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23日八字(1997年11月23日八字四柱)

孤单的城 2023-09-14 13:05:29 网友投稿

张玉环父子重逢:“儿子为什么这么恨我?”

9778天的牢狱之灾在张玉环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转入监狱前,他曾在看守所日夜戴着脚镣度过600多天,以至于双脚变形,走路时两只脚总是向外翻,呈现明显的“外八字”。

与身体上的伤痕相比,断裂了近27年的人生更难弥补。

26岁被抓,53岁无罪归来。8月4日黄昏,当张玉环身戴大红花再次回到江西省进贤县枕头岭张家村,望着在家门口迎接的众家人,他只认得母亲张炳莲和前妻宋小女。大多数面孔他都极其陌生,包括他的两个儿子。

呈现在他眼前的故乡,已没有了往日的炊烟和人气,满眼是荒废的砖房和杂草。他无罪释放的消息传出后,原本与张家相熟的邻居和远亲前来探望,张家村许久没有如此热闹了。

张玉环在倒塌的老宅前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卫佳铭 摄

在倒塌老屋门前的一片荒草中,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媒体,张玉环努力回想着二十七年前被卷入那起命案前后的种种细节。他屡屡卷起裤腿,向记者展示伤痕,说这是刑讯逼供留下的,又在一阵阵突如其来的哽咽中,眼眶不自觉地泛红。

久在牢笼无人问,一朝平反天下知。

张玉环不止一次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不需要道歉,但必须要追究当年办案人员的刑事责任,“就算道歉,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拿钱也买不回我这二十七年的青春年华。”

5日上午,张玉环一家为先父张国福上坟。

父子重逢:“儿子为什么这么恨我?”

无罪释放回家后的第一个夜晚,张玉环整宿未眠,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几个小时前,他刚踏进家门时的画面。大儿子张保仁突然猛推了他一把,冲他大吼:“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们三母子?”监狱中,他曾无数次想象过父子重逢的场面,唯独没有料到会是这样。

他问躺在身边的小儿子张保刚:“保仁为什么这么恨我?”张保刚一时语塞。

张保刚说,他了解哥哥从小受的痛苦和委屈,“看到二十多年没见的爸爸,就像一个孩子在撒娇,发小孩子脾气,爸,你能理解不?”

距离张保仁上一次见到父亲已经过去19年了,那还是2001年张玉环案重审开庭时。这段记忆在张保仁的心里像扎了一根刺:12岁的他看到父亲戴着脚镣,在法警陪同下走上被告人席。张玉环看到前来旁听的家人就大喊“冤枉”,还伸出手,做出拥抱的姿势。

张保仁说,他永远记得父亲想要冲破阻拦抱自己的动作,可他的面容却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模糊。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是2001年11月28日,江西高院作出的终审裁定。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张保仁一直以为,缓两年的意思是先坐两年牢,时间到了,仍然要枪毙,“我以为我再也没有爸爸了。”

2020年7月9日,江西高院开庭再审,张保仁陪着母亲宋小女在进贤县法院观看视频直播,他几乎想要凑到屏幕上,想看清楚父亲的脸,但镜头中只能远远看到一个穿着白衣服、走路有些一瘸一拐的身影。

8月4日,江西高院宣告张玉环无罪。得知父亲沉冤得雪后,张保仁和张保刚火速赶到了张家村,搀着母亲和婆婆(江西方言,即奶奶)等待他回家。终于,父亲身戴大红花,在众人的簇拥下走来,他径直走向了张炳莲,没有在张保仁面前作任何停留。

回家后的张玉环和母亲张炳莲在一起。

张玉环后来告诉澎湃新闻,他当时没有认出儿子,在迎接的人群里,几乎所有的面孔都是陌生的,即便是他自己的弟弟张平凡他也不认得,“一切都变了”,能认得出的只有母亲张炳莲和前妻宋小女。

父亲从自己眼前擦过,宛如陌生人,张保仁觉得十几年的等待瞬间落空。没等反应过来,站在他身边原本就有高血压的宋小女又忽然昏倒了。此刻,张玉环已被涌入家门、驾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推进了堂屋。这一幕,让张保仁彻底“失控”:“这些年母亲和我们兄弟所受的委屈一下子都窜到我脑中,他怎么可以视而不见。”

