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精析(八字精析李后启pdf)

依稀久忆 2023-08-18 10:59:35 网友上传

八字解析胡歌 :他是上海模子,天下最不招黑的座

大家好,我从事风水命理行业几十余年了,上周,胡歌携“老婆”上了一次热搜。胡歌有老婆了?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前些天,一位网名为“提灯的曾pongpong”的武汉护士发了这样一条微博,配图是自己和同事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身影。而她背后的四个大字亮了:胡歌老婆。

2月16日,这条鼓励过很多人的微博得到了胡歌本人的盖章。他在转发时还调皮地调侃道,“这个名字暂时借你一用,之后记得还给我哦。”

这是今年春节期间,胡歌第三次登上热搜。

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许多人都纷纷伸出援手,其中也包括很多热爱公益的明星。然而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份明星捐款名单中,大家却没有找到胡歌的名字。

一时间辱骂声不断:“胡歌在灾难面前装死”、 “胡歌不爱国”、“胡歌抠门活该被骂”……

面对漫天的辱骂,胡歌本人没有站出来解释。但在众多流言蜚语的裹挟中,一名武汉儿童医院的医生实在看不下去了,突然曝光了一组照片为胡歌发声。

人们这才知道,原来心善而低调的胡歌不仅捐了,还捐的是最重要的物资——医用空气消毒机。一台医用空气消毒机的市场售价,普遍在三四千左右,而胡歌一下子就“偷偷”捐了100台。

医护人员在朋友圈丝毫不吝惜对其称赞,武汉儿童医院官方微博也连连发声,夸他是高颜值,有正能量的真偶像!

回顾这些年,清醒、克制、谦虚、努力、踏实……一直是人们对胡歌评价的高频关键词。

除了作品,他从不打扰我们。关于绯闻,他都避之不及。即便受人质疑,他不会跳脚抓狂;被人责骂,他也不回应辩解。难怪有人说,胡歌是天下最不招黑的座。

如果你再走近一些,了解的多一点,则会明白为何在上海人眼里,他会被称作当之无愧的“模子”(典范)!

1

1982年9月20日,胡歌出生于上海。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父母担心这样的性格不利于成长,决定送他去上海爸爸妈妈们都不陌生的“小荧星艺术团”锻炼胆量。

胡歌幼时照片

当年申城有3万多儿童参加了这次“海选”,每一场考试胡歌都会哭鼻子。和其他能歌善舞的小朋友相比,他显得格外胆小。但独具慧眼的评选老师,竟从三万个孩子中“破格录取”了胡歌,要知道当年艺术团仅招收60名小朋友。

或许启蒙由此开始。从小到大,无论是歌舞戏剧,还是体育运动,有文艺活动的地方,就有胡歌的身影。“校升旗仪式主持人、校广播台台长、校戏剧社社长、校合唱团团长、班级团支书、班级物理课代表、徐汇区学生话剧团负责人……”都是他少年时期的标签,可想而知,他在校园中有多受人瞩目。

1996年,上海教育电视台面向社会招聘中学生主持人,胡歌成功突围而出,在小主持人的行业上做了几年。同时,他曾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身兼多个栏目的主持人和记者。

胡歌的命格丙火生在酉月,月干为伤官,伤官泄秀。且早年走金水之运,伤官生财星,注定在文艺方面崭露头角。而童年时丰富的文娱活动经验,也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2005年1月,一部让一代人到了今天也难以忘怀的《仙剑奇侠传》横空出世。

有深度仙剑游戏玩家这么形容胡歌扮演的李逍遥,“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能与自己脑海中的幻想角色完美重合。”

2005年,古装神怪单元剧《新聊斋志异》首播,胡歌主演《小倩》单元饰演书生宁采臣,和颜值巅峰期的杨幂搭戏,可谓是一对‘’金童玉女”。

2006年1月15日,他主演的古装神话剧《天外飞仙》首播,胡歌在片中饰演痴情的“地瓜”董永。这个角色与他本人一样,是一个充满阳光,一身正气的大男孩。

这几部古装戏,在当年被称作是“零差评”的作品,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也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对于胡歌本人而言,这一年的画风显然是明媚多彩的。他大运辛亥,流年乙酉,流年正印坐正财又是贵人,因而事业发达兴旺不足为奇。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正当事业扶摇直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

