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娃娃鱼价格

无药可救 2023-08-21 19:08:19 用户分享

他一动手就吓哭10亿吃货,却有千万人等着被“虐”,这个硬核美食博主太“刚”了!

坦诚和真实永远最有吸引力

硬核人生

True life

“哈喽大家好我是,本期视频跟大家分享一道家常菜——红烧娃娃鱼。”

视频里的男人一手比着八字,一手拎着食材,笑容朴实。

可能娃娃鱼真没那么“家常”,粉丝们隔着屏幕还没闻到香气,八条腿的杠精们已经顺着网线立马抢占了道德高地。

“珍惜保护动物也吃?这就是中国人的劣根性!”

“对食物毫无敬畏,对自然毫无敬畏,对生命毫无敬畏!”

“吃NM的娃娃鱼,吃娃娃菜不行吗!”

铺天盖地的舆论一下子把这位“王师傅”送上了热搜,但这一次网友们却一边倒地站在了这边。

且不说视频中早有标注人工养殖,在处理食材过程中,第一步就示范将娃娃鱼敲晕,以减轻其痛苦,同时更方便操作。

再说食材处理、烹饪技法本就是厨师基本的业务能力,各凭本事竞争上岗,要是都在后厨伤春悲秋黛玉葬花,客人还吃不吃饭了?

出于尊重,还是发布了一则道歉视频,承认人工养殖娃娃鱼还不够普及,视频中“家常菜”的说法不严谨,以后会更加谨言慎行。

不过我们师傅也是蛮“刚”的,虽然被网络暴力按头道歉,但还是“虚心”照顾到杠精的需求,最新一期视频还真就教了一道“蒜蓉粉丝蒸娃娃菜”。

杠精宝宝们端起碗吃饭可以,放下碗可别“骂娘”呀。

可能有人纳闷:网上美食博主这么多,凭啥这个其貌不扬的就能上热搜?

也是,别人秀着blingbling的网红厨具,播着舒缓的小音乐,精致的柔光滤镜里画面一切,食材就变成了香喷喷的佳肴。

看是一定好看,吃不一定好吃,学是一定学不会的。

再看看王师傅:

一圈不锈钢灶台,一口乌漆嘛黑的大铁锅,一把锃光瓦亮的圆钢勺;“身经百战”的木砧板,开膛破肚,斩瓜切菜,最真实的后厨,就是怎么顺手怎么来。

讲解步骤更是“硬核”,一口地道川普只讲干货,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语速叭叭叭无断句仿佛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

那句经典的开场白“哈喽大家好我是!”之后,你永远不知道他会从菜板上抓起一个什么样的食材。

紧接着镜头直怼教学现场,行走的“AI菜谱”就是王师傅本人:

“首先我们把锅烧热并加入适量的油滑锅……不喜欢xx的同学可以不加。”

“肉片必须用里脊肉,配上刀口辣椒才正宗好吃,蒜蓉需要放在刀口辣椒之上,否则蒜蓉会过生,‘刀口辣椒’会变糊,‘泼油’的油温必须达到7成熟才能激发辣椒和蒜蓉的香味……”

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之后,王师傅还贴心准备了“技术总结”,为你的“佳肴”负责到底。

不讲废话不卖情怀,看惯了小清新欣赏派,上来就拿出真东西的“硬核博主”成了网友们眼中的一股清流,朴实接地气的王师傅一下子火了。

“别人是教你做菜,是教你开饭店。”

“明人不说暗话,不说废话。”

“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教做美食是从杀食材开始的。”

点进他的个人主页仿佛粘贴复制,每一期视频的标题都是:厨师长教你xxx。

但他分享的川菜粤菜盐帮菜大多是重油重盐,经常一下就是半锅油,被粉丝调侃为“宽油劝退”。

跟着王师傅,很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都市白领第一次走进了厨房。

原来最简单的蛋炒饭,蛋黄和蛋清要分开炒;刀片太厚的菜刀切不了土豆丝;装菜的盘子去厨具店里买要比超市便宜好几倍。

也有手残党自嘲看了三百期视频,只学会了把锅烧热。

有人沙雕玩梗,有人认真学做菜,这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在YouTube上收获了一票歪果仁粉丝,还得到了日本动漫《中华小当家》作者的赞赏,网红大V江宁婆婆都被圈粉,打破了好几层次元壁。

就这样凭借“硬核美食教学”,在网上圈粉700万,各种教学视频点击量破10亿,走在路上都会被围住求合影,但在他心里,自己不过就是个喜欢做菜的普通人。

理论上说,算不上科班出身,是个自学成才的厨师。

他出生在四川自贡的小县城,那里家家户户都有炒菜的绝活儿,小时候的不爱读书,却对做饭炒菜大有兴趣。

父亲是村里的杀猪匠,又烧的一手好菜,有时也给人在厨房帮忙。

受家庭影响,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大厨,可在父辈们眼里,颠勺做菜是完全是迫于生计,把他大骂一顿:

“学厨有什么出息,自己都养不活,绝对不行!”

