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打老虎(八字地老虎)

流水随风 2023-08-18 08:19:03 用户分享

118个耳熟能详的八字成语,句句是智慧,你都读过吗

118个八字成语【附注释】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没有的事。

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

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蔽。

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4、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以,因为。

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恐惧。

5、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形容死去活来。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

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

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

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

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刀俎,剁肉的刀和砧板。指宰割的工具。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

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谁。

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15、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

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19、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形容两头没着落。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

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

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网,天道的网,指自然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

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

2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木。

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

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2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2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没有堵塞的地方,就没有水的流淌;没有停止,就没有行动。

28、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30、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象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一样永恒。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同一问题,仁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

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晕,日月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

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比喻事故或事件发生前的征兆。

3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34、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摧,毁灭;若何,怎么办。

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

原来比喻要趁敌人羽翼未丰的时候,就把他消灭。

后泛指敌人要及时锄掉。

35、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

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

原来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

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3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用;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用他那些模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

现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那些已懂事故的人。

39、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对付嘴咬。

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40、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4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作。

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

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

4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日出之处;桑榆,日将落时,余晖在桑榆之间,指日落处。

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得到胜利、收获。

4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或缺乏通盘计划,只是就事论事,忙于应付。

4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陶器得到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也不愿苟全性命。

46、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牛后,牛肛门。

宁可小而洁,不愿大而臭。

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

4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里。

连皮都没有了,毛又长在哪里呢?

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东西就无法存在。

4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4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加,加以。

根据群众所提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有缺点错误,就予以改正;没有缺点错误,就加以勉励自己。

5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境界。

后泛指以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5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鸣,比喻发表意见。

百家争鸣,原来指我国战国时儒、道、墨、法、纵横、农、杂、阴阳、名(兵、小说)等各家,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这里比喻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5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即马陆,切断后仍能蠕动。僵,硬。

后用以比喻人虽死去,他的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

5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54、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非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

也指办事不怀好意者。

5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下棋人;旁观者,观棋者。

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过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

5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5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春秋鲁庄公的弟弟,曾经一再制造鲁国内乱,先后杀掉两个国君。

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国家就不得安宁。

58、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象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本人一样。

比喻对人物刻画描写得栩栩如生。

59、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动脑子,用心思考。

也指战争的胜败与指挥员能否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指挥有很大关系。

60、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克,攻下。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打仗没有不赢的。

百战百胜。

61、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就不善良,善良的就不来。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提高警惕。

62、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方法对付。

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6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6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文采。行,流传。

说话要是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提意见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说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所批评的错误,也足以引以为鉴戒。

66、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

说话的人不厌其烦地教诲,而听的人却不以为意。

67、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表示干脆的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6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69、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70、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就把它高高地挂在一边不管。

7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的心一定同我们不一样(即不一条心)。

原指对异族的疑忌。

后也用以指责那种排斥异己的宗派活动。

72、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一召唤就来,一挥手就去。

指旧社会里役使别人,任意呼唤支配。

7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要说就没有一点保留。

7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尽是破棉絮。

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

7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原为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用以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悔改,不再为非作歹,就能成为好人。

7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尽管竖着耳朵听,但什么也没听到。

表示不重视或不注意。

7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平无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7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着火,人们到护城河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死了。

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或伤及无辜的人。

79、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相貌丑陋或神情卑劣,使人厌恶;语言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8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故,根据。

立论有根据,讲得有理据。

8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点小火星,可以烧遍整个原野。

用来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现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82、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办理事情。

8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8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

85、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双脚并拢,不敢移动;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86、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从他的人能够昌盛地存在,违背他的人就得灭亡。

8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精,仔细舂过的好米;脍,切细的鱼和肉。厌,通“餍”,满足。

形容对饮食很讲究。

88、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想要占有它,必先丢弃它。

89、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封建帝王和他的文臣武将,统治阶级的少爷小姐。

9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造成很大的错误。

91、前人栽(种)树、后人乘凉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9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93、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打塌,滑落下来。

比喻本幻想一举两得,结果两头落空。

94、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原来形容人经过思考,突然想出办法。

现在用以说明人在脑子里运用概念以做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9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不对人打招呼,树下自然走出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只要真诚、忠实,自然能打动人心。

9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比喻世事变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方面发展。

9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

9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单听信一方面的话,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

9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可经久不坏。

100、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声名极大的人,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

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10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

10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指借口。

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他人。

103、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比喻一方有意,一方无情。(旧时多指恋爱事。)

10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聪明人在许多次考虑中,总有一次会想错的。

105、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遗,指遗失的东西。

把东西丢失在路上也没有人捡去据为己有,夜晚不关门也没人来偷盗。

106、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魔,即魔罗。破坏善行的恶鬼,有时也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即所谓“迷障”。