2006年8月29日,胡歌在沪杭高速嘉兴路段遭受车祸,他的脸、右眼,颈部遭玻璃割伤,4天内经历了2次全麻手术,缝了一百多针,并先后在香港、韩国做植皮手术治疗。

胡歌出生的这天为丙午日,自坐羊刃。羊刃代表病灾、车祸、手术之事,但是这个羊刃并不是年年都凶险,需要特定的年份去引动,才会引发祸事。就好比一颗炸弹,虽危险,但只要不故意去引爆,也不会伤人。

其次,他的八字中还有一个隐藏的信息,就是年与月酉戌穿害,而且纳音相克。这个酉戌穿害也有身体容易受外伤的信息。

综合来看他2006年遭逢的意外,其实命理上的指标非常清晰。这年流年丙戌,胡歌行辛亥大运,酉戌穿,引动了八字已有的危险结构。好在月令为贵人,车祸虽严重,八字带贵人能逢凶化吉,不至于有生死之灾。

然而从车祸带来的影响而言,直接导致胡歌不得不暂别荧幕。对于一个演员来说,颜值受损几乎让事业停摆。特别是像他在事业快速上升期的时候,遭遇车祸毁容,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这种情况下,如我们所见,病床上的胡歌依然露出从容的微笑,竖起大拇指。他没有被击倒,反而很快就站了起来。

2007年6月22日,胡歌在北京举办复出仪式,正式宣布复出。从那以后,他的戏路更宽了,演技也上了一个台阶。

重回大众眼前的他,是算无遗策、惊才绝艳的谋士梅长苏;是胸怀信仰、隐忍潜伏的伪装者明台。

从曾经的古装剧小鲜肉,到实力派励志典范,可谓是“浴火重生”。难怪金庸会赠言“胡歌先生:渡过大难,将有大成。继续努力,终成大器。”

3

也许正是因为去鬼门关走了一圈,复出之后的胡歌,整个人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他的性格趋于沉稳,且更热衷于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温暖。

除了荧幕前的演艺工作,他也找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专栏写作、摄影、广泛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中……大家都称,胡歌是一个“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人。

而这些年,关于胡歌的好,旁人已说得太多。没有几个人能经历这样大的人生挫折,差点毁容还能继续从事演艺事业,并始终在突破自己。

从艺以来点滴暖心小事,更是圈粉。譬如请生病的小姐姐看话剧,温言劝慰抑郁症粉丝:“人生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不要轻易交白卷”等等,或许写三页纸也说不尽。

2018 年的《朗读者》节目中,胡歌应董卿之邀,上台朗诵了一段哈姆雷特的台词。席间董卿问他:“那件事情(车祸),你愿意去回忆吗?”

胡歌坦然回答:“说实话,我有一个阶段是特别不愿意去提及那段事情,因为那个车祸,我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光环,大家都说我勇敢地从这个车祸中走了出来,给了我很多溢美之词,但那个阶段我觉得我不需要……

……但是这几年,为什么包括我自己都会再去回忆这件事情,因为今年正好12年了,算是一个小小的轮回吧。我会思考那件事情带给我了什么,我觉得,我能够活下来,或许是因为有一些事情要做。”

2018年开始,胡歌走癸丑大运,此运有两个问题,一是官杀混杂,其次是伤官见官。这两个指标均对事业不利,导致他容易因为其他事业而分心,很难专注自己的主业,其次是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官、是非。

但或许这也是命运的安排。除了本职工作演戏之外,他背起行囊踏上了旅程,并通过摄影作品为我们呈现他眼中世界的面貌。

其他时间,他则把自己泡在书里。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他的智慧在增长,他的心变得更加温润,有力量。

如何所言:车祸撞坏的不是我的脸,只是我的面具。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装满它。

不过,同样是在这段想要“拓宽自己视野”的时间里,胡歌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留学经历,他把这次游学叫做一次“失败的逃亡”。

