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八字(民间说的霸王命是指什么意思)

君心似我心 2023-09-05 08:54:43 网友整理

一个人的命好与不好,皆是定数

人生在世

命也•运也

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

人生一世,你相信有命运吗?

在千古奇文《寒窑赋》中,有一段内容这样写道: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命运”这个话题,自古以来就有之!

那命运真的存在吗?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持有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科技发展的社会里。

“命运”一词成了消极思想的代名词,成了一个人不努力的借口,于是人们都不愿意再提起了。

查了一下资料,“命”字在甲骨文上就有,也就是可以追溯到文明之初。

后来,儒家的孔子与孟子又专门针对“命”说了这样的话!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孟子曰:尽人事,听天命!

在后来的很多历史人物,其实都对“命”有自己的看法。

就连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在他四面楚歌之时,也感叹时运不济,给后人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项羽最后的绝唱,也是他对于自身命运的一种无奈。

在当下,关于“命运”的说法也多种多样,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感悟能力不同,对于“命运”的理解就各有不同。

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大家各执一词,没有统一的共识!

而在《命学》里,就系统性地阐述了“命运”,给后人言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信命”并非封建迷信,而是对于“生命”心存敬畏!

一个朋友问我:老师,真的有命存在吗?

我这样回答他道:

可自我感知!

他又问我:那命可以算吗?

我这样回答他道:

“算命”是中国通俗的一门科学,科学就有水平高低,就如同一个医生的医术一样。有高有低,有些人,算得很准,而有的人,就是些江湖术士!

他继续问我:让我给他算一算!

我这样回答他道:

首先我不算,其次,“命”,要自我认识自己的人,才能看。

就好比一个人得了疾病,医生若是直接告诉他,他可能吓都被吓死了。

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你的命不好,你也会感到难受,所以顺其自然就好。

就好比医院不能告诉父母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一样,也正是这个道理!

人生一世,唯有内心向善,积极乐观,方为正道!

一个朋友问我:老师,那命运可以改变吗?

我这样回答他道:

回答这个问题,我用两首诗就足够了,一个人如果悟性够高,就能从这两首诗里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另一首是仓央嘉措的情诗: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人的“命”若能改,世间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的爱恨别离呢?

在《命学》里讲道:

一个人的命好不好,皆是有定数的!

人生一世,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唯有“功名利禄”四个字不一样!

而世间的人,总是因“功名利禄”而执着,认为这是努力的结果,其实不然!

即是希望人们明白:

人生一世!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富贵并不是骄傲的资本!

贫困也不是堕落的理由!

唯有内心释然,方得自在人生!

老祖宗识人术:“小指短,丢饭碗;中指长,小霸王,”有一定道理

俗话说:“十指连心”,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

人类的手指蕴含着人生的许多秘密。手指是我们人体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曼宁曾在《手指书》中写道: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手各不相同,因此手指长度也各不相同,但是在古人眼中,手指的长度在手相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于是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叫“小指短,丢掉饭碗;中指长,小霸王,”它有道理吗?

01小指短,丢掉饭碗

小指是手掌末端最小的一个手指,它通常又被叫作尾指,小指一般不用力,故其最细小无力,因此也是能力强弱的象征。

在一些漫画中,BOSS常用一根小指就抵挡住主角的全力进攻,以显示其强大实力。因此小指常用来贬低人。

不过在古人眼中,小指代表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也与艺术才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为它所代表的能力与事业密切相关,因此古人认为它的长短往往预示着未来的成就。

而“小指短,丢掉饭碗”的意思是手指短的人,容易丢掉手里的饭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在端碗吃饭时,无名指和小拇指都在碗底,这样才能把碗稳稳地端起来。

如果小拇指太短的话,就起不到辅助作用,碗也会端不稳,所以农村老人会说“小拇指短,丢饭碗。”

虽然这句俗语表面意思是小拇指短丢饭碗,但背后的含义却是在表达一个人的情商,别看小拇指短,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2中指长,小霸王

中指是五根手指中最高的一个,在食指和无名指之间的手指,所以中指也被人们认为是出人头地的象征。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中指竖立起来指着人表示对对方的鄙视。在网络论坛上竖中指常用“凸”表示。《晋书·陶侃传》:“君左手中指有竖理,当为公。”