“你不教我,我可以自己学。”

15岁的没什么犹豫就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家,自己跑去珠海闯荡:“我入行做厨师,是因为我喜欢这个,我喜欢吃,我喜欢研究,我喜欢学习。”

他知道自己和父辈们不同,能把他留在厨房的不是生存,而是热情。

刚出社会年纪轻轻没什么经验,他只能在一个大排档当杂工。

每天洗碗、传菜、招呼客人、打扫卫生,一个月拿450块钱,累到睁不开眼不要紧,却连灶台都摸不到,更别提学厨。

他开始有意搜寻实力强、生意火爆的餐馆,情愿拿最低的工资,干最脏最累的活儿,只为了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店里的师傅看这个小伙子手脚麻利,做事又勤快,对他渐渐开始放心起来,有什么边角的活儿也愿意教他几招。

为了那个一直以来的厨师梦,他决心逼自己一回。

在25岁之前,他跑过的餐厅有五十多家,辗转好几个城市,每到一处就瞄准一切机会学厨艺。

任劳任怨,一省再省,本就紧巴巴的工资还要匀出来请厨师长吃饭,有空了还要帮他们干家务,搞好关系,期望能学个一招半式。

就这样到了2014年,他终于从洗菜拖地的小杂工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厨师长。也是在那一年,他遇到了同样在酒楼工作、热爱厨艺的妻子姚树芬。

2014年,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珠海,在一家酒楼担任主厨,每天和熟悉的灶台为伴,他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直到2017年三月,一次偶然的吹牛打破了他的人生。

当时同事们围着看一则网红做菜视频,形式新颖食材诱人,看起来很能“唬住人“。

但在眼里,这种玩噱头的东西并没啥吸引力:“如果让我来做菜,会比他好十倍。”

顺嘴吹的牛被路过的老板听见,老板要求他也做一道菜放网上:“你行你上!”

也不甘示弱,当即下厨做了一道刀工无敌的“盘龙茄子”上传:“上就上,怕你?”

后来那道菜收获了9000点击量,吓了一跳:原来有那么多人喜欢我的做菜方法!

他心里种下的种子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单刀直入不讲废话,他的账号一下子成了美食界的“顶级流量”,每天都会涌入成千上万的粉丝。

白天集中精力工作,空余时间制作视频和粉丝分享,一开始还能兼顾,到后来已经完全忙不过来。

比起在厨房埋头钻研,和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美食好像更有意思。他决定辞职回家专门做视频。

可这一次他又遭遇了家人的反对:已经不务正业这么多年,现在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又想干嘛?

为了心中的梦想,14岁什么都没有的想学厨艺可以说走就走,30岁成家立业的依然可以放弃一切辞职回家。

回到老家,他找了一个小厨房,地方不大陈设简单,却该有的都有。

不用讲究灯光,拍摄,剪辑技巧,唯独做菜特别讲究。

亲自去菜市场挑选新鲜食材,根据时令节气变着法给粉丝们出新菜谱,或者有粉丝嘴馋了想吃哪道菜了,说不定就会被翻牌。

每期视频他都会浏览粉丝留言,给粉丝们晒的“家庭作业”打个分,有时有人留言遇到“技术难题”,他就忍不住像教徒弟那样耐心解答。

也有人说分享厨师秘方,不怕被别人抢了饭碗吗?但他从来没这么觉得。让同行受益,让粉丝学到东西,他把这叫做诚意。

有粉丝觉得学到这么多干货过意不去,非要给他发红包,他拒绝了好几次都不行,最后给粉丝寄去了他亲手加工的火锅底料和农产品。

有厂家出价百万找他做广告,他没犹豫就回绝了:“我是教人做菜的,280万去卖酒,这把粉丝都得罪完了。”

这样“刚”的王师傅,谁不爱呢。

有人问,满分十分,给自己的厨艺打几分,他回答:8分,留下2分学到老。

做菜,直播,拍视频,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务正业,但王师傅是认真的。

视频里穿的那件老掉牙的厨师服早已停产,那是他刚当上厨师长的时候专门定做的,“这是一个厨师的门面”。

他用山药来形容自己,表面有泥沙比较脏,但去掉它的表皮,就会露出洁白的果肉,“它是直白简单有营养的东西”。

就像他的视频,尽管粗粝,土味,还有点沙雕,但却能实实在在让人受益。

今年3月,他带着妻女回到乡下,满眼是一片黄澄澄的油菜花海。

14岁的他经常怀着梦想跟大海倾诉:“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厨师”,如今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他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

“一道菜添加了太多的辅料,就算再美再好看,也不是那么回事。我觉得每个人都是这样,只要不被别的味道带偏,就会是一道特别有滋味的好菜。”

回归本质,扔掉所有的套路和矫饰,坦诚和真实永远最有吸引力。

素材来源:

西瓜视频:农村创业背后的故事!美食作家来“华农兄弟”家做客

重庆晚报:从留守儿童到网红厨师美食作家——小镇青年的逆袭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美食作家:有多少人认可我的做菜手法?

下厨房:美食作家:400万粉丝厨艺红人的成长之路

今日头条:《宽油炒自己》

西瓜视频:2018无法撤回 、新浪微博@美食作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