持续投放广告;哪怕预算有限,也要在大流量池切分小块蛋糕,而不是投n个垂直阵地;以年的维度保持频次,绝不是赌一把完事。

重复触达很好理解,如果你所在的大赛道竞争激烈,必须抢占消费者心智,除了重复再无捷径;如果是创新品类,那还要承担市场教育的义务,更需要坚持不断的投入教育成本。

大流量池指的是高频触达主流人群的阵地,覆盖人次至少千万级。在大流量池里才有真正的主流人群和足够的转化空间,才有可能产生显著拉动效应。

看着似乎遍地都是?别慌,先看两个例子:

1. 抖快信息流广告

作为目前最大的互联网流量池,抖快拥有场景种草和消费闭环。然而,其最核心的信息流广告,无论品牌还是竞价,都无法对单个人群形成重复高频触达。因为这和平台内容分发逻辑相背, 在投放机制上,为效率最大化,平台拼命鼓励不断建计划、不断做新的内容。如果用户没有表现出对素材的强兴趣,如加购、收藏、点击等,则这个素材基本不会第二次让你看到。

所以,抖快能捕捉的用户,基本是看完一次种草内容就表现出强兴趣的人(无论是进直播间,还是点赞视频),其体量足够品牌冷启动从0到1,却无法撑起从1到10。

那是否可以用公转私的做法?先把主流人群圈到内容私域,再重复触达。

看上去逻辑没错,但实际没有想象中美好。

首先,时间很长,即使24小时自播+投流,真正稳定起量需要较长的周期。

其次,漏斗过大,观看内容和购物消费的逻辑不同——前者向后者转化并不容易,引流和赚钱的逻辑也存在相互bug。

比如店铺自播间,基本是打组合拳(引流亏钱款+利润赚钱款),但为薅引流款羊毛和为利润款买单的,压根就不是一群人,后者很难对一个陌生品牌轻易下单,更别说支付溢价。因此,看上去自播私域流量不少,但撇开羊毛党和一次性用户,真正高价值回购用户并不多。

2. 头部主播直播间

头部主播直播间靠广泛sku最大限度拉闲逛用户,用红包福利沉淀粉丝,再通过供应链和选品团队优势,拿到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价格,转化对品牌、品类有精准意向的用户。这个过程的前提是:足够大的流量池。所以第一点是满足的。

问题出现在高频上,在直播间,一个晚上就有大几十、上百产品无间隙的轰炸,加上拼手速和抢红包,给到用户记忆和回想的时间几乎没有。想有高频的效果,至少每个月1-2次推同一产品要保障,且依赖主播的描述、推荐力度(胜于其他带货的产品),说实话,可遇不可求。

即使满足了高频带货的要求,主播推荐本身也是双刃剑,有背书效果,也会稀释本身品牌的记忆点。消费者很容易把同一媒介上出现的品牌形象联想在一起,把他们自行归类,当品牌知名度远不及主播,就会被自动归为**推荐的品牌。

那什么样的广告可以作为高频触达的流量池?以前我们说6+控频,现在大家都不控了,碎片媒介环境下,频次要求恨不得越高越好。

有这些选择:

1)线下友好型产品:生活轨迹的物理场景

线下触点布局,渠道第一、广告第二,渠道是基础和根基。

今天站在营销角度,只谈广告。

找到目标用户的生活轨迹,规模化布局线下触点,达到月度千万级的触达面,保证针对同一个体的触达频次:

社区触达同一人群频次最高,投放周期可选1-2个月,也可选择间隔月份或者季度;商圈对同一人群的影响差不多要以周为单位,投放至少连续3个月打底;机场高铁广告必须按年框来采买,才能在一年内达到重复触达差旅人群的目标;电视硬广或OTT,不是很建议,电视开机率走低,但低线城市或老人仍有效。

2)电商友好型产品:高日活、国民级应用

大日活APP的固定广告位,选轮播按cpd、cpt买而非cpm散投,实现触达同一人群,虽然看上去更贵。

这是苹果一直以来的投放方式。看上去花钱多,其实远比一波cpm更加有效。

cpd不可能天天买,但可锁定一个大日活APP,按你的营销节点布局投放分时段投放,重复触达具备使用粘性的人群,保证一年内的相对高频次。

3)捆绑大IP

IP内容依旧是最好的绑定器,既有大流量,也有高粘性,实现高频触达:

达人IP、撒胡椒面一大波(类似上述5000达人打法),无论头部还是中腰部,花费不少,但基本效用只在投放。正确打开方式是:捆绑粉丝量大的头部达人,持续投,围绕一个显著卖点,重复展示,重复触达粉丝。综艺+影视剧,不多说了,2022年了,头部内容依旧卖得很贵,因为能稳定10次以上重复触达一群人且展示空间丰富的媒体,依旧稀缺。

有人说,绑定别人的IP,不如自己做一个IP内容或者形象,自动获得流量和关注,比如玲娜贝儿、比如董明珠的22岁接班人。

这种迷之自信很危险,在1到10,你连品牌还没立得住,既不是迪士尼,也不是格力,为什么觉得某一品牌资产(IP形象)能脱颖而出?

