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进神退神查询(八字进神退神查法)

孤单的城 2023-10-09 12:45:54 网友分享

徽钦二帝为何会坐井观天

宣和末期,金兵南侵之势已成,两河地区首当其冲,由郭药师统领的五万常胜军,驻守燕山一路,襟衣山河,屏障帝室,对于宋都的安危负有重大责任。然而,宋徽宗宠信的郭药师,却是个不讲忠义,反复无常,野心勃勃之人。《金史》称:“郭药师者,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也。以一臣之身而为三国之祸福,如是其不侔也。”郭药师拥兵自重,虽为燕山路安抚副使,但宣抚使童贯、燕山路安抚使蔡靖驾驭不了他,常胜军内部又分为亲金派和亲宋派,与金未战,胜数已尽。在战斗中,斡离不诡计多端,亲金派临阵反戈,导致常胜军战败,郭药师降金。郭药师降金后,“太宗以药师为燕京留守,给以金牌,赐姓完颜氏。从宗望伐宋,凡宋事虚实,药师尽知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斡离不统帅的东路大军就击败宋朝的主要边防部队常胜军,略经义军顿挫又连克诸城,顺利占据滑州和浚州渡口,饮马黄河,剑指宋朝国都东京。

靖康元年二月,金军的东路军在斡离不的指挥下猛攻东京城,但在李纲的统筹指挥下,东京军民同仇敌忾,英勇作战,加之,西北的勤王之师一再击退金军的攻势,最后迫使金军全面退却,宋朝军民取得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然而,斡离不的军队并未遭到有力的打击,东京的危机没有真正消弭。

如果以此为契机,宋钦宗采纳主战派核心人物的正确军事主张,周密部署,严令枢密院、中书省以及各路大军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击敌于回撤途中,宋军就会重创金兵,迫使其逃回老家,决不致于金兵攻陷太原,卷土重来,终破东京城,掳走徽钦二帝,灭亡北宋。

宣抚使童贯的幕僚马扩早在金军渡过黄河,包围东京之时,就草拟了一道奏札,遣人密送京师。他在奏札中说:“虏人南寇,步骑无二万人。又时已春首,彼难久留,乞坚守京师,勿轻出兵,括职官私马,无虑三万匹,召募敢勇必战之人,各授器甲,略阅队伍,每五千人为一项,分屯要害。密檄诸道勤王之兵,并力齐进,预戒河东、河北多设邀截。彼不过二月中必退,京师之兵蹑其后,河外之兵邀其前。彼方阻河势迫,乘机击之,可使匹马不回。”果然,战争形势的发展,未出马扩所料,可惜,这道分析透彻、设计具体、预见性很强的奏札,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因而宋军夹击金兵于渡河之中、使其匹马不回的设想,也就成了泡影。

金军退走前夕,秦凤路经略使种师中率领的三万兵马,火速开到东京。种师道即令他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可歼其全军,永消后患。之后,李纲又建议用檀渊故事“护送”金军出境,密告诸将,把握时机纵兵追击,当时金军掠夺到手的金银绢帛妇女辎重极多,行军迟缓,击之确有获胜的可能。马扩、种师道、李纲破敌之道如出一辙,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种师道和李纲的主张无疑是正确的,宋钦宗也同意李纲的建议,派军十万,紧紧“护送”金军。可这个重要的战略措施又受到太宰李邦彦等人的反对、破坏,结果是中书省、枢密院各行其是。枢密院下的命令是“出击”,中书省下的命令是“保护”。弄得护送诸将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最后结果又是吴敏、唐恪、耿南仲等主和派压倒了主战派,他们派人在黄河边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追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见抑于颠危,见忌于群小”的种师道感叹道:“他日必为国患。”

既然皇上同意李纲的建议,大臣就应该无条件执行,岂会出现政令不畅的问题。想必是宋钦宗又在主和派的游说下改变了主意,或语焉不详,被主和派所利用。否则,主和派以及中书省是断不敢违抗皇命,擅作主张,改变如此重大的军事战略部署的。这从事后宋钦宗并未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可以印证。宋钦宗耳根软,没主见,反复无常,屡有证例,注定是个亡国之君。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事还在后头。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防秋”之计,宋钦宗准奏施行,不久又听了主和派大臣的话,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岂非白白浪费了?拒绝采用。宁愿将金银绢帛供奉给金朝,却不愿支付守备大军的费用,宁可遭灾,决不耗财,真是一笔糊涂帐。大好机会都被断送了,以后种师道气愤致疾,以至病死。李纲在河北、河东任宣抚使,受制于朝臣,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

