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25日

隐身守侯 2023-07-17 11:41:39 网友投稿

40年前,10岁美国女孩给苏联领导人写信,美苏震动!如今她怎样了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1982年11月,前克格勃领导人安德罗波夫接替过世的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的新任领导人,他的大幅肖像也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引发了美国人对未来世界和平的担忧。彼时的世界正陷在冷战新一轮军备竞赛的泥潭之下,各国平民都对核战争的可能性忧心忡忡。比如美国缅因州的一个10岁小女孩萨曼莎就问她的妈妈:“人人都担心安德罗波夫会发动战争,那么为什么没人去写一封信去问问他呢”?

“你为什么不自己给他写一封信呢?”

萨曼莎的母亲笑着回答说。

一、跨越大洋的来信

上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冷战的紧张局势引起了各国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和担忧。在那个时代,少年儿童写信给本国或其他国家领导人是一件十分流行的事情。萨曼莎也不例外,有感于伊丽莎白二世的人格魅力,小萨曼莎曾经给英国女王写过一封信,很快就得到了白金汉宫的回复。这次成功让萨曼莎备受鼓舞,并萌生了给安德罗波夫写信的想法。

这封信的内容并不太长,翻译过来大概是这么一段话:

亲爱的安德罗波夫先生:

我叫萨曼莎·史密斯,今年十岁了,祝贺你的新工作。我非常担心俄国和美国之间会爆发核战争。你要如何做出选择?如果您反对战争,请告诉我您将如何阻止战争?当然,您不必回答我的问题,但我希望得到答案。你为什么要征服世界或至少要征服我们的国家?上帝创造这世界是为了让我们彼此分享和照顾。而不是为了互相争夺或是让一小撮人拥有这一切。请让我们做他想做的事,让每个人都能快乐。

诚挚的

萨曼莎•史密斯

身穿俄罗斯民族服饰的萨曼莎

写信也许不难,但要收到安德罗波夫的回信听起来却像是天方夜谭。

然而奇迹还是发生了,1983年春天,还在上学的萨曼莎·史密斯,接到了合众国际社记者的电话。记者告诉她,她写给安德罗波夫的信被部分刊登在苏联《真理报》上。回家之后的萨曼莎被闻讯赶来的记者团团围住,“美国女孩写信给苏联领导人”这件事一跃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虽然媒体的关注度很高,但克里姆林宫方面却并没有给萨曼莎任何回复。不甘心失败的萨曼莎继续写信给苏联驻美国大使,询问自己是否会得到安德罗波夫的回信。很快,1983年4月26日,萨曼莎家门口的信箱里多了一封来自莫斯科的邮件,邮件由俄语写成,并附带了一份英文翻译,最重要的是,这封信的落款正是那位高高在上的领导人:尤里·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

在回信里,安德罗波夫称赞了萨曼莎的善良和勇敢,并将她比作《汤姆索亚历险记》里勇敢活泼的贝基,同时也回答了萨曼莎一些关于战争的问题:

“美国和我们都有核武器,这是一种可以瞬间杀死数百万人的可怕武器,但我们从来不希望它被使用。”

“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作家还是医生,无论是大人孩子,或者政府成员,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不想要一场战争。”

手持回信的萨曼莎

在信的最后,安德罗波夫邀请萨曼莎与家人造访苏联,美国政府立刻介入了这一过程,但在权衡利弊之后,并没有对萨曼莎访问苏联的行程进行干预。

二、萨曼莎的苏联之旅

1983年7月7日,萨曼莎一家抵达莫斯科。

萨曼莎一家的旅行是从莫斯科开始的,然后是克里米亚的“阿尔捷克”少先队夏令营和列宁格勒,最后再从那里回到莫斯科,一共两周。最初几天,萨曼莎和家人在莫斯科参观了克林姆林宫、列宁墓以及无名烈士墓里的永恒之火,此外他们还参观了莫斯科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剧院,并和苏联方面的科学家、艺术家代表们共进晚宴,一切都在苏联方面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列宁格勒之旅同样如此,萨曼莎和很多游客一样在列宁格勒参观了冬宫和夏宫博物馆,特殊之处在于,她表现出了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历史的极大兴趣,并对那些在战时列宁格勒围困期间牺牲的人们表示了真诚的哀悼。

