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四月初十(1997年四月初十阳历是多少)

万物皆甜 2023-08-10 11:46:24 网友上传

这些三明故事久久流传……

1996年5月至2002年6月,同志先后11次到三明市调研,深入三明的12个县市区141个点。

从钢铁工厂到千亩果园,从产业园区到农户家里,同志遍访三明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20多年来,三明人一直牢记同志的重要嘱托,做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建设一个山清水秀、人民幸福的三明。

(故事一)一碗擂茶: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镜头】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的邱彩立家,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悬挂着一张珍贵的照片,记录的是同志当年正在跟乡亲们一起喝擂茶的情景。

“他走进家门,还没落座,就问起了柴米油盐,还和我们一起喝擂茶,临走前,还嘱托我们‘要关心集体,邻里要和睦,要重视教育下一代……’,每句话都说到我们的心坎上。”邱彩立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倍感亲切。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同志来到常口村调研。在村部门口,同志举目远眺,但见河水碧波凝翠,青山郁郁葱葱,他语重心长地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11月21日,将乐县杨时小学学生来到常口村开展研学拓展活动。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1月20日,常口村村民在村旁的金溪上划船。 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常口村的青山绿水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2019年3月10日,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当全国人大代表、常口村党支部书记顺发言时提起喝擂茶这件往事,总书记笑着说:“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还有芝麻、茶叶、橘皮……”

总书记细致地询问了常口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厕所改造等情况,还让顺代他向乡亲们问好,并再次嘱咐:“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如今,常口村干部群众做足山、水、林、田文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村民们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

20多年来,不只是常口村,三明全力打造“绿色三明”,这座“绿都”是国家森林城市,市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今年森林覆盖率有望超过80%。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三明的亮丽名片。

(故事二)一条鲤鱼:好生态带来好日子

【镜头】1997年4月10日,同志深入泰宁县上清溪考察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工作。

当同志乘坐的竹排行于溪流时,一条鲤鱼突然跃上竹排,正好落在他的脚边。

排工肖可文开玩笑说:“各位有口福啰,晚上可以加个菜。”

同志微笑不语,随即脱下套在脚上的塑料鞋套,两手将筏槽内的鲤鱼轻轻捧起,让鱼儿和着清水顺势滑入袋内,再用手舀起清水注入袋中。

待船至码头泊岸时,同志缓缓拎起水袋,双手一提一托,半俯着身躯将鱼袋伸向水面,轻提袋角,让鱼儿顺着水势游入水中,目送它摆尾远去。

游客前往福建省泰宁县九龙潭景区体验夜游九龙潭旅游项目(1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同志很关心我们旅游搞得怎么样,当得知泰宁当地旅游越来越红火,群众吃上‘旅游饭’脱贫奔小康,他很高兴,叮嘱‘一定要好好保护环境’。”排工肖可文、许美文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

6年时间里,同志先后11次到三明调研指导工作,其中有8次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成为三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引。

守好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20多年来,坐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5景区等“金字招牌”的泰宁县,旅游是头等大事,创造了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泰宁路径”,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1/3,全县约1/5的劳动力从事旅游行业。

近年来,三明通过整合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大力培育森林康养、休闲旅居、培训研学、文化美食、医养结合等新业态、新产业,打造“绿色农业”特色品牌,一县一品,渐成规模。去年,三明市仅生态旅游产业就实现总收入750亿元。

(故事三)一杯米酒:不要忘记老区人民

【镜头】1999年7月7日,天气炎热。同志坐了近2个小时的车,在砂石路上一路颠簸,来到泰宁县岭下村。

走进老游击队员黄炳茂家,已经80多岁的黄炳茂请同志在客厅的方桌旁坐下,同志请他并排坐在身边。

“家里有几口人?身体好不好?有什么爱好?”同志问黄炳茂。

“我爱喝两口酒。”聊过几句,黄炳茂拿出珍藏了两年的米酒,对同志说,“客家的习俗是,贵客来了,就要请一口米酒。我敬你一杯。”

“应该我敬你老人家一杯。”同志站起来,接过酒杯,分别和黄炳茂与他的家人、村干部喝了几口。

同志注意到黄炳茂的灶台上放了一瓶2元多的简装烈性高粱酒,就掏出300元慰问金给他,嘱咐说:“注意健康,要少喝一点,喝好一点。”

