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2018年11月27日(2018年11月27日出生)

气宇轩昂 2023-09-12 18:04:46 网友上传

新闻背景: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

图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合影。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新华社香港5月8日电(记者苏万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8日举行。这是去年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之后第三场重要的选举活动。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全票通过新的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3月31日起实施。5月27日,香港特区立三读通过《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标志着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工作顺利完成。

2021年9月和12月,新选制下的第一、第二场重要选举活动,即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选举和香港特区第七届立选举,先后顺利完成。根据新选制,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由五个界别组成,人数由1200人增加至1500人,负责提名并选举行政长官人选等事宜。

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提名期为4月3日至16日。提名期内,选举主任共收到1份提名表格,该候选人为李家超。李家超是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前司长,其于4月13日正式报名参加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

4月18日,香港特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在宪报刊登公告宣布,已完成审查李家超作为行政长官候选人的资格,并裁定其提名有效,李家超获得的有效选委提名数为786名。

5月8日,选举事务处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设立一个主投票站,供选举委员会委员就行政长官选举进行投票,投票时间是上午9时至11时30分。候选人须获得超过750张有效选票才能当选。

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人选,须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第六任行政长官的任期自2022年7月1日至2027年6月30日。

香港基本法规定,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前五任行政长官先后由、、梁振英、林郑月娥担任。

痴呆老人念叨神秘数字27、81、241,政府:去查查他的身份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2月的一天,一个叫宋华的中年妇女,来到了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上报了一条信息。

原来,宋华的92岁的老父亲宋良友,曾经是一名抗美援朝战士。不幸的是,老人家2013年患了脑梗,现在已经神志不太清醒。

但是这几个月开始,宋良友老人总是念叨着一串数字:27、81、241、3、12。

宋家人知道老人家心中始终装着祖国,以为这串数字里隐藏着什么国家机密,所以赶紧上报。

不料,当事务局工作人员查完相关信息之后,神情动容地对宋华说:我可以去见见您的父亲吗?我想当面对他说一声谢谢。

这位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当面感谢宋良友?难道他曾经和宋家有什么渊源吗?

非也。要想知道其中缘由,还要从宋良友老人年轻时,那段保家卫国的热血岁月说起。

烽火岁月

1928年,宋良友出生于安徽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小时候,为了从日本人手下活命,宋良友不得不跟着父母东躲西藏。枪炮声和哭声贯穿了他的整个童年。

宋良友对日本人非常痛恨,因此,从懂事起,他就一直想加入红军,把日本鬼子从中国大地赶出去。

不过,还没等到宋良友长成人,日本侵略者就投降了。宋良友满心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没想到,贪得无厌的政府又挑起了内战。

1949年5月,宋良友决定加入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受苦的人民。

父母拦着他,怕他在战场上出意外。但一想起,还有那么多和他们一样的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宋良友就寝食难安。

他想了一整夜,最终还是决定,去参军,去建设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新中国。

父母见儿子态度如此坚决,知道拦不住他了。老两口只好泪流满面,亲自将儿子送上了离家的路。

宋良友身体强健、个子高大。入伍之后,他训练非常刻苦,战斗素养飞速提升。

此时,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宋良友参加了上海战役。

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可是宋良友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他总是冲在队伍最前头,和敌人勇敢地搏斗。

很快,他就升为了步兵班班长。此时,他所在的部队正是第27军81师241团。

在解放军战士们的不懈努力下,很快,新中国成立了。

整个国家都朝着繁荣发展,眼见自己期盼多年的美好生活马上就要实现了,宋良友非常高兴。

但这种开心只是暂时的。

彼时,我们的共和国还非常年轻、弱小,周围全是虎视眈眈的豺狼虎豹,想要咬下新中国的一块肉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了。

朝鲜紧邻我国东北边境,是我国重要邻国之一。如果朝鲜内战搅乱了东北的局势,那么我国东北部将门户大开。

不仅如此,这次战争中,还有美帝国主义不断搅局。这是资本主义国家,针对年轻共和国的一次试探。如果不守住的话,之后,我们将承受无休无止的骚扰和剥削。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帮助朝鲜人民,赶走外来侵略者,守好我国的东北大门。

1950年11月,为了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宋良平所在的第9兵团奉命开赴朝鲜。

临行前,宋良友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简单地向父母解释了一下,让二老不要担心,他一定会平安回去。

随后,他就和战友们一起,唱着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赶到离家数千里的朝鲜了。

伏冰卧雪

朝鲜之战,来势汹汹,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情势何其紧急!

