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八字是取什么命格(怎么看八字命格以什么为主)

心软是病 2023-08-10 02:44:32 互联网

解析:八字最硬的五种命格——看看有没有你?

​最硬的五种命格

命格一:命带禄神,命中有禄神的人身体健康,一辈子安逸幸福,财源广进,是一颗非常好的福星,它能让命主福气多多,运程亨通!禄神的查法是以四柱中日干为主,甲日干见寅,乙日干卯,丙戊日干见巳,丁己日干见午,辛日干酉。庚日干见申,便是命中有禄神。

命格二:驿马照命,古代看命一般不把驿马视做福星,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但如今却变成了福星,但凡有成就的人,几乎都在外地有多处办公地、私宅、私人飞机和名车等,或因外出经商或外出洽谈合作或旅游。马星查法是:以出生的日干或年干为主查四柱地支。【出生日支或年支为申子辰者,其他地支见寅】【出生日支或年支为寅午戌者其他地支见申】【出生日支或年支为巳酉丑者其它地支见亥】【出生日支或年支为亥卯未者其他地支见已】即为驿马照命。

​​

命格三,天医临命,医者救死扶伤也,命得天医的人,一般身体都比较健康,很少得病,有的还可以成为医生,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是无富贵的,所以命得天医的人,一生身体健康,能够安享荣华富贵。医命的查法是:【生于寅月其它地支见丑】【生于卯月,其它地支见寅】【生于辰月,其他地支见卯】【生于巳月,其他地支见辰】【生于午月,其它地支见巳】【生于未月,其他地支见午】【生于申月,其它地支见未】【生于酉月,其它地支见申】【生于戌月,其他地支见酉】【生于亥月,其它地支见戌】【生于子月,其它地支见亥】【生于丑月,其他地支见子】以上皆为天医入命!

​​

命格四:命交华盖。华盖是一颗文艺星!八字中命交华盖的人,往往是喜书法信佛教,修身养性,如果命局组合不好,往往会运势阻力不通,一生难免孤独寂寞,而命局组合好的人,会才华横溢,福气厚重,精神食粮满盈!华盖的查法是:以出生的年支或日支为准四柱见之为是:【年支或日支为寅午戌,地支见戌】【年支或日支为巳酉丑四柱见丑】【年支或日支为申子辰四柱见辰】【年支或日支为亥卯未四柱见未】以上皆为命交华盖。

命格五:天赦入命,天赦是一颗赦免灾难的吉祥神煞!不仅可以让命主遇难呈祥,而且还可以增旺幅气,天赦入命者往往可以走捷径而不犯事儿,官人命逢官至封疆大吏,普通百姓命逢可以少劳多得,是一颗难得的吉星,天赦的查法是:【戊寅日生于寅卯辰月】【甲午日生于已午未月】【戊申日生于申酉戌月】【甲子日生于亥子丑月】

八字命理怎样判断日主的强弱,掌握以下10条,便能准确判断

论命首先要具备五行,天干,地支,干支刑冲会合,四柱排列,十神定位,神煞排定。然后就是论命的顺序了,首先是看十神的位置,其次判断日主的强弱,再来辨别格局,然后取用神,依据用神辨别各干支的喜忌,再看喜忌神坐落的宫位,以十神的心性,取象,再配合命局中干支的刑冲会合,进而推测对应的人事物。在每一步大运中,结合流年,形成了六柱,将岁运干支代如原命局,则贫富吉凶自由推查。

判断日主的强弱

这一步尤为重要,滴天髓云“能事旺衰之真机,其于三命之奥,思过半矣。”用神是论命的依据,而取用神就是依据日主的强与弱,找出能使命局中和的五行。这个五行就是用神。那么怎样来判断日主的强弱旺衰呢?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 得时:月令为日干的当令之季, 例如甲乙木生于寅卯月,谓之得时,为旺。月令为日干的休囚死绝之地,例如甲乙木生于夏秋,谓之失时。为衰。

2 得势:四柱干支对日主多生扶,比助。例如甲乙日干,四柱多见水木,即是任癸亥子,甲乙寅卯。当多势众,谓之得势,为强。如果相反,少得生扶比助,谓之日干无助,为弱。

3 得地:四柱的地支为日主的长生,禄旺,谓之的地,或称为得气,根身,根重,为旺。如果相反的,谓之失地,为弱。

4 判断月支藏干,什么时候司权旺气(这要看出生日的节气),尤其在月支的藏干同时透出天干之时,及辰戌丑未月,最注重节气。

5 权衡刑冲合会,合出生助日主之神,则有增加日主之力。合出克制日主之神,则会减低日主之势。

6 日主对四柱地支,根据经验,以月支力量最大,其次是时支,例如甲乙木生于寅卯亥子月,若时支在见同类或生扶,则可以断定为日主强旺。

7 十干不论月令休囚,只要时柱有根,什么叫有根?就是日主的余气,墓库,长生,禄旺。

8 天干的一比肩不如地支得一墓库,例如甲逢未,丙逢戌。

9 天干得二比肩不如地支的一余气,例如乙木逢辰,丁火逢未。

10 天干的三比肩不如地支的长生禄刃,例如甲木逢寅卯亥子。

11 阴干长生不以此论。

以我多年的论命经验,掌握以上11条,断定日主旺衰不会有错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