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八字三午(三午的八字)

心软是病 2023-09-12 05:12:00 网络

今年端午不寻常,老人说“三人要躲午”,你知道是哪三种人吗?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人们而言非常重要。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进行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等传统习俗,以庆祝端午佳节。

今年的端午节,眼看就要到了,我家也买了糯米、粽叶、瘦肉、蛋黄等,准备包粽子、煮粽子等,以迎接端午节。

然而,今年的端午却十分不寻常,除了吃粽子习俗外,老人所说的“三人要躲午”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巧今年碰上了。

那么,为何要“躲午”?有哪三种人要躲午呢?钰姐在此为大家揭秘,敬请指导。

一:端午节为何要躲午?

这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了,端午不是大家要一起庆祝的吗,却为何要躲呢?

众所周知,端午节纪念的是战国时期忧国忧民的楚国大夫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跳汨罗江自尽;也有说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的,因而早期端午习俗比今天隆重多了。

而因屈原跳江自尽,人们便在江中划船救援,为不被屈原魂魄所伤,人们便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躲在家中以避开中午时分。

这便有了“躲午”的由来,并流传甚广,这里的躲午自然指的是多端午节的中午。

这种说法,当然只是一种传说而已,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说法。

据传,在端午这一天,太阳的阳气最旺盛,疾病发作的几率也很高,人们就会避开高温时段,来躲避炎热的午时。

这也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同时也是对健康的关爱和保护。

因而,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躲午也就成了“躲阳”,也成了端午节里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也叫它“恶月”。因此这里的毒指的是太阳的毒辣,并非指真有毒。

关于“毒”,东汉思想家王充曾在他的重要思想著作《论衡》里说道:“夫毒,太阳之热气也......”

也就是说,毒指的是太阳的炎热,而导致人们会因此而中暑、生病等。

因此,一言以避之,“躲午”就是为了避免中暑。

今年端午节恰好在6月22日这天(一般端午节在6月上旬),加之调体的23日、24日这两天,这3天假期里人们要注意避暑。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今年由于闰二月,端午就成了“晚端午”,而不是“早端午”。

因为6月21日就是夏至了,表明炎热的夏至就到来了,22日-24日端午假期里更我们要注意“躲午”,以防暑降温。

老话还说:“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虽说老话不一定全信,但“躲午”保护我们身体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农村俗语也说:“早端午凉嗖嗖,晚端午热死牛”。而今年端午放假的那三天,可想而知是非常炎热的。

钰姐总结了下“躲午”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躲午”习俗符合医学理论。

人体有五脏六腑,而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中暑,尤其是中午时分阳气最盛。

而人体阳气过盛容易对五脏六腑造成伤害,因此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要躲避阳光,避免中暑,保护身体。

二是“躲午”习俗体现了阴阳平衡。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平衡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阴阳是相互依存、相生相克的,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保持身体和精神健康。

三是“躲午”习俗体现了团结精神。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成群结队躲避阳光,一起庆祝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当然还体现在包粽子、赛龙舟等其他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中。

综上,端午躲午”习俗不仅是为了保护身体健康,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以及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哲学思想。

钰姐认为,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仍可以从端午传统习俗中汲取力量,坚持健康生活的信念,倡导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哪三种人要躲午?

如今“躲午”已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而在今年的端午节中,这三种人尤其需要“躲午”,他们是谁呢?

一、孕妇

孕妇是家里的宝贝,需要特别关爱与呵护,孕妇要躲午,也是为了保护母子。

再有,在古代,孕妇的身体非常虚弱,往往会遭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

在端午节这天里,中午时光阳气最盛,气压最大,孕妇容易感到不适,是不宜外出的,更甚者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因此,端午节这天,大多数人会选择旅游,或走亲访友,等等。

但孕妇一定要避免在中午时分外出活动,尽量在室内休息,以预防中暑或其他意外或疾病发的生,因此更应“躲午”。

  二、老人

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如年轻人,身体比较虚弱,免疫力与抵抗力也都比较低,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在端午节这个炎热的日子里,中午时分更容易导致中暑等不适的症状。

因此,老人在端午节这个日子里也需要注意躲午,减少户外活动,保持室内清凉,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网络图片

  三、小孩

在古代,母亲都会带孩子们回到外婆家去躲端午。

甚至还会在孩子的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一个“王”字,这是一种对健康的美好寓意,以祈求孩子百毒不侵,健康成长!