为了抢占先机,中央派出了第三野战军的王牌部队,也就是宋良友所在的第9兵团。

第9兵团总共有16万人,纪律严明,战斗能力非常强悍,从战斗实力上来说,确实有可能和美军打个旗鼓相当。

然而入朝之后,第9兵团遇到的第一个考验,不是强悍的敌人,而是分外严酷的自然环境。

朝鲜全境属于高纬度地区,虽然才11月,但气温已经很低了,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堆起了厚厚的积雪。

而第9兵团紧急入朝,部队后勤保障还没有做好准备,尤其是御寒物资,有很大欠缺。

而士兵们大都是南方人,几乎没有经受过如此高寒,他们身上穿着的大多还是华东地区的御寒衣物。

白天行军还稍微好一点,到了晚上,气温骤降,因为没有御寒的厚被子,战士们大都被冻伤了。

最开始被冻伤的就是双脚。因为气温太低,很快脚就被冻麻了,然后就会发紫发黑。救助及时的,只是生一片又疼又痒的冻疮。但是许多战士因为耽误了救治时间,脚指头直接坏死了。

因为伤在脚上,我军行军速度大大减慢。但大家深知这场战争于新中国的重要性,都忍着伤痛,憋着一口气,埋头往前走。

宋良友看在眼里,既心疼,又愤怒:就是因为这些可恶的侵略者,让大家背井离乡,受了这么多苦。就算是拼着命,也要把他们赶走,让子孙后代再也不用遭这样的罪。

很快,宋良友所在的81师,就接到了战斗任务:守住长津湖!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境内最苦寒的地区之一,海拔在1千至2千米之间,并且昼夜温差极大,夜间最低气温只有零下三十几度。

更别提这一年,是朝鲜五十年不遇的寒冬。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注定了长津湖之战会异常艰难。

而长津湖与我国吉林,仅仅隔了一条鸭绿江。要是让美军打过来了,我国的东北边境还能守得住吗?

战士们都明白这一战的重要性,也做好了为年轻的新中国献出一切的准备。

1950年11月27日,第9军团20军、27军,整整8万人,开始向美军阵地进发。

此时,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四十度以下,战斗补给困难重重。为了减少伤亡,战士们一人一件白布披风,裹在身上,就能藏进雪地里。

但敌我悬殊实在太大,为了攻其不备,战士们全都卧在冷得刺骨的雪地上,匍匐前进。

宋良友是尖刀组成员,排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

整整六天,他们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安静得仿佛是白雪本身。

直到第六天黄昏十分,冲锋号终于响起来了。

宋良友顾不得已经冻得失去知觉的肢体,举起机枪就往美军驻地冲过去。

此时,他突然发现,身后跟上来的战士,远不如最开始潜伏的时候多。

原来,许多战士已经在长时间的潜伏之中,被严寒悄无声息地夺走了性命。

还有许多战士,被冻伤了腿和手,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仍然高喊着口号,奋力冲向了敌人。

战机难得,宋良友来不及为战友们流泪,就猛冲向美军部队。就像是一把尖刀,很快就把美军豁开了一个口子。

然而美军战斗素养极高,一时的混乱之后,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并形成了严密的防御组织。