张玉环无罪释放回家的第一晚,宋小女因激动过度昏倒,张保仁和张保刚用120送母亲去县城医院治病。

冲着父亲说出那句话后,张保仁独自一人跑进了已经坍塌了一半的老宅,蹲在瓦砾堆上掩面哭泣良久。之后,他和120急救车的医务人员一起,把四肢发麻的宋小女抬上了车,送往进贤县人民医院。和父亲重逢的第一面,就这样结束了。

混乱中,有亲戚质问张保仁:你又为父亲付出了多少?“这确实是一句灵魂拷问”,他说,他不是不想,只是做不到,“我结婚比较早,经济方面也是不允许,我不能不工作,不然我小孩和媳妇就没饭吃了。”

张保仁曾对澎湃新闻坦言,他没有期许过父亲出来后能与他好好相处,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父爱,“从小没有这些给我,在我记忆里面没有这些东西。”但年幼时,他也曾许下愿望,希望来日能成为一名律师,在他心里,律师是能救爸爸性命的,是很高尚的职业。

“保仁推了爸爸一把”这件事在张家内部引起风波,长辈们对他颇有责备,连说“不懂事”,但张保刚懂得哥哥。他告诉澎湃新闻,哥哥只是太想知道他在爸爸心里到底有多重了。

5日中午,张玉环终于等来了大儿子张保仁,一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

8月5日中午,张玉环大哥张民强携妻子、妹妹妹夫、弟弟弟媳以及三家的小辈一起,在张家老宅摆了一桌团圆饭,菜是从县城饭店做好了带过来的,侄子们开车送菜,来往了很多趟。可到了饭点,张玉环却执着地站在太阳底下,等待大儿子保仁回来,无论亲人怎么劝说,他都不肯进屋。

11点50分,张保仁的电话打了进来。张玉环捧着手机,独自走向家门口的小径,带着哭腔大喊:“爸爸想你啊,我想你啊,你快回来。”

半个小时后,赶来的张保仁和父亲相拥着走进老宅,张玉环激动地举起纸杯,说道:“这是我们家27年来第一顿团圆饭,我感到太高兴了。”

张保仁和张玉环坐在老宅门前谈心。

午饭后,张玉环又拉着保仁在倒塌的老宅门前聊了许久。横亘在父子间的冰山好像在正午炙热阳光的烤晒下慢慢融化。

艰难适应:“像一个新生儿,需要一点点教”

一夜未眠,早晨六点不到,张玉环就起床了。他在家里摸索着牙刷、牙膏、毛巾等日用品的摆放位置,张保刚耐心地告诉他,但一转头,父亲好像又忘了。张玉环说,可能是刚回家事情太多,抑或是在“里面”太久,出来记性变差了。

张玉环用圆珠笔在废纸板上写下未曾谋面的儿媳和孙子孙女的姓名。

他拿一小块硬纸板,一笔一画地用圆珠笔记下儿媳和孙子孙女的名字,一遍记不住,他又抄了一遍,放在床边上的箱子上。

张玉环回家前,保仁和保刚就商量好了,要给父亲买一只智能手机,方便他跟远方的孙子孙女视频。回家的第一天,张玉环在儿子的指导下学会了打电话,保刚把家里所有亲人的电话都提前存在了手机通讯录里:民强、小凡、小女、保仁……

张保仁和张保刚为父亲提前购置的新手机,里面存好了全家人的联系方式。

南昌的8月,酷暑难当,老宅没有空调,保刚让父亲吹电扇乘凉,张玉环盯着电扇,好奇地问:“这个扇子怎么还能摇头的?”