本以为只是善意的劝告,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每一年,同志都会托人给黄炳茂带两瓶好酒。

如今,黄炳茂已离世多年,但他家老宅大门两侧,一直挂着一副对联:隔山隔水隔不断老区情谊,好茶好酒好日子政策英明。

这是11月19日拍摄的大山之中的岭下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曾有3.7万三明人参加红军。

在福建工作期间,同志一直关心老区群众过得好不好,多次深入老区调研。

同志跟岭下村干部交流了解到,岭下村1000多口人只有1400多亩地,村民住在破破烂烂的土坯房里,水、电、路、电话、电视“五不通”。

调研结束后,同志召开了一次调研老区工作汇报会,特别提出了“三个不要忘记”: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

岭下村等一批老区村迎来了好政策。到了1999年底,全村用上了稳定的电;80%的村民安装了闭路电视;20多户安装了程控电话。第二年5月,村里通了自来水。又过了一年,通了水泥硬化道路。

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从1999年的1000元增加到去年的1.7万元。

(故事四)一段歌声:残障孩子也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镜头】“啊,妈妈的眼睛,我心中温柔的灯,我永远记着她的深情……”

1999年3月5日,三明市聋哑学校(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前身)教学楼前,视障学生的歌声清脆悠扬;十几名听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翩翩起舞。

当天上午,同志一行来校视察,特地停下来欣赏孩子们的表演。

现任三明市盲协主席江华回忆,当时尽管看不见,但他听见一个陌生而温暖的声音响起:“孩子们要自强自立,积极面对人生,在老师的精心帮助和自己努力下,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温暖的话语深深印在了江华的心中。

三明市盲协主席江华带领盲人志愿团队为社区老人按摩推拿。周志鸿摄

牢记“自强自立”四个字,江华成长为三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盲人按摩培训班老师,解决了一批盲人朋友的就业问题。在三明市残联帮助下,江华还组建起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之歌。

这些年,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体育、舞蹈、手工、非洲鼓等多个兴趣班和烘焙、皮具制作、按摩等10个职教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2014年5月16日,人民大会堂。总书记在此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江华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这次大会上,他再次听到了那个熟悉而温暖的声音。

“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总书记在讲话中说。

(故事五)一个传说: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镜头】在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内,展览着两份珍贵的文件。这两份文件的签名都是。

万寿岩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上世纪70年代,万寿岩因富含石灰石原料,成为三明钢铁厂的一个重要采矿点。

1998年,当地一些老人联名写信给文物部门,坚持表示“山上有宝”,要求保护山上的文物古迹。

考古队与三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期限约定。1999年9月,考古队发现大量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把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特别是洞内的人工石铺地面、排水沟槽等遗迹距今4万年,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

遗址保护刻不容缓!然而企业产值损失怎么办,石灰石去哪里找?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同志就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同志在批示中强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这是万寿岩遗址灵峰洞外景(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三钢随即停止矿山开采,迁移采矿点,搬迁加工企业,无偿划拨土地和房产,这个弥足珍贵的遗址被幸运地保存下来。

2001年,万寿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建成全省首座旧石器时代专题博物馆……万寿岩的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得到全面推进。

如今的万寿岩,绿色生态与文旅康养加快融合发展,已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科研教学的重要一站。(记者 高敬 林超)

来源: 新华社

盐城市委组织部公示36名拟提拔的领导干部

为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经市委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具体名单为:

徐国均,现任盐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书记、一级调研员。男,1960年2月生,汉族,江苏如东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82年1月加入中国,1980年1月参加工作。拟推荐晋升二级巡视员。

董光威,现任射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男,1972年11月生,汉族,江苏阜宁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95年12月加入中国,1993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级机关正处职干部。

徐宁建,现任建湖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男,1969年2月生,汉族,江苏建湖人,在职大学学历,1995年12月加入中国,1992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级机关正处职干部。

黄斌,现任盐城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市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兼职副书记。男,1972年1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4年6月加入中国,1995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级机关正处职干部。

李晓明,现任共青团盐城市委副书记。男,1985年11月生,汉族,河南濮阳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2005年2月加入中国,2007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群团部门正处职干部。

鞠烨平,现任盐城市民政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市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兼职副书记。男,1965年7月生,汉族,江苏靖江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1994年7月加入中国,1990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群团部门正处职干部。

