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死者的八字词语(缅怀死者的八字词语大全)

追梦抓梦 2023-08-18 19:01:11 网络

97年邓公逝世,老搭档含泪写下八字挽联,里面有几层含义?

1997年2月19日,北京301医院,为祖国鞠躬尽瘁多年的领导人同志病逝。

同志逝世当天,首都、人民大会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等地均降下半旗进行哀悼,全国各族人民都陷入沉痛,自发用各种方式悼念这位卓越领导人的一生。

作为同志的多年好友,同志内心悲恸又复杂。他几次提笔,又放下,最后忍痛写下一副挽联,送别这位老友。挽联展开,呈现的是八个大字: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一、功绩卓越,举国共睹

同志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而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解决了英国对香港地区的殖民问题。

在1982年9月与撒切尔夫人的谈判中,同志在中国的主权问题上决不让步,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在经历22轮的长期商谈后,才有了1984年12月19日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香港地区的主权和治权。

1997年7月1日,这是我国将清朝时期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割让出去的香港岛收回、结束第一次战争后持续了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日子,具有重大的历史和世界政治意义。

而香港回归作为同志长年的努力成果,距离同志去世的日期,仅有132天。同志为香港回归操劳许久,却没能亲自见证香港地区回归祖国怀抱,不得不让人替其遗憾惋惜。

同志最大的贡献之二,便是主导了我国的改革开放。

在此之前,百年侵略战争加上建国后不稳定的国际局势,造成了我国长期的积贫积弱: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度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仍在温饱线上挣扎,科技教育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等。

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问题。如何妥善解决,成了急需处理的难题。

“要让人民都吃饱饭,让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让我们的娃娃都有接受教育的条件。”同志深切地想着。

而要做到以上几点,首当其冲的便是要改善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落后的经济条件。

于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了解决这些长期问题,让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会议首次针对社会发展的痛点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从小岗村进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改革,到建立沿海经济特区,现在看来是开启了我国的强国之路,不过,在当时其中遇到的质疑和阻力却一点不小。

改革开放不仅涉及生产关系等经济基础,也牵扯到上层建筑。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修整,因此,改革开放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不亚于进行一场社会制度的革命。

可是,苏联的计划经济无法为我国提供改革开放这条路径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因此,改革该如何进行,中国只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慢慢推进,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对未知的道路人们难免产生担忧、保守和畏惧等思想。

为了打破发展上的桎梏,回答人们的疑虑,激发社会生产力, 1978年12月13日,同志发表了名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并在其中指出:“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必须要真正做到充分的,不压制公民的需求,不打击人民的发展积极性,坚决保障公民的权益,任何人不得侵犯。

只有这样,民众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放心加入建设,社会才能发展起来。

二、相识半生,风雨同舟

而作为老搭档的,作下八字挽联,一方面是对同志生前所作所为的敬佩,另一方面,也是为二人多年的知交缅怀。

同志加入中国时仅有17岁,曾组织过国民师范学校学生参加声援五卅爱国运动。在大革命失败后,便前往晋北多地辗转,积极恢复党组织。后更是在唐山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

由于工作环境险恶,斗争复杂,同志曾四次被捕,三次入狱。后更是被北平机关关押狱中5年。在第三次入狱期间,同志经受拷打也不忘党的事业,他并未透露党的消息,并联合起其他被关押在该监狱的党员,大家互相扶持,逐步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坚强集体。最终,被成功解救。

1937年11月初,同志时任决死队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便主动率领部队前往晋东南抗日前线,参加战争。

后刘邓大军也到达晋东南地区。出于军事需求,常代表决死队第一纵队前来与、等同志开会,这让革命初便对、等同志抱有敬仰之情的他从此便和有了交集。

后来,因为军队变动,决死队第一纵队被编入129师,顺势成为的直属下属,跟随经历了浮翼战役、上党战役、平汉战役等战斗,学习了很多战争经验,两人亦师亦友。

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与两人先后担任财政部部长。在此期间,在同志的指导下,完成了《工业七十条》的编写。两人相互欣赏,默契进一步加深。

后来,同志主导改革开放,国内质疑声频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便亲自前往沿海经济特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参与了相关制度的制定。

在于1992年10月退休后,写下过《70年奋斗与思考》等书籍。在所著的文章中,对同志的描写有着不少的篇幅,两人颇有知己相惜的情谊。当同志离世的消息传来,即便内心悲痛而复杂,仍是忍痛写下了这怀念半生老友的挽联。