27年的牢狱之灾,锐利得像一把刀,把张玉环和现代社会割裂,他的思维仿佛仍停留在出事前的1993年。他对张保刚说,出来最要紧的事是解决住房问题,他预备花两三万元在老宅的地基上盖一栋新房子。张保刚无奈地笑了,“爸爸呀,现在农村随便盖栋房子也要几十万了喽。”

“啊,要几十万啊?”张玉环吃惊地看着儿子,好像听到了天文数字。

除了房子,他对未来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打算:请政府分两亩地,种田赡养老娘。不仅如此,他还劝说张保刚也辞掉在福建的工作,回家一起陪他种地。张保刚没有当面回绝,顺着父亲应了下来。

他说,父亲刚出来,就像一个新生儿,需要一点点教他,“等他知道现在种地不挣钱了,他就会转变想法的。”他和哥哥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轮流“陪护”父亲,直到他适应出来后的生活。

5日清晨,张保刚用电动车载着张玉环出门购物。

5日清晨,张保刚骑电动车去村里的小卖部购置食物和日用品,他特地叫上张玉环一起,让父亲看着他如何用手机付款。

角色似乎变了。曾经缺席了儿子成长的父亲,如今变成了“孩童”,而张保刚试图在帮助父亲适应新生活的互动中,寻找那些年缺失的父爱。

不过,张玉环有时还是会教导儿子,他说的最多的话是:违法乱纪的事千万不要做。张保刚又有些哭笑不得,他回道:“爸爸呀,我们现在才听你说这些,是不是太晚了?”张玉环听了,没有说话。

1994年起,宋小女便外出打工挣钱,以养活两个儿子,出门前,她把他们分别托付给婆家和娘家的亲人,保仁留在张家村,保刚则跟着外公生活。

张保刚至今都觉得,比起哥哥,他要幸运得多。外公格外疼他,常常把他拉到其他孙儿找不到的房间里,把偷藏起来的好吃的留给他。

然而,对留守在张家村的张保仁来说,白眼、谩骂、甚至殴打,都是家常便饭。他不敢还手,因为顶着“杀人犯儿子”的帽子,他做什么好像都是错的。受了委屈,他也不敢告诉婆婆。张保仁说,自从父亲出事,婆婆的性子就变得暴躁,动不动就是一顿打。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冰箱,每到夏天,猪肉都放坏了,婆婆也舍不得扔,“那就是吃蛆,知道蛆吗?”

大约八九岁时,张保刚回村里找哥哥玩,看到同村的小伙伴把张保仁摁在地上,还往他的嘴里塞牛粪,哥哥却躺在那里,打不还手。张保刚气不过,抄起路边的木棍把他们赶跑了。

张玉环回家后,现年84岁的张炳莲逢人就咧着嘴笑,年轻时的她曾经被同村人评价“嘴巴不饶人”。儿子出事后,要强的她一个人揽下了田里的活计。没人帮忙,只能拉着张保仁一起干。

直到现在,村里人还会说起张保仁小时候跟在奶奶身后放牛的场景:“小小的崽啊,还不到十岁,站在稻田里,水没过大腿,躲在牛背后,几乎看不到人。”

回忆起这段岁月,内向寡言的张保仁只说,“只有自己知道就好,心中的苦讲给别人听,别人也听不懂。”他知道父亲是冤枉的,但他选择逃避,不与人争辩,因为无用。

1997年,宋小女的父亲因病去世,张保刚也随即被送回了张家村,兄弟俩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有时两人犯了错,害怕被婆婆责罚,就整夜躲在牛棚或者稻田里,不敢回家。生病了,哪怕发高烧昏在路边,过路的村里人也只用脚踢两下,看看是否还有口气在就走开了。

有一次,家里的灯泡坏了,张保仁上手去修,裸露的电线把他整个人都电麻了,左手掌心烧出一个大窟窿。弟弟见状,上去拉哥哥,也被电得不轻。为了救人,张保刚爬上二楼平台,拽着电线往下跳,这才把电线扯断了。

“当时村里的人都传闲话,说我们兄弟两个不死,是老天爷不收。”张保刚说。只是,这些苦涩的成长经历,他们在成年之前都未曾对人说过。

回家后的第一个不眠之夜,张玉环听保刚断断续续地讲述着他和哥哥的成长经历,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和自责,“儿子怨我,我理解,我都理解的,我知道他们在外面过得不容易”。

申诉往事:“这个王律师是不是就是接我案子的那个王律师?”

