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5日八字算命(2000年3月25日出生是什么命运)

相见陌路 2023-09-29 05:16:43 互联网

2000出生的属龙人

2000年出生的属龙人,五行属白腊金,怨性之龙。

为人春见和气,劳碌一生,得官近贵,名利双全,衣食足用,中年乎顺,晚年大兴、女人有勤俭操持之命。

清朝最后的皇太子毓岩:二儿子退休后给人看大门,小儿子是银行家

油画《末代皇帝》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子”爱新觉罗·毓喦以及他的子女情况。

先声明,兰台在标题上说是毓岩并没有错,因为“喦”本来就是“岩”的异体字,音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清代中后期宗室取名字爱用生僻字,就是为了避讳的时候不要那么麻烦。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主要是目前关于爱新觉罗家族后人的新闻有很多,但其实在媒体上非常高调并且标榜自己是什么“皇室后人”的,绝大多数其实都只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远支以及旁支,甚至有一两个娱乐圈从业人员,明明自己父亲是汉族,只是母亲姓爱新觉罗,也要宣传自己是“皇族”。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真正爱新觉罗近支都是非常低调而谦逊的,据兰台所知,截止到2023年,没有一个爱新觉罗近支成员会在社交媒体上高调炫耀自己“皇族身份”。

所以,兰台才想为大家介绍低调的爱新觉罗近支成员们。

故宫

01、

什么是近支,什么是远支呢?

很简单,看和皇帝的血缘关系的远近。

以“末代皇帝”溥仪为例,他的亲兄弟以及他亲叔叔的后人都可以算是“近支”。因为清朝皇帝不仅是皇帝,也是爱新觉罗家族天然的族长。

当然,按照晚清习惯,凡是清宣宗道光帝的血脉都可以算作是“近支”。而不属于道光帝血脉的其他爱新觉罗成员就是“远支”。

比如在清穆宗同治帝去世后,有大臣提议立道光帝长子奕纬的孙子溥仑为嗣皇帝(同治帝继承人),没等慈禧表态,道光帝的第五子惇亲王奕誴就表示:“溥仑疏属,不可”。

故宫

原来道光帝长子奕纬并没有子嗣,是清文宗咸丰帝在咸丰四年让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的曾孙载治当了奕纬的嗣子,而溥仑是载治的儿子。

换言之,溥仑名义上是道光帝的曾孙,但实际是道光帝叔叔永瑆的血脉。

所以,惇亲王奕誴才反对溥仑当清穆宗同治帝的嗣皇帝,因为皇位传递必须在道光帝的子孙之间。

“疏属”就是说溥仑论血脉其实是远支宗室的意思。

爱新觉罗·溥仪

02、

那么,现在爱新觉罗家族的族长以及近支又该怎么算呢?

这就要以“末代皇帝”溥仪的意见为准了。

原因也很简单,他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同时也是爱新觉罗家最后的大族长,他的继承人当然是要由他决定。

首先来说,中国的封建王朝和欧洲王室继承传统是不一样的。

欧洲王室讲究在国王没有血脉继承人的情况下,按照血脉远近亲属继承王位;后来明治维新后日本也学了欧洲王室那一套。

所以才有了抗战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把溥仪的弟弟溥杰立为溥仪的继承人。

溥杰与妻子嵯峨浩

可中国的封建王朝讲究的是在皇帝/国王本人活着的情况下,在不违背“祖训”的情况下以皇帝/国王本人的意愿为主。

也就是说只要溥仪选择的继承人是清宣宗道光帝的直系后人,那么这个人才是溥仪正儿八经的继承人。

因为溥仪实际上是以“嗣子”的身份被过继给了清穆宗同治帝,溥仪在礼法上是清穆宗同治帝的儿子,是清文宗咸丰帝的孙子。

溥仪和溥杰在礼法上不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关系。

所以,溥仪在当时没少因为这件事和溥杰以及溥杰的妻子嵯峨浩闹矛盾。

那么,谁才是溥仪选定的“皇太子”呢?

爱新觉罗·毓喦。

爱新觉罗·毓喦与第二任妻子

03、

爱新觉罗·毓喦,出生于1918年的背景王府井。

他的曾祖父是清文宗道光帝第五子奕誴,也就是惇亲王;他的爷爷是爱新觉罗·载濂。

奕誴的儿子里也算是“人才辈出”。

他的二儿子载漪后来过继给了清仁宗嘉庆帝第四个儿子瑞亲王绵忻为嗣,他就是义和团运动中清廷愚昧保守派代表“端王”,他的大儿子就是一度被慈禧立为光绪帝继承人的溥儁。

1900年义和团事件后,不仅载漪被革去了王爵发配新疆;就连载濂也因为跟着自己二弟“扶清灭洋”,被革除了贝勒爵位(由他四弟继承),并且罚闭门思过。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之后载濂家比较穷,因为被革除了爵位,没有贝勒府可卖。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18年毓喦生下来没多久,母亲就因病去世;没多久,不负责任的父亲溥偁又悄悄把家里仅有的财产变卖一空,拿着钱一走了之。