2007年1月15日,同志也追随着老友的步伐离开了人世,享年九十九岁。

十首经典悼亡诗词,每一首都让人痛彻心扉,都令人潸然泪下

悼亡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悼亡诗,如《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随着西晋文人潘岳《悼亡诗》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悼亡诗的发展,其后写作悼亡诗的诗人不断涌现。

中国人讲究含蓄的感情,情不外露,夫妻感情更是如此。当诗人们饱含感情,写下的悼亡诗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十首经典悼亡诗词,每一首都让人痛彻心扉,都令人潸然泪下

1、《念奴娇》

朱敦儒 〔宋代〕

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萍叶。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彻。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兰衾虚设。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

这首悼亡词,写得深曲婉转,语淡而情深,可见作者之词品颇高。

这月白风清之夜,不免勾起愁肠百结。可惜这美好的夜晚不能与妻子共度,角枕和锦被放在一旁如同虚设。当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卧冰簟上的时候,他的幽情苦绪汕然而生:“可惜宵人不见,角枕烂衾虚设。”他把无限的哀思凝缩这两句里,成为全词的警句。

2、《悼亡诗》

薛德音 〔隋代〕

凤楼箫曲断,桂帐瑟弦空。

画梁才照日,银烛已随风。

苔生履迹处,花没镜尘中。

唯馀长簟月,永夜向朦胧。

薛德音此诗即是悼念亡妻之作。全诗一句一景,粗粗看去,都是静态的描绘,实际上,每个画面都联系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诗中始终有一个不断行动着的诗人的自我形象贯穿其间。

此诗所写的时间为一昼夜,空间为“楼——厅——园——楼”顺次转换。一二句,清晨时分,诗人正在卧房之中;三四句,旭日初上时,诗人来到了厅堂之上;五六句,仍是白天,诗人先到后花园中漫步,继而回到卧房之中,站在梳妆台前;最后两句,诗人已睡下,躺在凉席上长夜失眠。正是通过不同时间空间中诗人的闻见与感受,相当深入而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复杂的心态。

3、《悼亡三首》

梅尧臣 〔宋代〕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宋仁宗庆历四年,梅尧臣与妻子谢氏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邮三沟,谢氏死于舟中。这三首诗是梅尧臣悼念亡妻谢氏之作,写于同年。

我的头发已经白了,这副躯壳又能残喘多久?我们迟早还是要在一起的,死了到了黄泉也要在一起的,只不过,我在还没死的时候因为受不了相思之苦,而难免泪如雨下。纵观古往今来的悼亡诗,没有一个人写出这样的话来,根本没有把死亡放在眼里,因为在他心目中,一切都不是阻隔,她先走一步只不过像是出了趟远门,或者在别的地方安家等着他如约而至。他比任何人都坚定,他们会一直相爱,一直在一起,不管生老病死。

4、《内子亡十年其家以甥在稍还母所服潞州红衫颈》

徐渭 〔明代〕

黄金小纽茜衫温,袖摺犹存举案痕。

开匣不知双泪下,满庭积雪一灯昏。

徐渭于嘉靖十九年结婚,时年二十岁,妻潘氏,年十四。四年后生一子,名枚。作者是赘婿,潘氏卒后,徐渭从潘家搬出,所以诗题说到潘家还衣服事。

作者另有悼亡诗五首,其末首云:“箧里残花色尚明,分明世事隔前生。坐来不觉西窗暗,飞尽寒梅雪未晴。”伤逝之情,往往因遗物而倍增。元稹《六年春遣怀》之一云:“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词异而情则相似。

5、《追悼》

吴伟业〔明代〕

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

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

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

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他少年得志,二十三岁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崇祯皇帝特赐他归里娶亲,娶的就是这位贤淑的郁夫人。崇祯末年,明朝灭亡,社会动荡,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郁夫人与吴伟业同甘共苦、分挑重担,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真正是患难夫妻。

夫人早早离开了人间,让吴伟业十分伤怀,结尾以稚女失母、布机失主反衬悲哀之深,好似不经意的一笔,却令人回味无穷。

6、《悼亡诗》

王士祯 〔清代〕

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清初名诗人王士禛元配夫人张氏,出身于书香世家,十四岁即嫁给士禛,两人伉俪情深,但四十岁时即病逝。王士禛中年丧妻,不胜悲痛,在妻子病故后一年内写有《悼亡诗》三十五首,可见情真意挚。

这种绝句组诗,远承唐代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在数量上则远远过之。王士禛以绝句见长,并倡“神韵”之说。“神韵”,说的是诗歌的空灵与韵味,这一首绝句重在写乐景与悲情,以丽景反衬悲情,而结句更是有余不尽。

7、《二月十三夜梦于邕江上》

黎简〔清代〕

一度花时两梦之,一回无语一相思。

相思坟上种红豆,豆熟打坟知不知?