高墙之内,过去的二十多年,张玉环过得同样煎熬。最初在看守所时,同监舍的人都不喊他的名字,叫他“花生米”(即“枪子儿”),意思是很快就会被拖出去枪毙的人。

张玉环两次被判死缓,戴脚镣的时长超过了六百天,以至于张平凡说,哥哥出来后走路都不一样了,两只脚总是向外翻,呈“外八字”。

张玉环说,在当时,像他一样的量刑,进监狱服刑后,如果积极改造获得减刑,十几年也就出来了。但他起初始终不肯认罪,即便是被投入南昌监狱后,他仍坚持每周写一封申诉状,一封封积累起来,等到大哥张民强前去会见时,托他带出去。

张民强告诉澎湃新闻,张玉环在牢里写的申诉状总数以千计,他有时候都会劝弟弟,也别写得太频繁了,省得看管的狱警不耐烦。每次从监狱里带出来申诉状,张民强都细心地纠正错别字,有条件的情况下,他还会托打印店的老板把文字输入电脑里,再一张张复印出来,投递到各级政府部门:进贤、南昌和北京,都有。

除了寄材料,张民强也四处打听,为弟弟寻找律师。直到2017年,他等到了王飞律师和他的申诉律师团队。王飞翻阅过历次判决书和申诉材料后,还特地去南昌监狱会见了一次张玉环。隔着玻璃,他冷不丁问张玉环:你到底有没有杀人?张玉环很坚定地说:没有。

王飞说,那一刻,他确信,这应该就是一起冤案。他教张民强开通了微博,定期将申诉的进展发出去,当时已年届五旬的张民强哪懂这个,他不是跑去工作所在的大学宿舍楼里找大学生请教,就是问律师和记者,“微博文案这样写可不可以?有没有错别字?还麻烦你帮我看一看。”

然而,外界的这些努力,监狱中的张玉环知之甚少。他说,自己每天都会仔仔细细地阅读报刊,收看新闻联播,关注点有二:一是自己的案子有没有被媒体报道,二是有没有冤假错案平反。

他会认真地记下其他冤假错案当事人的名字:赵作海、刘忠林、廖海军。尤其是看到廖海军案平反的报道,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律师王飞的名字,他激动地给张民强打去亲情电话,问“这个王律师是不是就是接我案子的那个王律师?”

直到今年7月9日张玉环案在江西高院开庭再审,出庭检察员建议改判无罪之后,有管教干部悄悄地告诉张玉环,说他的案子已经有媒体报道了,还告诉他老家的房子坍塌了。张玉环想再追问些细节,对方却怎么也不肯说了。

从再审开庭到宣判无罪,张玉环又等待了26天。得知宣判日期的那天,他激动地没有睡着。监狱里一些狱友见他要出去了,还有想托他转达申诉的。

出来后,张玉环觉得自己的视力明显糟糕了,他说那是在监狱里加工衣服熬坏的,他央弟弟张平凡去给他配一副眼镜。同时,他还要求儿子为他准备一本空白的日记本。监狱里养成的习惯,他还留着。

他努力地学习着周遭的新事物,但一切都变得很难。他更习惯回忆过去的事,他会拉着保刚的手说起他小时候有多顽皮,保仁的脾气就要和顺很多。但说着说着,笑容又突然停止。

张玉环对着媒体讲述自己被卷入冤案的前后细节。

围观之下:“拿钱也买不回我这二十七年的青春年华”

无罪至今,除了和亲人相见团聚,张玉环还要不间断地应付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媒体记者,对着成排的镜头,他紧张万分,用手搓红了手臂上的皮肤。

提问几乎如出一辙。他一遍又一遍回忆着他是如何被卷入案子,如何经历严刑拷打,如何在二十七年的牢狱生涯中坚持下来的。

张玉环向澎湃新闻展示手上被打留下的伤疤。

每每说到被刑讯逼供的细节,平常讲话轻声细语的他总会异常激动,并卷起裤腿,露出留在大腿根部的疤痕,说是受审讯时当年被狼狗咬伤。车轮战似的采访让他应接不暇,实在累得不行了,他就躲进老母亲的房间里,在床上躺一会儿,还没睡着,记者的电话又来了。

