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易经八字四柱(南山易经八字四柱解释)

追梦抓梦 2023-10-19 21:30:30 互联网

千年古村走出38名状元、进士,深藏江南第一宗祠,今成5A景区

前言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是清代文学家齐彦槐诗中吟咏的婺源风光,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魅力乡村画卷!

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真的如同一本美丽乡村连环画,那么多乡村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无论去到哪一个,都会带给我意料之中的诗意和出乎意料的惊喜!

就像这次,我来到江湾村,就很真切的体味到它锦绣的自然山水,悠久的历史底蕴,以及炽盛的名士风流。

江湾山水风光

江湾缘起:名门望族,人丁兴旺

江湾村位于河谷地带,三山环抱,一水绕流。村东面有灵山,南面有攸山,北面有后龙山,梨园河自东向西,呈s形从谷地中穿行而过,可谓处于山环水绕的绝佳风水位置。

江湾距离婺源县城28公里,是婺源距离古徽州府最近的一个重镇。自唐代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要塞,被称为婺源的东大门。

江湾山水风光

正是因为拥有绝佳的地理风水和便捷的水陆交通,早在隋末唐初,就有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河湾处建村造房,聚族而居。

那时候,地处河谷的江湾,三面连绵起伏的山岭上,遍布青葱蓊郁的林木,村前是一脉弯弯的河水,日夜奔流不息,使得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因此被人们叫做"云湾"。

江湾山水风光

直到唐朝末年,宰相萧遘因"朱温篡唐"蒙难。萧遘之子萧祯,领兵讨伐朱温,不幸兵败。为躲避朱温的追捕,萧祯过江后易姓为江,隐居于歙县篁墩村,成为"萧江"氏的始祖。

不久,江祯之子江董,举家迁到了婺源云湾(今江湾)附近的大畈村,江董也就成为婺源"萧江"氏始迁先祖。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萧江六世祖江文采,率领一部分族人迁居至距江湾镇不远的旃坑村。

江湾山水风光

元丰二年(1079),萧江八世祖江敌,又把家搬到了水陆要道口的云湾(今江湾),江敌即为江湾"萧江"代的始迁祖。

后来,云湾的"萧江"氏自迁居此地后,人丁兴旺,很快繁衍成世家大族,占据了云湾人口的绝大多数。于是,云湾也被改为了江湾。

江湾村

云湾,因自然地理风貌而得名,颇具诗意气息;江湾,因萧族壮大而得名,极富人文特色。

从云湾到江湾,名称的转变,让这方水土,见证了一段风起云涌、动荡不安的沧桑岁月,更见证了一段名门望族颠沛流离、发展壮大的家族历史。

江湾村

萧江宗祠:婺源之首,江南第一

萧江宗祠,就坐落在江湾景区入口处一汪碧水旁边。江湾萧江宗祠,最早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是时任都御史兼户部侍郎江一麟捐资所建。

200多年后,萧江宗祠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成为一片废墟。直到13年(1924),在江湾人江谦和江知源的倡议下,萧江宗祠才得以重建。

萧江宗祠

期间,萧江宗祠被拆毁。如今人们看到的萧江宗祠,已是2003年重建后的模样。眼前的宗祠由前院、门楼、享堂、寝殿四进建筑曲进构成,一堂高过一堂。

前院为宽敞花园,一弯半月形的莲花池横亘于花园最外沿,池内有尾尾红鲤鱼自在游弋。一座青石护栏的石桥卧于池水之上,正对祠堂大门。

萧江宗祠

一对石狮子紧邻石桥,守卫在宗祠大门两侧,增添了雄壮的气势。十座旗杆呈八字形对称排开,每座旗杆飘扬的旗帜上,都写有不同的文武官职,彰显着萧江先祖的文韬武略。

门楼为双复式歇山顶,典型的五凤楼样式,飞檐翘角,气势恢宏。门楼的正中题额为"萧江宗祠",题额上下的木雕分别是"二龙戏珠"和"麒麟献瑞",立体浮雕,生动传神。

萧江宗祠门楼精美木雕

题额右侧木刻"九世同居"的和睦情景,左侧木刻"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既表达了萧族人丁兴旺的望族气象,又点明其曾有过"九五之尊"的帝王气魄。

