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男人喜爱的女人八字(讨男人喜欢的八字)

风里有诗句 2023-09-17 01:02:54 互联网

为什么要算这个命?看这个八字?

时隔一年,最近又莫名其妙帮好多人看起八字来。喜不喜欢算呢,我也不知道,可能只是很想看看每个人的八字是怎样的,和他们所散发出来的性格特征,还有人生经历是否和八字里显示的一样。所以比较愿意帮熟人看,不熟的反而不怎么想看。

更不愿意像之前在小红书抖音遇到一堆客户加我,收他们钱,帮他们算。算八字就是这样,毕竟收了钱,说话就不能太直白,容易得罪人,明明看到不好的地方,还是要想着怎么委婉回复,人家才会觉得花得值得,花得开心。而且很多时候,来算八字的人,都是人生遇到不顺才会来算的,人家本来就很绝望,还来被我泼冷水,岂不是要人家命,罪过罪过。同时对于算八字这份活来说,认认真真算一个八字起码一小时没了。这钱收得也不划算,把算命当成事业或者副业,算了算了哈哈。

八字准不准呀,这是一个很玄学的问题。我觉得八字命理,既然存在这么多年,肯定还是有价值的地方。一个字吧,准。但是准确率顶多七八成。最准的就是婚姻还有人生的运势,还有就是有些人的八字就是简单,就是很规范很模板的八字,自然而然就很准。有些人八字构成很复杂,真的超级难算,这是没办法的。我自己的八字其实也是挺复杂那种,不过毕竟自己肯定更熟悉自己,了解自己更多事情,也明白这些事发生的缘由。所以想要算准自己八字,有时候还是要和师傅多交流自己的过往或者自己去学习一下,还是挺简单的?

到现在为止算过的八字肯定超过千个,过程也有人问我是怎么会算这些的。有时候总想用一些比较神秘的故事来忽悠。什么家里祖辈是做一行的,继承来的,家里有很多古藏书被我从旧书柜里翻出来,得到过什么大师瞎子点化,其实讲这些无非是自我营销包装罢了吧。之后,哪有什么玄学,要相信科学。

之所以会去了解一些八字的东西。实际上,无非是找过很多算命师傅,算了好几个,没算出个所以然,啥也不是。所以出于这个目的,来自学这方面内容。其实没什么天生异能,人人都可以学,无非就一些类似像高中地理,带着文科的思维去分析计算这八个字的组合关系,转换成能命主听得懂的话。

而且世界上,一样八字的人很多,我所算的也不过是冷冰冰的八个文字。没有什么命越算越薄或者是泄露天机的道理,正确理性看待才是正确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也比较喜欢说自己是看八字的,而不是算命的,算命的命真的很沉重,不是能算出来的。

我是看过很多教学视频才算是入门,千万别看书,看书看不下去的,正经人谁学算命靠看书的。一大堆陌生术语,没个老师教,谁看得下书。给我启蒙比较深的,我觉得是九龙道长给我影响最大,虽然现在看他的课程,我觉得他在胡说八道,瞎忽悠的,比麦玲玲大师还会忽悠,但是用来入门还是非常好的。后面还看了很多不同大师的课程,因为上一份工作可以随便看墙外油管的东西,所以看了很多免费课程,特别是一个叫易学基地的账号,看了特别多,收获还是很多的。后面买了很多的算命的书,但是我觉得看不看都可以,反正都是反反复复讲一个东西,和地理一样靠理解,不要背诵。真的想看书的话,倒是可以从韦千里的《千里命稿》看起,书又薄案例又多,而且语言表达方式比较接近现代,好理解。

而且现在排盘软件那么多,也不用自己排盘了,能读懂盘还有大运流年合冲刑害破,就可以啦,入门比老一辈算命人轻松多了。更不用像一些电视剧演的,掐指一算,掐指其实也是为了看两个五行的关系,没那么神秘哈哈。

但是看课程,学得再好,没有验证或者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去深入对照探讨是很难记住的。所以,我经常去找一些算命去算,淘宝、拼多多、贴吧、线上线下都算过,当然现在淘宝拼多多应该没有这些内容了。我也不建议网上去算,鱼龙混杂的,特别是拼多多几块钱的,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几块钱的能算出个什么所以然。贴吧偶尔会遇到挺靠谱的,但是水平也是马马虎虎。