黎简与他的妻子梁雪伉俪情深,非常恩爱,然为了生计,黎简经常出门,与妻子的分离成为他生活中的憾恨,这在他的不少诗中都有所表现。梁雪自二十岁来到黎家,一直体弱多病,煎服汤药,家中的阁名“药烟”就是为此而起,到了乾隆四十九年,梁雪病逝,黎简悲痛欲绝,铸成“长毋相忘”一枚铜印系于妻子臂上作为殉葬品,于是悼亡又成了他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长诗《述哀一百韵》等。

就在他妻子病亡两年之后早春二月十三日的夜间,诗人梦见了自己在广西南宁邕江上,因有朋友回乡,于是赶紧写封家书托朋友带给妻子,才写了“家贫出门,使卿独居”八字,骤然梦醒,于是诗人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写下了这首哀毁忧伤的小诗。此诗的题目犹如一篇小序,如怨如诉,读来恻恻感人。诗共五首,这是最后一首。

8、《悼亡》

商景兰 〔清代〕

君自垂千古,吾犹恋一生。

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

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

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

这首诗题为《悼亡》,是作者悼念其亡夫祁彪佳的诗。祁彪佳,字弘吉,浙江山阴人,天启进士,崇祯时官御史。南明福王朝官苏松巡抚。清兵陷南京,他绝食自沉池中而死。这首诗,称颂祁的民族气节;写自己因抚育子女而未能随死,并以“贞白”自励。

这首诗在悼亡诗中别具风采,无哀戚之音,有昂扬之气;无凄惨之调,有刚劲之骨;既挽死者,又励生者,既颂前人,又诫后人,这就超出了一般闺怨的范围,赋予了强烈的社会意义。

9、《点绛唇·屏却相思》

王国维 〔近现代〕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1907年春,王国维的妻子莫夫人在海宁离世,他为了表达对已离世的妻子的哀悼,便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写魂萦梦绕、抛撇不去却又无可奈何的相思。上片抒情,直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下片写景,借景抒情,侧面表达内心对亡妻深深的情意。词人一反常规,运用先写情、后写景的叙述方式,将幽清景色留至词末,此时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觉相思已全在其中,让人读后无限回味。。

10、《元日哭先大人》

周淑然 〔清代〕

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

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元旦这天,我一夜未眠。思念已故的父亲,泪流不已。天亮了,却又担心母亲看到自己流泪的样子,会给她带来更大的哀伤,只好偷偷转向枕边,把泪水收起。

这首小诗形象而逼真地写出了女性作家的性格特点,表达了她对亡父深切的思念和对母亲的疼爱。

97年邓公逝世,老搭档含泪写下八字挽联,里面有几层含义?

1997年2月19日,北京301医院,为祖国鞠躬尽瘁多年的领导人同志病逝。

同志逝世当天,首都、人民大会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等地均降下半旗进行哀悼,全国各族人民都陷入沉痛,自发用各种方式悼念这位卓越领导人的一生。

作为同志的多年好友,同志内心悲恸又复杂。他几次提笔,又放下,最后忍痛写下一副挽联,送别这位老友。挽联展开,呈现的是八个大字: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一、功绩卓越,举国共睹

同志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而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解决了英国对香港地区的殖民问题。

在1982年9月与撒切尔夫人的谈判中,同志在中国的主权问题上决不让步,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在经历22轮的长期商谈后,才有了1984年12月19日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香港地区的主权和治权。

1997年7月1日,这是我国将清朝时期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割让出去的香港岛收回、结束第一次战争后持续了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日子,具有重大的历史和世界政治意义。

而香港回归作为同志长年的努力成果,距离同志去世的日期,仅有132天。同志为香港回归操劳许久,却没能亲自见证香港地区回归祖国怀抱,不得不让人替其遗憾惋惜。

同志最大的贡献之二,便是主导了我国的改革开放。

在此之前,百年侵略战争加上建国后不稳定的国际局势,造成了我国长期的积贫积弱: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度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仍在温饱线上挣扎,科技教育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等。

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问题。如何妥善解决,成了急需处理的难题。

“要让人民都吃饱饭,让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让我们的娃娃都有接受教育的条件。”同志深切地想着。