从张玉环的讲述中,人们能够大致拼凑出他出事前的生活图景:父亲生前是村里的能人,人缘颇好,哥哥从事粮油生意,他自己是木工,一家人生活得自给自足。

可这一切都被击得粉碎,他总用“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来形容自己目前的处境。

宣判无罪当日,江西高院法官和其他官方工作人员等20多人到监狱向张玉环赔礼道歉,回家当晚,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连说了三遍以上“感谢政府,我接受道歉”。

可渐渐地,张玉环说自己不想接受道歉了,“就算道歉,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拿钱也买不回我这二十七年的青春年华。”

他反复向澎湃新闻表示,他希望能够追究当年办案人员的刑事责任,“我这个案子就是刑讯逼供造出来的,他们放狼狗咬我,把我的手背着铐起来,我才招认的。”

张玉环不知道的是,他的讲述通过媒体报道在网络上引发了舆论热议,被宣判无罪之后,与他相关的话题连续三天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

有热心的网友看到报道以后,特地带着一家老小驱车从县城赶到张玉环家,送上安慰。有的说是被张家人27年坚持申诉的经历所感动,有的则说是想见一见“被羁押最久蒙冤者”的真容。

无论如何,张玉环以这样尴尬的方式红了。

他问来的人:“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事?”对方答,网上都报了。

“什么网啊?是这么大的网吗?”他一脸疑惑,用手在空中比划着画了一个圈。

(来源:澎湃新闻)

三分钟教你学会算八字!

学习易学一般都要用到八字,翻看万年历会浪费很多时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此出现了很多算法,但算法越多越使初学易者不知改如何选择。在此向大家推荐一种快速算法,希望能对初学易者有所帮助。 一、算年干支。用年数减去3,得数的个位数字对应的天干为年干。再用这个得数除以12,余数对应地支为年支。例如算1991的干支:1991—3=1988,个位8对应十天干中的辛,1988除以12得165余数为8,对应地支为未,则1991年的干支为辛未。

二、算月干支。用年上起月法。将左手的五个手指分别对应1甲、2乙、3丙、4丁、5戊,右手对应6己、7庚、8辛、9壬、0癸。 地支:1子、2丑、3寅、 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 11.戌、0亥。 注意一月为寅,二月为卯,以此类推。推算月、时干支口诀 :

天干五合前为主,月时干序一至五。

年干隔数配寅月,日干配时本数身。

古往今来,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是按天干五合的方法,分成五种情况,即甲、己之年(日)定月(时)的方法相同------。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并一前一天干为主,即甲、己以甲为主,乙、庚以乙为主,------。“年干隔位配寅月”,推算某年的月干,先看该年干与何干相合,然后按“天干五合前为主”的方法,查出该干的序数,并设此干为零,按序数隔干确定寅月的天干。如98年是戊寅,戊癸干合,戊年与癸年的天干相同,属于同一种定寅月天干法。五的序数尾5 ,从5 开始,隔己、庚、辛、壬、癸五天干到甲,就可以算出98年寅月的天干是甲,其他月的天干就好推算了。

三、算日干支。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

(一)、口诀:

乘五除四九加日,

双月间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

三五七八十尾前。

(二)、举例说明:

例一:1996年1月16日

(96×5+96÷4+9+16)÷60=8余49,49即为六十甲子序数。9对应天干壬,49除12余1对应地支子,对应干支为“壬子”。

例二:1997年2月16日

(97×5+97÷4+9+16+30+2)÷60=9余26,26即为六十甲子序数。6对应天干己,26除12余2对应地支丑,对应干支为“己丑”。

例三:1998年3月16日

(98×5+98÷4+9+16)÷60=8余59,对应干支为“壬戌”。

例四:1999年4月16日

(99×5+99÷4+9+16+30+1)÷60=9余35,对应干支为“戊戌”。

例五:2000年7月16日

(100×5+100÷4+9+16+2)÷60=9余12,对应干支为“乙亥”。

例六:2001年10月16日

(101×5+101÷4+9+16+4+30)÷60=9余49,对应干支为“壬子”。

(三)、注解: 第三句中的“整少一”,为能被4整除之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第四句反映的是大月规律,即8月加3、11月加5,依此类推)。