九世同居精湛木雕

五代同堂精湛木雕

门楼左右两边的粉壁上,也有十分精美的砖雕。雕刻内容为传统戏曲演绎的四个故事:包拯陈州赈粮、杨家将凯旋、文天祥抗元和刘关张结义,分别寓意"忠孝节义"。

萧江宗祠入口墙壁上的砖雕

此外,门楼前后挂有两副对联。垂狮立柱上的对联为:"一龙临江千秋盘胜地,双马回首万代降英才",点明了萧族的显赫门第与人才荟萃。

垂狮立柱

垂狮立柱上的对联

大门入口的抱柱长联尤其精妙,是清末民初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1924年萧江宗祠重建落成时所写,对联写道:

自节度易性以来,叠分于婺、于歙、于衢,代挺闻人,粲乎溯兰陵八萧至昭明太子;

云湾当有清重儒而著,其他若胡,若程、若戴,并称世哲,翕然推弄丸一老继晦庵先生。

上联意为:祖先原姓萧,萧祯曾任节度使,后改姓为江,子孙定居于婺源、歙县和衢县等地,萧氏的辉煌可以上溯到兰陵八萧(唐代萧氏后裔有八人官居宰相),直至昭明太子萧统。

下联意为:云湾有清代著名大学者江永,还有胡昌翼、程瑶田、戴震等贤哲,但受到一致推崇的还是弄丸(江永)老先生,因为他继承了晦庵先生(朱熹)的学风。

木制屏风背面的萧江宗祠简介

进入宗祠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扇木制屏风,正面居中题写着"萧江宗祠"四个大字,背面书写的是"萧江宗祠"的简介内容。

此处设置的屏风,类似于江南园林的障景手法,避免了从大门外就能一眼看到享堂的整体布局,营造了一种欲扬先抑的视觉效果,勾起人们一探究竟的猎奇心理。

绕过屏风,眼前所见的是一方宽敞的天井庭院,院中的四口水缸供救火之用。左右两侧有厢廊连通门楼与享堂。

厢廊粉壁上分别写有"忠孝节义"与"敦宗睦族"八个黑色大字,字迹庄重典雅。每个字下面各有一块嵌入墙内的石制碑刻,讲述着"萧氏宗祠"的往事。

天井院落四周的屋檐下,均设置有聚水沟,这是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常见设计。天井正中的青石步道,直通立于五级台阶之上的享堂。

享堂正中悬挂着一块题为"永思堂"的匾额,堂号"永思",大概是表达饮水思源、不忘根本,永远思念祖宗恩德与教诲之意吧。

永思堂

"永思堂"匾额之下,挂着萧八世祖、江湾始迁祖江敌画像。画像正前方的桌案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贡品,几乎以假乱真。

享堂左右两侧各有一间厢房,供祭祀、议事所用。厢房梁上分别悬挂有"三江望族"和"萧江巨族"两块牌匾,显示着萧族的辉煌。

寝殿

穿过享堂,就走进了第二进天井院落,寝殿矗立于院落最后方的青石护栏高台之上。寝殿是整座萧江宗祠最高的建筑,进入这里,不禁产生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寝殿正中梁上悬挂着"保世滋大"的牌匾,其语出自《国语·周语上》:"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意思是保全自已,然后不断发展壮大。

寝殿

牌匾之下供奉着萧族列祖列宗的牌位,两侧有一副抱柱联为:千秋俎豆隆圣贤典制,累代簪缨遗儒雅风流。此联表达了萧族后裔,对祖先的无限崇敬之情。

寝殿

寝殿左右两旁挂着8幅画像,分别是:西汉丞相萧何、南梁武帝萧衍、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唐代状元宰相萧遘、萧江始祖江祯、南唐柱国上将军江瑾、婺源萧江始迁祖江董、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

据当地村民介绍,萧江宗祠内136根粗壮的梁柱,都是马来西亚的贝壳杉。祠堂仅木雕部分就耗资千万元以上,各种动物与各类人物雕刻画面生动、形态逼真,让人叹为观止。

寝殿

此外,还有精湛的石雕、砖雕,代表地位的八字门墙,"雨水天上来"的天井,皇室规制的龙凤图案和九级台阶,这些无不展现着萧族的显赫与荣耀。

如今的萧江宗祠,也正是因为集恢弘巨制、皇家风范、雕刻精美、人文丰富、历史悠久等诸多特色于一体,名列婺源四大古建之首,更被誉为"江南第一宗祠"!

