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蒿(严嵩)

无药可救 2023-07-15 15:12:41 网友上传

《大明王朝1566》—严嵩:嘉靖帝明知道他是奸臣,但就是要重用他

排版丨柒十

编辑丨紫石晓影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明明知道严嵩是奸臣,但为什么还如此重用他?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严嵩自己也很清楚,嘉靖没有处理自己,那就是因为自己还有很大用处,从下面这句话就能听出严嵩的态度。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在发表感慨,其实他是故意说给后边的嘉靖听的,一是表明自己的总方针,我虽然坏,但我还是在为了大明王朝。第二点就是为了告诉自己儿子:脏活由我来干,你别总往自己身上揽,要不然严家就要断后了。但他儿子就是不听,在后边还是主动为父亲做着各种脏事。

还有就是嘉靖和严嵩之间的真正关系,嘉靖确实是呼风唤雨的那一个,但他也不是什么好人,生性自私,贪婪,本以为自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但还是不停的招惹各个官员,引起他们的不满。

说白了,就是嘉靖确实可以呼风唤雨,但自己同样也会挨淋,这时候他就需要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任务,而且这个伞还必须得够耐用,实力够强。

这人是谁呢?严嵩。只要严嵩在自己控制范围内,势力大点没关系。

所以严嵩就是绝佳“遮风挡雨”的那个人,那这就有一个问题,严嵩究竟是怎么为皇上遮风挡雨的?

第一点,就是化身为“背锅侠”,善于替上司背锅,是严嵩这种老职场一生的经验。而且你看他佝偻的身形,一看就是从小背到大的。

严嵩为皇上遮风挡雨的第二点,就是没有谋权篡位的野心,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他知道自己只是皇帝的工具,只要在嘉靖那自己还有利用价值,那就自己还可以敛财。

整个集团一旦出事,严嵩就是第一负责人,只要国家一治理有方,嘉靖就是第一功绩者。所以这种关系在皇帝那里很好,所以才舍得重用他。

只要严嵩不死,那严党就不会翻天,他就有一点点像刘德华饰演的雷洛探长,黑的白的都吃得开。

那既然严嵩这么懂皇上,并且这么懂游戏规则,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呢?其实这个答案就很简单了,一般人都能看出来这两点原因,第一点就是他的儿子,严世番还是很不争气的,把每一件事都想得很简单,觉着这没事那没事的,结果还是得让老爹来为自己擦屁股。而且严世番还很鲁莽,经常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从而给了对手关键情报。

但这也没有办法,谁叫他是严嵩的儿子呢。第二点原因,就是半路闯出了一个海瑞。

在《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明明是清官,但为什么被皇帝视为最大的眼中钉?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海瑞太清流了,眼里一粒沙子都容不下。严嵩跟嘉靖帝的关系本来很平衡,相互制约,没有太大的风浪。但海瑞的出现,彻底把天平给打翻了。

他没有遵守各个官员之间的规则办事,只身一人闯入狼窝还能进退自如。这种实力很快就让反派们对他虎视眈眈。而且海瑞还一上来就盯上了严嵩。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海瑞没有在最后进行那波自杀式大总攻的话,严嵩会一直是嘉靖帝绝佳遮风挡雨的那个人。但严嵩的倒台,嘉靖帝也就快玩完了。因为没人给他遮风挡雨了,那他这个一国之主,也将暴露在风雨之中。

那么海瑞究竟算不算好人?算,海瑞绝对是好人,官场中的一股清流,而且还是清流中的清流,但他不算是一位好官员。

他敢说敢做,整个国家,敢频频说皇帝坏话的,恐怕只有他一个人了。海瑞想让皇帝认清谁是奸臣谁是清流,然后让皇帝只用清流,不用奸臣。

但他不明白的是,奸臣是除不完的,总会有清流变成奸臣,天平总是要平衡的。

所以嘉靖帝在最后的时候,说出了黄河跟长江都不能偏废的道理。

但在海瑞眼里,自己服务的对象不是自己的上级,不是皇上更不是国家,他服务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黎明百姓,只要能给百姓带来福音,海瑞可以做任何事。

屏幕前的你认为海瑞是不是一个好官呢?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吧!

不过,说到剧中的海瑞和嘉靖,那就必然会联系到历史上真实的海瑞和嘉靖。历史上的嘉靖跟陈宝国饰演的嘉靖差别会有多大?

《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帝,跟历史上的嘉靖帝有什么区别?

