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2017年6月21日,英国政府提出了新的规则来保护网络安全)

浮生若梦 2023-08-09 04:10:02 用户分享

东岳观|左宗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来源:东岳客

晚清重臣湖南湘阴人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功勋盖世的人物,为中华民族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

(一)

就是这样一位重磅历史人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社会上对他了解不多,研究者不敢问津。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史学界才开始对他研究。

1982年,王震同志在《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学习历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章,对左宗棠捍卫主权、领土,维护国家统一,抵抗英帝、沙俄对我国扩张的巨大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1983年8月,王震同志又发表关于左宗棠的谈话:“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力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林则徐和左宗棠都是爱国者,对中华民族都有贡献”。1983年10月16日,《光明日报》以《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上闪光》为题,全文登载了王震同志的谈话。

1984年11月,“全国首届左宗棠历史评价学术讨论会”在苏州大学召开,对左宗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84 年12 月10日,《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会议时说:“在中国人民反对侵略,保卫祖国的丰碑上理应镌刻上左宗棠的名字。”1985年11月,“全国左宗棠研究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召开,研讨会探讨的内容更宽,研究的问题更深,认识更统一,对左宗棠的评价更高了。

两次全国规模的学术研讨会,掀起了全国史学界研究左宗棠的高潮。发表的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如雨后春笋,收获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1983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确定《左宗棠全集》为第一批规划出版项目,指定由湖南社科院组织出版,历时13年完成了15巨册、770万字的《左宗棠全集》的编辑工作,于1996年出版。现任国家清史编委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原馆长杨东渠教授,1985年出版《左宗棠评传》,王震同志阅后,亲笔写信给他,给予高度评价和鼓励。

(二)

随着研究的深入细化,人们才看到左宗棠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在诸多方面厥功甚伟。

他不是国家工业部长,却在福建、陕甘、新疆、两江办起福州船政局及其马尾造船厂、西安机器局、甘肃制造局、兰州机器制呢局、乌鲁木齐火药局、徐州利国驿煤铁矿等,并在肃州、新疆库尔勒尝试采矿挖金;他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积极倡导和开展富国强兵的自主洋务运动。用洋人而不为洋人所用,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的根基而被称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而且开拓和发展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他不是国家水利部长,却在西北、北京、浙江、两江组织军民修整了大小河流8条,大小水渠230多条,流经近万里,在哈密,吐鲁番组织开凿“坎儿井”185道。

他不是国家农业部长,却在西北组织实施军屯、民屯,大面积开垦荒地,种植棉花、推广种植南方水稻,教授栽桑、养蚕、缫丝、织布。使新疆形成的种植水稻、棉花的习惯,延续至今。

他不是国家交通部长,却在西北组织西征军和民众修筑的道路不下5000里。

他不是国家林业部长,却在西北道路两旁、河渠两岸等处栽植的树木延绵六、七千里。“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赞美开发大西北的先驱左宗棠的诗句,至今仍脍炙人口。

他不是国家教育部长,却自掏腰包先后办起福州正谊堂书局、汉口崇文书局、西安关中书局、新疆迪化书局、西宁尊经书局,还有随军“流动刻书局”。印发各类图书,不计其数,仅在西北刻印发行的各类书籍就有万部以上。左宗棠在西北十四年,累计广建义校320余所,义塾学堂37所,修缮、新建书院32所。以抢救战乱中的中华文化典籍,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特别是他以“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左宗棠全集》·书信二)的报国精神,坚决捍卫了国家、民族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晚清国家处于被西方列强侵占瓜分的危局之时,他以无畏不屈的骨气和勇气,“锋颖凛凛向敌”(《左宗棠全集》·书信二),力排众议,反击外敌入侵,克服今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率军西征收复了沦陷13年之久,占国土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成为自汉、唐以后对祖国疆土贡献最大的英雄。