原来是我佛用以警告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也比喻取得一定成果后的障碍更大。

10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蓬草生长在乱麻田中,而不用扶助,自然长得挺直。

比喻人生活在坏人中,也能成为好人。

108、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笨人多次考虑总有一点收获。

后来用做所见很小的客套话。

109、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形容见义勇为、积极援助被欺负者的行动。

110、窥测方向、以求一逞

逞,快意、如愿。

偷偷地探测方向,妄图达到的目的。

111、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形容未行动时象旧时未出嫁的闺女那样端庄持重,不动声色;一旦行动起来就象脱逃的兔子那样敏捷。

112、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鸟在嘤嘤地叫唤,这是它寻找朋友的声音。

比喻需要意气志趣相投的朋友。

113、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对行动忧郁不决就不会有成就,对事情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

11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锐气,斗志旺盛的士气。惰,懈怠、疲劳。归,撤回。

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敌人疲劳退缩时,狠狠地加以打击。

115、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其人,那个与自己心意相投的人。

把著作收藏在名山中,留着给志同道合的人。

11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谨慎地弯着腰。

不辞劳苦地辛勤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方休。

1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捉到知了,却不知道黄雀在后面等着捕食自己。

比喻目光短浅到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着自己。

118、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图文均来自网络

生肖虎、生肖龙、生肖猴有什么区别?谁更厉害?

在我们的生活中厉害的人,让人钦佩,又让人羡慕,他们能力强大,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在十二生肖中,生肖虎、生肖龙、生肖猴都很有能力的人,谁最厉害呢?

一、生肖虎、生肖龙、生肖猴的差别

1、生肖虎:

性格强势,与其暴躁,开心乐观,敢于竞争,感人开拓,性格直爽,说话口无遮拦,不会拐弯抹角。

做人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有志气,有能力,敢于竞争和冒险,不怕任何挑战,重情重义,为人慷慨大方。

耐心不足,有些冲动,脾气暴躁,动不动生气发火,和人翻脸,不太理智。

2、生肖龙

生肖龙出身高贵,理智冷静,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和梦想,做事光明磊落,不怕困难,心胸坦荡,喜欢学习,懂得思考,追求事业的成功。

做什么事都做到最好,善于沟通,表达能力强,有超强的忍耐力和表现能力,意志坚定,特别理智,特别智慧的人。

3、生肖猴

生肖猴的人聪明伶俐,喜欢交流,风趣幽默,心地善良,喜欢思考,能说会道,好奇心强,敢于探索,喜欢冒险,动作敏捷。

活泼好动喜欢学习和模仿,性格张扬,比较高傲,不喜欢别人约束,内心倔强不服输。

他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三个生肖都是能力强大,喜欢交流,敢于冒险的人。

二、生肖虎和生肖龙能合作吗?

生肖虎,生肖龙都是一方霸主,两人相遇,谁也不想低头,谁都不服谁,有人说龙七虎相争,必有一伤。

生肖虎和生肖龙是可以合作的,男人都是事业心很强,很有个性的人,只要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能找到双方的平衡点,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在事业上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很好的合作伙伴。

生肖龙做事认真,善于思考,为人谦虚,性格冷静理智,不会冲动做事,是一个特别理性又理智的人,凡事讲道理。

生肖虎做事粗心大意,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敢于冒险,有很多机会,两人合作是可以,但是不太合财,他们对于财富的看法不同,容易发生争执和矛盾,各让一步,尊重对方,是可以的。

生肖虎和生肖龙两人婚姻能幸福吗?两人能够恋爱结婚,说明两个人有共同语言,两人都可能的,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凡事商量,不争夺主导权,尊重对方,支持对方,两人婚姻是能够幸福的。

三、生肖虎和生肖猴能够合作吗?

生肖虎比较强势霸道,总想别人听从他,生肖猴聪明能力,喜欢提出各种意见,不喜欢被人掌控,被人约束。

两人合作会发生很多矛盾和争执,生肖猴脑子比较活,喜欢动脑筋,生肖虎简单粗暴,只需要别人服从。

两人不管合作还是婚姻,做朋友都是很费劲的,谁也不服谁,都不想让步,很难有美好的结果。

四、生肖龙和生肖猴能合作吗?

生肖龙充满理智,智慧超人,性格冷静,生肖猴聪明机灵,能很快领会对方的意图,两人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生肖龙佩服生肖猴头脑反应快,敢于创新,敢于冒险和竞争,风趣幽默,机智灵活。

生肖猴佩服生肖龙有魄力,有能力,目光远大,工作负责,两人是很好的合作伙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配合默契,发挥各自的长处,不管是合作还是做朋友,还是婚姻伴侣,都是容易有美好的结果的。

五、生肖虎、生肖龙、生肖猴谁更厉害呢?