宋朝有两个不可突破的重大原则,或者说安邦治国方略,即皇上与士大夫共定国事、修文偃武严防内患。皇上与士大夫共定国事,对于减少皇上专断和朝廷决策失误,固然会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宋朝历代都沿袭修文偃武的祖制,导致文官盈廷,武官不受重视,没有地位,甚至在军事决策上都没有话语权,而大多文官尚清议空谈,不懂军事,外行领导内行,遇变首鼠两端、犹豫不决,又多从息事宁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因此,在不够英明的钦宗及奸贵权臣的治世下,宋朝军队屡屡失去痛歼金军的有利战机,并不出人意料。

宋廷鼠目寸光,作茧自缚,本该厉兵秣马,却自损其力。东京原来的守军和西北陆续开来的勤王军,总计二三十万。金军退却后,这些军队没有安放到应当去的地方,一部分被遣送复员回西北,一部分参加太原解围战而遭受损失,一部分在防河战争中溃散,还有一部分被主和大臣以经济上的理由遣散,民兵则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以致于金兵再围东京,守军严重不足。

宋朝最高统治集团核心在危险尚未消除的非常时期,不分析研究金兵下一步可能的行动计划,不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不调整自己的军事力量部署,不选贤任能优化将帅的配置,不重视安抚势力日隆的义军,不超前谋划以备金兵再次围攻京师的作战方案,而是忙于争论如何处分宣德门事件的军民太学生,忙于对王安石的功罪进行再评价,忙于借机寻找个人的退路,忙于立太子……对受到金兵猛烈围攻,粮援两绝,危在旦夕的太原城,无积极的救援措施,就连金军撤退时遗留在西门外的五百位大炮也无人收管,好像金军退却就万事大吉、永享太平一样,皆昏然庸碌,麻木不仁。百姓对朝廷施政轻重缓急失当愤懑而失望,以歌谣《十不管》讽刺朝廷:“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防秋,却管《春秋》;不管炮石,却管安石;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地界,却管举人免解;不管河东,却管陈东;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

靖康元年十一月三十日,金朝东西两路大军会师于东京城下,闰十一月一日正式攻城。下列情况注定了北宋必定灭亡:其一,金国十五万大军在东京城下虎踞龙盘,比第一次围攻东京城兵力增加了一倍半,而东京城内守军不满七万;此外,宋朝临时拼凑的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保甲兵”五万人和有相当作战力的环庆军五千人,迎敌于京师城下,围城当天就被金兵击溃逃散。其二,宋钦宗命令高级军官吴革到陕西勾兵,却遭到一些大臣的阻挠,理由是:如果勾来了陕西或其他地方的勤王兵,养数十万兵于京城下,财用何以给之?朝廷意在讲和,若与金人讲和,就不能征集军队,免得激怒金人。宋钦宗本人也在战与和问题上摇摆不定。接不到朝廷命令,勤王之兵只能按兵不动,东京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后来虽然有极少数勤王兵冒死进京,但无济于事。其三,何粟按照一个自称善于“使神役鬼”,有“移山倒海、撒豆成兵、隐形潜身”之能的老兵郭京的要求,到市上招募了7777名六甲兵,但论八字,不问技艺,只要推算得八字好的,即可入选。这些“神兵”在“神将”郭京、刘无忌、傅临政的率领下,屯在天清寺内,领取最高请受,整天享受好酒好肉,美姝倡优,不练骑射,不摸刀枪,过着真正神仙的日子。郭京算定吉日,自称届时六甲兵出征,定可大歼丑类。此乃自欺欺人耳!果不其然,“神兵”开城退敌,不仅一触即溃,还引狼入室,金兵乘势冲入城内。其四,在二十多天的围城期间,宋朝方面竟然推不出一个统筹战守的真正的统帅,直到城池失守。

宋钦宗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生性文弱,又无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历练,在主和派的一再撺掇下,频出昏招臭棋,最终在宋金博弈中成为囚徒。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东京沦陷;靖康二年三月初四,金军开始监押书籍礼器一千五百车北渡;靖康二年三月初七,金人册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金人虏劫太上皇及宗属北去;靖康二年四月初一,金人挟持宋钦宗等北去。从此,徽钦二帝坐井观天于五国城,直至死去。

