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8日生辰八字(1973年8月8日的人命运)

孤独是毒 2023-08-23 18:53:33 网友分享

你知道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是多少吗?

为迎接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解放军报微信开设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知识”专栏,以帮助广大网友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

中国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都不一样,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章程》第十九条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中央委员会决定。可以说,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与当时全党人数有关,也与大会会址有关。

一大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上海、嘉兴

参会代表13人,其中各地代表12人,分别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何叔衡,广州的陈公博,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自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当时全国只有50余位党员,代表比例差不多是四分之一。

一大代表群雕

二大

1922年7月16日-7月23日 上海

参会代表12人。比一大代表还少一人,是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最少的一次。据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联合编纂的《中国组织史资料(1921-1997)》(2000年出版)记载:二大代表为12名,分别是“上海代表杨明斋,北京代表罗章龙,山东代表王尽美,湖北代表许白昊,湖南代表蔡和森,广州代表谭平山,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原文注:其中代表名单缺1人)。

三大

1923年6月12日-6月20日 广州

参会代表40人。三大会址纪念馆解说词说“至少40人出席大会”,而展板上是40位代表的照片或画像,其中39位姓名详实,另有一位“姓名不详”。这39名代表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王荷波、张国焘、王用章、邓培、瞿秋白、林育南、邓中夏、谭平山、张连光、刘仁静、朱少连、项德龙(项英)、罗章龙、徐梅坤、高君宇、王俊、何孟雄、王仲一、冯菊坡、刘尔崧、陈天、张德惠、刘天国、陈福涛(陈为人)、张太雷、刘天章、向警予、陈潭秋、阮啸仙、孙云鹏、沈茂坤、于树德、金佛庄、恽代英、袁达时,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三大会址纪念馆40位代表的照片或画像

三大是李大钊唯一参加过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陈独秀、李大钊、唯一一次共同出席的党代会。

四大

1925年1月11日-1月22日 上海

参会代表20人。据四大纪念馆介绍:大会出席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林育南、庄文恭、陈潭秋、李维汉、朱锦棠、范鸿劼、李逸、阮章、谭平山、项英、周恩来、彭述之、汪寿华、李立三、李启汉、王荷波、尹宽等20名,其中有表决权的14名,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五大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武汉

参会代表82人,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任弼时、、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代表人数比前几次大幅度增加,当时全国党员人数达到57967名,比上一次党代会时增加了50多倍。

六大

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苏联莫斯科

参会代表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84人。但由于时间紧迫,加上国内正处于严重白色恐怖中,多数省份来不及选举代表。、朱德、、陈潭秋、李富春等党内主要领导人由于种种原因也不能出席六大。参加六大的代表有瞿秋白、周恩来、蔡和森、苏兆征、向忠发、李立三、邓中夏、项英、张国焘、王若飞、关向应、夏曦、黄平等人。

七大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延安

大会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本次大会代表人数大幅度增加,并开始有候补代表。一是当时全国党员已有121万人;二是与六大间隔时间有17年之久,随着各根据地日益壮大,原有的代表名额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各地党组织根据中央的要求又补充选举了一些代表;三是大会会场是新建的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可以容纳上千人开会。

朱瑞的七大代表证

八大

1956年9月15日-9月27日 北京

大会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正式代表人数首次超过1000人,当时全国党员已有1073万。八大是中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大会。会场选在新建的北京全国政协礼堂,能容纳1200人开会,因此与会代表超过1100人。

九大

1969年4月1日-4月24日 北京

大会代表1512人。因为首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因此代表人数又比八大有较大幅度增加。

十大

1973年8月24日-8月28日 北京

大会代表1249人。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8月18日 北京

大会代表1510人。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9月11日 北京

大会正式代表1600人,候补代表160人。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北京

大会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从十三大到十五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都在2000左右。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10月18日 北京

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9月18日 北京

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正式代表人数首次超过2000人。以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代表人数都在2000以上。

2002年11月8日-11月14日 北京

大会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

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10月21日 北京

大会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

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 北京

大会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

十九大

2017年10月18日-10月24日 北京

大会正式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

最后,我们再简单归纳一下:

一大至五大,代表人数为两位数;从六大起代表超过100人;从八大起代表超过1000人;从十五大起正式代表超过2000人。

(作者系军史专家)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作者:徐平

编辑:李露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王洪文点不动

#头条创作挑战赛#

“俺的名字是你小子能喊的吗?你坐政治火箭行,领导军队不行!”脸色铁青的他坐在会场中,看似一言不发,实则心中愤懑不满。

当他再一次被念到名字时,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坚定立场,让主持者不得不尔,在场的人也无可奈何。

