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面积多大(广西面积多大?人口多少)

煮酒送别 2023-06-11 17:45:07 用户分享

23万平方公里的广西要分3大区域来发展

广西的面积达到23.76万平方公里,在全国排名第9位。虽然广西的面积不算很大,但是要想在广西发展,需要把广西当做3个省来看待,否则就会碰到难题。

很多专家都试图研究广西的发展模式,如今提出的强首府和西南陆海通道建设也是符合一定的道理的,但远远不是广西的全部。

如果按照民族来划分广西的区域,主要是以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区分。壮族分布较多的城市包括南宁、柳州、来宾、河池、百色、崇左,汉族则集中在贺州、桂林、梧州、玉林、贵港、钦州、北海、防城港。但这样的划分是不太完整的,因为在壮族的区域中,柳州、来宾又属于西南官话语系,桂柳话使用频率更高,包括河池在内,也是很多人以桂柳话为主。

那该如何处理广西错综复杂的民族、语言、文化的区域划分呢?大家比较认同的还是分3个区域来发展,下面也尝试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1、以南宁为主的壮文化区域:包括南宁、百色、崇左、河池的都安、大化、巴马、东兰、凤山,这片区域对壮文化比较认同。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虽然汉族人口较多,但是还是作为壮乡来看待比较合适。这片区域的主要语言包括壮话、白话、平话等,是广西语言比较复杂的地区。

2、以桂林为主的西南官话片区:包括桂林、柳州、来宾,河池的宜州、罗城、金城江、环江、南丹、天峨,贺州的钟山、富川等地,这片区域主要以桂柳话为主要方言。区域内民族较多,汉族为主,但是壮族人口也不少,加上瑶族等民族,是广西民族最复杂的地区。

3、以梧州、玉林为主的白话片区:包括梧州、玉林、钦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贺州的昭平等区域。这片区域主要语言就是白话,加上客家话。民族上以汉族为主,基本上文化特色相近。客家人基本上以明清后迁居到广西的较多。钦州北海防城港则是由于在两广地区来回划分后形成,在这片区域中又有自己的特点。

虽然这样的划分还是有点粗糙,但是也基本上反映了广西的现状。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过渡区域,如贵港壮族瑶族人口也有16%左右,而防城港少数民族人口也有48%左右等等。

假如你想开拓广西的市场,则需要考虑这三大区域的问题。和其他省份不同,广西这三大区域的文化没有绝对占优势的,所以想和其他省份一样独占某处则可辐射全省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占领全广西,需要在这三个区域分别布子。

你认为广西这三个区域哪个更适合发展呢?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吧。

这,就是广东!

海水、湿热、蜿蜒长河

什么是你印象里的广东?

早茶、粤剧、摩天大楼

你眼里的广东是怎样的 ?

珠江,从广州市区穿城而过。

广东,地处中国大陆南部

东起汕头南澳

西至湛江雷州

北自韶关乐昌

南至徐闻角尾乡灯楼角

广东省湛江徐闻县灯楼角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

广东土地面积179725平方公里

仅占中国陆地总面积1.87%的省份

在2021年创造出全国10.88%的GDP

从2012年到2021年

广东省的GDP从5.7万亿

增长到12.44万亿元

一路领跑中国各省份

华灯初上的深圳夜景璀璨辉煌。

是什么样的水土孕育出广东人的性格?

我们尝试打开时间与空间的维度

用更广阔的视角去探寻答案

五岭之南,只此青绿

广东地势北高南低

山脉间大小谷地、丘陵遍布

平原则以珠江三角洲平原和韩江平原为大

韩江,广东省第二大河,哺育着1400多万粤东人民。

提到广东的山,绕不开南岭

这个地球同纬度沙漠带上最大的绿洲

东西绵延超过800千米

平均海拔约为1000米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生态屏障。

广东地处带季风气候

每到春夏之际

来自太平洋的充沛水汽自东南出发

遇到南岭的阻隔

滋养出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区

南粤大地遍布名山胜水

从沈佺期的“两峰支碧汉,一水抱清湾”

到韩愈的“曲江山水闻来久”

岭南山水得到了

众多文人墨客的偏爱和浸润

韶关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已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我们总能在岭南文化中寻到山的影子

而大山勤恳务实的品性

也渐渐融入广东人的基因之中

花萼楼是梅州客家文化的“名片”之一。

拥抱新生活

广东也没忘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在过去的十年里

广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1年全省森林覆盖率58.74%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达33.66万公顷

未来,广东要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打造绿美广东

快速向前的同时

留住秀美山川

依水而兴,江海奔流

南粤大地上

江河交错纵横

湖泊星罗棋布

河源万绿湖是华南第一大湖,因四季皆绿得名。

山间细流,涓滴成河

在广阔的平原上

奔流不息,一路向海

流经肇庆封开的西江是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

珠江,中国第四长河

由西江、北江、东江

和珠江三角洲河网汇流而成

是我国水量第二的超级大江

江水自北部山区奔流南下

最终在入海口处冲积出一片三角洲

肥沃的土壤、充沛的水源

造就了以佛山桑园围为代表的农业产区

四通八达的水网

为广州、东莞等地

夯实了工业发展的地基

佛山三水思贤滘,西江与北江在此汇流成为珠江。

向海求生,与海共存

广东人自古深谙这条生存之道

作为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这里的海风吹向千家万户

汕头南澳岛,绵延的海岸线提供了优质的近海养殖条件。

它是湛江街头的一碗海鲜粉

是阳江海上整齐划一的海上风电

是广州南沙港的万吨远洋巨轮

也是屹立在珠江入海口的两个合作区

广州港南沙货运码头,远洋货轮络绎不绝。

物畅其流,通达天下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天赋,也是天堑

封闭的山峦对经济要素的流动形成了阻碍

交织错综的水网将宽阔的平原切割成片

汹涌的海浪更是将人们推往未知的冒险

这些,都打磨出广东人

对于创新求变、通达天下的渴望

在这十年间

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营

连接粤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沐浴在晨曦之中。

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大湾区内已实现十座城市的轨道交通串联

澳门预计于2025年前融入湾区轨道交通网

广州番禺,成排的高铁蓄势待发。

除了内地城市间的串联

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

青茂口岸相继开通

将粤港澳三地紧密相连

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如今,当我们打开大湾区的版图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隔海相望

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

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

正以磅礴之势在这片热土上崛起

何以广东

地蕴其精,得风气以争先

自然条件、文化积淀

敢为人先的勇气、包容开放的胸怀

还有历史赋予的使命与机遇

推动着广东人一直挺立时代的潮头

深中通道的建设如火如荼。

从经济特区到粤港澳大湾区

再到支持深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

广东不断蝶变,实现一次又一次华丽转身

构成了一幅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广南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

这片热土“何以广东”

山川连绵,向海而生

人间烟火繁盛,春天永不落幕!

News

来源丨南方+客户端编辑丨郭韦兰校对丨陈大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