享堂

名士风流:文武世家,人才辈出

历史上的萧族源远流长,据《萧大宗统谱》记载,婺源萧族的先祖是西汉宰相萧何。两千多年来,萧氏与萧江后裔子孙中,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

萧何死后700余年,到了南北朝时期,南齐权臣、萧何的裔孙萧衍,于公元502年建立梁朝,就是大名鼎鼎的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画像

萧衍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虽然没来得及继承帝位,但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编写出的《昭明文选》,在中国文学史上足以彪炳史册,也完全值得萧江儿女骄傲。

立国290年的唐朝,更是值得婺源萧永远夸耀的时代。因为从初唐太宗朝宰相萧瑀,到晚唐僖宗朝宰相萧遘,萧氏一族竟然出现了八位宰相,史称"八葉宰相"或"兰陵八萧"。

他们都是萧衍的裔孙,凭借过人的才华和智慧,书写了一段空前绝后的历史。

江湾石牌坊

自宋至清,这里先后走出了38名状元、进士及仕宦,19名文人学士,传世著作多达92部,其中有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因此江湾也有了婺源"书乡"的美誉。

特别是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经学大师江永、教育家江谦、革命烈士江上青以及前国家领导人,这些萧江后裔的名人,都让江湾儿女倍感自豪。

江湾村莲花池

江湾村戏台

进入江湾景区,走过莲花池上的曲桥,穿过古朴的西安门,右侧是村中的戏台,青砖高台之上是一座雕刻精美的木亭,不知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家国往事。

左侧有一座三门四柱五楼的石牌坊,牌坊正中的题额"江湾"为前国家领导人所写,如今已经成为江湾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江湾村石牌坊

走过牌坊两旁的商业街区,开始进入江湾的巷弄中访古寻幽,感悟名士风流。首先来到的是滕家巷,从巷子走进去不远,可见一处古屋的断壁残垣,就是著名的祖屋。

祖屋,又称"一府六院",建于明朝末年,取古徽州一府六县之意,就是1幢大房子套了6幢小房,每幢小房都有天井、正厅、厢房,关门则自成一家,开门则相互连通。

滕家巷

祖屋遗址

祖屋建筑结构奇巧,风格独特,其规模和气派,居江湾古民居之首。然而,经历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后,祖屋终因年久失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坍塌毁坏。

祖屋更大的魅力是因为,一位当代前国家领导人的爷爷江石溪先生,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祖屋遗址

2001年5月30日,该领导人莅临江湾视察,站在祖屋前勾起了年久的回忆,圆了自己的乡关之梦,从而成就了江湾的知名度。

走过祖屋,来到了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的故居。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方简静整洁的庭院,院中有老树、古井,斑驳的粉墙,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江一麟故居“敦伦堂”

老宅正厅名为"敦伦堂",中间挂着江一麟的画像。很难想象,就是从这间并不是很大的老宅中,竟然走出了一位如此名震朝野的显赫人物。

江一麟在嘉庆朝进士及第,后来在隆庆朝立下赫赫战功。他在广东,先后两次取得抗倭战争的巨大胜利,收复了失地。

江一麟故居“敦伦堂”

随后,江一麟又平定贵州苗族首领叛乱,确保了西南边陲的安宁。真可谓文能提笔,妙手著文章;武能横刀立马,定国安邦。

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了一家老宅清吧,隐去了当年的金戈铁马和刀光剑影,但从正厅的老建筑与老物件,依然能让今人想见这位文武双全的良臣名将,当年该是何等的风采。

江一麟故居“敦伦堂”

从"敦伦堂"出来,径直走到了江永纪念馆。纪念馆建于清朝末期,是一幢民居加私塾式的徽派建筑。

江永是清朝经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他的弟子将他同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相提并论,认为他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学说。

江永纪念馆

走进江永纪念馆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善余堂。"善余"二字取《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

善余堂作为老宅的前厅,空间不大,但布局紧凑,左右两侧挂有多副楹联和书法作品,书香盈庭,主要供一般人事到访的接待之用。

善余堂

由善余堂向内,就进入到了受经堂,这里是江永先生向学子传授经学的讲堂。受经堂匾额两侧的对联为:

礼书八十卷,兀兀穷岁年,事事明今古;

韵目十三部,平平苦为乐,仄仄追圣贤。

受经堂

此联中,点明了江永所著的《礼书纲目》88卷、《古韵标准》定古韵13部等两项重要著作,从一个简单侧面,展现了这位积学宿儒的治学精神和成绩。

受经堂

受经堂一侧是弄丸斋,这里是江永的书房。他把宇宙万物比作一个"丸",自称"弄丸主人","弄丸"即研究、探索宇宙万物,这是何等的自信!