风烛残年,他又抱病请缨,临危赴闽,督师抗法保台,粉碎了法军占领台湾的企图。海战连捷,他又主导取得了广西中越边境,抗击入侵法军的胜利。

晚清抗击外敌入侵几次大的战役中,唯独取得全胜的是收复新疆和抗击法军入侵两场战役,主帅都是左宗棠。以致史家将他与韩信、李靖、岳飞,并称为中国历史上四位常胜军事统帅(李少陵《左宗棠故事新编》,转见台北影印本《左宗棠传记资料》(一))。在这两场战役进行中,他先后五上奏折,促成了新疆建省,又奏请台湾建省,才从根本上确保了这两片国土不再被沦陷、,永固中华版图。

左宗棠对中华民族的不世之功,使他不仅成为中国的著名英雄,而且在世界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人贝尔斯(Bales·w·L)、日本人西田保都先后为他著书立传。1944年抗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美国时任副总统华莱士(WaIIace·H·A)访华路过兰州时说:“左宗棠是近百年来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视野扩展到俄罗斯,到整个世界……”“我对他抱有崇高敬意”(转引自华中师大图书馆编:海外资料《左宗棠专辑》)。美国《新闻周刊》,于公元纪年第二个千年(2000年)到来的前一天,1999年12月31日(周五)刊登了标题为《胡桃壳里看千年》的文章,介绍了“千年来最让人记得的40位世界人物”。其中,中国有3位:、成吉思汗、左宗棠。

左宗棠的功绩、思想、精神、品格、表现,近些年来越来越被国家、社会认知。主流媒体对他的宣传推介越来越频繁。

2016年4月9日,《光明日报》刊登国家清史编委会专家、人民大学教授杨东梁的长文《“千秋独有左文襄”:历史上的左宗棠及其功绩》。2017年6月20日开始,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连续三年挂播由中纪委指导摄制的左宗棠专题纪录片《天地正气 家国情怀》。

2017年6月21日,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同步向全世界77个有华语频道的国家播出专题片《湖南人的精神》,其中主要内容介绍的是左宗棠精神,因为左宗棠的精神是湖南人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2020年天津卫视、央视九频道分别播出由天津市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5集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赶大营》,前3集对左宗棠作了重点介绍。

2021年1月央视一频道播出8集大型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宣传介绍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

2021年8月5日至9月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东岳客”同时连续32天,连载军旅作家陈明福所著的《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

2022年1月,央视四频道播出了系列视频《史话新疆》第57集《左宗棠收复新疆》。

2022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媒体发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的建议《大力弘扬左宗棠的爱国主义情操》。

当然,左宗棠如同其他任何历史人物一样,由于受当时历史时代和本人思想认识的种种局限,不是“完人”,也不是没有过错,这是毋庸讳言的。但瑕不掩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透视左宗棠的一生,审视他的历史贡献,他是一位在总体上顺应和促推近代化历史潮流发展的英雄人物。

(三)

2015年9月2日,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明确要求:“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左宗棠,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和我们国家贡献极大的英雄人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为了落实总书记的明确要求,发扬中华民族敬重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光荣传统,以造就无数勇赴国难,振兴中华的英雄,很有必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层面上,对左宗棠给予准确的历史定位。

我作为左宗棠及其文化的研究者之一,建议给左宗棠的历史定位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理由是:

如果定位左宗棠为“民族英雄”,虽至今权威的历史和政治教材没有公开这样表述过,但应该不会有大异议。不过,同属民族英雄的人物,其功绩贡献,精神价值,比较而言,差距甚大。譬如:与左宗棠同时代的关天培、冯子材等,都是历史教科书中公认的“民族英雄”。然而,其功绩、价值等,与左宗棠都无法相比。由此可见,即使定左宗棠为“民族英雄”,也不能概括左宗棠的功绩贡献和精神价值。

如果定左宗棠为“人民英雄”,根据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不无充分理由。碑文是主席写就,周恩来总理书写的:“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左宗棠为捍卫我们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为收复新疆和抗法保台舍生忘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当然属于碑文规定的人民英雄的范畴。即使定位为“人民英雄”,他也只是众多人民英雄中的一员,同样不足以概括他的杰出功绩和英雄价值。