因为小孩身体发育还不健全,比较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因此需要注意保护。

恰好在端午节这天里,中午阳气盛、气温高,疾病发生几率高,家长们应特别注意小孩的饮食、休息和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当然,也有这种说法,在这一天里,嫁出去的女儿会带孩子们回娘家躲端午。

写在最后

“三人要躲午”习俗意义深远,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健康生活的一种护卫,还有科学依据。

在今年的端午节里,让我们一起关注孕妇、老人和儿童的身体健康,共同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节日吧。

不过,凡事不能绝对,“三人要躲午”也不是绝对的,我们不能死搬硬套,要正确理解个中内涵与智慧,才是对古文化真正的传承。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预祝大家端午安康、美满幸福!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俗语:“男怕孤辰带三,女怕寡宿有午”,啥意思?有道理吗

俗语“男怕孤辰带三,女怕寡宿有午”,意思想必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男人的生辰中怕遇见“孤辰”,或者出生在凌晨的三更,而女的则怕在生辰中遇到“寡宿”或生在正午。

那么这句话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来说很理解这其中含义,前面的男怕和女怕都是非常好理解,而中间的孤辰、寡宿和带三、有午就非常难理解,这句话含义很深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首先在古时候记时辰的方式一般说出生时间都是说亥、子、丑年即猪年、鼠年和牛年时,在八字中带寅,即寅月、寅日和寅时,而寅月为正月寅日是甲日开始的第三日,寅时则是凌晨的三到五点。

而孤辰就是八字支中出现寅,如果出现有戌,就是寡宿。当然这句字面解释可能很多人一下子明白不过来,因为现在记时间都是用钟表,对于以前八字和时辰都是很理解,这其实代表也是相对应的。

现在虽然也有但是基本就是走个过程没人相信这八字合不合得来了,最初的判断就是男女双方是否是孤辰和寡宿。因为以前认为男人孤辰容易克妻,女人是寡宿容易克夫。

再有一点在老话中“男儿难得正当午时,女儿难得半夜子时”这意思是说男孩要生在中午才好,女孩生在半夜才好,而“男怕孤辰带三”意思就是男的生在晚上并且三更出生不好,这主要是因为男属阳,晚上比较阴,对于男的会有运势影响。

不过这也是迷信罢了什么时候出生以前谁也说了不算,现在有手术了可以选择,但是这意思就是三更出生的男孩因为是大喜不方便报喜再有晚上不方便找喜婆黑灯瞎火的看不到。最好生在白天最好。

而“女怕寡宿有午”也就好理解了,女孩属阴,生在晚上符合八字中运势,其实这句意思是重男轻女思想,晚上生个女孩不让别人知道免得丢人,女孩不愿报喜这在以前也是有说法的。

这源于,孤辰星相对应的是孤独,是性格的刚愎自用,对于夫妻之间的相处,最亲近的一方承受的压力更大,对于男子来说,更不知风趣,更耐得住孤寂!

所谓“男怕孤辰”的意思,“孤辰”紫薇星斗中的一种说法,是为“孤独星”而“寡宿”也是紫薇星斗中的一种说法,它是和“孤辰”相对应的,孤辰和寡宿的出现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这些都是属于固定的。

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男人的生辰中最怕有“孤辰”,或者说出生在凌晨,也就是古代时辰里的“三更”;这是由于古人认为这个时间,正是阴盛阳衰的时候,这时出生的人会缺乏男人的阳刚之气,缺少对异性的吸引力。

而对于女子来说,寡宿更不懂风情,也是同样耐得住寂寞的人,因此,对于“男怕孤辰,女怕寡宿”来说,比喻的是男女不通风情,性格比较孤僻,不愿与人沟通,更会对身边人带来沉重的压力!

在性格方面会比较独立自主,特别容易孤独。夫妻两个人的关系也会十分的冷淡,整个家庭也会支离破碎。其实这与下半句话所说的女怕寡宿也是同一个道理,下半句话所说的也是,女人的生辰中则最怕遇到“寡宿”,或者说出生在正午。

来源:读史书的猫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