剧中的嘉靖是从不理朝政开始的,也就是他倒台的后20年,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他这段时期的光辉时刻。

其实在历史上,他的光辉时刻是在上朝的那20年。嘉靖帝执政共有45年,在他执政的前20年可以说是大明王朝发展的巅峰时期。

这段时期的嘉靖帝才算是真正的真正的神话,国家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极其稳定,成为了整个明朝第二个发展高速期。

还有军事方面,无论是修边墙还是抗击倭寇,嘉靖帝都能表现出超前的军事意识。但是,这么好的国家状况,为什么嘉靖帝突然就不理朝政,变成了荒淫无度的“超级计算机”了呢?

其实这就要说一个历史事件,彻底导致嘉靖帝退居幕后,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壬寅宫变”。

这场事件让嘉靖帝突然明白,自己对国家越有价值,就越会有对自己虎视眈眈的组织。

并且他还有一次差点死在宫女的手里,这就让疑心本来就重的嘉靖,更加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人。

所以他就逐渐对朝政失去了兴趣,于是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不上朝治理。也就从这开始,国家的盛景逐渐开始没落了起来,各行各业也都变得暗流涌涌,倭寇也对国家做着各种挑衅。

所以历史上的嘉靖,在后来的二十年并没有电视剧中那样神话,虽然也在努力地治理着朝政,但还是亲手把大明朝拉入了泥潭。

所以历史上的嘉靖帝,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这也是为什么他在世人面前的争议很大。

不知屏幕前的你怎么看待历史上和剧中的嘉靖帝呢?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吧。

明朝头号政治家,为扳倒奸臣不择手段,还不惜把孙女嫁给奸臣孙子

《明史·列传第一百一》一开始就讲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有一个小孩,刚满周岁就掉入一口枯井,救出来后三天才醒过来,家人以为他没命了,差点把他埋掉。

五岁的时候,这个倒霉孩子又“玩”了相似的一出,而且比上回更惊险。

那一次,他随父亲途经括苍山(位于浙东中南部,浙江名山),竟然从高崖坠下,若不是衣服被树枝挂住,小命就没了。

这个倒霉孩子,就是号称“明朝头号政治家”的徐阶。

01

徐阶,今上海松江区人,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内阁首辅。

1523年(嘉靖二年),徐阶考中探花,被授翰林院编修。

徐阶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无论谁对他讲了什么,他基本上都能做到守口如瓶,因此深受信任,人们都愿意与之交往。

当然了,他最值得称道的品质,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大胆”。

比如,在翰林院的时候,内阁大学士张孚敬吃饱了撑得慌,向嘉靖皇帝建议革去孔子文宣王名号,并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

嘉靖皇帝说,这事儿我也不好做主,老规矩,让大家讨论吧,其他大臣都怕张孚敬,虽然都觉得这个主意馊得不能再馊,但都不敢吭声。

张孚敬很得意,以为事情就这么定了,谁知徐阶坚决反对,而且有理有据,张孚敬蒙了,他一直以为他是他的人!

张孚敬脱口而出:“你想背叛我吗?”

徐阶的回答是:“背叛的前提是依附,我从来就没依附过你,何来背叛?”

说完这话,徐阶“长揖而出”。

对上司如此鄙夷和不屑的结果,是他被贬为福建延平府推官。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嘉靖皇帝被徐阶的态度激怒,把他赶出朝廷后仍不解气,竟然在柱子上刻下八个大字:徐阶小人,永不擢用。

然而,由于在福建做推官期间干得非常出色,嘉靖皇帝貌似很快就忘了他的誓言。

那以后,徐阶接连升官,从黄州府同知到浙江按察佥事,再到江西按察副使等等。

再后来,徐阶还当过翰林院侍讲,给皇太子讲学。

再再后来,他丁母忧归来后又升为国子祭酒,历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

据说,嘉靖皇帝忘了“永不擢用”的誓言,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提拔,一是他认为徐阶为官勤勉,二是因为他擅长写青词。

青词又叫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这种以文字华丽为主要特色的文体,最早产生于唐朝。

而明朝的嘉靖皇帝,由于他自己是个青词爱好者,所以喜欢重用擅长写青词的人。

据《明史·宰辅年表》统计,嘉靖十七年的内阁十四个辅臣当中,就有九个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其中就包括徐阶,还有著名奸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蕃。

02

而徐阶最大的贡献,当然不是什么吃不得喝不得的青词,而是扳倒“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杀害忠臣,忽视边事,导致边防废驰、财政枯竭、国家岌岌可危”的奸臣严嵩。

据史料,1539年后,嘉靖皇帝就开始沉迷于道教,整天想的是长生不老,竟然长达二十年不理朝政。

作为内阁首辅,严嵩“当仁不让”地把持了朝政,把国家搞得一团糟,七十岁之后,因年高体弱糟蹋不动了,又把朝政交给儿子严世蕃,让他继续糟蹋。

与老子相比,这个儿子更不是东西,卖官鬻爵、横行霸道、搜刮珍宝……

严嵩这种奸贼,自然成了徐阶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把他拔掉,实在不舒服。

然而,要扳倒这种深受皇帝老儿信任,树大根深,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的奸贼,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何况一开始,徐阶就犯了个错误。