毓喦只好靠着姐姐与姐夫过活。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溥仪当上了伪满洲国皇帝后,毓喦第一批跑到长春去投奔溥仪的原因:家里实在太穷了,他不想继续受姐夫白眼。

长春伪满洲国皇宫旧址

因为毓喦第一批投奔溥仪的近支皇族,也因为溥仪和毓喦有着相似的经历,使得溥仪很喜欢毓喦,而毓喦也成了溥仪的生活秘书一类的角色。

1945年苏军发起了“八月风暴”行动,日本关东军一溃千里。

毓喦追随着溥仪一块逃走,不过最后两人还是没能逃走,被苏军俘虏并关押到了西伯利亚。

当时溥仪身边只有毓喦,而毓喦也任劳任怨照顾溥仪,这让溥仪十分感动。

到了后来,两人完全是以父子相称,毓喦直接叫溥仪为“阿玛(父亲)”。

1950年,自以为在劫难逃的溥仪私下把毓喦立为了“大清皇太子”;因此,毓喦也成了清朝最后一任“皇太子”。

爱新觉罗·恒镇先生

04、

毓喦一生有两次婚姻,第一位夫人叫马佳·静兰,两人于1943年结为夫妇。

第二年,也就是1944年马佳·静兰就为毓喦生下了长子爱新觉罗·恒镇;1945年生下了次子爱新觉罗·恒铠。

马佳·静兰去世后,毓喦又在20世纪60年代娶了第二任妻子张云访。

张云访在1966年为毓喦生下了毓喦的第三子爱新觉罗·恒钧。

爱新觉罗·恒镇后来去到了新疆建设兵团工作,一度担任了电影放映员的工作;改革开放后,爱新觉罗·恒镇选择带着家人回到北京。

目前爱新觉罗·恒镇先生在北京从事书画金石的生意,正好他父亲毓喦就是一位水平很高的书画大家。

恒镇先生的长子叫启瑆,出生于1976年。

说一句玩笑话,假设清朝延续到今天,那么启瑆就是“当朝太子”。

就算不说玩笑话,从爱新觉罗宗法上说,启瑆也是未来的爱新觉罗家族的族长。

毓喦先生

毓喦先生的二儿子叫爱新觉罗·恒铠。

20世纪60年代被分配到河北渤海大洼农场工作,1970年代末,爱新觉罗·恒铠落实政策,被分配到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从杂工一直干到会计,后来还当选了黄骅市(县级市)政协委员。

恒铠先生退休后全家搬回了北京,据说恒铠先生很节俭,家里的立柜、酒柜、椅子、炕桌、板凳、写字台全是自己打的。

恒铠先生的儿子叫爱新觉罗·启琪,从小身体不好。

2000年3月25日、28日《北京晚报》连续报道“溥仪曾孙”22岁爱新觉罗·启琪因病需要换肾,但是家贫无钱换肾的新闻。

当时恒铠老先生为了贴补家用,还去给人看大门,一个月退休金也只有378元。

消息传出来后,全社会都向恒铠一家伸出了援手,华北制药厂捐助换肾所需的昂贵药品,北大医院免费肾移植……

2000年4月,爱新觉罗·启琪——换肾成功。

毓喦先生的幼子爱新觉罗·恒钧则是毓喦先生先生三个孩子里最有出息的一个。

他大学毕业后进入工商银行工作,目前担任工商银行北京某支行的行长。

官网网页截图

当然,低调谦逊的恒钧先生没有恢复爱新觉罗老姓,依然用的是金恒钧。

金恒钧先生只有一个女儿叫启桐,出生于1996年,中学时就读于北京四中。

启桐

以上就是“末代皇太子”爱新觉罗·毓喦以及他家人的一些情况。

对了,爱新觉罗·毓喦老先生于1999年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81岁。

所以,从宗法上说,爱新觉罗家族现在的族长应该是毓喦先生的长子爱新觉罗·恒镇先生。

再说一遍,目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嫡系肯定是爱新觉罗·毓喦这一支,因为毓喦是溥仪指定的“皇太子”。

醇亲王这一系都只能算是近支宗室而已。

说醇王系是嫡支,这才是标准的“以庶乱嫡”。

当然,现在社会也没人讲究这个了,大家也就听一个乐。

最后再强调一次,不管是毓喦老先生的后人还是醇王系,他们在生活中都非常的低调谦逊,绝大多数也都没有公开使用爱新觉罗的老姓;反而目前在媒体上、社交平台上比较活跃的“爱新觉罗”,都属于远支旁系。

用当年惇王的话说就是“疏属”。

END

关于水稻,袁隆平还有这样一个心愿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已经离开大家两年了。袁老广为人知的“禾下乘凉梦”,至今仍令人倍感珍视和动容。而你知道吗?他还有一个心愿——“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中国杂交水稻“出海生根”的故事,可以从菲律宾讲起——