在众多的民族英雄和人民英雄中,能够称得上“中华民族的脊梁”的,只是凤毛麟角。

所谓“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里,经历激荡洪流和汹湧波涛而坚韧不拔的中流砥柱,是为民族为国家起中坚作用的人。

左宗棠够不够得上这个“定位”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除上述他的盖世功绩,非凡才能、超人胆识和巨大作用之外,还具备以下作为民族脊梁的条件。

一是远瞩的政治家。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待一切重大事件敏锐的政治眼光上;表现在他每次战后,迅速转入善后建设的卓著成效上,包括安抚难民、赈灾救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整饬吏治、敦教劝学等;表现在他“师夷长技以治夷”,积极开展用洋人而不被洋人所用的独立自主的洋务运动,引进科技,培养人才,开拓和发展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上;表现在他五上奏折促成新疆建省,并为新疆建省提前从各方面做准备、打基础上;表现在他赴闽抗法保台中,奏请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改为台湾巡抚,最终促成台湾建省上;表现在他“清勤奉职”,“重民”、“保民”“利民”的“善政恤民”上;表现在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才,教化人文,纯化民风,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凝聚团结,实现长治久安上;表现在他调整清政府对少数民族歧视、抑制的民族政策,实行“不论汉、回,只辨良、匪,以期解纷释怨,共乐升平”(《左宗棠全集》岳麓书社1996年版《奏稿》三,第423页)和“无论汉、回、番民,均是朝廷赤子,一本天地父母之心待之,俾各得其所,各遂其业”(《左宗棠全集》·《札件》371页)的民族政策上。

二是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这是众所公认的。他从任湖南巡抚幕僚起,襄助曾国藩创建湘军,继而独建楚军,戎马半生,转战大半个中国,善于用兵,多谋善断,战功卓著。在建军方面,他提出“兵之用在精,兵之精在将”,“治兵莫要于选将”(《左宗棠全集·奏稿六》)。在治军方面,他强调严格训练,严明纪律,提出“训练”二字不可“偏废”,坚持“用兵之道,纪律为先”(《左宗棠全集·奏稿九》)。在作战指挥上,他“于军情、贼势、地形刻意讲求”(《左宗棠全集·奏稿一》),他认为正确的作战方针,稳慎进取,常常能克敌制性。他提出的“避长围,防后路”(《左宗棠全集·奏稿一》),“缓进急战,慎以图之”,“欲靖西陲,必先清腹地”(《左宗棠全集》·书信三),“欲杜俄人狡谋,必先定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左宗棠全集》·书信三)等战略战术思想和主张,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谱出了出彩的篇章。

他率部西征收复新疆时,国库空虚,粮饷奇缺;没有精兵良将,只有临时调自九省的十四支派别林立,参差不齐的“乌合之众”,且装备落后;西征路途遥远艰险。面对这些无法想象的困难,清政府束手无策。主要靠左宗棠的智谋逐一化解,使收复新疆之役得以顺利,势如破竹。所有这些都仗赖于左宗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当时舆论认为这样大的战绩,“乃周秦汉唐所未有”。有一次,曾国藩与常州吕庭芷侍读谈论时曾问:“你对左宗棠怎么看?平心论之。”吕答:“他处事之精详,律身之艰苦,体国之公忠,窃谓左公之所为,今日朝廷无两矣。”曾击案对曰:“诚然!此时西陲之任,倘左君一旦舍去,无论我不能为之继,即起胡文忠于九泉,恐亦不能为之继之。君谓朝端无两,我以为天下第一耳”(美国《世界日报》茂怡《曾左君子之争》)。

三是总揽全局的战略家。左宗棠认为,治国“不独在猛战,而在方略处置为远大之谋”(《左宗棠全集·书信二》)。在内忧外患的晚清,左宗棠总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全局上谋事干事。凡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关头,他总是出“远大之谋”,干利国利民的大事,仅举几例。

