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精髓的演讲稿(八字精髓的演讲稿800字)

饕餮少女 2023-07-29 19:25:06 网友整理

全国劳模—江善讲

江善讲(1922---1992)原籍安徽省无为县,1929年春逃荒来到彭泽,定居棉船镇江心村。(原名八宝洲“灵字号”)。八岁起帮人放牛,打长工,在旧社会受尽了苦难。1944年10月,他带领全家9人,参加复堤堵口。每人每日挑土3-4方,超过他人一倍。1950年11月,被评为县,专区和中南行政区农业水利劳动模范,全国水利劳动模范。赴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接见。1951年江善讲积极投身土地改革运动,同年3月率先组织本村村民成立常年互助组,1952年将土地改革中所分的15亩地全部改种良种,获得亩产皮棉63斤的好收成,轰动全县,为大面积推广改良棉作出表率。

1954年春,在常年互助组的基础上,吸收附近自愿参加的农民,办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被选为社长。1955年冬,又倡导5个初级社联合起来。成立了江心高级农业合作社,被推选为社长。1956年他所领导的江心高级社植棉4138亩,收皮棉3674.54担,单产80.8斤,名列全省高级社之首。当年冬,他组织全大队200多名劳动力,将600亩沙州改为棉地。1957年春,又领导群众修筑圩堤,建通长江水闸,改善棉地灌溉。全社植棉4828亩,亩产皮棉107.3斤,首创江西大面积单产超百斤的奇迹。先后被省政府,国务院授予省,全国植棉模范称号,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爱国丰产奖章“。

1958年,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江北人民公社成立,江善讲任社长兼江心大队党支部书记。1959年9月,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国庆大典,又一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1960年秋,省长邵式平到江北公社视察,将“江北公社“更名为“棉船公社”,并指示他从社长的岗位上面到江心大队任党总支书记,领导生产,专心探索棉花高产途径,为全省发展棉花生产引路。11月他立即回到大队任职,此后便潜心摸索棉花稳产高产经验。1963年他与技术员,老农一起共同商讨,“三结合”种植一亩试验地,亩产籽棉1057.7斤,名扬大江南北,同时组织群众大搞棉花科学试验,成立科研小组,以农业“八字宪法”为指针,使棉花产量逐年提高。1961年全大队皮棉亩产152斤,1962年上升到165斤,他还积极培育棉种,从“岱字15号”棉种中,培育出一种棉桃大,纤维长,成分高的“江心大棉桃”和“短果枝五辨棉”,亩产籽棉700斤以上,并在全省引种,1962年,他被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聘为特约研究员。

1963年,江心大队荣获华东区植棉先进单位和全国农业战线红旗单位的光荣称号,2月江善讲赴上海参加华东地区先进集体代表会议,在会上作“多种爱国棉多卖爱国棉”的书面发言,表达了新一代农民“站在家门口,望到”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他的发言稿。新华社记者袁木为此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站在家门口,望到”的通讯报道。“”中,他受到冲击,被罢免职务,1970年恢复名誉和职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再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他继续领导群众创新,走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路子,1982年全大队植棉5900亩,亩产皮棉达216斤,首次突破“双百”关。

江善讲生前当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第三、五、六届人大代表和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农学会副会长,彭泽县革委会副主任,彭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棉船乡党委副书记等职。196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江善讲》一书,介绍他居功不骄,清政廉明,一心扑在发展棉花生产上的事迹。1992年3月2日,江善讲因患脑溢血逝世,享年70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