这些媒体或IP的好处,不仅在于能实现持续触达主流人群的效果,持续转化泛人群里的弱兴趣用户,还在于品牌的溢出和积累效应:

灯塔效应,让渠道都能看到你的投放,更愿意一起玩;有足够的时间和广告空间构建品牌资产,对比一闪而过的抖音信息流或者直播间语速飞快的介绍,更能让用户能消化和记忆,形成对品牌的认知积累。

说到品牌,这里再多说几句,现在营销行业有点过于:

要么做投手,操盘流量变现,产品、供应链、内容为渠道服务,追求当期转化最大化。

要么做纯品牌,好像现在品牌的定义就是拍一个微电影、一个病毒视频、搞一个代言、做一个跨界,美美的就好了。

但品牌资产的积累,和做增长不是一件矛盾的事,更不是割裂的事。

正确的路径是:

在看得见当期显著增长的营销模式中,给品牌投资,做消费者影响力和溢价,最终跑赢渠道红利的收益。

其标识可参考:

搜索品牌词数量超过品类词、品牌自播间的引流款都是利润款。

二、用新产品带老用户

重要的话先重复三遍。

在1到10的成长阶段:

新产品研发出来是给老用户消费的,而不是新用户;新产品研发出来是给老用户消费的,而不是新用户;新产品研发出来是给老用户消费的,而不是新用户。

为什么不针对新用户?

因为企业在早中期发展阶段,要打磨一款新品,去拓展新人群,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抓手:你的资源要投入在主流大单品里持续增长和破圈,而不是为了新产品拓新人群。

有人说,我再重复一次从0到1呢?当然可以,很多流量操盘手也是这么做得,再做一个品牌,再码一次资源,但不在今天的议题,我们今天说从1到10,得优先考虑投入资源发展核心大单品。

新产品不是耗费或者稀释资源,而是帮助做大销量或者做高利润。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让老用户,让现在就可以抓住的用户为新产品买单,且作为新产品的传播者。

从产品设计上,优先同一场景下,同一群用户可能使用的关联产品;也可从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产出发,找能满足同一类用户的其他需求(类似网易严选,围绕同一人群的衣食住行等)。

定价模式上,区分当期第一目标是做高利润还是做大体量:

优先做高利产品:

针对70、80后,做功能丰富和升级款——越全能越能卖高价;针对90、95后,做小包装、更细分和单一功能——越专业越能卖高价。

优先销量盘子做大,选择高频低价的产品:

用户购买参与度低,老用户几乎可以凭借对品牌的信任做决策,顺手就买了(品牌的意义在于降低选择成本,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套路看似很容易且有效,重要的,是克制:

不要忘记心智的关联性,不要出一堆毫无关联的低价款,把心智打乱了,让品牌运作成为投机工程。不要盲目自信,轻易进入已有头部品牌(品牌已强于品类)的行业。

从渠道看,只一句,最大限度利用已有渠道的能力,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渠道的兼容性。

从营销的打法上看,从不同【老用户】定义出发,通常有三种方法:

1. 已购老用户

这部分用户是新品上市最先抓住也最好抓的,这里可以做三件事:告知、福利和谈资。

第一时间告知老用户新品上市、提供专属福利,前面两种是常规操作,不做阐述了。这里说一下谈资:

我们希望老用户不仅成为我们的购买者,也是传播者。

因此,新品上市要创造出让他们乐于讨论、方便传播的谈资:

足够份量的信任背书——激发骄傲;成图率高的包装设计——自动晒图;参与度强的话题设计——引起讨论。

举个例子,我们最近推出的智能健身镜,做了【一年全家运动打卡300天,免费全款】的活动。除了激发购买,更重要的是抛出话题,让大家讨论起来。

2. 兴趣老用户

所谓兴趣老用户,指的是对产品有意向或兴趣,但因为产品或价格的原因并没有产生真成交。

我们还是可以用新品再试一试,沿着用户产生兴趣的线索:

对搜索过用户,直通车或者京准通定向站外用户投放;对已关注用户,在内容私域做好内容+定向粉丝推广。

说到私域,这里再稍微展开下,在1到10的阶段,私域的角色主要是刺激老用户复购和尝试新品,但无法扮演拉动增长的主力军:

第一,品牌的吸引和关注度没那么强,无法吸引足够多的私域人群。

第二,爬坡期,主力单品还在发展,核心sku不够多、私域的转化效率未必跟得上(平台型另算)。

私域做到top的品牌,几乎都是头部或强势知名品牌,早已走过了1到10的增长阶段。回到这个时间点,私域可以养起来,但别急于挤压销量:

3. 认知老用户

对我们品牌和产品已有认知的用户——也就是原广告或者渠道触达过的用户。这部分严格意义上不算我们的老用户,但这类情况还是值得说一下。

因为有个问题很常见:

要不要把已有的广告媒介用来放新产品呢?

答案是:

如果新产品和核心主单品产品的品类差异大,可以做28切分,20%投放新产品。如果新产品和核心主单品产品的差异小,或者仅是型号、款式不同,则不需要切分。

如果新老品的品类差异大,没有被老品转化的用户(不够刚需、品类太新等原因),在熟悉品牌的基础上,有可能会被新品转化。

而如果新老产品属于同一品类,仅仅价格、包装不同,之前不被吸引的用户,因为低价被吸引过来,反倒是浪费——在电商店铺、直播间完全可以完成的转化,没必要浪费广告的钱。

可能会有疑问,老产品拉新用户,可以拉动较大的增长,但新产品拉老用户,看上去渠道投入力度并不大,可见的增长没有前者明显,为什么要做?

原因如下:

第一,我们当期的资源是有限的,新品拉老用户,不耗费太多资源,但也能贡献一部分增长。

第二,属于长期投资项目。

对主力产品的持续推广,是投资品牌资产;对老用户的不断激活,是投资用户资产。

第三,为后期探索第二曲线进行充分尝试。

终于写完了。

如果感觉内容比较多,还是回到那六个字:

作者:岚岚;公众号:芋艿和猫说(ID:taro_cat)

本文由 @芋艿和猫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阿拉伯数字1--10的汉字写法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大凡三四岁的宝宝求知欲都很强,好奇心也很大。

因我家有会计工作者的缘故,宝宝耳濡目染,在学数字时,就要求把阿拉伯数字,汉字的,会计的1--10一一写出来。看到这些不同写法的数字与汉字,宝宝兴奋地两眼放光。

在汉字的数目字中,与小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相对应的,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10个大写字。

小写字易识易写,但也易被改动,隐患太多。于是就有人从浩瀚的汉字中找出10个读音相同但不易篡改的字,作为庄重场合的专用数目字,如银行支票、财务收据等。

实际上这些字的原义并非指数目。

壹:即专一。

贰:变节,背叛。

叁:是“参加”的“参”的另一种写法,加入,谒见的意思。

肆:任意妄为。

伍:五人为伍。

陆:高出水面而地势平坦的土地。

柒:漆树。

捌:有齿为耙,无齿为捌。

玖:黑色的美石。

拾:把东西拣起来。

这样,跟宝宝一块儿学习,涨知识,很好。

1一2一3一4一5一6一7一8一9一10,说得太好了,送给圈子里的朋友

一个中心

一切以健康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遇事潇洒一点,看事糊涂一点

三个忘记

忘记年龄,忘记过去,忘记恩怨

四个拥有

人生路上一定要

拥有真正爱你的人

拥有知心朋友

拥有向上的事业

拥有温暖的住所

五个要

要唱、要跳

要美、要笑

要有气质

六个不能

不能饿了才吃

不能渴了才喝

不能困了才睡

不能累了才歇

不能病了才检查

不能老了才后悔

七个禁止

人生于世

要止于怒

止于愁

止于气

止于怨

止于恨

止于伤感

止于消沉

八个适宜

宜静

宜动

宜行

宜乐

宜释放

宜果敢

宜温情

宜大度

九个感谢

心怀感恩

感谢天

感谢地

感谢四季

感谢父母

感谢亲人

感谢朋友

感谢爱人

感谢帮过自己的熟人

感谢帮过自己的陌生人

十个等候

静静地等候孩子长大

长大了他才会懂得父母的辛苦

等候久病的亲人康复

耐心细致予以照顾

等候种种误解消除

时间可以说明一切

等候得到领导重用

用工作能力来证明自己

等候成功的到来

时刻努力

说得太好了

送给我圈子里所有的朋友们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