而要做到以上几点,首当其冲的便是要改善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落后的经济条件。

于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了解决这些长期问题,让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会议首次针对社会发展的痛点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从小岗村进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改革,到建立沿海经济特区,现在看来是开启了我国的强国之路,不过,在当时其中遇到的质疑和阻力却一点不小。

改革开放不仅涉及生产关系等经济基础,也牵扯到上层建筑。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修整,因此,改革开放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不亚于进行一场社会制度的革命。

可是,苏联的计划经济无法为我国提供改革开放这条路径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因此,改革该如何进行,中国只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慢慢推进,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对未知的道路人们难免产生担忧、保守和畏惧等思想。

为了打破发展上的桎梏,回答人们的疑虑,激发社会生产力, 1978年12月13日,同志发表了名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并在其中指出:“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必须要真正做到充分的,不压制公民的需求,不打击人民的发展积极性,坚决保障公民的权益,任何人不得侵犯。

只有这样,民众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放心加入建设,社会才能发展起来。

二、相识半生,风雨同舟

而作为老搭档的,作下八字挽联,一方面是对同志生前所作所为的敬佩,另一方面,也是为二人多年的知交缅怀。

同志加入中国时仅有17岁,曾组织过国民师范学校学生参加声援五卅爱国运动。在大革命失败后,便前往晋北多地辗转,积极恢复党组织。后更是在唐山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

由于工作环境险恶,斗争复杂,同志曾四次被捕,三次入狱。后更是被北平机关关押狱中5年。在第三次入狱期间,同志经受拷打也不忘党的事业,他并未透露党的消息,并联合起其他被关押在该监狱的党员,大家互相扶持,逐步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坚强集体。最终,被成功解救。

1937年11月初,同志时任决死队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便主动率领部队前往晋东南抗日前线,参加战争。

后刘邓大军也到达晋东南地区。出于军事需求,常代表决死队第一纵队前来与、等同志开会,这让革命初便对、等同志抱有敬仰之情的他从此便和有了交集。

后来,因为军队变动,决死队第一纵队被编入129师,顺势成为的直属下属,跟随经历了浮翼战役、上党战役、平汉战役等战斗,学习了很多战争经验,两人亦师亦友。

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与两人先后担任财政部部长。在此期间,在同志的指导下,完成了《工业七十条》的编写。两人相互欣赏,默契进一步加深。

后来,同志主导改革开放,国内质疑声频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便亲自前往沿海经济特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参与了相关制度的制定。

在于1992年10月退休后,写下过《70年奋斗与思考》等书籍。在所著的文章中,对同志的描写有着不少的篇幅,两人颇有知己相惜的情谊。当同志离世的消息传来,即便内心悲痛而复杂,仍是忍痛写下了这怀念半生老友的挽联。

2007年1月15日,同志也追随着老友的步伐离开了人世,享年九十九岁。

4·4悼念日,致敬英雄,这些名字值得我们铭记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史铁生

这不是战争年代,可却并不缺乏英雄的诞生。

2020年,真的是多灾多难的年头。新冠病毒还在横行,四川凉山大火烈焰冲天……

有多少人,在这些战役里身先士卒,以肉体凡胎为我们支撑着岁月静好。生活还在继续,我们却不得不与他们告别。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应当缅怀,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

2020年3月30日16时,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发生森林火灾,造成19人死亡、3人受伤。

时间回到一年前,2019年3月30日晚间,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大火致31人遇难,其中包括27名消防员。

这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个的家庭。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名字,不能忘怀他们的生命。

1

他叫赵永一,生前系西昌森林消防大队四中队一班消防员,生命永远停止在了20岁。

2019年3月30日,凉山州发生森林火灾。次日,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包括赵永一在内的30名扑火队员牺牲。

看着他的出生年月,就令人心疼,他是1999年出生的,他只是一个刚刚成年的"孩子"啊!

赵永一牺牲的消息传来后,老师同学朋友都沉痛表示:如果可以换赵永一回来,我们宁愿他不是英雄!

家门口"光荣之家"的牌子还在闪闪发光,可是英雄却再也看不到这一幕了。

赵永一最喜欢的电视剧是《士兵突击》,他看了十多遍,最喜欢的角色的许三多。从小其他同学的理想都是医生、老师、科学家,而他却是当兵。

他的微信朋友圈封面,就是一张穿军装的照片,下面有一行文字:

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

只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故事,才知道这不是一句诗,这是一种精神。

赵永一有一个8人微信群,里面都是他的铁哥们。经常他去森林救火,在群里就"消失"了。

回来的时候,就一个字"归"。

这个不到20岁的孩子,他一定知道,也许有一天,他再也发不出这个"归"字。

2019年2月,他在微信群里说,今年春节要穿军装回村,到时候一定很拉风。

没错,人们现在都记得他穿军装的样子了,可是人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穿便装,活蹦乱跳的他。

他是我们心里的英雄,可是他只是爸爸妈妈眼里的"傻小子"啊!