这是2022年3月25日在菲律宾中吕宋地区新怡诗夏省的中菲农技中心拍摄的杂交水稻稻穗。乌马利摄

“土办法”搞出“新鲜事”

拿一根竹竿,或用长绳扯住两头,在正处于花期、间隔种植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穗头上来回扑棱,进行辅助授粉。这种土办法人称“赶粉”。

1979年4月,袁隆平在菲律宾出席了国际水稻研究所举办的一场水稻国际学术会议,向与会的世界各国农学家们介绍“赶粉”技术。

这是5月16日拍摄的位于菲律宾内湖省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外景。乌马利摄

那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刚刚开启,也是袁隆平第一次出国。杂交稻在当时的国际农学界还是个“新鲜事”。会上,这位皮肤黝黑、身形瘦削、精神矍铄的中国专家,吸引来多国专家的热切目光。后来,袁隆平本人曾回忆说,他看到大家纷纷点头,对自己的介绍“很满意”。

国际水稻研究所高级育种科学家乔哈尔·阿里至今仍珍藏着那次会议的资料。他用“石破天惊”来形容当年听到袁隆平介绍技术时的感受。“如今,授粉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但技术源头还是袁隆平。”

袁隆平(左一)与科研团队成员早年的工作照。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袁隆平与菲律宾结缘并非偶然。1973年,在中国杂交稻科研攻关最后冲刺阶段,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了重要“外援”——编号IR24的水稻品种。

视频加载中...

1982年,袁隆平再次来菲律宾出席杂交稻国际学术会议。主办方这样介绍他——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稻“出海”记

上世纪90年代初,杂交水稻育种、制种和种植技术日益完善,走出国门时机逐渐成熟。菲律宾苦粮食短缺久矣,成为中国杂交稻“出海”的首批目的地国家之一。

这是袁隆平与菲律宾稻农在一起。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1999年,菲律宾企业西岭农业技术公司开始尝试引种中国杂交稻。公司董事长林育庆特意来华拜会袁隆平,而袁老也派出自己的学生作为技术骨干,鼎力支持。

然而,首批精心挑选的50余个杂交稻组合全部遭遇水土不服。当地高热天气让它们长得过快,吸收养分不充分,热带稻瘟也将秧苗折腾得东倒西歪,以至于当时有专家认为杂交稻只适合温带气候,在热带长不了。

背靠中国技术团队,林育庆决心试一把。在菲律宾内湖省,西岭农技购置了一片农地作为试验田。近3年间,上千份育种材料、测交试验上千次,没结果。他们依然不轻言放弃。

2003年旱季,2000公顷试种有结果了,新品种平均产量达8.5吨/公顷,是普通稻的一倍,且耐旱、抗稻瘟。新品种组合被命名为SL-8号,很快被大面积推广。仅用了两年,种植面积就超过10万公顷。

袁隆平(左四)访菲期间,林育庆(左五)陪他来到试验田考察。翻拍自由菲律宾西岭农技提供的照片

在热带杂交稻攻坚的过程中,林育庆同袁隆平以及中国团队结下了深厚友谊。袁老后来每次来菲,林育庆都会陪他去田间地头了解情况。

“我知道他爱吃辣,比如宫保鸡丁和麻婆豆腐,还爱搓麻将。”林育庆回忆说,袁老回国时只带芒果干、文化衫等小纪念品,比这贵的一律拒收。

愿世上再无饥馑

杂交稻家族在菲律宾日益壮大,SL-8大获成功后,西岭农技又推出多个优质米组合。据介绍,中国隆平高科近年来也开始在菲展开商业化运营,多个产品组合不仅适应菲气候条件,且具备抗病、抗倒伏、米质优等多方位优势,即便在水肥条件欠佳的情况下,仍可保底稳产7吨/公顷。

截至2022年,菲律宾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60万公顷,约占菲水稻种植总面积30%。

2022年3月25日,农民在菲律宾中吕宋地区新怡诗夏省的中菲农技中心工作。乌马利摄

不过,当地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按菲统计局2022年9月发布的数据,菲律宾2021年进口稻米298万吨,同比增长33.7%。菲政府计划,未来5年将再推广种植190万公顷杂交水稻。

目前,杂交水稻已远播五大洲近70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这样描绘他的心愿——世界上只要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算,可多养活4到5亿人口。

2020年9月7日,袁隆平90岁生日当天在家中。新华社记者周勉摄

阿里告诉记者,粮食安全问题攸关人类发展,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数以亿计人口的粮食问题,对全人类的贡献不可估量,他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更像父亲、祖父一样激励着全球农业科学研究人员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探索之路上继续前行。

-END-

策划:冯俊扬

监制:闫珺岩 谭剑

文字记者:马骁 周勉 刘锴

视频记者:杨云起

剪辑:王沛 沈浩洋

编辑:孙浩 程大雨 王丰丰 杜逾舸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