说详细一点:一月二月比较特殊,平年时一月加1,二月加2.闰年时一月加0,二月加1(这就是一二自加整少一)。三月加0,四月加1,五月加1,六月加2,七月加2,八月加3,九月加4,十月加4,十一月加5,十二月加5.。

四、算时干支。“日干配时本身数” ,此句推算方法与年干定寅月天干发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日干合干以后,从合之干的前干本身算起,按序数查,到何干,便是该日子时的天干。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

浅议养鸽“五字经”

搜鸽网为鸽友们带来养鸽赛鸽小常识以及鸽界趣事,关注搜鸽网微信公众号,下载搜鸽网APP(各大应用市场可以搜索到),为您带来实用养鸽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如有问题更可留言,有问必答。

一直以来,人们常以“种,养,训”作为玩鸽子的“三字经” 。根据多年玩鸽子的经验和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玩鸽子应该是以“种”字当头的“种,配,养,训,赛“五字经”。“种”是基础,没有好种就没有优良的遗传基因。“配”是关键,只有科学配对,才能繁育出好鸽子。“养”是保障。“训”是操练。训鸽百日,赛鸽一时, “赛”是目标,是动力。没有赛, “种,配,养,训”就失去意义,失去光彩。“种,配,养,训,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笔者现以浅薄己见,谈谈“种,配,养,训,赛”五字养鸽经的体会,与鸽友流。“种”是基础,没有好种, “配,养,训,赛”就无从谈起。

那么什么是好种呢?当今,国内国外养鸽名家,名鸽,名种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詹森鸽系风靡世界,久盛不衰。还有我国的李种,汪种鸽,超远端放归属世界顶级。

各种类型的种鸽,尽管羽色不同,眼砂不同,身体结构不同,但它们却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具有良好的遗传能力,所生后代赛绩优秀,或者种鸽本身及它的平辈或上代也有优秀赛绩。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具有良好遗传能力,所生后代或平辈或上代赛绩优秀,不管它是什么类型,什么血统,甚至有的还不清楚它是什么血统的鸽子,笔者认为:都可以视为好种鸽。用这样的理念去认识和选择种鸽,我们的视野就拓宽了。既可以选择前者,也可以选择后者。不过选择前者比后者花费要多得多,收入高的养鸽人可选择前者;收入低的应该以后者为主要选择目标。有一句购物名言:“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才是我们选购种鸽的座右铭。

笔者曾于1994年花600元钱购进三只超远程成绩鸽的下代鸽,其平辈的成绩也较好。其中有一只是镇江放酒泉亚军的儿子,与其有血缘关系的一岁母鸽交配,作出子代放1000公里多次获奖。1997年选其中一只两次千公里获奖鸽参加香港回归杯比赛,获得了第9名。

配对是关键。怎样科学配对?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现在有不少配对成功的经验,关键是我们去怎样学习,借鉴和掌握。武高平先生撰写的“詹森育种原理”是一本总结詹森鸽系配对育种经验的专著,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性。该书列举了多种配对公式,归纳起来为远亲配,血缘(含轮回交替)配,近亲配和提纯杂交等。用这些方法作出不少好种鸽和成绩鸽,其中不乏冠军鸽。

最典型的配对范例是:用“克拉连977♂”作基础种雄,分别配“石板65♀”和老麦克孙子作出的姊妹两只鸽。姊1977BCW♀配“红眼78♂”作出“803♂“(本配对作出超过15只冠军鸽),再与其姨(母亲的妹妹)” 801♀“配,作出鹰鼻AU83 -331BC♂(三次冠军,直子10只冠军鸽)。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詹森育种原理”,总结配对经验,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种,名鸽和品牌。

近两年,笔者曾用同母异父配和同父异母配的儿子再配它们的女儿以及用回血鸽配杂交鸽作出的子代参加县,市信鸽协会的比赛,分别获得400公里第10名; 500公里冠军,第5名,第12名,第15名和第18名; 620公里第5名; 700公里第15名,第18名等成绩。甚至用同父异母的儿子配同父的女儿作出子代参加300公里百日龄鸽赛,获得了第13名。同父异母配出的子代集中了父鸽的优势,羽色,眼砂似父的雌鸽比似母的雌鸽跑得快;同母异父配出的子代集中了母鸽的优势,羽色,眼砂似母的雄鸽比似父的雄鸽跑得快。而雄鸽又比雌鸽归巢率高。这充分印证了詹森“父传子女,母传子”的遗传原理。