正常情况下,人的中指比其他指头长,一般长个1厘米,个别的中指比食指和无名指短,有的中指甚至会比其他手指多2厘米长,所以这种人就是“小霸王。”

俗语中的“中指长,小霸王”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家中的小霸王,属于调皮捣蛋的那种,想要什么东西就要满足他,不然就会把家搅得天翻地覆。

另外一种就是社会的“小霸王,”不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有很厉害的社交能力,长大也会有一番作为。

如果女生的中指很长,则说明此人一般会以自我为中心,会喜欢让别人围着她转,也容易感情用事。

命相学上有一句话:“手之筋,起于中指。”因此中指是指一个人的命运,古人认为中指的长短反映了爱情和财运,而中指的过短则表示耐性不足、易冲动和感性不足。

虽然这句俗语表面意思是小霸王,背后的含义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些,不要太狂妄。

03总结

其实在现代人看来,俗语“小指短,丢掉饭碗;中指长,小霸王”是毫无科学依据,也没有什么道理,当你理解背后的含义,会瞬时间茅塞顿开。

不过这句俗语能够流传下来,也有一定道理,大家需要平常心对待,毕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便是先天命好,不努力也化为乌有,所以后天的努力更重要。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西楚霸王项羽到底有多么厉害?

他是千秋传颂的西楚霸王,同时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着不小的地位。

他杰出的武力被代代武士英雄相传,他没有因为失败而被大众所遗忘,“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名言被传唱至今。

他就是项羽。

南宋诗人李清照就曾通过《夏日绝句》表达出了自己对项羽的仰慕,“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尽管项羽身上有许多被人诟病的缺点,但这也并不能阻挡人们对项羽的喜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项羽又为什么被评为千古无二?创造了3个世界第一,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01 锋芒展露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曾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抗鼎,才气过人,虽会稽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氏世代为楚国的将领,因此项羽的家庭条件在那个年代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水平。

少年时期的项羽看起来就像是我们现在话说的“二吊子”那样,项梁教他静坐读书,但还没坐满一个时辰项羽早就跑到院子内玩了起来,等到项梁去检查时早已不见人影。

项梁见项羽活泼好动便想着“因材施教”,便开始教他学习起了舞剑,刚拿到剑的项羽非常的兴奋,调皮地将剑头指向了叔父项梁并且说道:“叔父,既然你要教我舞剑,那你先看看我的基础如何。”

见项羽极有兴趣的模样,项梁欣慰地点了点头,心中想道这个孩子终于能够认真地学习一项本领了。

但没想到的是,项羽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又放下了剑拿起了别人赠予的兵书,当项梁看着挂在项羽房内的剑落了灰之后,非常生气地将项羽叫到身边问道:“教你读书学剑你都是半途而废,只学习个大概,这成何体统?”

项羽一脸诚恳地对叔父说道:“读书识字只能让我认得一个人叫什么,您教我学剑的招式也只供我与一个人作战,我想要练习可以跟万人作战的招数!”

项梁便又推荐项羽去学起了兵书,但项羽最终还是只学习了个皮毛不肯深入学习下去。

项羽虽然调皮但身为名将之后的他,在对待习武的早课时却从来没有马虎过,他对军事分析的才能更像是与生俱来一样。

年仅23岁的他就跟随着叔父项梁一起加入了推翻秦王朝统治的起义队伍,他就像是天生为战争而生一样,他高超的军事谋略总是打得敌人仓皇逃窜。

从23岁到31岁这八年时间,项羽参与的战争大大小小总共有七十多场,每一场他几乎都是赢家,就像他说的那样“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他的锋芒就是从这一场又一场胜利的战争中体现出来的,我们也可以从那场让他一战成名的战争中去探寻一二。