张文群,现任盐城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处处长。女,1971年10月生,汉族,江苏建湖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98年12月加入中国,1989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王冀军,现任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处处长。女,1968年10月生,汉族,江苏射阳人,在职大学学历,1998年6月加入中国,1989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陈箫竹,现任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一级警长。男,1969年11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中央党校大学学历,1993年11月加入中国,1989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公安系统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王兵,现任盐城市公安局盐南高新区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一级警长。男,1969年6月生,汉族,江苏阜宁人,大学学历,硕士学位,1999年6月加入中国,1990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公安系统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纪劲松,现任射阳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四级高级警长。男,1972年7月生,汉族,江苏射阳人,中央党校大学学历,1996年9月加入中国,1990年6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公安系统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赵立军,现任盐城市信访局办信处处长。男,1965年5月生,汉族,江苏东台人,省委党校大学学历,1999年1月加入中国,1987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级机关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李强,现任阜宁县委副书记(援疆)、二级调研员。男,1972年9月生,汉族,江苏建湖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1993年11月加入中国,1995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直单位正处职干部。

胥爱华,现任盐城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党委委员。男,1965年4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2000年6月加入中国,1987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直单位正处职干部。

王建怀,现任盐城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室主任。男,1967年8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在职大学学历,2005年12月加入中国,1989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直单位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孙九山,现任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工程招投标办公室主任。男,1974年2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002年12月加入中国,1996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直单位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周翔,现任盐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市总工会盐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主任。男,1969年9月生,汉族,江苏建湖人,中央党校大学学历,1993年2月加入中国,1993年9月参加工作。拟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专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试用期一年。

房其勇,现任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韩产业园建设办公室主任。男,1981年7月生,汉族,江苏射阳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2001年6月加入中国,2003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刘建兵,现任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副局长。男,1971年8月生,汉族,江苏滨海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1996年7月加入中国,1996年10月参加工作。拟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张来贵,现任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副局长。男,1975年10月生,汉族,江苏响水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1997年4月加入中国,1997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树士国,现任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男,1971年12月生,汉族,江苏建湖人,中央党校大学学历,1995年6月加入中国,1995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专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郑金春,现任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党委书记,兼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部副部长。男,1967年12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省委党校大学学历,1992年12月加入中国,1987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王正军,现任射阳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男,1966年9月生,汉族,江苏射阳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92年8月加入中国,1988年7月参加工作。拟推荐提名为县(市、区)副处职干部人选。

蔡保生,现任盐城市大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男,1969年1月生,汉族,江苏东台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1996年8月加入中国,1990年9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正处级建制园区党工委书记。

董坤,现任盐城市大丰区委常委、部部长,丰华街道党工委书记。男,1965年1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87年12月加入中国,1984年9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正处级建制园区管委会主任。

朱晓春,现任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党委书记。男,1972年2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1999年10月加入中国,1993年8月参加工作。拟推荐提名为县(市、区)副处职干部人选。

汤云庆,现任盐城市大丰区委办公室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男,1964年10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97年7月加入中国,1984年8月参加工作。拟推荐提名为县(市、区)副处职干部人选。

朱梅芳,现任盐城市大丰区司法局局长。女,1970年1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在职大学学历,硕士学位,致公党党员,1988年12月参加工作。拟推荐提名为县(市、区)副处职干部人选。

钱斌,现任盐城市委办公室宣传处处长(援疆)。男,1978年8月生,汉族,江苏东台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2001年6月加入中国,2001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正处级建制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汤权,现任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男,1967年3月生,汉族,江苏滨海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8年11月加入中国,1990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直单位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顾月星,现任盐城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男,1970年4月生,汉族,江苏阜宁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2003年9月加入中国,1994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属公立医院副处职干部,试用期一年。

潘勇,现任盐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党委委员。男,1982年3月生,汉族,江苏东台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2006年1月加入中国,2004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属二档企业正职。

俞仁元,现任盐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融资部部长。男,1975年2月生,汉族,江苏建湖人,在职大学学历,2012年7月加入中国,1997年12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属一档企业副职,试用期一年。

朱超,现任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男,1968年1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专学历,1990年6月加入中国,1988年9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属一档企业正职。

惠德林,现任盐城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建设工程管理处处长。男,1964年3月生,汉族,江苏阜宁人,中央党校大学学历,1996年12月加入中国,1983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属一档企业副职,试用期一年。

廖杭军,现任盐城市交通控股集团纪委书记、党委委员。男,1969年3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中央党校大学学历,1999年6月加入中国,1989年8月参加工作。拟任盐城市属二档企业正职。

公示时间:2019年12月4日至2019年12月10日。对公示对象有何反映,请于公示期间与市委组织部联系。

联系电话:0515—12380、86661918、88191918

联系信箱:盐城市委组织部干部公示信箱收(邮编:224005)

来访接待:盐城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

接待时间:工作日上午8:30—12:00,下午2:30—6:00

盐城市委组织部

2019年12月3日

这组持续一个月的报道,其背后深意终于揭晓了

12月16日至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海内外高度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来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传递什么样的信号?