弄丸斋

江永就是在这方狭小弄丸斋里笔耕不辍,一生著书41种270余卷,其中有27部186卷被编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培养出清代著名经学家戴震、程瑶田,清代状元金榜等弟子,这又是何等的名士风流!

乡贤园

参观完江永纪念馆,来到坐落于后龙山下乡贤园。园中一方池塘四周,亭廊舫榭临水而建,风物静美,清幽宁和。

园中的主角,都是让萧族中出类拔萃的人物石像,如江祯、江董、江敌、江一麟、江一道、江宏晚、江桂高、江永、江谦、江石溪、江知源等。

乡贤园

这些人杰,在江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抒写了自己的浓墨重彩,成为萧江儿女的学习榜样。江湾儿女为这些先祖建园塑像,既是慎终追远,更是为子孙后代树立一份精神信仰。

乡贤园

结语

后龙山古木参天,梨园河奔流不息,绿水青山描绘了江湾的旖旎风光。萧江宗祠连接历史与未来,鼓吹堂和百工坊展示地域特色与传统技艺,让游客在游览中得到传统文化洗礼。

与此同时,那些散布于村中的古宅、古亭、古桥及古井,用历史的积淀,为江湾增添了文化风采,使这里厚重深长的古韵得以绵延流芳。

鼓吹堂

这些就是我此次游览江湾,历经一番寻古探幽之后,所获得的最真切的感受。

其实,游览江湾,欣赏的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体味的是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感悟的是代不乏人的名士风流。

江湾街巷

如今的江湾,成为婺源唯一的国家级5A景区,得益于山环水绕的优美自然地理风貌,更得益于独一无二的璀璨历史人文底蕴,使之形神俱佳,独步天下。

#唤醒好春光##叫好又叫座##自驾好去处#

@风月书旅,今日头条签约作者,经典书籍与旅行地推荐者!10年诗文创作,8年自由行走,半自由撰稿人,半自由摄影师!读书万卷,旅行万里,@风月书旅等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注@风月书旅,分享读书感悟、旅行体验、影视评点、名人解读、人文社论及生活随录!用文字书写,启迪人生智慧;以智慧笔墨,观照人生旅途!

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一进院/二进院)

了解北京四合院,首先应了解它的基本格局,而这种格局又与它的方位有直接关系。

一、四合院的基本方位

四合院是排列分布在胡同两侧的,胡同的走向与四合院的方位有直接关系。

北京的胡同是以东西走向为主,这在北京内城尤为明显。如现在仍保留比较完好的西四北-一条至八条地区、东四一条至十条地区、东城区南锣鼓巷一带就是 典型例证。在这样的胡同内,四合院住宅分列在胡同南北两侧,形成坐北朝南的街北院落和坐南朝北的街南院落(上述坐向指宅门而言)。除去这些东西走向的胡同外,还有一些沟通两相邻胡同的直胡同,即南北走向的胡同。而分布在南北走向胡同里的宅院,就成为坐西朝东的街西院落和坐东朝西的街东院落了。这样,北京四合院住宅就出现了街北、街南(这两类为主)和街西、街东(这两类为辅)这样四个基本方位。

二、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除上述方位的不同外,北京四合院还因有规模大小、等级高低的差别而形成了多种类型。常见有以下几种:一进院落(又称基本型)、 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又称标准四合院)、四进及四进以上院落(可称为纵向复合型院落)、一 主一次并列式院落、两组或多组并列式院落、主院带花园院落等。