真正佩服的还是线下的算命先生,可以面对面,气不喘,话不颤地和你胡说八道。线下去过好几个地方,什么大石地铁口,光孝寺门口。但是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广州京溪南方医院天桥底下,因为医院会有很多人,担心自己家人病情太严重能不能扛得过去之类的。来算一下,求个心理安慰。那个时候还有挺多摊位的,现在应该都被清理掉了。那个时候去算八字主要是经历了一些人生比较大的人生变动,没缓过来。也找不到朋友说话,就过去算了一下,有人可以和我说话。

那个时候给我算八字的是一个道士装扮的老头,大概六十几岁,头发剩下没几根也都发白,但是发髻还是弄得很像模像样,一口很重的河南口音,听不出几句明白话。当时我还很机灵地录了音,想着回过头来去听听分析分析。现在看来这老头算得也不怎样,字也写得丑。当然可能是派别不同,毕竟算命除了常见的子平派,还有五行派和盲派,我也不能说人家那样算就不对。算了半天,没听出个所以然,只记住他在纸上写了28岁开始一切顺了。

是啊,一切都会顺了,会顺了。找人算命是真的开心,因为有人愿意好好听你说话,理解你的处境,还给你很多意见和办法,这有什么不好的,对吧,对吧?

后面还给我整了一出求观音签,一看就是江湖骗术假得很,说是观音给我的符,让我回去把符压在枕头底下,还有的叫我在家门口烧掉,甚至还有遇到过一个让取二毛二甲各三份再加一朱砂,没有的话用古币,再用红纸包起来扔最近的河里可以帮忙脱运。这些都是一些改运的办法吧,我也不知道真假,毕竟玄学吧。

突然想起小时候有些同学,管自己父母不叫爸妈,叫姨和叔。除了是传统叫法,也有一些是为了避小孩或者父母八字太凶克到对方。还有就是把自己小孩说是认给其他亲戚做儿子女儿,可以让小孩活得更健康聪明,我爸妈就有认了一个亲戚做女儿,每年给买新衣服和包红包一直到成年。当然最常见还是取名字吧,八字看缺哪个五行,就名字补哪个五行,像我弟就起了个林,表妹起了个霖,还有个同事起了个鑫,一看就知道八字缺什么哈哈,听说北方还有一些是按照笔画去取名补五行的。但是也不是说缺什么就补什么,还是要看八字喜忌,看看有没有必要去补上,别弄巧成拙了。

我觉得最假的就是寺庙那些请太岁的,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有这一出。都是拿生肖说事,生肖不过是八字四柱的一柱年柱而已,我觉得更重要还是要看流年太岁对日柱的影响,对整体八字的影响。真要这么讲究,每年起码一半的人需要请太岁,而且他们还说了,不犯太岁,也可以请太岁,加强一年运势保平安。这就很那个,额。

突然想到,在潮汕老家。导致你结婚不了的,不是彩礼也不是工作或者长相。而是父母会拿着小两口子的八字去合一下。你们八字不合,比较迷信的家长会让你们直接凉凉,没什么好说的。我不知道村里合八字的老先生是怎么合的,有些比较水,会直接说你们猪蛇相冲,牛羊相冲不能结婚,真的耽误人。当然还是会有靠谱的,会仔细去看两人日柱还有年柱的冲合关系;再看看两人各自的婚姻信息,会不会两个人都很差;最后再看两个人的人生运势和财运情况是否是同步的。当然,我不知道合婚这件事对不对,支不支持。但是从全国离婚率来看,确实潮汕地区最低。而且两个人真心相爱的话,我觉得八字合不合,只不过是两个人人生中需要迈过的第一个坎而已。

有时候看着命理书上一个个单薄的八字,真的会沉默不语。他们也有过灿烂的一生,也曾开心过,迷茫过,努力过,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过。看到他们人生最后那几年,几个壬寅、癸卯这样没有感情的文字,却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绝望。有些人可能只能呆呆地看着天花板,心里祷告着脑子能不能不要那么清醒,就昏昏沉沉的,什么都不记得,什么都不知道。

求求不要想起小时候有风拂过脸庞,大胆用脚碰撞大地奔跑的日子;求求不要想起阳光撒进窗台,灰尘也有影子的的日子;更不要想起和心爱的人,牵手拥抱热乎的日子。

生命啊,终究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能够体验好人生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是这几十年,有些人甚至还剩下不到一半了。