从艺这些年,胡歌不止一次在访谈中谈及成为明星后,他在自我认同上的困惑。最让他慨叹和心累的,是自己一步步成为了名利场这个大“动物园”中的一只动物。有很多事不得不做,因为他被人们推着走。

根据命盘上的信息显示,2026年流年撞命煞,2027年流年丁未双冲大运癸丑,2028年换运甲寅双冲戊申流年,连续两年换运双冲,胡歌的事业将会迎来重大变化。

也许他会由台前转到幕后,或成为投资人。现在谁也猜不到,毕竟胡歌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实在太大了……

作为一名非胡歌粉,看着他这些年,从初登荧幕的奶油小生一路蜕变。岁月沉淀,他的经历愈加丰富,也更显云淡风轻。无论今后他是否会身兼更多身份,我们都能确定一点——这个男人的路会越走越开阔,越走越稳妥!

4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的运势尽管有可以预测的部分,但也有一部分难以详尽预测。因而,要判断明天和意外谁先来临,的确是一件有难度的事。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处理生活中的各类突况,就像胡歌一样。

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我也思考了很多事情,下面和大家一一分享: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要有危机意识,这个危机意识并不是说要日常感到恐慌焦虑,而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方说家中常备防护用品,每个家庭应该都要有小药箱,备一些常用药,定期更换。

告诉自己的孩子现在世界上在发生什么,社会上各个层面的人在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假期很长,但并不只有手机和游戏,我们还可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项或者几项生活技能,为家人烹饪几道美食。让平时快节奏的生活慢下来。

以后的冬季一定要记得戴口罩,“贼”并不是每年都来,但是要增强防贼的意识。

除了人人都知道的卫生习惯,还应该了解一些中医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常识。中医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其价值一直被低估。多了解一些中医知识,关键时期对自己、对家人有益无害。

怎样成为一个命理师

①条件允许拜师是最直接得方法,拜要拜明师,而不是名师,听师一席话,少读十年书,听起来夸张,不过在学习命理上,一点也不过分。

学八字方向性很重要。

可惜拜师这种事情看缘分,碰不到也很正常。

②不要花钱去买什么秘笈,所有的知识都在命理五大名著之中,能够流传几百年的东西,里边一定会有有用的东西,遇到①中的明师,就好在可以直接记得告诉你,书中对的地方。

③不要背口诀!不要背口诀!不要相信有铁定适用的断语!没有的!口诀都是有前提的!真正的口诀就是基础知识! 自己经验丰富后,自己就可以天天编口诀!

④一定要多看明师的书,哪怕一年就看一本,也要看透,不求多。多看看各种思路,启发思维,不要学了格局骂旺衰,学了旺衰骂盲派,学了盲派骂调候,觉得自己的门派是多么无敌殊胜的法门。

每个门派都有每个门派的优点,学习那些最适合你的,如果没有名师,这是最好的方法,多看,多积累,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五:怎么成为命理师?

第一步:基础知识的变态掌握。

A:十神像意,正印除了是母亲,还是房子,衣服,汽车,修养,乙木是正印,那么可能是一个绸缎丝的衣服。 正印还是靠山,正印凶,缺母爱,房子后边无靠山。

B:宫位是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同,读像不同。

瞎举的例子:庚 庚 辛 乙。乙木在时,乙木是弯曲的,也是筋骨,可以断坐骨神经痛。

乙 辛 辛 庚 。乙木在年,可以断脖子总落枕。

C:刑冲会合穿的各种像法!

寅申冲一身不安,到底为什么一身不安?

D:神煞,丰富读像,很多神奇的断语都是从神煞中出来的。目前市面大部分以神煞无用论,不可尽信。

第二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格局的方法

盲派的像法

旺衰的多变

看命,方法多端,多看多总结。

第三步:校准定位

经过第一步第二步,应该已经可以发现自己最适合的方法,然后总结自己的经验,自己在实际预测中有什么心得,好好的坐下来想想,比闷头读有用。

第四步:深入学习,小有所得,专题研究

正印格,顺用用神,保护性使用。

是不是见财克印,一定没学历,还是父母感情差?

如果身旺的正印格呢?财克印也不行吗?

不要被书困住,总结自己的经验。

⑥成为一个命理师可以看什么书籍?

