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医堂中医院)

行尸走肉 2023-07-28 12:47:33 网友分享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No.1中医医祖——扁鹊

扁鹊是战国时医学家,真名秦越人,因其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可以说是全科医生——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的方法,开启了中医学“望、闻、问、切”的先河。据记载,扁鹊著有《内经》《外经》,但均已失佚。

No.2中医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据史书记载,东汉多次爆发大型瘟疫,成千上万的人被瘟疫吞噬,哀鸿遍野,十室九空。张仲景见此景极为痛心,下定决潜心伤寒病的诊治,终于著称《伤寒杂病论》之不朽名著。

No.3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No.4中医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汉族,唐朝著名医学家,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

No.5东方达尔文——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明朝医学家,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他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

No.6急症先驱——葛洪

葛洪,东晋道教学者,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很注意研究急症,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急性传染病,他是最早发现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

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No.7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魏晋医学家。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县朝那镇)人。著名医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另著有《帝王世纪》等。

No.8儿科之圣——钱乙

钱乙,字仲阳。北宋著名儿科学家。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汉族,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No.9温病学派奠基者——叶天士

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清医学家。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No.10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

朱震亨,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来源:语文学习网

为了这件事!绵绵秋雨中省内名中医齐聚镇江

扬子晚报网11月6日讯(通讯员 景骁轶 记者 万凌云 文/摄)11月6日上午,伴着绵绵秋雨,多名省内名中医齐集镇江。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健康巡讲(镇江站)活动,在镇江市中医院举行。同期,镇江市(中医院)第九届膏方节开幕。

记者了解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江苏省名中医吴勉华,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江苏省名中医黄亚博,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谈勇,江苏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名中医周惠芳,镇江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江苏省名中医史亚祥等多名名中医,悉数到场。大医精诚,现场“星光”闪闪。

活动及开幕式由镇江市中医院院长徐庆主持。名中医们和到场领导合力推开启动杆,热烈祝贺中医药健康巡讲活动暨镇江市中医院第九届膏方节开幕!开幕式后,在镇江市中医院门诊三楼“名医堂”内,12位省级、市级名中医开始坐诊,通过中医辨证、望闻问切等方式,为前来就诊的镇江市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开具膏方。期间,专家们还针对群众健康需求,围绕生活起居、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内容,为镇江市民提供量身订制的养生保健指导。

现场

在该院科技教育中心三楼报告厅内,江苏省名中医周惠芳教授,镇江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缇,分别为现场30余名市民分别讲授了“关爱女性、护花护卵”及“冬令进补有膏方”养生讲座。通过讲座,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在养生保健服务中的特色优势,体现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由此,进一步增强镇江市民的健康素养。

活动现场,还开展了膏方制作工艺展示、传统阿胶糕熬制展示与品鉴、中药饮片鉴定与展示、养生茶饮品鉴和中医药特色技术体验等活动。

中医药文化进万家,助力“健康镇江”跑起来!活动当天,近300名镇江市民和“膏迷”到场“追星”,现场开方。

校对 苏云

来源:紫牛新闻

谷医堂湖南省名中医曾洪伟:勤学惠百姓 中医济苍生

曾洪伟在湖南省中医药大会上的获奖照片。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4日讯(通讯员 何英芝)随着第31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到来,糖尿病近期逐渐成为健康焦点。但其实,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不仅会造成健康损伤,还会对家庭的和谐,个人的生活甚至工作造成众多不良影响,值得人们提前关注。

糖尿病也是谷医堂在健康管理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谷医堂中医馆,就有这样的一位名中医,多年勤心钻研,用中医来减轻糖尿病群众的痛苦。他就是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名中医”的曾洪伟。

拥抱中医 解除大众病痛

在如今的糖尿病研究领域,西医备受青睐,降糖药已家喻户晓,胰岛素成为很多病人的“救命稻草”,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但是中医对于糖尿病管理的优势,这几年正在不断凸显。

糖尿病可怕的不是病情本身,而是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并发症多是随着病程的进展,身体受到高血糖的影响而逐渐出现的,对于人体的危害也更大。