现以坐北朝南的院落为例,分述如下。

1.一进院落

进院落又称基本型院落,这是一种由四面或三面房子围合组成的四合院或三合院。这种院落的特点是有正房(北房),-般为三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成为三正两耳,共五间。如果院落窄小,仅有四问房的宽度时,三间正房的两侧可以各置半间耳房,呈“四破五”的格局。正房南面两侧为东西厢房,各三间,与正房成“品”字形排列。正房对面是南房,又称倒座房,间数与正房相同。这样由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院落叫四合院,如果没有南房,则称三合院。

这种进院落的小型住宅, 宅门开在东南方向。若是四合院时,宅门般采取门庑式,占据倒座房东头的一问或半间。进]后迪面是镶砌在东厢房南山墙上的坐山影壁(照壁)。向西通过屏门便可进入内院。如果南面没有倒座房而仅有院墙时,则在东南方位做墙垣式门(又称随墙门、小门楼) (图2-7)。这种典型的一进院落, 是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单元。

2.二进院落

二进院落是在一进院落的基础上,沿纵向扩展而形成的。四合院由一进院扩展为二进院时,通常是在东西厢房的南山墙之间加障墙(又称隔墙),将院落划分为内外两重。障墙合拢处设二门,以供出入。二进院落属小型四合院,占地面积般较小,东西宽度不过十五六米,南北深不过二三十米。这样的小院没有抄手游廊,二门多采用屏门的形式,既很美现,也很经济。北京宣武区椿树上头条余叔岩故居的中路建筑就是这样座比较典型的 二进院落。但由于该院是一座一主一次并列式格局的宅院,宅门没有开在中路建筑的东南角,而是设在了 东路的南端。该院的二门采用了独立柱垂花门形式,功能与屏门相同,形式却讲究许多(图2-8. 1)。

在二进院落的四合院中,也有规模较大、格局比较讲究的。它与上述小型的进院落相比,主要差别在占地宽窄的不同。占地较宽的进院落(宽22米左右,进深30米左右),北房可以排出七间,即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两间,成为三正四耳。这种四合院正房、厢房都可设外廊,外廊之间由抄手游廊连接。如果院落的纵深方向有余量,还可以在东西厢房南侧各设一间厢耳房,分隔内外院的障墙设在厢耳房南山墙一线。抄手游廊由厢房南侧接转,沿障墙内侧延伸并交于二门。二门采用四柱垂花门形式,与两侧游廊相接。这样,由正房、厢房的外廊、抄手游廊和垂花]共同构成内院的环形通道,这是一条可以避雨雪的交通系统(图2 - -8. 2)。

这种有抄手游廊和垂花的四合院,已不是般平民百姓居住的小型住宅,而是具有定规模、相当讲究的宅院了。(待续)

————摘自马炳坚编著的《北京四合院建筑》

一文读懂古建筑之等级制度

自元代以来,无论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贾、还是文人学士、普通百姓,都住在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很多人都对四合院有着模糊的印象,但北京四合院的确切定义又是什么?

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四合院方位图

北京四合院,实际就是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四合院,“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四合院平面图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南面一大排,为南面的合院;北面一大排,为北面的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倒座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一家人有钱,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南北相连。有钱的人家摆阔气,可以建设三个或四个合院,亦为前后相连。在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合院小者,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大者一院或二院,25间到40间,房屋都是单层。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都做高大的墙壁,不开窗子,对外只有一个街门,是封闭式的住宅,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和防御性。

北京四合院基本格局

北京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饲养金鱼,寓意吉利,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到白天,院中花草树木,十分美丽,夜里花香,空气清新,晚间家人坐在院中乘凉、休息、聊天、饮茶,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家里人在院子里,无论做什么,外人看不见的,这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四合院住房分间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北京合院设计与施工比较容易,所用材料十分简单,不要钢筋与水泥,青砖灰瓦,砖木结合,混合建筑,当然以木构为主体标准结构,重量轻,如遇地震,无论多大震级也不害怕,说明合院是可以防震的。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印象十分朴素,生活非常舒适。其它地区的合院也与北京合院是基本相同的,不过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材料相差不多,式样亦大同小异,这些合院是中国人民的重要建筑遗产。北京合院与各地合院之不同有下列各点:以北京为主的周围地区用四合院,以中轴为对称,大门开在正南方向的东南方向,大门不与正房相对,也就是说大门开在院之东南。这是根据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为坎宅,如做坎宅,必须开巽门,“巽”者是东南方向,在东南方向开门财源不竭,金钱流畅,所以要做“坎宅巽门”为好。因此北京四合院大门开在东南方向。这是根据风水学说决定的,只有北京周围才是这样做法,其它地方并非如此。