第一步:基础书籍。

梁湘润子平基础概要。

朱祖夏命理应用精解。

八字预测真宗。

徐伟刚子平正解。

段式理像法。

第二步:命理五大著作。

滴天随看气势,

源海子平看口诀,

子平真诠学方法,

三命同会最综合,

穷通宝鉴开发思维。

以做书上做满笔记,看秃噜皮为标准。

我的笔记字就太丑啦。

第三步:重点突破。

旺衰,八字泄天机 李洪成四柱答疑

格局,子平母法, 沈式用神辞源

古法,玉照定真经 李虚中命书

盲派,言明录音 段建业盲派评注

六亲神煞, 惭愧学人终南命理

流年:大流年判例 细批终身详解

职业:惭愧学人命理全集

第四步:谁的书可以不看,这个其实很重要,钟一鸣的一定不要看唧唧歪歪,没准话。

李局明

苏国胜

李后启

邵伟华

这几位的书可以直接过滤。

第五步:看各种门派时一定不要混淆,抽离看,专注看。

第六步:别的笔记就不说了,几十本也不够用。但是起码要准备三个项目的笔记。

命理收集总结笔记本

个人心得经验笔记本

各种实用技巧笔记本

近两年的笔记,很多早期的笔记和没用的书,因为床架坏了,垫了床。

最重要的是给自己的八字写一个笔记笨,从记事到如今的流年详细的看看,找出依据 ,自己就是一个行走的命例,天天都可以记载,学习流日,必须从自己的来着手!

近百年来中国命理学研究述评

( 程 佩 张其凡 暨南大学 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提 要: 命理学的现代研究始于肇始,至今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期间,命理学逐渐走出神秘主义,完成了由 古代至现代的转型,并走向学术化。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对命理学进行多方位系统深入的研究。虽然近百年来的命理学研究硕果累累,但也暴露出后继乏人、研究不够全面深入等问题。

一、近百年来中国命理学研究回顾

命理术是术数的一种。它是中国古代发展起来的以一个人的出生时间为依据,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推命方法,描写并预 测个人命运的术数。对命理术及其文化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命理学。命理学的现代研究始于肇始,故其研究史不过百年。其间,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期) 是对古代命理文献的整理与诠释以及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的编写;

第二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 是引入现代科学思想和方;

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命理学者开始从文化、社会、历史、哲学等多角度对命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总体来看, 三个阶段的研究虽时有交错重复,但基本上还是按照上述三个阶段特征来展开进行的。命理学也逐渐走出神秘主义,完成了由古代至现代的转型,并走向学术化。

第一阶段: 通论性著作的出现和命理文献的重新整理

———

命理学开始走向通俗化和学术化

从 1916 年袁树珊编写《命理探原》算起,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命理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第一

个转型期,这也可看做是命理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以前,江湖派和书房派长期处于分流状态,难以互通有无。至晚清时,命理术的发展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建立后,江湖派和书房派渐有合流之势。以前,命理书籍或体例不精、文字芜杂,或浅陋繁复、晦涩难懂。这给它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袁树珊( 1881—1968) 对此类书籍评价道:

“……然其中有起例而无议论者,有议论而无起例者,有失之繁芜,而不精确者,有失之简略,而不赅博者,非惟初学难以入门,即久于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奥义。”《序》为了使的命理学能够走向大众和科学,一些知识分子或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命理术士开始将古代晦涩难懂的命理文献逐一整理,并按照西方教材的编排方式,写 出命理学通论性著作或讲义。个别著作,甚至已经开始引用西方最新的科研成果来解释传统命理概念。命理学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走向通俗化和学术化。首先是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的出现。

袁树珊编著的《命理探原》原版于 1916 年,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最早的一部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将古代命理文献镶嵌于纲领之中,夹叙夹议,既言之有据,又便利初学,一改过去命理书籍晦涩玄妙之风。

1935 年韦千里( 1911—1988) 出版的《千里命稿》和随后的《韦氏命学讲义》,均是以西方教材形式编写而成的讲义。《千里命稿》先论天干地支,后论五行、六亲以及格局分类。该书语言精练,通俗易懂,为后世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编写之范本。

