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时辰分三刻算命(时辰三刻怎么分)

饕餮少女 2023-09-19 19:08:51 网友上传

时辰、时刻的来历,午时三刻到底是什么时间?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时间来历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

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

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01:00为三更,01:00-03:00为四更,03:00-05:00为五更。

注:此处“更”在古汉语和方言中读“jīng”,汉语规范化后读“gēng”。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计时工具常见的为两种:一种是“日晷”,一种便是“漏”。

日晷,以太阳的移动投射在晷上的阴影,对应晷面上的刻度,根据投射到的相应位置来确定当时的时辰。然而日晷的局限性相当大。遇到阴雨天及没有太阳的时候,就可以“下课”了。所以我们便有另一种计时工具来弥补日晷的不足。

中国最早使用日晷是在周朝时期,但是世界上还有更早使用的,那就是古巴比伦王国,比中国的周朝还要早3000多年。

日晷功能非常强大,不但可以显示一天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简直和现代手表有得一拼。由于它是利用投影的位置和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所以它在阴天和晚上就没什么用。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说到午门,多说几句:

说实话,北京故宫午门问斩的人还真很少,或者说没有。

午门乃系国家举行重要典礼的场所,绝非血腥之地。

发生于军营中的“推出辕门斩首”,或许这也是后世误传“推出午门斩首”的原因所在。

而在明清时期犯人斩首的地方其实是在当时北京以西的柴市和菜市刑场进行的。

古人常说的‘午时三刻’和‘三更半夜’分别指的是什么时间?

提到‘午时三刻’和‘三更半夜’相信很多的人都不会太陌生,因为这两个成语在古代的时候经常用来代表特定的时间,比如一些古代的电视剧和古代是书籍里面经常会提到这两个成语,那么这两个成语在古代的时候分别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呢?

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

既然这两个词在古代的时候属于特定的时间段,那么就要知道古代时候对于时间是如何区分的,古代时候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zǐ)时、丑(chǒu)时、寅(yín)时、卯(mǎo)时、辰(chén)时、巳(sì)时、午(wǔ)时、未(wèi)时、申(shēn)时、酉(yǒu)时、戌(xū)时、亥(hài)时。而相对现在的时间分别是,子时:23点到1点;丑时:1点到3点;寅时:3点到5点;卯时:5点到7点;辰时:7点到9点;巳时:9点到11点;午时:11点到13点;未时:13点到15点;申时:15点到17点;酉时:17点到19点;戌时:19点到21点;亥时:21点到23点。那么就可以看出午时的时间段在11点到13点。

而‘刻’通常用‘漏刻’来计时,这种用来计时的工具叫漏壶。漏壶就是在壶底部钻一个孔,然后壶中会带有一个特定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一滴一滴往下漏,一天刚好漏完特定刻度的水。而古代时候通常把一个时辰分为八个时刻,那么就可以看出一刻指的就是15分钟,然后结合上面的时辰就可以推断出午时三刻指的就是11点45的这个时间段。

三更半夜

古代时候通常把一夜分为五个时间段,而每个时间段都是更夫通过打更来报时,五个时间段分别是,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和五更,一更对应的时间是晚上19:00--21:00,二更对应的时间是晚上的21:--23:00,三更对应的时间是23:00--1:00,四更对应的是01:00--03:00,五更对应的时间是03:00--05:00,那么也就能看出半夜三更指的就是晚上的23:00以后。

古时候每个时间段的打更声音也都不一样,一更的时候通常是一快一慢地打三次,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该休息了,二更的时候通常是连续敲打好几次,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天干物燥和小心火烛,三更的时间通常是一次慢两次快的打三下,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夜间要注意防火和防盗,四更的时候通常是一次慢快两次慢打四下,目的是为个提醒人们深夜了尽早休息,五更时候通常是一次慢三次快的打四下,目的是提醒人们天快要亮了。

以上就是午时三刻和半夜三更的具体解析了,如果对于上面的观点你还有别的看法和见解那么欢迎你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如果你觉得看完对你有帮助那么欢迎转发和点赞。最后就是你还知道有哪些代表时间的成语呢?(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