四合院平面图

除上述方位的不同外,北京四合院还因有规模大小、等级高低的差别而形成了多种类型。常见有以下几种:一进院落(又称基本型)、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又称标准四合院)、四进及四进以上院落(可称为纵向复合型院落)、一主一次并列式院落、两组或多组并列式院落、主院带花园院落等。

现以坐北朝南的院落为例,分述如下:

一进院落

一进院落

一进院落又称基本型院落,这是一种由四面或三面房子围合组成的四合院或三合院。这种院落的特点是有正房(北房),一般为三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成为三正两耳,共五间。如果院落窄小,仅有四间房的宽度时,三间正房的两侧可以各置半间耳房,呈“四破五”的格局。正房南面两侧为东西厢房,各三间,与正房成“品”字形排列。正房对面是南房,又称倒座房,间数与正房相同。这样由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院落叫四合院。如果没有南房,则称三合院。

这种一进院落的小型住宅,宅门开在东南方向。若是四合院时,宅门一般采取门庑式,占据倒座房东头的一间或半间。进门后迎面是镶砌在东厢房南山墙上的座山影壁(照壁)。向西通过屏门便可进入内院。如果南面没有倒座房而仅有院墙时,则在东南方位做墙垣式门(又称随墙门、小门楼)。这种典型的一进院落,是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单元。

二进院落

二进院落

二进院落是在一进院落的基础上,沿纵向扩展而形成的。四合院由一进院扩展为二进院时,通常是在东西厢房的南山墙之间加障墙(又称隔墙),将院落划分为内外两重。障墙合拢处设二门,以供出入。二进院落属小型四合院,占地面积一般较小,东西宽度不过十五六米,南北深不过二三十米。这样的小院没有抄手游廊,二门多采用屏门的形式,既很美观,也很经济。在二进院落的四合院中,也有规模较大、格局比较讲究的。它与上述小型的二进院落相比,主要差别在占地宽窄的不同。占地较宽的二进院落(宽22米左右,进深30米左右),北房可以排出七间,即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两间,成为三正四耳。这种四合院正房、厢房都可设外廊,外廊之间由抄手游廊连接。如果院落的纵深方向有余量,还可以在东西厢房南侧各设一间厢耳房,分隔内外院的障墙设在厢耳房南山墙一线。抄手游廊由厢房南侧接转,沿障墙内侧延伸并交于二门。二门采用四柱垂花门形式,与两侧游廊相接。这样,由正房、厢房的外廊、抄手游廊和垂花门共同构成内院的环形通道,这是一条可以避雨雪的交通系统。

这种有抄手游廊的垂花门的四合院,已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居住的小型住宅,而是具有一定规模、相当讲究的宅院了。

三进院落

三进院落

三进院落是在二进院落的基础上再向纵深发展而形成的。一般是在正房的后面加一排后罩房,后罩房与正房形成狭长的后院落。后院与中院之间通过正房东耳房尽端的通道来沟通,主人可以经过这种通道进入后院。这种在正房后面加一排后罩房的布局,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三进院布局,被人们称为“典型”的或“标准”的四合院,三重院落的四合院属中型住宅,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了。

四进院落

四进院落

四进院落是三进院落沿纵深方向的进一步扩展。一般做法是,在三进院后面加一排后罩房。四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倒座、第一进院、垂花门、第二进院、正房或过厅、第三进院落、正房、第四进院、后罩房。四进院落的宅院,已属大型住宅,是典型的空宅大院。

一主一次并列式院落

一主一次式并列院落

如果在一座独立院落的东侧或西铡再加一排房子和一个院子,就成了一主一次并列式院落。

两组或多组并列式院落

两组并列式院落,是由两个大小相等或相近的院子并列在一起形成的。这是豪门大户的宅院采取的一种形式。

封建社会的大户人家,有兄弟二人同居一处的。这样,在建宅时就往往建两座,兄弟二人各一座。两座宅院大小、格局相同或相近,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沟通,这是两组并列式住宅出现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原因。