最后,干嘛算这个命呀,可能真的只是想要找人说说话吧。

想娶侗族姑娘,可没那么容易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世世代代把婚事当成配偶双方一生中的一件大事。爱情在侗族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他们把爱情作为人生的一种最美好的情感来歌颂、来体验。他们的恋爱不是“谈”成的,而是“唱”成的。

01、恋爱

侗族人口分布不一样,因此习俗也有些许不同,但毕竟是同一族系,也都大相径庭。侗族的婚俗文化多姿多彩,从恋爱开始就已经有着别样的色彩。让人记忆犹新的当属“行歌坐夜”以及“玩山凉月”了。

“行歌坐夜”是侗族男女青年恋爱的主要方式之一,每当夜幕降临,寨子里的男青年就三五结伴,一边弹琴,一边唱邀约歌,到自己喜欢的姑娘的木楼下邀约她上月堂对歌。夏天,他们就在走廊间“行歌”,冬天则在堂屋火塘边“坐夜”,后生们手抱琵琶、牛腿琴,弹唱琵琶歌,姑娘们则一边纺纱刺绣,一边与后生们对唱情歌。他们所唱的情歌都是即兴而编,脱口而出的,歌里充满着谦虚、礼貌和真诚。

“玩山凉月”是侗族婚俗活动中时间最长和最重要的阶段。“玩山”在白天进行。白天,男女青年相约到山野间谈情说爱,对唱情歌。如果是初次相会,便唱“相会歌”;如果是初恋,就唱“深情歌”、“成双歌”;如果是失恋时,则唱“伤心歌”。玩山歌曲优美抒情,唱时常运用一种独特的装饰性颤音,使歌声独具风韵。“凉月”则是在晚上进行,每当到了晚上,男青年就相约到女方寨边或仓脚相会,谈情对歌。他们以歌述志,以歌传情,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多次“玩山凉月”活动,双方得到了进一步了解,感情进一步加深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双方才互订终身。

02、说亲

也就是“求亲”。男方托媒人带礼物到女方家求亲,若女方家同意就收下礼物,不同意则婉言谢绝。如果家中不答应,而女方和男方生死要在一起,男方家会请媒人第二次到女方家说亲;女子则主动请支持她的族里人去跟父母做工作。女子当面接下礼物交给父母,大部分父母只好依从。这样,说亲就算成功了。

03、相亲

又称“看屋”。婚姻是人一辈子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尤其是女方,为防止男方花言巧语的诱惑而上当受骗,要对男方进行全面查访、衡量门户、比较人品,落实言行是否一致。女方在姑嫂和婶婶的陪同下到男方家走一趟以探虚实,因此,男方也早有思想准备,家里扫得干干净净,并设宴款侍。女方通过亲眼察看,便与姑嫂和婶婶商量,思想统一后,如女方满意便入席吃饭,如果不满意,无论路程多远,滴水不喝即转身回程。

04、煮小篮子

相亲后,男方这时要准备一桌酒菜和礼物,由媒人、家族长辈和兄弟一起去女方家认亲。女方把很亲近的叔伯兄弟姊妹请来,双方介绍相认,说明来意,得到女方家人的认可,称“开口礼”,同时征求女方父母意见确定煮大篮子的日期。

05、煮大篮子

叫“讨八字”,也叫“定婚”。男方要杀一头猪、准备酒和菜,同时备有一份“鸾书”,“鸾书”上写有男方年庚。到了女方寨子时便开始放鞭炮,让全寨的人都知道今天某家姑娘定婚。这时,女方的家族老少、亲戚朋友,早已在家门口迎候,放炮迎接,然后开始操办酒席。酒席过后,男方拿出“鸾书”,文房四宝,放在桌子上,请女方兄弟提笔,把女方的年庚写在“鸾书”上,男为干、女为坤。这叫“合八字”、也叫“发八字”,写完,兄弟还要讲几句吉语祝贺,男方叩头拜谢用茶盘接过“鸾书”。从此定为亲家,女方就是男方的人了。

06、报日子

煮大篮子定亲后,男方拿着双方的生辰八字找测算先生择定结婚吉日,由媒人拿着结婚吉日单和礼物到女方家通知成亲的具体日期,称为“报日子”。

07、哭嫁

从确定婚期到结婚一般都有一到三个月或半年不等的时间。在这期间,嫁娘的同伴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她的房间来作伴,姑娘们一边同嫁娘做嫁妆,一边聊天谈心,并唱伴嫁歌。伴嫁歌都是诉说姊妹之间的情谊,是嫁娘临嫁前与同伴们互相倾诉感情时所唱的歌。