徐乐吾 ( 1886—1948) 在 1938 年完成的《子平粹言》是该时期又一本重要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对用神、格局等命学核心问题阐述详尽。在书中,作者条理清晰地阐明了选取用神的五种方法和判定格局高低的六条标准。这些方法和标准,成为后世学人断命之准绳。该书的第六编古命部分,是今人研究唐宋古 法时期命理术的重要参考文献。作者认为命理学古法时期的唐李虚中术源自五星术,“唐李虚中就五星之术而变其法,去星盘而专用年月日时,以年为主,推算禄命”,“子平源于五星,而古命,为子平与五星间之过渡”。《子平粹言》是命理术在新的转型与整合时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潘子端( 1902— 1990) 1937 年出版的《命学新义》也是这一时期值得关注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第一部分“水花集”首次将西方现代心理学分析引入传统命理学中。潘子端借鉴了当时西方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 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的性格类型学说,将其八种性格类型说直接与命理术之八格对应起来。

这种全新的阐释,开现代命理学科学理论研究之先河。

其次是对古代命理文献的整理和诠释。

伊始,袁树珊、徐乐吾等命学大师皆意识到古代命理文献对现代人的学习和研究造成很大障碍,实有必要早做整理和诠释。这一时期,徐乐吾曾先后评注多部命理学经典,包括《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徵义》、《滴天髓补注》、《造化元钥评注》、《穷通宝鉴评注》。这一时期整理、诠释出的古籍还有潘子端的《滴天髓新注》,袁树珊校、李雨田校补的《滴天髓阐微》,韦千里校的《精选命理约言》以及他和尤达人校的《神峰通考命理正宗》。命理文献的重新整理和诠释,为命理学的规范、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证明,由徐乐吾、韦千里等校注的命学古籍,在之后的数十年间,逐渐成为后人学习掌握古代命理学理论知识之必读经典。故其校释之功,不可小觑。

第二阶段: 实证和计量研究之风盛行

———

现代科学思想及方的引入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是命理学研究的第二个时期。由于政治及意识形态等原因的影响,命理学在中国大陆一度销 声匿迹,但在港台地区,命理学的研究仍在有力地向前推进。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是现代科学思想和方被逐渐引入命理学,尤其在台湾,实证和计量研究之风盛行命理学界。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台湾教师吴俊民( 1917—) 出版的《命理新论》是一本概论性质的命理学讲义。该书首次提出实证的研究方法,开中国命理学界实证研究之风。该书的许多思想及方法颇具创新性,如提出八字年柱必须从冬至点开始更换,一改千百年来年柱以立春点更换的惯例。对于吴俊民的这一大胆变革,后人一直争论不断。高源、范良光、吴怀云、司莹居士、了无居士、陆致极等术士及学者皆有回应,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吴俊民还改进了陈果夫( 1892—1951) 的八字先天体格检查表,将人八字地支所藏干与天干一同标记到表内,结合五 行四时旺衰状况,分析其强弱分布,进而判断该人先天疾病,并注重实证的检验。