所幸有解围的人机智地处理了这个插曲,会议才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别看他用语不文,虽然在纸上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实战中,他用自己的智慧令敌人防不胜防,为国家打下一场又一场胜仗。

这位个性武将就是。

倔强本性无人能抚

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太行呢。待太久了,会油。”

说完这句话后,毛主席稍稍停顿了一下,继而缓缓讲出了此次会议的重要决策之一:“因此,我有个提议,就是将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

的确,一个人倘若长时间待在同样的位置上,容易产生懈怠心理,面对挑战,就会一条老路走到底。

此外,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因为交情深,极易形成小团体,进而滋生,影响办事效率。

1973年12月22日,中央召集了八大军区的司令,以及军兵种的主要领导,根据毛主席的意见,正式宣布对调命令。

会场上,毛主席意欲给王洪文一次机会,让他在众将帅前树立威信,于是委托他在会议上点名。王洪文对其中的深深浅浅毫无察觉,拿起册子,就大声点起名来。

但点到的时候,久久没有人答应。王洪文向会场望去,只见一张面色阴沉的脸。随着时间流逝,气氛多少有了些拔刃张弩的意味,在场的所有同志大气也不敢出。

王洪文在上海待过一些时间,自认与的交情尚且不错。于是,他又壮着胆,点了一次:“!”

回应王洪文的,是的茶杯重重磕在桌子上的声音。而这次回应,让王洪文彻底醒悟。的暴脾气和牛性子,王洪文无可奈何。

毛主席熟知的方头不劣,但在如此重要的会议场合之下,这个小插曲让毛主席也不禁面带几分怒气。机智的周总理见事态发展不对,立刻过来救场。

只见他走到台中,一边从其他军区司令员点起,“,陈锡联、杨得志...”,一边借势从王洪文手中接过点名簿。

剑拔弩张的气氛,随着各大军区司令员一声声响亮的回应,逐渐缓和。点完名,周总理宣布了对调令的具体细节。

北京军区司令员,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

南京军区司令员,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但其实,当时全国有十一大军区,除了上述的八大军区之外,还有成都、昆明和新疆军区。

局势动荡引对调

国内局势动荡,导致“十大”提前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之一就是周总理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

报告中对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指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是历史的主旋律。1973年12月,距离“十大”召开已经过去四个月了,国内外仍然四方云扰。

放眼世界,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石油危机;定睛国内,争论不断,惹得人群沸沸扬扬。

危机四伏,朝不保夕,国内社会必须要安定下来。尧趋舜步,才能团结四面八方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敌。

对此,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将八大军区司令对调,并要求,在命令下达的十天之内,各军区的司令员都要到达自己新的工作岗位上。

此外,每人按规定只能带十人之内的工作人员。

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岗位,突然被告知要离开,司令员们或许心有不舍,但国家的安定更为重要,所以他们轻装上阵,干净利落地执行了命令。

不能让枪指着党

从我党与军队的关系变化来看,是党对军队有着绝对的领导权。但是,实际上的情况与过程却盘根错节。

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席话:“一直以来,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有了军队才有了党,但军队是用来守护党的,而不是用来伤害同胞的。一旦没能握紧手里这杆枪,它就有可能走火伤到自己。”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经历了重大的历史性战略转变,从土地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战争,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向对外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

但随着国共合作,中国对军队的领导逐渐削弱。红军军队在改编过程中,政治工作被无形忽略了,使得一些腐朽思想趁机上位。

1937年7月,彭德怀在中国工农红军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红军改编的中心问题是“保障的单一领导。”

要明白,坚持中国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根基,也是战胜一切的法宝。

所幸,长期的游击战环境并没有使军队溃散,反而使得军队的政治工作越来越完善,催生出许多灵活有效的形式。

全军经过党内整风和学习教育,军队建设和政治工作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回顾人民军队的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强有力地证明了只有不断依据当下变化的形势处理军队与党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用枪出力。

牢记历史发展的经验,毛主席从中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对军队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特别是直接领导者的动向,抓得非常紧。

毛主席一直兼任着中央军委主席,要求军队中的重大事件都要向他报告,就算是营、连的调动也要经过他的批准。

有一次,毛主席与谈话时也曾提及军队的问题,说:“虽然我已经很仔细了,但咱们军队并没那么纯,里面有派,经常闹得不可开交。”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军队领导权和内部状况的强烈重视,而这也是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主要原因。