萨曼莎在莫斯科红场

克里米亚“阿尔捷克”少先队夏令营的旅程相比之下更有趣一些,在这个和她同龄孩子们的乐园里,萨曼莎和苏联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共同学习和娱乐,甚至还拥有了一套自己的少先队制服。

萨曼莎和苏联少先队员

数十名记者全程跟随萨曼莎一家的旅行,因此他们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据同时代的人回忆,美国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萨曼莎一家此次访问苏联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次造访不过是政治噱头或者是某种宣传手段。但当他们看到萨曼莎在莫斯科或在阿尔捷克夏令营与孩子在一起的照片时,这种怀疑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这个女孩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和平天使。即使安德罗波夫本人由于健康恶化,未能兑现和萨曼莎见面的诺言,但他们还是彼此交换了礼物。在美苏两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祝福声中,萨曼莎完成了这次不可思议的旅行。

萨曼莎和苏联同龄孩子们在一起

三、孩子还是棋子?

告别苏联回到美国之后,萨曼莎成了美国各类电视节目和政治采访的宠儿。经常接受采访的她在父母的帮助下写了一本书完整记录下了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同时也开始涉足电影和电视剧的表演。

由于媒体密切关注萨曼莎的旅行以及她在回国之后的活动,好奇的人们据此编造出了大量的阴谋论。萨曼莎是被苏联特工部门招募的吗?她在旅行前是否被要求向美国情报机构服务?又或许是两者皆有?一时间人们众说纷纭。

“爱好和平”

一些美国人指责萨曼莎一家让克里姆林宫把他们的女儿当作外宣的棋子。而萨曼莎的母亲却认为,即使美苏都试图在心理战中利用萨曼莎,但最终两国人民只会从中受益,因为萨曼莎在做一件好事,那就是和平宣传。她的母亲后来向全美广播公司的记者补充道说:“多亏了萨曼莎的旅行,美国的电视上第一次出现了苏联孩子们玩耍的画面,而在此之前,美国人只能看到坦克和士兵。而苏联人也第一次看到,美国人也有完整的家庭。”

萨曼莎·史密斯一家

四、夭折的天使

阴谋论的阴影尚未散去,意外却发生了。

1985年8月25日,萨曼莎和父亲从英国拍完电视剧回来,从波士顿坐上了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准备返回缅因州的家。然而在飞机着陆时,机身因下降过早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最终机毁人亡,机组人员和包括萨曼莎在内的所有6名乘客全部遇难。很多人怀疑这起事故并非偶然,但权威机构的调查证实坠机单纯是因为飞行员操作不当而造成的。

萨曼莎的离世被认为是全人类的损失,人类失去了一双爱好和平的翅膀。在萨曼莎离世之后,美国和苏联都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从莫斯科到华盛顿,都有以萨曼莎命名的街道,她当年去过的“阿尔捷克”少先队夏令营,则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小巷。来自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哀悼之情,苏联天文学家柳德米拉·切尔尼赫将她发现的小行星3147命名为“3147萨曼莎”。她的家乡缅因州则将每年六月的第一个周一定为“萨曼莎·史密斯日”。

“阿尔捷克”夏令营的萨曼莎纪念碑

文史君说

时过境迁,萨曼莎这个名字在今天的美国已经鲜为人知,然而在俄罗斯则依然家喻户晓。1980年代后期,每个在苏联长大的孩子都知道她的名字和她迷人的微笑。萨曼莎的苏联之旅是20世纪80年代公民外交史上的重要内容,她在意识形态严重分歧的两个国家建立了民间沟通的桥梁,在缓和冷战所带来的紧张气氛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017年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阿尔捷克夏令营以国际儿童中心的名义重新开放后,俄罗斯总统普京还在访问克里米亚期间参加了一个旨在纪念萨曼莎的简短仪式。如今,新冷战的铁幕湛湛落下,或许我们也需要一个新的萨曼莎?

参考文献

【美】马蒂亚斯·诺依曼:《冷战后期的儿童外交:萨曼莎·史密斯访问“邪恶帝国”》,《历史》2019(04)。

【美】萨曼莎·史密斯:《苏联之旅》,利特尔&布朗出版社,1985年。

(作者:浩然文史·尼基塔)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