办船政奠定海军根基。第一次战争后,他就敏锐地意识到:面对列强的入侵,除有传统强大的陆军外,必须尽快发展强大的海军,坚持“海防、塞防并重”。1866年平息太平军后,他立即连上奏折说服清政府同意,马上组建福州船政局,建设马尾造船厂,设立船政学堂,招聘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人员,学造坚船利炮,培养海洋和海军人才,使之成为近代海军的根基和摇篮。

力主收复新疆。在事关沦陷13年之久的新疆是否从入侵者手中收回的历史上有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中,以李鸿章为首的大部分朝臣、督、抚大员,极力主张放弃新疆“不毛之地”。左宗棠力排众议,于1875年4月12日上了一道约五千言的奏折,详细论述收复新疆的必要性,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左宗棠全集》·奏稿六)。

他在这份奏折中说:“重新疆者,得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虑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左宗棠全集》·奏稿六)。

针对李鸿章的主张,他反驳说:“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是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分,亟宜熟思审处者也。……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至构衅于东南”《《左宗棠全集》·奏稿六)。

左宗棠深刻阐明了“海防”与“塞防”的利害相关,一方失利都会牵动战略全局。如果一味妥让,示人以弱,将更会激起列强的侵吞欲望。只有坚决收回新疆,振我国威,英、俄未能得逞,才会达到“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的战略目的。

所幸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使左宗棠得以将其战略目标付诸实施,收回了新疆。即使今天来看,左宗棠关于稳西北卫东南的“两防”观点,仍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超前谋划抗法保台。左宗棠以战略家的眼光,很早就十分关注、重视台湾和广西中越边境的局势。同治二年(1863),他任闽浙总督时,就指出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台湾是东南的一把钥匙,身系沿海数省安全。他任两江总督时,法国侵略者加快侵占越南的步伐,他早就看出其凯觎我国西南的意图,判断法军很快就会从陆、海两线攻击中国,于光绪九年(1883)三月三十上了《筹办海防会商布置机宜片》:“窃谓和局可暂不可常,其不得已而出于战,乃意中必有之事”。为防法军进攻,他一边部署长江口防务,一边关注西南边境局势。当战火逼近中国边境时,他不顾左眼疼痛近乎失明,奏请赴广西前线督师抗法未批准时,即组织一支由爱将王德榜统帅的“恪靖定边军”,开赴广西中越边境,以防御法军进攻,其武器装备、军费开支均由他筹措解决。

1884年农历七月初三,法军突袭福建水师致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左宗棠抱病请缨,赴闽抗法保台,统筹福建、广西两线作战。由于他的先见之明,一年前他组建并派往广西边境的“恪靖定边军”,在他的运筹指挥下,抄了入侵法军后路,与冯子材合击法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一谅山大捷,使中法战争以中国胜利结束。

借洋款收新疆。左宗棠统兵西征收复新疆时,国库空虚不能如额拨款,各省“协饷”,款难到位。被逼无奈的左宗棠,只好说服清政府,批准他筹借洋款。不少朝臣、督、抚大员极力反对、攻击、讥讽,甚至漫骂。说借钱打仗不合算,是“饮鸩止渴”。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义无反顾,顶着压力和骂名,先后五次从外国银行借白银1950万两。付出这个代价,但收复了16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收回新疆的影响、意义、作用、价值,是1950万两白银根本无法比拟的。当时,只有左宗棠这样的大战略家,才有这样长远的战略眼光和胆略决心。

四是勇于牺牲的无私者。左宗棠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一辈子清正廉洁。清朝档案文件《国史本传》记载:他“廉不言贫,勤不言劳”。他廉洁到使家里到了贫困的程度;勤政为民,使自己到了疲惫不堪的境地。逝世时“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家里没有多余的衣服,外面没有剩余的钱财。据初期著名史学家秦翰才著的《左文襄公在西北》一书记载:左宗棠为赈灾救助、地方义举等,捐出了他的俸禄廉银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五。