临近出嫁了。这时嫁娘就要唱哭嫁歌,只要有人走进她的房间,她就哭谁,来陪伴的人也跟着一起哭。这种哭不是单纯的哭声,而是拉长声音的一种诉说,听起来像歌唱一般,因此叫哭嫁歌。哭家中的亲人是必不可少的,哭的内容主要是诉说亲人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就要与亲人离别的难舍之情。亲人们也用哭声劝慰。这样,一首接一首,声声动情,场面极为动人。在侗家,嫁娘的哭嫁歌唱得越好,就越能表现出她的聪明才智,明白事理,也就越能博得人们的称赞。

08、婚礼

婚礼当天,新郎家要派出十多人的迎亲队伍到新娘家接亲。女方待迎亲队伍到达屋边时,便将大门掩上,以歌盘问。待进到新娘家后,便享受丰盛的酒肉款待。当晚,举行歌会,称“嫁歌”,伴嫁的男女青年可以嬉戏新郎,用锅底灰拌水抹新郎的脸等,以试探其机敏和歌才。嫁歌往往都是一唱一和,对答如流,歌声不断到通宵达旦。新娘卯时出门,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穿着“露水衣”,顶着布伞上路。出大门时,由其兄弟背过门槛上花轿。亲人提着火把或马灯走在前面,唢呐在后,紧跟新娘和宾客,一路上吹吹打打,迎亲队伍十分壮观。

09、“买美”打油茶

“买美”是侗语汉译音,即新娘之意。侗族婚礼举行当天,新娘要打一次油茶。晚上,新郎寨上的后生们聚到新郎家闹吃新娘油茶。新郎家非但不阻止,反而认为是吉祥如意。后生们使出浑身解数,“闹”得新娘非出来打油茶不可,否则就不罢休。新娘在打油茶和敬油茶时,如果把一碗盛有用细线串起糍粑、猪肠的滚烫油茶敬给哪位后生,那他就是最“幸运”者,当他左思右想怎样喝完这碗油茶时,新娘却偏偏先到他的面前来收碗,且一个劲儿地催快喝,此时,一屋人的视线全集中到他身上,羞得后生像大姑难似的。新娘油茶浪漫而风趣,给婚礼增添了喜庆欢乐。

10、跨扁担,穿草鞋

新娘进入夫家火塘屋,是侗族婚俗中一个很重要的程序。在这之前,必须通过两道“关”:第一关是跨扁担,新娘在良辰吉日进入夫家火塘屋时,夫家把一根系着红绸的挑水扁担,横放在火塘屋进门的楼板上,让新娘跨过。新娘跨过后,就预示新娘“已属于夫家的一员,扁担永远不离肩,一年忙里又忙外,挑水干活不偷闲。”第二关为穿草鞋,事前夫家备好一双新草鞋,置于火塘屋门外,新娘进屋时,必须自觉穿上新草鞋,再跨过门槛,进入火塘屋。设置这一道“关”是让新娘知道:新娘入夫家,劳动是本行,脚下穿草鞋,肩上横扁担,艰苦创业绩,节俭把家当。

11、挑金水

新娘进入夫家的第二天,便由一名男童和两位伴娘陪同新娘。此时新娘穿着侗族盛装,戴上银饰。当铁炮三响,新娘挑着水桶出门了。男童吹起欢乐的芦笙曲在前面引路,两位伴娘各在新娘的前后朝着寨边水井走去。寨上人听铁炮一响,正在吃饭的立马丢下碗筷,干农活的立即丢下工具,蜂涌到各个巷道路口,饱览新娘美丽的容颜及风姿。这时的新娘,是她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寨上的人们借机观赏新娘的服饰、面容、风度等。寨上的女人们交头接耳品论新娘的刺绣,评析其技艺是否精湛,从中可窥见新娘技艺的精美与粗劣,勤快或懒惰。男人则观赏新娘走路的步履及风度,洞察出新娘内心的涵养及其对待劳动的态度。

侗族社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他们用歌声来播种爱情的种子,从相识相恋到结婚,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方式,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上千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