《命理新论》堪称首部探讨健康命理研究 的著作。后来赵季青的《八字与健康》、钟义明的《现代命理与中医》( 武陵出版社,1993 年) 、陆致极的《又一种“基因”的探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 均是以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命理医学理论准确与否,足见吴俊民对后来者影响之巨。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台湾新一代命理术士和学者希望以计量研究的方法使命理学研究更加科学化、精确化。70 年代陈品宏在《预言命律正解》( 大成出版社,1986 年) 中提出“实律说”,首次将计量研究引入命理学; 80 年代,何建忠在其著作 《八字心理推命学》( 希代书版有限公司,1985 年) 中,自创一套阴阳计分法,规定了八字干支中的阴阳气含数,以此来选取“中用神”; 吴怀云在《命理点睛》( 希代书版有限公司,1986 年) 中提出一套计算五行力量强弱的公式。但遗憾的是,无论是陈品 宏的实律数,何建忠的阴阳气含数计算,还是吴怀云的五行力量强弱的计算公式,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其计算的出 发点的数据来源是自由心证或由梦而得,并非科学意义上的数据。这也使得之后的计算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其实,无论上述几人再做出多少次试验和计算,其付出很可能都将是劳而无获。个中缘由,或如陆致极( 1949—) 先生所言: “……八字命理学推理的主要手段是象,象本身是模糊的,是不确定的,因此,如何能期待它得到完全精确的结论呢?”现代科学思想 及方的引入,为古代命理学添加了更多的现代因素,也为其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但是,由于命理学本身理论系统的制约,这些尝试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是时期的徐乐 吾、方重审、潘子端,还是台湾新一代的命理术士及部分命理学者,他们均希望命理学能够早日摆脱迷信的桎梏而走向科学与理性,但时至今日,他们的这一目标也未能实现。原因何在? 张明喜先生对术数性质的认识或许有助于我们今天去理解命理学不能立于科学之林的原因: “……( 术数) 蕴涵着一定的原 始形态的科学因素和一定的科学思路,甚至还可以从其中的某些思想指向分离出一些新的科学领域,但就其现有的基本的性质特征和文化风貌来说,我们只能说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复合而成的产物,为一门极想进入科学的殿堂,却又终于徘徊于科学的殿堂之外的伪学。”

这一时期的台湾命理学界的另一代表人物当属梁湘润 。60 年代至今,梁湘润先后完成命理著作 30 余部。 他不仅校释了大量命理古籍,而且尝试对子平古法等命理术早期推命方法进行探讨。其代表作有《李虚中命书》( 武陵出版 社,1985 年) 、《大流年判例》( 金刚出版有限公司,1986 年) 、《滴天髓、子平真诠今注》( 行卯出版社,2000 年) 、《命略本纪》 ( 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2000 年) 、《神煞探原》( 行卯出版社, 2003 年) 等。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台湾出现的命理学通论性作品不胜 枚举,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陈品宏的《命理奥义》( 金刚出版有 限公司,1986 年) 、了无居士的《八字的世界》( 河畔出版社, 1992 年) 、钟 义 民 的《现代命理实用集》( 武 陵 出 版 社,1993年) 、陈柏谕的《专论女性八字学》( 益群书店,1995 年) 和《四 柱八字阐微与实务》( 益群书店,1997 年) 、梁湘润的《子平基础概要》( 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2000 年) 等。总体来看,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由于体例统一,内容雷同,偶有创新也多为个人体验,难以上升至学术高度,故此类作品虽数量庞大,至今畅销不衰,但于学术研究已价值不大。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中国大陆出现的周易热与气功热,也促使了八字命理术在中国大陆的复苏。80 年代末,洪丕谟、姜玉珍夫妇合著的《中国古代算命术》( 上海三联书店,2006 年再版) 是中国大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第一本命理学著作。该书在中国大陆再版多次,而且在今天看来,也是一部学术质量较高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

杨景磐的《玉照定真经白话例题解》(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年) 也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古典命理文献评注作品,该书也是至今罕有的专门讲解古法时期命理术的著作。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出现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还有: 邵伟华的《周易与预测学》( 明报出版社,1995 年再

版) 、《四柱预测学》( 明报出版社,1993 年再版) ,陈园的《四柱预测学释疑》( 明报出版社,1993 年再版) ,郭耀宗的《四柱命理预测学》(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年) 。总体来说,大陆的这些通论性作品的质量水平远不及台湾的同类作品,且从事研究的命理术士和学者人数也远少于台湾。

第三阶段: 多学科、多角度、宏观研究方兴未艾

———

当代命理学研究特点

相对于命理学近百年的研究成果而言,命理学者从文化、 社会、历史、哲学等角度对命理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历史就要短 得多。无论是港台、大陆、还是海外,以多方位视角对命理学进行研究,都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这种多方位、宏观的研究视角在将命理学研究领入更高层次的学术领域的同时,也避免了实证主义和计量研究将命理学带入死胡同的尴尬。

