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八字(吕蒙正八字格局)

超甜的布丁 2023-07-28 04:56:22 互联网

千古奇文《命运赋》, 秒杀当今所有鸡汤!

吕蒙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他有一篇流传了上千年的《命运赋》。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落,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与大家共赏。

【原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时来配作夫人。清纯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得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云变幻,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的文章写得超过世人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机会。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绝非凶恶的人。盗跖虽然活得长,却不是善良人。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的大孝子。张良原来只是普通百姓,萧何也只是县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却被封为齐国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能担当蜀国的军师。项羽虽然强大,却兵败而自刎乌江;刘邦虽然弱小,最终取得了国家。汉将李广虽有射虎石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一生怀才不遇。韩信时运不济时,连饭都吃不上,等到运气来了,成为掌印的大将军,而一旦运气衰败,又死于阴毒人的计谋。

有的人先富裕后贫穷,也有人老年富裕少年衰落。满腹锦绣文章,直到老年还没有考上功名;才疏学浅的人,可能很年轻就金榜题名。皇帝的妃娥在中可能沦为妾妓,风流的,时来运转也能做贵夫人。青春美丽的女子嫁了愚蠢的丈夫,俊秀的青年倒找了丑陋的妻子。蛟龙没有机遇,只能藏身于鱼鳖之间,君子没有机会时,只能屈从于小人。衣服虽然破旧,常保持恭敬礼仪,面带忧愁却可能怀有兼济天下的志向。不得志时,只能安于贫穷和本分,心中坦荡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君子贫寒也有一身傲骨,暴富的小人脱不了内心的贫寒。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到机遇时,好运就不畅通。富贵荣华命中都有安排,谁不想要呢?人如果没有依从八德而生活,哪里能做高官当宰相?

以前,我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窑洞里。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讨厌我,都说我卑贱,是我没有机遇啊。现在我入朝为官,官职做到最高层,地位达到三公,地位只在皇帝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拥有管理百官的权力,有惩罚卑鄙悭吝官员的权力。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出门有武士保护,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宠爱我,百官拥戴我,所有的人说我尊贵,不是我真有多大本领,这是我得到天时和命运的眷顾啊。所以人活在世上,居富贵不能尽情享用,处贫贱也不要自暴自弃,听从天地的循环和周而复始吧!

【赏析】《命运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的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来源:刘佳说看看回家

吕蒙正:一个真才实学的北宋状元,靠着作假的《寒窑赋》名扬四海

944年,河南洛阳。

后晋官兵挨家挨户敲门,落实朝廷对抗契丹的政策。每七户推选一人上战场,其余六户负责筹集装备钱粮。

不想出人就得出钱出粮,积极配合让大家都好交差。一队官差敲开吕家大门,没念完词就被门房大爷驱赶。

你们头一天上班啊,不知道这是谁家吗?

吕家大院里面酒菜飘香,文墨贵客们正在觥筹交错,借着吕家小公子满月宴,希望能和吕老爷子加强友谊。

吕梦奇历经三朝而不倒,从大唐县令做到后唐中丞。五代的皇帝没啥好下场,老吕家的日子过得富足稳定。

吕龟图抱着儿子走过来,有人在三米开外夸口称赞。吕梦奇抚摸着花白胡须,看着襁褓里的大胖孙子笑道。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长子长孙:吕蒙正。

吕蒙正穿着开裆裤撒欢,好奇大人为啥是白衣白帽。看见门外运来一块石碑,连忙放下手中玩具跑出门房。

他用小手轻轻触碰石碑,冰凉入骨没有一丝丝温度。光滑的碑面上刻满文字,吕蒙正勉强能认出子女俩字。

小家伙,你爷爷走啦!