2020年,中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显示了中国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中国经济发展备受世界期待。

澎湃新闻注意到,也是从16日起,在舆论场一组关于中国经济新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重磅报道密集推出。

16日一早,《人民日报》率先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题为《风展红旗如画》的报道,这也是系列报道《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三明探索与实践》的开篇。

当晚7时,央视《新闻联播》以6分48秒的篇幅播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三明实践”丨老工业基地的新发展之路》,开启了持续3天的专题报道。

两个小时后,新华社也播发长篇通讯《三明答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福建三明践行记》。文章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大势,育先机、开新局,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不断拓展新空间”。

24小时内,三篇重磅报道高规格推出,其中传达的关键信息也十分一致: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但为什么是三明?

事实上,从11月22日起,一个围绕三明高质量发展的报道热潮,已经在舆论场埋下伏笔。老工业基地的新发展之路、“扁肉是砖拌面是钢”的沙县小吃何以做成大产业、山水画里的幸福村、三明医改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三钢用改革换效益、万寿岩遗址成为文物保护实践的典范之地……这是当地百姓的幸福生活,也是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12月16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头版刊发8000字报告文学《一心一意是三明》,文章深情地写道,“三明是我们国家步入新发展阶段的一个侧影,也是新时启新征程的一段华章。”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们就一定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而三明正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克服山多地少、发展空间小等因素限制,不断促进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充分彰显了新发展理念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

用新发展理念开新局,就要让各方了解新发展理念的真正内涵。

澎湃新闻注意到,从16日到18日至少有50篇形式新颖创意独特的各类新媒体产品聚焦三明实践,其背后正是努力呈现新发展理念的历史与现实逻辑,更是传递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这些三明故事久久流传……》,文章并不深奥,讲了五篇短小的故事,在学习强国平台短短一天内收获2000万+的阅读量。

一碗擂茶、一条鲤鱼、一杯米酒、一段歌声、一个传说……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11次深入三明,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感。所有三明故事里都有“人民至上”的情怀;从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山区特色产业增收,到保护绿水青山、“画好山水画”……这5个三明故事就说明一个道理:建设绿水青山,为人民谋幸福。

网友留言说,山好水好才能人好。

而两个“21年”的故事,则为观察三明实践提供了另外一个窗口。

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有一支跳了21年的舞蹈《我爱妈妈的眼睛》。21年前的3月5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同志走进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看望师生,在校园草地上观看孩子们演出了这支舞蹈,特意用手语向孩子们说“谢谢”。

正是这般关怀,让这所学校的全体师生深受感动。随后的21年里,感动化为坚守,除了工作调动,学校没有一位老师主动离开。无数特殊的学生从这里走上了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

三明市泰宁县,有一个开了21年的会。连续21年,泰宁县每年第一个全县性的大会一定是旅游产业大会。这是因为泰宁将旅游发展确定为主体产业、支柱产业。

这条发展思路从何而来?1997年4月10日,同志深入泰宁县上清溪考察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工作时留下了“放生鲤鱼”的佳话。当地群众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同志的叮嘱——“一定要好好保护环境”。20多年来,泰宁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1/3,全县约1/5的劳动力从事旅游行业。

两个“21年不变”,是三明人从三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认准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就要走到底,就要有“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定决心,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情怀。

饮水思源、不忘嘱托,共建共享新三明。由新发展理念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

12月17日,人民日报在发表题为《群众的笑脸最美》的“三明实践”第二篇报道中说,人民群众的事,只要值得,我们就舍得。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三明发展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18日,《人民日报》发出“三明实践“第三篇,文章标题为:《善用改革开新局》。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更要常讲常新。在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上,《人民日报》曾在11月25日的署名文章《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中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会议要求,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改革,快马加鞭未下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来源: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