而我军虽然士气高昂,但兵员数量上已经大打折扣。

最终,第9兵团和美军打了个旗鼓相当,双方在长津湖边对峙起来。

不过很快,我军就找到了破局之法。

在长津湖东侧,有一个小村庄,叫做新兴里。

这里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很重要。美军部队也以此处为据点四散开来。

可以说,要是拿下了新兴里,那么长津湖之战,我军就赢了一半了。

如此重要的任务,就交给了宋良友所在的第81师241团。

11月30日,我军开始对新兴里驻守的美军发动进攻,很快就冲破了他们的前沿防线。

眼看胜利在望,不料,美军突然派出大量增援部队,对241团发动了猛烈的火力攻击。

美军当然知道新兴里的战略重要性,为了保住阵地,他们把压箱底儿的火器全搬出来了。

敌人火力太猛,我军一时半会儿冲不上去,于是改变作战策略,坚守在已有阵地上,把美军团团围住。

为了突围,美军也在不断寻求突破点。很快他们就发现,宋良友所在的3营12连驻守的一处高地,正是突破重围的关键点。

于是,美军开始对这块高地发动猛攻,天上的飞机,地上的坦克,士兵手里的冲锋枪,全招呼在这块小小的高地上了。

12连的战士们自然不会把阵地拱手让人。

他们握紧了手中的枪,开始和敌人殊死搏斗。

一时间,高地上简直成了一片火海,炮弹发出来的巨大轰鸣声不绝于耳。

但是敌我双方实力实在太悬殊,在战斗的过程中,不断有战士倒下。

宋良友作为尖刀组成员,始终冲在最前面。他一面高喊着“为同志们报仇”,一面击毙了一个又一个敌人。

宋良友战意正酣,突然,一颗炮弹落在他身边,巨大的爆炸声浪直接把他掀起来,挂在了一棵树上。他的肚子也被豁开了一道狰狞的口子,肠子都流出来了。

宋良友当时就昏迷过去了。战友们误以为他已经牺牲了,流着泪继续冲锋击杀敌人,誓要为惨死的战友们报仇。

不知过了多久,高地的战斗已经结束了,12连幸存的战士们也撤走了。此时,不知何处传来一阵枪炮声,惊醒了宋良友。

他从树上摔下来,发现自己的肚子破了,就用手把肠子塞回去,又拿裤腰带紧紧勒住伤口。

他伤得很重,几天没吃东西,又在严寒里待了这么久,实在没有行走的力气,只好慢慢爬回了3营的驻地。

战友们看见宋良友都惊呆了,就连医生也连声说着不可思议。

要知道,宋良友受的伤是非常致命的。但也许是因为严寒天气的原因,他的伤口没有过度感染,最后医生替他缝了五十多针,才捡回一条命。

部队首长也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命令他到后方医院修养。

但战友们在前线拼杀,宋良友又怎么闲得住呢?

等伤口好得差不多了,他再次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场,和战友们一起,终于把美国佬赶回家去了。

也正因为在新兴里战斗中表现英勇,宋良友立下了一等功,还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深藏功名

1954年3月,宋良友正式退役,回老家做了一名农民。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从不在人前提起那段峥嵘岁月,就连自己战斗英雄的荣誉,也不敢让父母知道。

就连最亲密的妻子,也只知道他曾经受过重伤,但并不知道他的功绩。

后来,为了照顾这些退伍老兵,政府开始给他们安排工作。

宋良友先被分配到淮南做了一名砌砖工人。后来,淮北烈山煤矿开始投产,一时间工人很短缺,他又主动报名去烈山挖煤矿。

妻子最开始嫌他奔波不定,他说,我只是新中国的一颗螺丝钉,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里,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挖煤是一份很累很危险的工作,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埋身地底。但宋良友不怕。他曾经在战场上经历过更严酷的生死考验,挖煤的危险性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宋良友胆大心细,看似沉默寡言,但却是工友们眼中最值得信赖的好伙伴。

他踏实肯干,敢为人先,并且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地经验传授给工友们,教出了许多能独当一面的好徒弟。

很快,宋良友就被任命为班长,成了全班的火车头。

有时候特别劳累,宋良友就在煤堆上躺一会儿,休息一下。他嘴里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一支歌唱完,精神也就恢复了。

工友们这才知道宋师傅是抗美援朝老兵。

闲下来的时候,一些年轻小伙子缠着他讲打仗时候的故事,他也从不讲自己的事迹,而是说别的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故事。

他是亲身经历过抗美援朝之战的人,讲出来的故事也特别动人。小伙子们听到最后都是眼泪汪汪的,宋良友也总会多叮嘱一句:一定要好好工作,报效祖国。

直到1984年,宋良友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再下矿了,才调到了煤矿厂里相对轻松的职位。

2013年,由于一身伤病加上常年劳累,宋良友老人不幸患上了脑梗。经过治疗,老人的日常生活虽然没什么大问题了,但神志也越来越不清醒。

老人糊涂的时候,总喜欢念叨一串数字:27、81、241、3、12。

起初家人们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经过退伍军人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调查,才知道这原来就是老人之前所在部队的编号: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

哪怕连最亲近的家人也记不清楚了,他还记着当年和战友们一起,为国家并肩作战的光荣岁月!

老人埋藏了半个多世纪的英雄故事,终于再次重现于人们眼前。

有很多老兵在退伍之后,都像宋良友老人一样,选择隐姓埋名,过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是真正的人民的战士,为国奉献一生,居功至伟但不自傲。

他们的品德值得我们崇敬,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

也希望社会各界对老兵们多多关怀,英雄们值得崇高的敬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