吕蒙正不明白其中意思,爷爷每天在院里走来走去。就算走进山林也会回来,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一起找他。

吕老爷子再也回不来了,无论入朝为官或结庵吟诵,他走完自己的人生路时,也为儿孙们搭建出身心居所。

吕梦奇算得上驾鹤仙逝,生前将两个儿子培养成才,又看到大孙子健康成长,享受过超越父子的爷孙喜乐。

身处乱世,很多人连做父母的机会都没有。

五代十国,机会和风险并存。

石敬瑭抓住机会拜干爹,割让幽云十六州创建后晋。内淤外堵导致忧愤成疾,最终将皇位送给侄子石重贵。

石重贵想要站着当皇帝,被契丹灭国之后押送东北。刘知远隔老远行注目礼,等到石老板走远了重组后汉。

刘知远称帝不到一年,大儿子刘承训意外身亡。

最中意的接班人没有了,后汉高祖感觉胸口堵得慌,一头栽倒在豪华龙床上,紧急安排郭威担任托孤大臣。

这位被姨母养大的孤儿,一步步成为后汉擎天巨柱。他和开国皇帝称兄道弟,却被刘家老二搞得家破人亡。

后汉隐帝有些忌惮郭威,总觉得他也会学人家造反。趁着郭将军和契丹干仗,将他在京城的家眷尽数斩杀。

灭门了,你等着偿命吧。

951年,郭威在澶州黄袍加身。

万千将士眼中闪耀,郭威的内心充满无限哀愁。妻儿老小沦为刀下亡魂,坐拥天下也只是个孤家寡人。

他扭头看了看养子柴荣,不禁感慨着人算不如天算。柴荣正在推演兵变细节,时不时还让赵匡胤发表意见。

后汉变后周,恁说中不中?(见秦岭一白.赵匡胤篇)

后梁后唐后晋虽然短命,好歹撑过十年荣升两位数。后汉国祚只有区区三年,没有半瓶土蜂蜜的保质期长。

后周太祖想要励精图治,当众砸烂宫里的奇珍异宝。积极恢复农业生产之外,还大力提拔有文化的读书人。

吕龟图赶上了时代风口,家世和学识几乎没有槽点。他像坐火箭般快速攀升,仿佛预示着一个家族的崛起。

父龟图,起居郎。

父亲红光满面,母亲怒气冲天。

吕蒙正的生活水平递增,同时感受着父母关系暴跌,每次吵起架来地动山摇,吓得前院的黄狗都不敢进窝。

他不懂寻花问柳的意思,但可以看见母亲神情冷漠。父亲有次深夜醉酒回家,踹开房门冲着娘俩大声吼道。

我不光要纳妾,还要纳五个!

丈夫在朝堂上谈吐文雅,纳妾也属于士大夫的标配。刘氏觉得自己无力改变,只要能保住正妻的地位就行。

小妾仗着自己年轻美貌,全然不将老大姐放在眼里。她们结成联盟嘲讽刘氏,黄脸婆之类的称呼张嘴就来。

刘氏的脾气依旧火爆,从二房单手撕到八房拐角。吕龟图回来盯着满院狼藉,高声骂道:抱上你儿子,滚!

龟图多内宠,与妻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

远嫁有风险,挑人要慎重。

刘氏嫁到老吕家做媳妇,从山东烟台追到河南洛阳。如今和儿子被扫地出门,也没有娘家人帮她讨要说法。

这位心性很要强的母亲,没回老家也没有找人再嫁。孑然一身拉扯着吕蒙正,生活水平逐渐向要饭的看齐。

颇沦踬窘乏,刘誓不复嫁。

龙门山下的利涉院施粥,每次都有这对母子的身影。挤在孤寡老弱的人堆里,哪还有名门大户的雍容华贵。

打饭的僧人挺有眼力见,感觉眼前的母子颇有气质,接过斋饭时会说声谢谢,不像有人吃白食还嫌菜太少。

不知是利涉院大发善心,还是知晓本地吕家的丑闻。众僧在寺院内找片地方,解决吕蒙正的吃饭读书问题。

羁旅于外,衣食殆不给

龙门山利涉院僧识其为贵人

延致寺中,为凿山岩为龛居之

寺院,终究是清修之地。

年仅十岁出头的吕蒙正,在晨钟暮鼓声中日渐成长。僧人每天都要做早晚课,他在寺办学堂起早贪黑读书。

吕家大院里的锦衣玉食,现在是弟弟吕蒙休的专享。自从被吕龟图赶出家门,他连父亲这两个字都不愿说。

蒙正,你发啥呆呢?