最早以这种宏观视野对命理学进行研究的人是美国华裔学者陆致极。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陆致极先生先后出版《八 字命理新论》( 益群书店,1996 年) 、《八字与中国智慧》( 《八字历史81命理新论》增订版,益群书店,1998 年) 。在上述书中,作者创新性地指出八字命造结构含有以日主和月支为主而形成的两个网络结构,并讨论了八字命理学所包含的中庸思想、平衡哲学以及辩证智慧。进入 21 世纪,陆致极先生又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写出了《中国命理学史论》,该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从历史文化角度论述命理学的通史性著作,因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书将传统命理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加以研究,用现代的观念和语言,探讨了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史,探寻和揭示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作者首次提出一个成熟的命理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个人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二是秦汉以来定型的中国封建的农业社会大结构; 三是世俗化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上盛行。

在该书中,作者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勾勒出八字命理发展的逻辑进程、基本意象和分析方法。作者还认为,传统命理学作为中国漫长的封建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将不可避免地丧失其描写和预测的能力。它目前正面临着一 场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的挑战。如果命理学的研究和命理术的改进无法出现重大突破的话,那么,消亡将是其不可避免的命运。~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命理学研究开始呈现出蓬勃之势。早在陆致极写作《中国命理学史论》之前,中国大陆的何丽野教授就已经完成了《八字易象与哲学思维》一书。该书从八字易象的组成结构、八字易象的哲学思想以及它 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何丽野教授注重八字“象”的研究,指出八字易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形而上学思维到辩证思维,最后再到系统思维的变化过程。“本书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填补了八字易象之哲学思想研究的空白。”作者还首次指出,八字命理术是从京房易中衍生出来的术数。 它对宋明理学的本体论和人性论思想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该书还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剖析命理学,认为八字命理术中的 “六亲”、“十神”等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封建社会里的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何丽野教授的上述这些观 点,无论是哲学领域的还是社会学领域的,均具有独到之处。

除了上面提到的何丽野教授,清华大学的刘国忠教授 ( 1969—) 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博士毕业论文 《五行大义研究》是国内唯一研究《五行大义》的专著。《五行大义》一书虽不是命理学著作,但该书保存了众多先秦至六朝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材料,是我们研究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的一部入门之作。以阴阳五行为推命基础的命理术多以此书为其理论源泉,故其研究成果客观上对唐宋命理学研究起到促进作用。刘国忠教授的《五行大义研究》,对《五行大义》的版本源流、《五行大义》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以及海内外对它的研究现 状都做了详尽的论述。

2009 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是刘国忠教授几年来研究成果的又一次汇总。该书的主体部分是对唐宋时期命理文献的讨论和整理。其所集文章涉及广泛,包括中国古代术数研究现状、《五行大义》研究、《五行精纪》研究、徐子平事迹考述以及对多篇宋代命理文献的考辨。该书的下篇“资料篇”中,作者参照宋代命理文献《五行精纪》等著作,整理出《李虚中命书》、《直道歌》、《五行要论》等一批宋代命理文献。唐宋时期命理文献荒芜杂乱,命理学历史扑朔迷离。这一时期的许多问题,诸如李虚中术的产生过程、徐子平事迹及其子平术的渊源、唐宋命理文献的考释等,在此之前都还没有人给予充分的关注,更不要说深入的研究。刘国忠教授第一次广泛的回应了上述学术问题,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因此,我们可以说,《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不仅是本世纪以来,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有关唐宋时期命理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著作。它的出 版,为后人研究唐宋命理学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学者中研究领域涉及命理学的还有张荣明、黄正建、林立平、赵益、董向慧等。张荣明在《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章“命理术起源及形成的考证”中,详细考释了古代命理术的许多基础,诸如五行生克、四时五行盛衰、五行寄生十二宫、干支配五行等的产生过程。在判断出这些小系统的诞生时间后,作者方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中寻找记录古代命理术的蛛丝马迹。其论证过程层层递进,富有逻辑性。

黄正建在《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一书中,列举出敦煌文书中禄命术类文书 22 件。其中部分晚唐五代宋初之文书已涉及到干支知识、推禄法、推驿马法、五行刑、冲、合、害法等命理术的基础知识。这些文书虽然提供的信息有限,但对于唐宋命理术的研究不无益处,值得学人们的注意。