生肖虎霸气侧漏,爆发力强,敢于冒险和竞争,做事冲动,在风险中寻找机会,在竞争力方面比生肖龙更强一点。

生肖龙比较理智,善于思考,提前计划不会冲动,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成功的机会更大一点。

生肖猴头脑灵活,善于变通,喜欢学习,说话圆滑,懂得随机应变,脾气比较急躁,耐心不足。

他们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优点,也有比别人厉害的地方,只要发挥出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都是很厉害的人。

总结: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和别人不具备的优点,只要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克服自己的缺点,都是一个能力强悍,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就是一个厉害的人。

打击贪官污吏,为什么是称作“打老虎”呢?

八月份以来,中纪委陆续通报了多只“大老虎”,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如今我们都知道,打击大的贪官污吏叫“打老虎”,处理小的贪官污吏叫“拍苍蝇”,这就让我很好奇,为什么要用“老虎“来称呼贪官污呢,而不是狮子啊,大象啊?

有“万兽之王“这样霸气称呼的老虎,威风凌凌,勇猛彪悍,古人历来很崇拜,常用来象征英勇善战的将军。《幼学琼林・鸟兽》里记载:”龙为鳞虫之长,虎为万兽之王“,人们将老虎与龙并列,可见地位之高。我国的虎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就是中原部落伏羲氏的图腾,老虎一直是原始社会最高的图腾。

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玉琮的兽面,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白虎的形象相似,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强大、威严的象征。汉代人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圣之物,而且传说白虎也是仙人的坐骑。在四象方位中,象征四象中的少阴,四季中的秋季,同时也是天之西陆。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观念。

由虎象征着军人的勇敢与坚强,古人自然将虎的形象用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虎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朝廷就用铜制的虎符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

在十二生肖中,虎排在第三,称为寅虎。在荆楚文化里,人们喜欢称呼老虎的幼崽为“小於菟(wū tú)“。无论是在历代画家笔下,还是年画里虎的形象,抑或是各种虎的工艺品,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人类好像天生对猫科动物有一种本能的好感,那圆滚滚的脸能治愈一切。但同时又是矛盾的综合体,一面对虎崇拜和喜爱,一面又对其畏惧,冠以污名。春秋时期的孔子,他老人家一句“苛政猛于虎“,直接将与老虎联系起来。跟老虎有什么关系呢?只因老妇人为躲避国君的而隐居深山,祸不单行的是,她的丈夫、子女都让老虎给吃了,老虎变成了凶猛残暴的代名词。孔子拿老虎与苛政做了个类比,是为了警醒统治者,看啊,苛政可比那吃人的老虎还猛,老百姓还怎么活啊!

到了东汉时期有个叫宗均的大臣,曾担任过九江太守。当时,九江一带多有虎患。宗均上任前,当地官府经常招募猎户,设置栅栏来捕捉,然收效甚微。待其甫上任,就发布公文传令各县:

“长江、淮河一带有猛兽,正如北方有鸡、猪,本是平常之事。如今猛虎为害民间,原因在于官吏残暴,而使人辛苦捕猎,也不符合体恤怜悯百姓的原则。如今务必要惩治贪官污吏,考虑提拔忠诚善良之士,可一举撤去栅栏陷阱,并减免赋税。“

宗均认为,如今猛虎为害地方,原因在于官吏残暴。故而认为,与其打虎,不如打击贪官污吏,改善民生,提拔智虑忠诚之士。他是第一个直接将“老虎“与”贪官污吏“联系起来的人,认为两者是因果关系。

明朝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问世,老虎凶恶面貌又添几分。作者直接称呼老虎为“大虫“,老虎已然不受待见。加上那”吊睛白额大虫“咬死了几个人,吃了李逵的老母亲,恶虎形象便深入人心。

清朝康熙年间,张廷玉任吏部左侍郎。有个姓张的秘书经常使坏,背着上司向地方勒索了不少钱财。地方官员,敢怒不敢言,在背后称其为“张老虎“,张廷玉深恶其人,决定整顿衙门作风,便将其扫地出门,永不录用。

乾隆时期,陈淮任江西巡抚,和南昌县令徐午沆瀣一气,上下其手,卖官鬻爵。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就编了一首打油诗讽刺两位父母官:“江西地方苦,遇见陈老虎,大县要三千,小县一千五,过付是何人,首县名徐午。”里面的“陈老虎”,就是指陈淮。 后来,御史初彭龄根据此民谣风闻奏事,弹劾陈淮和徐午,最终两人被革职查办。如此,可见在清朝时,人们便已经将贪官污吏称呼为“老虎”了。

于是虎的地位,每况愈下。在形容女人凶悍时,有“母老虎”的称呼;说一个人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时,称其为“纸老虎”;形容行业接连涨价持续暴利时,有“油老虎”、“电老虎”的称呼;我们还有“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这样的俗语。

可是将惩治贪官污吏称之为“打老虎”就未免太不合适了,难道就因为老虎强悍、力量大,不好对付吗?还是因为老虎伤人性命?可是人类如果不主动招惹它们,也不会咬人啊!这样说来,老虎摊上这样的污名是不是太冤了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