《宋史》这样评说宋钦宗:帝在东宫,不见失德。及其践阼,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靖康初政,能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窜殛之,故金人闻帝内禅,将有卷甲北旆之意矣。惜其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君臣相视,又不能同力协谋,以济斯难,惴惴然讲和之不暇。卒致父子沦胥,社稷芜茀。帝至于是,盖亦巽懦而不知义者欤!享国日浅,而受祸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冉兆。”北宋虽然灭亡于钦宗,但徽宗应负重要责任,是他荒淫无度,风流成性,懈怠政事,宠信权臣,不修武备,弄得朝政日非,国防虚弱,义军纷起,为金朝统治者和军事贵族灭亡北宋提供了机会。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纪实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9日电 题:“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纪实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王昊男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总书记这次内蒙古之行,历时四天,两地调研、两次开会。在黄河逶迤而过的巴彦淖尔,6日下午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总书记评价“具有标志性意义”。

巴彦淖尔位于“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千百年来,林在较量沙,水在滋养田,日升日落,繁衍生息。

把镜头拉长。中国版图上,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的万里风沙带,正是中国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攻坚克难之地。

“三北”工程始于改革开放那一年,立志化“万里风沙”为“绿色长城”。披荆斩棘四十五载,总书记深入调研后作出论断:

“实践证明,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芒种时节。《周礼》曰:“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座谈会事关“泽草”,亦是全局之计、国家之策。“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它为占中国陆域国土面积近一半的三北地区,种下新的希望。

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座谈会上,总书记明方向、谋思路、作部署,发出了“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时代号召。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国之大者”,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

“一张蓝图”里的“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关乎长远。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看见多远的过去,才可能预见多远的未来。

生态问题,考验的是历史眼光。

时时放心不下,党的后,总书记三次来内蒙古考察调研。每次,都会讲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一次,他再次强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调研,座谈,这一主题贯穿始终。

5日,自北京抵达巴彦淖尔,先去乌梁素海,看水;再到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看田。

6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看林;随后前往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看渠。

当日下午,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召开,来自三北地区6个省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参会。

7日,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深入中环产业园,看绿色转型、创新发展。

8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重点强调的工作里,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仍是“首要”和“导向”。

一路上,目光所及,黄与绿交织着、也较量着。翱翔的鸟、盐碱地改良后长出的苗、扎根沙地坚韧挺拔的树,还有引黄灌溉渠织成的网……无不讲述着这块土地昨天经历的,和今天正在发生的。

一叶知秋。三北大地的每一天是古老的,也是崭新的。

古时沃野千里,草原肥美。

曾几何时,人口剧增、掠夺式开发的喧嚣声,气候变迁、沙尘漫天的呼啸声,渐渐多了。绿色褪去,黄色接踵席卷,土地沙化,沟壑纵横。

上世纪70年代,三北的模样,令人忧心。

“三北”工程开始实施的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只争朝夕的时代大潮下,却极富战略定力和历史远见地将目光锁定至下个世纪的2050年,擘画了一个跨度73年的宏大工程。

这一工程,囊括了三北地区1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的725个县,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

时间之长、地域之广、难度之巨、决心之坚,世界罕见!

新华林场,总书记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久久端详着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栽种的树。根深扎沙地、叶望向苍穹。总书记颇为感慨:“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领导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沉甸甸的承诺,在新时代中国人的肩头扛着。

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大党,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魄力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孕育形成并指导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循着总书记足迹,看三北。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防沙治沙始终牵挂在心。

这次考察的乌梁素海,总书记也一直惦念着。2021年,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说:“乌梁素海我作过多次批示。现在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还要久久为功。”

久久为功,这是中国人的政绩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时间的流淌里沉淀出大党大国的远见担当。

三北的模样变了,蓝天、碧水、绿地,触目可见、触手可感。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日下午的座谈会上,溯往昔、看今朝,总书记语重心长:“搞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对得起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下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所交代。对大自然我们要有敬畏感,要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件事抓好,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一盘大棋”里的系统观念

“这件事不能歇脚,不能松懈。”考察时,总书记将防沙治沙比喻成“滚石上山”,“稍不留意大石头就滚了下来”。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这里,防沙治沙面临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等重重关卡。干旱少雨、生态灾难频发等,使防沙治沙难上加难。

45年筚路蓝缕,工程建设进入到“啃硬骨头”阶段。“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总书记告诫,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锚定2050年,深耕2021-2030年。“一盘大棋”,运筹帷幄。2021年至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73年的宏阔规划已过半程,这10年,向沙漠深处挺进,注定关键,也必定“难啃”。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总书记的系统观念,映射的是“一盘大棋”的全局观,也牵引“以点带面”的方。

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从地图上看,拔掉这几个深黄的点,就能串联起一段段青绿的线,“三北”工程也将因此贯通更加完整而厚重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功能完备、牢不可破”,这是总书记对2030年“三北”工程的期冀,也是系统观念下找准要害、以点破题方能实现的目标。