林立平在《神秘的术数: 中国算命术研究与批判》一书的第六章“命学典籍评述”中,详细点评了十几本有影响的古代命理学文献; 在第八章 “算命术的产生与发展”中,作者论证出命理术产生于汉代的结论。赵益则从新、旧《唐志》及《隋志》等古典术数文献的对比研究中考释命理术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董向慧博士所著的《中国人的命理信仰》,该书视角新颖,是一部社会思想史著作,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中国人的命理信仰。值得一提的是,董向慧博士还曾撰文首次披露了载有古代徐子平、徐大升事迹的重要文献《濯缨亭笔记》和宋代子平术重要文献《子平三命通变渊源》,这为后人研究子平术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早在 2009 年,刘国忠教授曾撰文《徐子平相关事迹辨证》,判定徐子平的事迹及地位的传说皆属子虚乌有,指出这些传说 本身是一个“层累地造成”的学术谎言。之后董向慧博士在新发现的史料的基础上,特刊文《徐子平与“子平术”考证——— 兼与刘国忠先生商榷》回应刘国忠教授的论点,认为古代关于子平术传承的传说是可靠的,只是它隐秘相传的历史,使很多学者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这也是笔者目前仅见的国内两篇专门探讨子平术早期产生发展历史的重要论文。

二、研究的不足及其原因

命理学的学术史已近百年。本世纪以来,中国命理学研究更呈现出喜人的成就。部分著作开始从社会、历史、文化、哲学 等多方位角度来审视中国古代命理学。这为今后命理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存在的不足与严重问题。首先是目前从事命理学研究的学者数量极为有限。总体来看,命理学研究长期由两大主流人士把持,一是受现代文明影响的命理术士,二是长期从事命理学研究的学者。前者可看作江湖派之延续,后者则是现代之书房派。两种人士时而交错,其研究亦有所互补,但总的来讲还是有一定区分领域。

术士之研究重在介绍命理术( 主要是明清时期子平术) 之推命方法以及近代以来对其理论的一些改进和应用成 果,即主要限于术的研究; 学者之研究旨在考证命理术之产生、 发展演进之历史,以及命理学所涵盖的哲学、社会学等知识。 二者相较,显然前者的贡献较为有限。命理学的发展主要还是 依赖命理学者的研究。

但是,以近二十年学术史的回顾来讲, 真正提到的专门研究命理学的学者不过十位,且其中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目前已远离命理学研究工作。命理学研究人数过少及后继乏人的状况十分明显。

其次,这些学者虽然为命理学的发展做出许多开拓性贡献,但其研究成果还不能视为非常充分,不少领域的探讨只能 算是浅尝辄止,如在李虚中术的产生过程、唐宋时期命理术的分析、子平术的产生及早期发展状况、早期命理文献的整理与校释等方面,目前来看还非常薄弱。

最后,当前命理学与其它术数的合作研究还很不够,命理学之研究应放在整个术数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命理术属于中国古代众多术数的一种。它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众多 术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举例来说,早期命理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就吸收了不少星占学与择吉术的内容。宋代出现的子平术也吸收了当时盛行的火珠林法的六亲配置法则等内容。 研究命理学之学者,如果不对古代其他术数有大体的了解,恐怕难以深入其研究。当然,这就要求学者们具备精深的术数知识以及宏观的学术视野。可是我们几辈学人由于历史、文化、 政治等原因并不具备这些素质。甚至可以说,当前的大多数学者,对于术数知识一无所知。这对今后命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无疑是个巨大的障碍。

总体来讲,中国命理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点在中国大陆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学术界对包括命理学在内的术 数学缺乏研究,这种状况自 20 世纪以来便一直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一是自五四以来我们对中国古代阴阳五 行思想给予的批判与否定。梁启超认为,“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 《阴阳五行说之来历》) 。近代以来, 随着人们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文化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渐被国人所抛弃; 二是建国以来我们反对封建迷信,禁止社会上各种算命活动,这种视算命为落后封建迷信的观念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虽然今天我们并没有禁止命理学的研究,但不少学者还是对其有偏见。一些想做命理学研究的学者也怕被扣上搞封建迷信的帽子。况且在今天的学术界,研究命理学的学者很难申请到科研基金,其研究成果也难以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对命理学研究的缺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