生活还在继续,可是每个夜晚,赵永一的妈妈都忍不住落泪。

英雄不哭,致敬家属!

2

他叫汪耀峰,今年只有26岁,再过3个月他就打算给家里买房了。

汪耀峰一家一直租住在武汉武昌区一个70平米左右的房子里。今年,他和家人商量着,计划在武汉买房了。

儿子也长大了,该给父母改善生活了。

可谁知,这一去,生命就永远定格在了26岁。

母亲至今还记得,儿子当兵时候对她的承诺。

"妈妈,我想当兵。"

"想好了吗?"

"想好了。"

"好,你要记住,当兵不能当逃兵!"

"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不会当逃兵!"

从2013年穿上军装,汪耀峰从来没有退缩过。

他上刀山,下火海,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人民。

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老父母老父亲了。

"爹娘,对不起,儿再不能尽孝了!"

3

他叫蒋飞飞,即将结婚的准新郎。

作为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三中队的中队长,从一开始,他就把森林救火当成了毕生的事业。

大火无情啊,你永远不知道"毕生"停留在多少岁。

3月31日凌晨,蒋飞飞发了人生中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再出发,求安慰啊。

在评论区,他又"吐槽":三天走了两场,回来衣服泡起来还没洗呢,又通知走了。

像个孩子一样,一边吐槽,一边热爱着。

要不是这场大火,今年10月蒋飞飞就要成家了,哥哥已经在家中帮他操持结婚事务,酒店和司仪都已经定好。

可这场婚礼,注定是办不成了。

在蒋飞飞的朋友圈里,有一句话令人泪目:今年已经第13场了。

2020年才过了四分之一,就已经只身赴火场13次。

每一次,都是在赌命,每一次都可能葬身火海。

这是我们记住名字的烈士,那些没有牺牲,可重伤归来的英雄呢?

我们同样应该致敬,是你们,守护着我们的生活。

4

他叫黄文军,他的请愿书至今依然在我们心里。

作为湖北孝感市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文军医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不幸感染,于2月23日殉职。

他的请愿书,每一个字都说到了我们的心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申请去隔离病房,共赴国难。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因公殉职了。

在临走的最后一天,他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他弱弱的问妻子:你什么时候接我回家啊……

可惜,她的妻子不能接他回家。因为,这位战士遗孀,也是一位医护人员。

妻子在抗击病魔的一线,儿子作为亲密接触者在家隔离。

每当看到这些因为病毒击垮的家庭,我真的恨死那些吃蝙蝠的人!

他今年才42岁,人生刚刚走到高峰啊。

5

他叫刘智明,第一位因新冠肺炎死亡的在职医院院长。

他是武汉武昌医院院长,也是一名普通的医生。

从武昌医院被确定为首批定点医院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家。

他是一名有温度的院长,而且颜值很高,很多人都说他,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要靠才华。

在确认被感染后,妻子多次想要来照顾他,都被他拒绝了。

她的妻子,也是一名医护人员,同样工作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

妻子给他的备注是"小肚鸡肠老公",这个昵称现在看起来,这样的心酸。

在临死的时候,刘智明医生立下遗嘱,不要插管治疗。因为插管治疗成功率极低,更因为——拔管的一刻会形成强大气流,容易导致其他医护人员感染。

生命到了最后,他还在想着别人。

2月18日,刘智明经抢救无效去世。

身穿防护服的妻子,追着殡仪车走了好远,好远……

"小肚鸡肠老公,你真的太狠心了!"

6

在一位消防员的微博下面,他缅怀去年凉山大火牺牲的战友。

下面评论区,很多人称赞他们为英雄。

他却说:我们都是一群普通人。

看着他昵称,都觉得热血沸腾"热爱源于忠诚"。

热爱、忠诚、奉献、执着。

这些坚韧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伟大。

4·4悼念日,请允许我们缅怀逝者,致敬英雄。

同时,我们也应该向每一位军人,每一位医护人员,每一位守护我们生活的英雄致敬。

我不认识你,但是我知道你和我一样。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是伴侣的爱人。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有珍惜我们的人。

我不认识你,但是我知道我们不一样。我是个普通人,你们都是英雄,都是战士,你们的负重前行,带给了我们岁月静好。

他们的生命故事,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牺牲,都值得我们铭记。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