温仲舒走到座位前坐下,伸手拍拍同年出生的同桌。他神秘兮兮地打开书包,掏出刚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

没等到吕蒙正张口说话,温仲舒全部塞进他的抽屉,还说老爸老妈做了很多,来的时候特意交代让他尝尝。

吕蒙正低着头无法拒绝,因为温仲舒每次都这么说。他没机会拥有完整的家,却有条件被加持出完整人格。

吕蒙正的眼眶不再温热,抬起脸庞闪耀着清澈灵动。拿出三更天写好的诗句,递到温仲舒的手里说声共勉。

八滩风急浪花飞,手把鱼竿傍钓矶。

自是钓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

处其间九年,乃出。

吕蒙正在寺院苦读九年,母亲刘氏依然表示不服软。宁愿住在寒窑里打短工,也不愿走进吕家索要抚养费。

丈夫吕龟图担任起居郎,小叔官至殿中丞兼知寿州。这俩人少吃一顿饭的钱,就够她娘俩几个月的伙食费。

然而,刘氏咽不下这口气。

一口气真的可以憋死人,郭威气脉衰绝年仅五十岁,将皇位送给干儿子柴荣,柴荣豪气干云却享年三十九。

奶声奶气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想起郭威唉声叹气,担心自己的家眷被灭门,陈桥兵变先让后周气数散尽。

黄袍加身的剧本玩烂了,赵光义独家原创斧声烛影,冷目瞧着大哥气息奄奄,一脚踢开侄儿之后霸气上位。

新时代新气象,宋朝计划扩大招生。

977年,太平兴国二年。

宋太宗录取五百名进士,比大哥任期内的总和还多。他准备用文臣抑制武将,更想消除登基后的负面舆论。

赵光义当天夜里睡不着,在皇宫大殿孤零零地游荡,赤脚走上金灿灿的龙椅,扬起进士名单冲着虚空嘶吼。

他们都是你的人,这些才是我的人。

次日的召对环节很顺利,皇帝高高在上而气度弘雅,学子们根据题目谈看法,几盏茶功夫连地毯都喷湿了。

说话体现不出真实水准,谈话才可以看出真才实学,对问题快速梳理的同时,还能回答精炼而不拖泥带水。

有人唾沫横飞导致脱水,救治成功被派去直播卖货。其他考生相继作答完毕,静静矗立在旁等候公布排名。

第一名吕蒙正,第三名温仲舒。

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

吕蒙正不但考中了状元,还拿到二十万钱的安家费。现在是朝廷形象代言人,却感觉心里面好像有个黑洞。

无论是五德仁义礼智信,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公众人物的道德感,是顶层打造人设的千古利器。

父亲再不仁,你也不能不孝。

丈夫再混蛋,你也不能出走。

皇帝再昏庸,你也不能反叛。

...

吕蒙正在寺庙借宿九年,母亲在寒窑替人浆洗缝补。娘俩二十多年受尽穷苦,那位做父亲的人却不闻不问。

他结婚那年凑不够彩礼,跑去找张绅借钱又被拒绝。后来好歹算是娶上媳妇,吕蒙正给儿子起名全带简字。

一件件旧事浮上心头,吕蒙正万般不愿也得去吕家。状元郎的家里鸡飞狗跳,吃瓜群众怀疑朝廷选拔标准。

昔作儒生谒贡闱,今提相印出黄扉。

九重鵷鹭醉中别,万里烟霄达了归。

邻叟尽垂新鹤发,故人犹著旧麻衣。

洛阳谩道多才子,自叹遭逢似我稀。

吕龟图,齿摇摇而发苍苍。

吕蒙正望着眼前的老人,一腔恨意渐变为五味杂陈。当年风流倜傥的霸王爹,怎么身形佝偻走路都大喘气。

吕龟图的眼神慌乱闪烁,始终没用勇气正视大儿子。父子俩对坐半天不说话,唯有一阵阵叹息声打破平静。

你...,和我们住一块吧。

吕蒙正放下的不是过往,而是自己内心的贪嗔痴执。世间万法皆为因果相生,缺失这份磨砺也很难中状元。

他觉得没必要感激苦难,真正能够冲出来的人极少。看着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吕蒙正想在恶果上点种善因。