配对育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应建立信鸽交配竞翔记录档案,全面掌握交配种鸽的血统,血缘关系,遗传能力及遗传倾向,后代鸽的竞翔表现及成绩,研究种鸽交配是否科学,是否成功,对成功的尤其是黄金配对要珍惜保留;对失败的要及时放弃或调整或淘汰,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交配育种水准。

“养”是保障。没有好的养功,鸽子就没有健康和活力。要保证鸽子所需营养和维生素,矿物质的充分供给,做到合理配食,定时定量喂养。给鸽子提供清洁宽敞的巢居环境,定期让鸽子洗澡,做好防疫,消毒,驱虫等保健工作,这样鸽子才有强健的身体,愉悦的心情,强烈的恋巢和归巢欲望。实践证明,巢房太拥挤,是造成幼鸽丢失的原因之一。

“训”就是操练。在训练中对鸽子实行集约化管理。所谓集约化管理就是实行集体约束控制管理。采取强制性手段对鸽子进行家飞训练,同时采取食物诱导手段对鸽子进行召回进棚吃食训练。这既是一项控制性训练,也是一项亲和性训练。坚持每日早上和下午定时开棚家飞,定时召回,定时喂养。每次家飞时间应在60分钟左右。对家飞召回,喂养实行信号管理,做到放之即飞,召之即回,回之即食,令行禁止。可用红旗,鸽哨,语音等作为信号。在发出召回信号时,配合食物诱导鸽子迅速进棚吃食喝水。采取食物诱导,一定要做到头天鸽舍不剩食,次日早上空腹飞行。鸽子在饥饿状态下,条件反射才起作用,鸽子一见主人在棚中撤食,就会不顾一切地往棚里钻,久而久之,形成鸽子既依恋食物,又依赖主人,也不怕主人的习惯。这对日后比赛鸽子归巢,进棚,电子扫瞄或抓鸽都大有益处。一群优秀健康的鸽子善于高飞,远飞,长时间飞,常常排成一字形掠空而过。但是,鸽子和其他动物一样有其惰性的一面,有时懒飞和时落时飞,这时我们必须采取强制手段,用鞭炮或其他方法撵鸽子飞行。经过多次强制飞行后,鸽子会形成飞行惯性,一出棚就飞,不见主人发召回信号就不敢落棚。如果采取强制手段鸽子仍然拒飞,说明鸽子身体状况有问题,应该检查鸽子是否患病或受外伤。经过对症治疗后,鸽子的飞行状态会很快恢复正常。

“赛”是目标。养鸽百日,赛鸽一时, “种,配,养,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参赛。首先要制定参赛计划。现在各地信鸽协会较多,应该把各协会的训练比赛日程按时间顺序统一排表。根据各协会的计划和本棚实际,确定哪些鸽子参加哪些训练,哪些鸽子参加哪些赛项的比赛,参赛鸽力量如何调配,列出具体赛鸽名单,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做好训练比赛记录。从100公里开始,记下当天天气情况及每只鸽子的归巢时间,进棚快慢和在本棚中的名次。并及时了解鸽友的鸽子归巢时间,与自己的鸽子进行比较。赛事结束后,根据记录决定鸽子的去留,并将记录入档备查。

其三是调整赛鸽在决赛前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鸽子在决赛前的身体状态应该是:精神抖擞,两眼炯炯有神,羽毛紧而光滑,托起翅膀感觉有浮力,膀条拉开有弹性,龙骨略高于腹肌,身体轻而不沉。鸽子太肥太沉了,肯定跑不快,要减少玉米等含淀粉高的饲料,增加稻谷等粗纤维饲料喂养,同时强化训练,达到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减轻体重的目的。心态调整可采取寡居法,撵蛋法,抱雏鸽法(出生一周左右当宜)及生鸽入笼法等,诱导赛鸽的恋巢,归巢欲望。只要把鸽子的身体,心理状态调整好,就有可能取得好赛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