徐阶犯的错误是,不少大臣都怀着“跟着老严有肉吃”的心思,依附了严嵩,他却偏要做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结果他不但没肉吃没汤喝,眼看连性命都难保。

当严嵩怨恨他不肯依附,天天在皇帝老儿面前说他的坏话,他写青词的水平再高,也抵不住这样的诽谤。

他决定改变策略。

从此以后,严嵩做什么他都“支持”,再也不与严嵩作对,至少是默认。

为了彻底取得严嵩的信任,或者说,为了演得更加逼真,徐阶竟然不惜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为妻!

严世蕃十分瞧不起他,时常对他进行人格侮辱,但他也若无其事,左脸挨了打,又把右脸送上去。

因为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先把命保住。

徐阶变得更加不要“节操”。

皇帝喜欢听什么,他就说什么,开始唯心地拍马屁。

嘉靖皇帝一高兴,便加徐阶少保头衔,让他兼任文渊阁大学士。

成功跻身内阁的徐阶,从此以后有了参预机务的权力。

成功博得嘉靖信任、加太子太师头衔后,徐阶在朝中的地位,就仅次于首辅严嵩了。

03

然而,与严嵩地位的日益接近,并不意味着扳倒他是很容易的事情。

在严嵩依然受宠的情况下,贸然行事的结果,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徐阶明白,只有当这个奸臣失去宠信......

机会,终于还是降临了。

嘉靖四十年冬,深受宠爱的尚美人,为了讨嘉靖皇帝欢心,竟在寝宫的貂帐内放焰火。

这个傻女人的蠢举,倒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成功地把嘉靖皇帝逗得哈哈大笑,还赞她实在有趣。

只是谁也没想到,大祸随后而至。

当时正值隆冬,天干物燥,尚美人放的焰火点燃了帐幔,大火瞬间蹿上屋顶,将嘉靖皇帝当时居住的永寿宫,烧成一堆灰烬。

据说嘉靖皇帝当时非常狼狈,连滚带爬逃出宫外,才捡了一条命。

永寿宫烧了,嘉靖皇帝只好搬到玉熙殿暂住。

但玉熙殿太小,嘉靖住得很不舒服,想建个新的。

由于严嵩是他最宠信的大臣,他当然首先得征求他的意见,严嵩竟然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对嘉靖说,皇上你本来就该住在大内,还是搬回大内去住吧。

搬回大内去住?

老子要是愿意住在大内,当初也不会搬出来了。

当他去征求徐阶的意见,徐阶猜透了皇帝心思:皇上您根本没有必要搬回大内,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永寿宫虽然被烧了,但剩余的材料不少,利用这些材料,再加一点新材料,完全可以建一座新的。

嘉靖很高兴:徐爱卿的话甚合朕意,命你主持修建新的宫殿。

新的宫殿起名万寿宫。

万寿宫刚建好,嘉靖就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

随后,嘉靖皇帝加封徐阶为少师,兼支尚书俸。

与他形成对照的是,严嵩则开始品尝冷饭的滋味。

04

尽管严嵩开始被冷落,徐阶仍然觉得想扳倒他,把握不大。

就决定从外围入手。

这个外围,就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

嘉靖四十一年,徐阶找来门生、御史邹应龙,授意他弹劾严世蕃。

邹应龙早有此意,之前还严厉地责怪过徐阶,责怪他作为次辅,对严党祸国殃民的视而不见。

得到老师授意,邹应龙立即草拟奏章,文思如泉涌,一挥而就。

奏疏的最后,邹应龙写了这样一句:如果臣说的有一句假话,就把臣的头砍下来!

实际上,严世蕃的胡作非为,早就引起嘉靖皇帝不满。

所以邹应龙的奏章一交上去,嘉靖皇帝立即将严世蕃打入诏狱,并勒令严嵩退休。

严嵩父子倒霉后,徐阶取代严嵩成为首辅。

1565年,作恶多端的严世蕃,和严党另一个重要头目罗龙文(实为倭寇)被斩首,严党被连根拔除。

据《明史·严嵩传》,严嵩被勒令退休后无家可归,两年后病死。

搞掉严嵩父子后,继任首辅的徐阶开始大展拳脚,大力革除严嵩弊政,清理盐税,尽力减轻百姓负担,既勤于政事又爱惜人才,先后举荐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并救了户部主事海瑞一条命,后者因上疏指责皇帝的过失而被定死罪。

万历十一年,八十一岁的徐阶病逝,赠太师,谥号文贞。

(晚节不保的徐阶,在此不做细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