特别是在西北形势岌岌可危时,他以垂暮之年挺身而出,毅然承担了收复新疆的重任。当时在军队、装备、粮饷、运输等方面,面临重重困难。而敌人阿古柏的军队装备优良,背后有英、俄强国全力支持,敌强我弱,除军事风险极大外,还有险恶的政治风险。如果西征失败,以李鸿章为首的政敌必然会落井下石,群起攻之,清政府会把他当替罪羊,等待他的将是罪及身家,死无葬身之地。对此,左宗棠心知肚明,但是他要报效国家,早就有了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他在家书中写道:“西事无可恃之人,我断无推御之理,不得不一力承当”(《左文襄公家书》卷下)。为了收回伊犁,他以69岁高龄的带病身躯,冒着盛夏酷热“载棺入疆”,誓与沙俄决一死战。

他主政西北十四年中,西北艰苦的生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患上了常年眼疾,全身瘙痒症,腹泻等疾病。夫人、长子、长媳、两个女儿、二哥、侄子七位亲人,先后病逝,他从未告假回家。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明不告假探家的原因是“恐误国事”《左文襄公全集·书犊》卷二十四)。

在抗法保台中,为了保证先后派出的两支“恪靖援台军”在没有水师护航的情况下能顺利登上台湾岛,他要亲率部队渡海援台,清政府知道后急令不准,才作罢。

以上所述,足见左宗棠作为民族脊梁,为了国家、民族,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品格。

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富有政治、军事、治国远见的人。

他顺应并促进近代历史潮流的发展,不仅收回了六分之一的陆地国土,而且誓死捍卫了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他在所辖区域内,实行恤民善政,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他调整了清政府歧视、压抑少数民族的政策,实行了比较平等公正地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促使西北各民族的重新团结,实现了西北一百多年的长治久安;他每到一地任职,都对旧的政治、经济、军事体制进行改革,引进、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有效地推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综观左宗棠对中华民族的盖世功业,他完全符合“中华民族脊梁”的称谓。

作者简介

王品端,湖南湘阴人。曾在部队服役20年,转业后历任湘阴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政协副主席。现任湘阴左宗棠文化研究会会长。

曾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报刊报刊发表散文、通讯、短篇小说、论文、新闻等200余篇。主编出版《走进湘阴》。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左宗棠,出版《历史伟人左宗棠》(任主编)、《左宗棠研究文选》(任副主编)。《天地正气左宗棠》即将出版。

专栏作家 | 英国数据保护和数字信息法案及其启示

“脱欧”以来英国一直谋求修订数字法案

英国数据保护法案由来。2017年英国出台的《数据保护法案》(DataProtectionBill,DPB)脱胎于1998年的《数据保护法案》(DataProtectionAct,DPA)。DPB法案旨在配合2018年欧盟实施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DataProtectionRegulation,GDPR)。DPB法案加强了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增加了数据可携带权和被遗忘权的规定,强化了机构对数据的保护责任,对数据实行严格的行政监管,并增进与刑事司法机构之间的合作。GDPR被称为欧盟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而GDPR在英国的落地实践被认为存在流程繁琐等问题。

英国谋求修改数字法案。2020年1月,英国正式“脱欧”,结束其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此后英国一直谋求修订数字法案。2022年7月,英国《数据保护和数字信息法案》(TheDataProtectionandDigitalInformationBill,DPDIB)在下议院被提出。2023年3月,DPDIB法案第一版被撤回,第二版被提出,预计不久将获得通过。DPDIB法案有别于GDPR,旨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保持高数据保护标准。同时,DPDIB试图在与欧盟“脱离”和“稳定”之间保持平衡,一方面抓住基于脱欧的“去监管机会”,用“常识性”的英国替代规则取代欧盟的数据保护规则;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数据持续从欧盟流向英国企业,并避免英国失去欧盟“充分性认定”(又称白名单,指经过欧盟认定的对个人数据保护充分的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可以直接向其传输数据,不必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时可能遭受的重大经济打击,不得不维持当前数据监管框架的基本面。