系统观念,还体现在动态平衡的把握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年的水利建设,在河套平原上印刻下如人体血脉般延展扩散的7级灌排体系。

从横贯平原的总干渠,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几掌宽的毛细沟渠,7级灌排体系之下,自然之力终能“为我所用”。

“开渠的人,千古留名、青史留名啊!”总书记对这个辟开荒漠、润泽沃野的灌溉系统赞叹不已。

时间不会停滞,治理河套只有进行时。

“下一步还要做什么建设?”总书记的询问将视野引向未来。

听到“现代化改造”的答复,总书记叮嘱:一是“量入为出”规划投资,二是“多元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在新华林场,杨树、旱柳、柽柳,有些树种需要更新。

总书记叮嘱:“荒漠生态系统天生脆弱,牵一发而动全身。既不能在不适宜的地方改造沙漠,也不能观望、畏手畏脚。有些沙漠改不好、改不了,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叮嘱里,浸润着统筹平衡的哲思,延展着总揽全局的视野。

2021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一字之添,却是系统观念的深刻诠释、“六个必须坚持”的理念精华。

此行考察的乌梁素海,就是明证。

展板前,当地负责同志向总书记报告了治理思路之变:最初“就水治水”,迟迟不见效。遵循总书记的系统治理观念,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放在一起统筹考虑,格局和效果明显改观。

接纳了河套地区九成以上农田排水的乌梁素海,曾经芦苇泛滥、黄藻密布,“病”得不轻。如今,未到岸边,已闻鸟语,行至湖畔,更见鱼翔。“塞外明珠”,再放异彩。

观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细布局。

上世纪70年代末,风沙危害严重,为了绿起来,有什么树就种什么树,往往十树七枯。现在,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则沙,精准防沙治沙。

“要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进一步谈到科学精准配置的问题:

“我们现在规划生态保护区,有的是经济发展区,有的是农耕区,林地草原都在规划,都要把它明确下来,这个过程中不要简单化,要考虑千差万别的情况,要辩证看待,因地制宜,统筹考虑。”

“三北”工程,东西绵延4400多公里,放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考量,它的意义则更加宏阔。

理国如张瑟,从来都是弦弦相系、韵韵相叠。

这片天空下,国家战略灿若星辰。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基底,恰是生态。而“三北”工程,是国家生态修复的主阵地。

世界维度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共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三北”工程无法估量的立体生态价值,成为“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底座。

“三北精神”里的久久为功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总书记曾在一次考察中谈到古老民族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不屈服、不畏惧。

人与沙的角力,亦是漫漫征途。

黄沙与绿荫的抗衡,是空间的交锋,更是精神的对垒。

座谈会上,总书记讲起他见过的那些用一辈子去坚守的治沙人:宁夏“治沙英雄”王有德,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塞罕坝林场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

他们的身影,汇入三北大地,平凡而坚毅。中国造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肩扛、手挖,在防沙治沙这个世界级难题前,三北人誓用白发换绿洲。无数双长满老茧的手、无数张晒得黝黑的脸,“一茬接着一茬,前赴后继地干”,久久为功,终将滴水穿石,终会黄沙染绿。

一路走来,调研、思索、启迪,总书记时常感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在新华林场,负责人指着沙地里成堆的小颗粒介绍说:“这叫‘苦豆子’,老农民一看,就知道沙地正在土壤化,今后可以在这里种庄稼了。”

总书记指出:“这是人民群众在艰苦环境下,不畏难的探索精神。”

在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总书记一边看沙盘,一边详细了解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两千多年的灌溉史。

治理江河是农耕文明的重任。在黄河南北改道的历程中孕育发展,河套灌区拥在阴山山脉的臂弯里,始于秦汉,“引河溉田,得自然之力”,汉“屯垦戍边”,唐“筑城固边”,清“雁行耕地”,再从清朝到,“走西口”的乡亲们垦田修渠,赓续着灌区繁茂。

因一度是没有闸门控制的自流引水,灌区“天旱引水难、水大流漫滩”。新中国成立后,下决心破解难题,建造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