项梁战死之后,楚怀王听后感到十分害怕便收编了项羽与吕臣的军队为自己所用。

后楚怀王又命宋义为上将军率兵五万奔赴前线去救赵,但当军队到达安阳之时,宋义便令军队停留在了原地,没有再下号师令先前进军。

项羽见状觉得不应如此,便建议宋义快速发兵与赵兵内外夹击,必定能够打的秦军仓皇而逃。

但宋义并没有听从项羽的建议,反而还在军帐中饮酒作乐,项羽见宋义还是此状没有要做出任何改变的想法,在第二天早晨便将宋义斩杀。

这一举动让楚国上下感到震惊,项羽的胆量和作战的勇猛让军中所有士兵都为其臣服。

他以惊人的勇猛杀死了那个在危机之际还无所作为的宋义,带领着众多将领渡过了河流,与秦交兵于巨鹿。

这一场战争是反秦斗争中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刻的战争,它加速了秦王朝内部的,使得秦王朝一步步地走向了灭亡。

项羽也在巨鹿之战中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气魄,赢得了众多人的嘉奖,大部分人认为他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帝王。

直到刘邦的出现,在项羽与刘邦一次次地交手之中我们也能窥探出项羽终究不是做帝王的那块材料。

在后来研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学者分析到这个问题时,项羽的个人性格也很大地影响了未来楚汉两国历史的走向。

原本是秦亡之后最佳的称帝人选,但由于他自己的妇人之仁、任人唯亲、刚愎自用的性格让他又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范增会在鸿门宴中评价他说:“竖子不足与谋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他叱咤风云的形象却被历史记录了下来,尽管失败但是在反秦斗争中项羽的确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

太史公曰:“帝王之资,要在知人善任,则人尽其忠,事收其效;也在民得其安,故其基础,若其行反其道,必然要失败。”

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项羽就这样在乌江边上自刎死去。

02 三个世界第一

项羽尽管最终没有夺取天下,悲惨地在乌江边上自刎而亡,但是他的事迹却始终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连太史公都将他的纪传放进了“本纪”这一行列。

为什么项羽有如此本事能够被人们评为千古无二呢?这当然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项羽创造出了三个世界第一,据说至今都无人能超越。

这三个世界第一也是自古传下来的故事,其中的真实度还是读者们进行合理的参考,但故事能够流传如此之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一个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项羽举鼎的故事一直都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甚至在一些著名的景区我们都能看见项羽举鼎的雕像,那个气派程度简直都能让人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活了过来。

项羽在与叔叔项梁联手起兵之时,曾被派去联络过当时在战场上享有盛名的恒楚。

当项羽走进恒楚的府邸时,便被恒楚刁难道:“你先站着别动,你今天来的目的我也知道,但想让我跟你们项氏联手那你得先给我看看你的本领。”

项羽本就是一个心性急躁的后生,便大喊着:“那你给我说说你想看我给你展示什么本领。”

恒楚便指着院中的青铜鼎,面露轻蔑地对项羽说:“我听说你的力大无穷,那你就给我看看,这个巨鼎重千斤看你是否能把它举得起来。”

项羽便快步地走到了院子的中央,围着这个巨鼎走了几圈,恒楚以为他是怯了场大笑着说:“怎么?举不起来了吗?”

项羽低着头观察着从那个位置发力才能更好地将巨鼎举起来,所以并没有搭理恒楚的嘲讽。

只听见一声青铜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巨响,项羽单手便将那个巨大的鼎举了起来,恒楚见此状便没有再说些什么,只见项羽轻松将巨鼎放回了原位并朝着自己走了过来。

第二个是世界上最年轻就称得霸位的人。人们都认同项羽是一位卓越的将领的身份,他破釜沉舟的气魄让楚军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用仅仅五万的兵力便击败了来袭的40万秦军。

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头脑引领部下打出了好几场杰出的“以少胜多”的战事,“包围、闪击、夜袭…”是项羽常用的招数,但每一场战争他又能凭借着这几个招数将战争打出新的花样。

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军事领袖实力,也正因如此年纪轻轻的项羽便成为了响当当的“西楚霸王”。

手握八千江东弟子兵的项羽成为了人们闻风丧胆的存在,他也曾做过与秦王朝相同的事情那便是屠城和坑卒,这也是后人诟病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他做出了如此的残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他在为人上也有着善良的一面。