刘氏的脾气依旧火爆,禁止吕龟图踏进自己的房间。她始终都不肯原谅丈夫,但是俩人恩怨终究有所化解。

及蒙正登仕,迎二亲,同堂异室,奉养备至。

安顿好家事,又该汇报公事。

吕蒙正回到京城找皇帝,宋太宗恰好带兵征讨北汉,一战消灭掉宋辽之间的绿化带(见秦岭一白.杨业篇)。

宋太宗对他的印象很好,让吕蒙正来太原前线谈话。称赞私情公心处理得当,提升为翰林学士兼参知政事。

凡士未达,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

及列于位,得以献可替否,当尽其所蕴。

虽言未必尽中,亦当佥议而更之,俾协于道。

朕固不以崇高自恃,使人不敢言也。

宋太宗彰显自己接地气,大肆擢升扩招的新科进士。这些人的资历稍显浅薄,却将是替换元老的储备人选。

吕蒙正第一次参加闭门会议,让朝堂大佬们感到不可思议,还有人偷偷指着他嘲讽道:此子亦参政耶?

吕蒙正假装完全没听到,同年们怒斥有种再说一遍。吕蒙正连忙起身和稀泥,唯恐知道是谁以后见面尴尬。

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

做事论能力,服众靠品德。

李昉宰相一句话没说好,被贬去修订《太平御览》。吕蒙正资历不够声望凑,走进宰相办公室里分担政务。

他对面坐着老前辈赵普,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牛人。整天和吕蒙正平起平坐,连番感慨着长江后浪推前浪。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

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

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

能力和品德经得住检验,宋太宗大笔一挥就地转正。46岁的吕蒙正升任宰相,花式拍马屁选手们闻风而至。

有人建议给他儿子封官,宰相儿子至少是六品起步。往届宰相都是这么干的,已经成为朝廷默许的潜规则。

吕蒙正觉得极其不合理,他当年点灯熬油考中状元,还得从九品岗位上做起,儿子啥也没干怎能官居六品?

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

有人挖空心思跑来送礼,说家传古镜能照出二百里。过分夸张只是吸引关注,镜匣里的真金白银才是关窍。

吕蒙正笑道:我脸有那么大吗?

高风亮节,意味着孤军奋战。

吕蒙正选择了秉公处事,逐渐打破同僚们的舒适区。一个坚持不收礼的领导,怎可能容忍吃拿卡要的属下?