莽汉只为一人遣

当时担任的是南京军区的司令员,面对调令,他明确表示,除了南京,哪里都不会去的。

戎马一生,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唯独对一个人十分敬佩。这个人就是毛主席。

所有人都明白,最听毛主席的话,只有毛主席可以治得了他。而毛主席也十分赏识,认为他有胆有识,有忠有勇。

二人相识以来,毛主席曾两次救了,也曾多次保护毛主席。一起经历过数次生死考验的两人,成为了彼此信任的好友。

虽说是脾气火爆的铮铮硬汉,但面对外界止不住的蜚短流长,心里竟然也开始质疑自己起来。

一次与毛主席会面,开口第一句,居然是主动舍弃自己的乌纱帽。

“同志,你可是南京军区的司令员,要振作起来,把部队给领导好!”毛主席铿锵有力地说。

听后,破涕为笑,掷地有声地回答道:“主席,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赏识和爱惜,才得以度过一段又一段艰难时期。以至于后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

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享年83岁。得知消息的痛苦万分,继而朝着北京的方向庄重地敬了个礼。

连续几天,都茶饭不思,常常独自在房间里,静静地看着毛主席的照片,一坐便是好几个小时。诚然,与毛主席之间的深厚情谊,早已超越了上下级的关系。

金戈铁马走一生

“许司令是靠打仗起家的,战争是他的事业。”聂凤智是与并肩作战多年的同志,对十分佩服。

年少时,曾在少林寺习武,十八般武艺可谓样样精通。此外,还汲取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招式。

这段习武经历,虽然刻苦,但也为的后期参战打下夯实的基础,从敢死队一路勇往直前,成为开国大将之一。

冲锋陷阵的时候,独扛大刀,耍起来无人能敌;玩捉迷藏,让队友心服口服;一招高举石狮打败苏联的“大力士”,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是从底层一级一级升上来的,各种各样的仗都打过,经验丰富,粗细结合,经常令敌方溃不成军。

回顾他的一生,打仗无数,大多数都是险恶、诡异的战斗。但勇莽无敌,面对强硬的对手,敢打敢拼,视死如归。

从战士到团长,从南京到广州,一代勇猛战将,74岁高龄的仍赴战场指挥,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自古忠孝难两全

一生精忠报国,磊落坦荡。但在内心处,唯独对一个人身怀愧疚。这个人便是的母亲。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二十年来投身革命,也未曾回过一次家,探望自己的母亲。终于,有一次得以衣锦还乡,却又被告知前方战线紧急,需要他立马支援。

出发前一晚上,许母亲挑灯为赶制了一双鞋。天微亮,便跪别母亲,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许母明白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深深地不舍都只能藏在一针一线中,独自为他祈祷平安。

1985年,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并没有火化其遗体,而是按照遗愿,将父亲安葬在了许母的旁边。

一步棋一心明

对调令宣布后,毛主席明白的刚烈性格,虽然有些许恼火,但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去说服他,而是像好友一样,邀请他一同下棋。

并不擅长下棋,但他特别敬重毛主席。所以面对毛主席的邀请,他非常干脆地答应下来,随后就应邀去了。

二人见面,发现毛主席面带微笑,心里顿时轻松了不少。棋局一开始,毛主席便拿起黑棋中的老将往旁边移了一下,让十分惊讶。

“主席,这才开头呢,怎么您就动老将了?”以为毛主席搞错了,提醒道。

毛主席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人老了,指挥不动了,只能由我这个老将先来动一动,挪一挪喽!”

这番话如当头一棒,让顿然醒悟。“主席,我永远是您的兵,您指挥哪里我就打哪里!”棋局结束回去,立马收拾行装前往广州。

到达新的工作岗位,秉着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立下了许许多多的丰功伟绩。实践出真知,此次举措果然稳定了当时动荡的政治局面,保住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八大军区对调令因此成为建军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不仅能够为军队注入新鲜血液,防止军区小团体的出现。

还能促进各大军区互相交流学习,对如今的现代化军队管理和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得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所有旧时代军队,熠熠生辉。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历史巨涛的一浪又一浪中,它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古往今来,领袖们都必有大智慧。正如《东方红》这首歌曲中所赞颂的,毛主席凭借着过人的远见卓识和雄才伟略,引领着党和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让中国这颗红星冉冉升起,再一次在世界上放射出属于自己的夺目光芒!中国,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