出身贵族的他时刻谨记着自己世家子弟的身份,他骄傲但也谦逊,他豪放不羁但也知晓礼数懂得绅士的风度。

对待家中的长辈和谋士都非常地尊敬,项羽非常偏爱自己的亲人,因此对他们非常的信任这也导致了项羽不能任贤举能,众多人才离他而去。

他还是一个内心深沉,为人温厚细腻的霸王。

韩信评价他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善待下属的项羽甚至都愿意与其分自己的吃食,可见他温厚的性格。

残暴是他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仁爱的性格也是他失去的原因之一。

他并不是一个贪恋战争的人,当他看见遍地鲜血死去的士兵躺在地上时,心中的苦闷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他不喜欢战争,他想要结束无休止的战争因此在《项羽本纪》中项羽对刘邦说道:“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在乌江自刎的他输得非常“体面”,他的铮铮铁骨将一直被历史记载并不断传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第三个是世界上作战能力最强的人。公元前205年,项羽正率领主力军伐齐,刘邦趁着项羽分身乏术集结了各路反楚的军队攻下了楚都彭城。

项羽听闻消息,立马带着3万精兵加急回到了都城,仅仅3万人就打得刘邦56万人夺路而逃。

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都被抓捕,汉军的尸血将黄土染成了红土,原本清澈的河流也变得鲜红无比。

李白发出“项王气盖世”的感叹,项羽面对救赵的局面勇敢地承担起了责任,他杀掉了无所作为的宋义,挺身而出携带军队渡过黄河,挽救了濒临亡国的赵国。

失败并不能抹杀掉项羽做出的成就,他能被评为千古无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铁血英雄。

项羽身上的复杂点和矛盾点都是他能够至今都能被人谈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铁汉柔情

提到项羽那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四大美人之一的虞姬,她是项羽心中的温流,是项羽在打完仗之后寻找的温柔香。

虞姬给项羽增添了一分色彩,常以铁血将军示人的项羽到了虞姬面前则成了温柔的依靠。

楚汉战争时期,被困于垓下的项羽对着自己的美人虞姬惆怅地说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可奈何?”

面对无法改变的困局,项羽竟难得地悲伤感叹了起来,虞姬对他的重要性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虞姬像是一位药引专用来救治他,项羽从23岁开始便征战于沙场,每当他在沙场上的时候,他的命就像是一根细线如果不加注意,便会断裂。

在他的戎马岁月里,他最离不开的还是那个日夜为他起舞,夜深陪伴在他身边的虞姬。

他不喜欢战争,所以尽管赢了许多场战役,但他并不想要看到同胞尸骨遍地的模样。

这对伉俪不只是陪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生死相依的爱人,项羽只会在她的面前落泪。

他们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唱,《霸王别姬》成了戏剧中的名篇,因为虞姬的存在我们才会知道原来铁血英雄竟然也会有儿女情长的故事,英雄也有脆弱的一面。

人是多面性的,正是因为这些多面性的存在才能让历史塑造出如此精彩的人物。

项羽的柔情还体现自己对家国的留恋,楚国是他心中最重要的存在,国家对他来说就是一切。

项羽驰骋沙场多年为的不过也是家国这两个字,“国家”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重要的存在。

他为了彻底复国的信念,追击秦军时毫不留情屠咸阳、杀子婴、烧皇宫这些令人恐惧的事情都能够毫不犹豫地做出来,所以我们说他酷暴。

楚国恢复之后便将领土分给了楚国最终的亲信,他并不贪恋关中的优势地位,他想要做的只是“回家”,彭城是他热爱的家乡,只有在那里他才可以放下心中的戒备,停战、休息。

在垓下面对无法挽回的局面时,大臣劝他先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紧,但他悲愤,他不愿意这样做,他不愿意抛下一切只为做一个打了败仗的逃兵。

所以他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他能再说些什么呢?一代枭雄结局竟是如此悲凉。

但他的豪气证明了他不是一个失败者,自刎于乌江的他就这样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在历史中挥墨写出的痕迹将被永远记载。

他的英雄气节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被传承至今,这也是他至今为什么无人超越的原因。

英雄落幕,但他的精神将永存于人们心间。

参考文献

1. 江苏文脉《千秋传颂的盖世英雄——当代视角下西楚霸王项羽极具魄力的精神特质》

2. 科技信息《论项羽的历史使命》

3. 秦汉研究《项羽“都江都”考论——从“西楚霸王”名号说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