张绅担任蔡州知州期间,因为贪财数额巨大被降职。有人趁此机会大做文章,跑到宋太宗面前弹劾吕蒙正。

绅家富,不至此,特蒙正贫时勾索不如意,今报之尔。

吕蒙正当年凑不够彩礼,去找老张借钱却惨遭拒绝,如今咸鱼翻身打击报复,连宋太宗也觉得逻辑没毛病。

皇帝下旨恢复张绅职位,吕蒙正表现得完全不在意。宋太宗拥有一票否决权,他让谁当宰相都在一念之间。

后经由考课院走访调查,发现老张的收支极不平衡,宋太宗看完资产表统计表,对吕宰相说道:张绅果有赃。

蒙正不辨亦不谢。

投资还是投机,取决于眼光高低。

臣子们知道皇帝的心病,连吕蒙正也不敢乱开药方。因果相生引发无穷业力,让宋太宗夹在私情道义之间。

赵光义抢来大哥的皇位,做梦都想传给自己的儿子,却又担心四弟向他学习,便一步步罢免赵廷美的职位。

四弟忧愤而亡,长子惊恐而疯。

最中意的接班人没有了,宋太宗感觉到胸口堵得慌。宋沆等人觉得机会来了,激昂慷慨地请立老二为太子。

宋太宗恨恨地盯着他们,这帮人好像在玩押宝游戏,浑然不顾及庄家的心情,就让他们连裤衩都赔进去吧。

以宋沆为首的五人被贬,全是两广附近的蛮荒之地。吕蒙正被罢免宰相职位,因为老宋是他妻子的娘家人。

蒙正妻族,坐是罢为吏部尚书。

生气,解决不了问题。

宋太宗的情绪恢复稳定,又把吕蒙正调回来当宰相。没人再提立太子的事情,反而让皇帝愈加觉得不自在。

谁都有生命终结的那天,后继有人更利于平稳过渡。吕宰相在这事上吃过亏,听到讨论立储问题就上茅房。

你想立谁就立谁,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见秦岭一白.寇准篇)。

宋太宗册封老三为太子,内心多年的阴霾烟消云散。斧声烛影或者金匮遗诏,无法阻挡大宋江山成功嫁接。

想到自家儿孙代代为帝,宋太宗逐渐变得极其自恋,吹嘘南征北战为民除暴,当场被吕蒙正怼的哑口无言。

隋、唐数十年中,四征辽碣,人不堪命。

炀帝全军陷没,太宗自运土木攻城,如此卒无所济。

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

那一年的元宵联欢晚会,宋太宗又忍不住开始吹牛。回忆五代时期战乱动荡,自己励精图治开创太平盛世。

大过年的应该其乐融融,文武百官们硬忍着没吐槽。吕蒙正放下酒杯站起身,告诉皇帝三外环冻死很多人。

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

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

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

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多其直谅。

开心,也要实事求是。

宋太宗不想看到吕蒙正,却明白吕宰相是秉公办事。皇帝准备派人出使辽国,第一时间还是征求他的意见。

吕蒙正提出的人选被否,皇帝让他回家再好好想想,连着召见三次不改答案,气得宋太宗痛斥宰相死脑筋。

太宗:卿何执耶?

蒙正: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

蒙正: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太宗:蒙正气量,我不如...

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995年,51岁的吕蒙正出任洛阳。

刚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亲朋故友们纷纷前来约饭。吕家大院里面酒菜飘香,文贵墨客们依然在觥筹交错。

吕蒙正睁开迷醉的双眼,始终没看到温仲舒的身影。他们曾是学堂里的玩伴,步入官场后却逐渐形同陌路。

恍惚间好像有人拉扯他,吕蒙正转身看见是位门客,对方还领着一个小男孩,想让主家资助儿子入学读书。

吕蒙正摸摸小孩的脑袋,让他和吕家儿孙一起读书,并鼓励道: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

这个小孩,就是富弼(见秦岭一白.晏殊篇)。

997年,59岁的赵光义死了。

吕蒙正拿出三百多万钱,捐献给永熙陵项目工程部。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也是最后一次回报太宗皇帝。

赵光义不是一位好兄弟,然而却是吕蒙正的大恩人。若不是因果相生的机遇,他或许会在寒窑里穷困终老。

葬日,伏哭尽哀,人以为得大臣体。

宋真宗登基后心有余悸,如果没有吕端的力挽狂澜,王继恩和李皇后会得逞,坐上皇位的应是大哥赵元佐。

该抓的抓,该赏的要赏,吕蒙正从左仆射升任宰相,加封莱国公兼太子太师,仅凭三次拜相就能名动朝野。

吕蒙正的头脑极其清楚,他明白自己的时代过去了,将表现的机会让给后辈,安安心心的等待六十岁退休。

国朝以来三入相者,惟赵普与蒙正焉。

1005年,吕蒙正请求告老还乡。

他被儿子扶去参加朝会,最后一次打量着皇宫内殿。当年雄谈阔论的穷书生,如今是走路都费劲的老宰相。

矗立于承载记忆的殿堂,吕蒙正朝着宋真宗说道: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

繁华过后,一片温暖。

61岁的吕蒙正回到洛阳,在吕家大宅院里颐养天年。亲朋好友们参加满月宴,他被大胖孙子逗得哈哈直乐。

吕蒙正的双脚走出寒窑,心灵更是甩离儿时的困苦。他放下所有的贪嗔痴执,最终竟换来生命的完整圆融。

蒙正至洛,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觞,怡然自得。

宋真宗两次路过洛阳城,都会带着赏赐探望老干部。皇帝看着他的八个儿子,询问吕蒙正谁能够堪当大用。

一句话能少奋斗好多年,儿子们的眼睛里闪耀。吕蒙正拄着拐杖笑呵呵,推荐的人选让皇帝始料未及。

上曰:卿诸子孰可用?

对曰: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颍州推官,宰相才也。

吕夷简,是吕蒙休的儿子。

1011年,秦岭一白带着土蜂蜜来访。

蒙正:来啦。

一白:嗯,来了。

蒙正:你这是什么表情。

一白:《寒窑赋》真是你写的?

蒙正:你觉得呢?

一白:状元的格局没那么小吧。

蒙正:我的文笔也没那么差啊。

一白:你为啥没留些作品呢。

蒙正:有兴趣翻翻我的公文。

一白:真是荒唐...

蒙正:什么荒唐?

一白:《寒窑赋》让你名扬后世。

蒙正:没关系,你记住我的名字。

一白:蒙以养正,圣功也。

许国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

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