修订后的数字法案主要内容

新修订的DPDIB法案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界定数据保护内容,具体包括:个体信息定义、资料保障原则、数据主体的权利、自动决策、控制者和处理者的义务、个人数据的国际传输、为研究等目的进行处理的保障措施、国家安全豁免、情报服务处理、信息专员的角色与执法等。英国立法者希望企业、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和个人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必须适用于完全自动化决策的重要保障措施”,以提高计算机算法做出决策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第二部分主要是明确数字验证服务,具体包括:数字视频服务器(DVS)信任框架,DVS寄存器、信息网关、信任标志等。

第三部分主要是客户和业务数据的处理权力与约束,包括要求客户补充数据、执行数据法规、限制调查权、经济处罚等。未来技术研发的数据处理可能被视为“科学研究”。

第四部分主要是关于数字信息的隐私和电子通信规定、信托服务、信息共享、出生与死亡登记、健康和社会关怀的信息标准等。

第五部分是有关监督管理内容,包括信息委员会的职能、对生物识别数据的监督等。

第六部分是最后条款,包括财政拨款、过渡条款、附表等。

DPDIB法案中修改条目多。英国致力保持数据保护高标准,保护个人隐私继续是优先事项。DPDIB法案涵盖了许多数据保护问题,从个人数据的定义到国际数据转移、数据主体访问请求、cookies和合法利益评估,这些改变是英国立法者基于GDPR和DPB的优化。英国和欧盟制度之间的基本等同性对于英国脱欧后的商业连续性至关重要,欧盟在2021年6月作出有利于英国的“充分性”认定,允许以对业务妨碍最少的方式将个人数据从欧盟合法转移到英国。英国允许有限扩大合法利益的理由用以处理个人数据,努力“减少”烦人的弹出窗口,以及对骚扰电话和短信的罚款更高,但这些修订还不足以危及其在欧盟的充分性认定。

修订后的数字法案特色

加强信息专员办公室(ICO)职能。ICO是英国现有的数据监管机构。ICO履行对数字信息的监管和保护,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数字化经济和数据安全风险,更好地保护公众的数据隐私和数字信息安全。ICO与英国数字市场部、通信管理局、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等重要监管机构协作分工,以全面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允许企业拒绝回应“无理取闹或过分”的数据主体访问请求,可能允许企业对此类请求收取费用。企业违反《隐私和电子通信条例》将面临更高的罚款。

减轻企业数据合规成本。贯彻数据最小化原则,数据收集和处理尽可能最小化,即只收集和处理必要的数据。明确个人数据的访问和控制权,鼓励企业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数据,减少相关违规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要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合规检查,并记录其数据保护措施和实践。政府和监管机构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企业理解和遵守数据保护法规。降低对英国企业“保存数据处理记录”的要求。数据保护影响评估成为企业提前考虑风险的有用工具。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取消了数据保护影响评估的一般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对高风险处理的评估要求,这体现了更灵活的、基于风险的做法。

完善国际数据传输机制。确保企业在遵守现行英国数据法律的前提下,使用其现有的国际数据传输机制将个人数据传输到第三国,以保障海外共享个人信息。帮助企业在英国和国际上负责任地使用数据,减少不确定性与风险。英国可能会寻求给予美国“充分性”的地位。

修订后的数字法案影响及启示

修订后的DPDIB表达了英国的个性化诉求,对欧盟乃至世界数字规则体系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网络安全法》(2017)、《电子商务法》(2018)、《数据安全法》(2021)、《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等为主体的数字规则体系,也需要结合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以适应公共信息使用、个人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可借鉴ICO功能,完善我国国家数据局的监管职能,同时研究制定降低企业数据合规成本。作为数字经济第二大经济体,积极申请加入《数字伙伴关系协定》(DEPA),对标国际高标准,推动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徐德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