“糖尿病自古称为‘消渴病’,《素问·气厥论》指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阳虚不能蒸精化液,精枯液涸,故生口渴喜热饮,出现饮一溲一之患。糖尿病的患者发展日久以后,就会出现阴阳两虚的症状,比如说这类患者既有口干、多饮、盗汗、耳鸣、便秘等阴虚的表现,同时又有畏寒怕冷、腰膝冷痛、四末逆冷、神态疲倦、自汗、容易感冒、夜尿频频等问题。”曾洪伟介绍道。

中医除了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药物调理糖尿病,在防治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上有自己的独到经验。曾洪伟曾经做过研究,在诊治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方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用补阳还五汤帮助患者益气活血、补肾疏肝。其研究成果还收录在了《湖南中医杂志》上。

“行医以德” 情系百姓

行医40余年,曾洪伟通过中医帮助了众多疾病缠身患者。

出身中医世家的他,从小在老中医父亲身边,感受到来自民间的病痛折磨之苦,也为治好的每一位患者真正高兴,并从内心里为父亲感到骄傲。曾洪伟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亲,小小年纪就接触各种药材,慢慢通晓各种药理,更将“中医梦”种在了心里,这影响到了他的学习之路、职业选择甚至是人生选择。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成归来,曾洪伟进入到中医院工作,在诊治病患之余,还担任课题负责人,进行学术研究。后来,声名大噪的他还承担了传道受业解惑重任,担任长沙医学院的兼职教授,传承医道。

曾洪伟认为,学医不仅是修习医术,更需锻炼医德。当真正步入杏林,扮演治病救人的角色之后,他既深感责任重大,又有施展抱负的幸福。在中医学术之海遨游之时,他从来都不畏难、不怕苦,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还在科研工作中身先士卒,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在一次进修中,曾洪伟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导师——首都国医大师、国家名老中医薛伯寿。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感受到了大师的博学和无私奉献,还坚定了仁心仁术、为病人着想的信念,为自己的行医特色——开小方、轻灵用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认为:“做医生要讲良心,该怎么用药就怎么用药,有余力就开小方。”由于疗效显著,行医几十年间收获了数十万“粉丝患者”。

躬耕不辍 结缘谷医堂

几十年间,曾洪伟信念不灭、孜孜不倦,一步一步登上中医殿堂,密密麻麻的笔记、一本本厚厚的医案,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就是自己进步的见证。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曾洪伟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荣耀时刻:自己带头的研究课题获得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自己也成为常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020年更荣获“湖南省名中医”称号。

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40年,即将退休的曾洪伟,却不会因此而中断和中医的情缘,他牢牢记住了父亲临终前的托付,决定继承衣钵,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

而结缘谷医堂,能让这一愿望得到更好的实现。现在,曾洪伟在谷医堂中医馆定期坐诊,只要群众需要,即使是两地奔波,他都无怨无悔,尽自己的力量进行帮助。他曾说:“如果可以用中医帮助解决患者问题,不管多忙,只要需要我就去,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曾洪伟和谷医堂难解的缘分,除了拥有同样的“一心服务患者”的初心,还因为他对谷医堂“中医+互联网”的模式特别欣赏。他表示:“它想做的事情,也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在‘谷医堂健康APP’上面开了个名医工作室,现已累计服务了一千多位患者。只要有空,我基本每天都会上线回复患者。动动手指,就可以解决他人的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呢?”

他还成为了谷医堂和长沙广电重磅打造的科普IP《健康e起来》的嘉宾,向大众科普中医。尽管年龄大了,在现代化的设备簇拥下有点无所适从,但曾洪伟依旧坚持录制了好几期节目:“以前我是个传统的中医师,从不搞采访、录节目这一套,不过现在我转变观念了。参加科普节目一样是治病救人。”

他还积极尝试开拓中医的新途径:“我还想录视频、网上看诊、线上讲座等等,为中医注入新鲜活力,助力发扬中医文化。”

杏林泛舟,老当益壮;悬壶济世,余生无憾,正是有太多像曾洪伟这样仁心仁术的名医和团队,人民健康才有保障,健康意识能得以提升,“健康中国”也可期、可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