“万里黄河第一闸”三盛公水利枢纽,由此落成。新生共和国的千万建设者们,用低沉浑厚的号子声,汇聚成水利建设史上的大合唱。

时间又过去了一甲子。沙盘前,总书记仔细端详7级灌排体系。总干渠纵贯灌区,毛细血管般的支渠深入农田,每个毛细血管上的水位、流量都清晰标注出来。

当地负责同志介绍说,现在,多泥沙状态下自流测水的难题,他们已经研发解决了,“下一步还要进行现代化改造”。

“这套系统花的功夫很大,也是值得的。它将来会作为百年、千年基业留下来的。”总书记有感而发,“看到灌渠建设,我很感慨,一个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再一个是几千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创造,非常可贵。”

治水不易,治沙亦难。韧的绵亘,还要配上闯的劲头、创的智慧。

宁夏,被毛乌素、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包围着。植物栽种在这里,风一刮,无影无踪。

也正是在这里,治沙人发明了“中国魔方”——麦草方格,锁住了水土,让植绿成为可能。

翻开三北地区的治沙手册,写满了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智慧:修梯田、修坝地、修水库,引水拉沙,锁边固沙,螺旋钻种植法,节水容器种植法……

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四十多年来我们创新探索了宁夏中卫沙坡头模式、内蒙古磴口模式,还有库布其模式、新疆的柯柯牙模式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

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披星戴月,战天斗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盐碱地、荒漠、沙漠沙地,搬走了“沙窝窝”,搬走了“穷窝窝”。“三北精神”因人而铸就,也改变了人。

总书记走到哪,都惦念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田埂上,细问土地的流转承包是否惠农,盐碱地的改造模式能否复制。粮食安全,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也关系千家万户的“米袋子”。

沙地里,思索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否可以实现多元经济的共赢。荒漠化治理的产业化之路,是篇大文章。

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谈到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但不是捆绑在一起像螃蟹一样谁也动不了,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后半句话不能忘了,‘先富带后富’。这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走正道就是这么走。”

“双循环”下的强国建设

时间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今天,三北嬗变令世界惊叹,黄河奔涌挥就新的“母亲河”故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催人奋进……在总书记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宏图里,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是道必答题。

内蒙古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之称,17种矿产资源查明储量全国第一。是继续靠山吃山,还是另谋出路?

7日下午,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的中环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处处孕育新希望。

园区建设了十多年,入驻的16家半导体和光伏行业企业竞相跻身国内、国际第一梯队,这里也成为三北地区探索绿色转型发展、走创新之路的一个缩影。

以光伏板为主力发展的光电产业,是内蒙古新能源产业的一支生力军。站在屏幕前,总书记细致询问沙漠里的那些大项目,红线、蓝线交织错落,勾勒出新能源发展的勃勃生机。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总书记问。

当地负责能源产业发展的同志如数家珍:“预计到2025年,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比2022年翻一番以上,外送电量翻两番以上。”

总书记叮嘱他们:“内蒙古能源产业长期以来以煤为主、因煤而生。但是产业太单一不行,多元化发展是方向。能源建设不能光靠传统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绿色中国。”

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用短短几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之路的中国来说,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正当时。

一席介绍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刚才你们说,这两三年有的要翻一番以上,有的翻两番以上。内蒙古在这方面方向明确、路子对头、前景很好,看了以后,很是提气!”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

新时代十年来,三北大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拓展着“增值”的新空间。

硅片就像光伏板的“地基”。产业园内,总书记走进生产车间,单晶炉如列队的士兵,一排排颇为壮观。它们昼夜运转,产出硅棒,之后切片,制作成太阳能光伏板。企业负责同志向总书记介绍说:“不仅国内需求旺盛,还远销海外。”

展厅内,成绩单摆了一排:

2019年首创发布12英寸光伏硅片,推动行业技术向前5至10年,光伏度电成本降低6.8%。

现在,正瞄准半导体单晶硅国产化进行科技攻关。

一手抓新能源产业,一手抓现代装备制造业,内蒙古的实践给人启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绿色,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到今天的时代课题,也是在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下的战略抉择。

“现在,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总书记目光长远。

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最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总书记语重心长:“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把国内大循环搞好,这是治本之策。‘双循环’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我们敞开大门,谁来与我们合作都欢迎。经济全球化是大道,大家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

新时代、新征程,大格局、大战略。

在宏阔的时空坐标上端详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时与势”,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总书记常讲常新。这一次,他谈及新形势下的复兴之路:“一些国家要搞霸权、搞垄断,想让我们当附庸跟着跑。我们中华民族一定要复兴啊!我们要继续攻坚克难,再上层楼!”

历史从不辜负搏击者、奋进者。

百年奋斗,是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

中国胸怀天下。

绿色发展,中国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着眼的,不仅是美丽中国,还有人类共同的家园,期待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中国在开放合作中以创新引领发展,既造福自身,又惠及世界。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通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