带花园住宅

恭王府平面图

北京的大中型四合院,不乏带花园者。在清代,皇室的造园活动盛行。在皇室建园之风的影响下,上层贵族、官僚及富商世贾也纷纷仿效,划出地段营造私家园林。

富庶人家大宅院全景图

北京的私家园林以王府花园最为典型。著名的清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和摄政王府花园————鉴园(现为宋庆龄故居),是王府花园的代表。这种花园占地面积大,而且有较大的水面,亭台楼阁分布其中,异兽珍禽豢养其内,奇花名木扶疏繁茂,夏有鸣啾,冬有鹿鸣。

五进四合院鸟瞰图

综上所述,由四面房子围合而形成的一进式院落,是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单元。平民百姓的房子大部分是一、二进院落,属小型住宅。三进以上的住宅,都是由有官职地位的豪门大户所居住,因此也格外讲究。院落向大、中型发展,首先是向纵向发展,出现了三进院、四进院乃至五进院。纵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向横向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主一次、一主二次、两组并列、多组并列等多种宅院形式。宅院带花园,在清代曾为时尚,但民居花园都占地不大,且精致小巧,仅仅是宅院的陪衬和点缀,不似苏州那样占主要地位。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老北京人习惯称它为四合房。

四合院规模不同,大小相差悬殊。但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由四面房屋围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如果围合形成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依此类推。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达七进、九进院落,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东西跨院,可谓“深宅大院”。

宅门: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住宅及其大门直接代表着主人的品第等级和社会地位,所谓“门第相当”、“门当户对”,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人们对大门的型制和等级是非常重视的。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大门,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屋宇式大门,另一类是在院墙合陇处建造的墙垣式门。设屋宇式大门的住宅一般是有官阶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设墙垣式大门的住宅,则多为社会下层普通百姓居住。

屋宇式大门

·王府大门: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这种大门座落在主宅院的中轴线上宏伟气派。北京后海北岸的清醇王府(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门,就是一座五间三启门的屋宇式大门。在封建社会,王府大门的间数、门饰,装修、色彩都是按规制而设的。如,清顺治九年规定亲王府正门广五间,启门三……绿色琉璃瓦……每门金钉六十有三……世子府门钉减亲王九分之二,贝勒府规定为正门五间,启门一。位于后海南岸的清恭王府,原是乾隆帝的宠臣和砷的府邸,后来封赐给恭亲王,这座王府的大门是三开间,上复绿色琉璃瓦。

北京什刹海恭王府大门

·广亮大门:广亮大门仅次于王府大门,它是屋宇式大门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大门一般位于宅院的东南角,占据一间房的位置。广亮大门虽不及王府大门显赫气派,但也有较高的台基,门口比较宽大敞亮,门扉开在门厅的中柱之间,大门檐枋之下安装雀替、三幅云一类既有装饰功用,又代表主人品级地位的饰件。

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这是一种门扉安装在金柱(俗称老檐柱)间的大门,称为“金柱大门”,这种大门同广亮大门一样,也占据一个开间,它的规制与广亮大门很接近,门口也较宽大,虽不及广亮大门深遂庄严,仍不失官宦门第的气派,是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式。

金柱大门

·蛮子门:如将广亮大门或金柱大门的门扉安装在外檐柱间,门扇槛框的形式仍采取广亮大门的形式,北京人把这种门称为“蛮子门”,它是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进一步演变出来的又一种形式。

蛮子门

·如意门:北京中小型四合院采用的大门当中,如意门占着相当大的数量。如意门的门口设在外檐柱间,门口两侧与山墙腿子之间砌砖墙,门口比较窄小,门楣上方常装饰雕镂精致的砖花图案,在如意门的门楣与两侧砖墙交角处,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故取名“如意门”。如意门里的住户一般是在政治上地位不高,但却非常殷实富裕的士民阶层。

如意门

墙垣式门

除上述数种屋宇式大门外,在民宅中,采用墙垣式门者也不在少数。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它的样式尽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异,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一般都比较简单朴素,也有为数不多的豪华小门楼,门楣以上遍施砖雕,虽不气派但却十分华丽,显示房主人的富有和虚荣。

墙坦式门

影壁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人们在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辞颂语。

一字影壁

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外的,称为独立影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座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呈(下图)形的,称雁翅影壁。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檐口成120或135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进2~4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做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遂、开阔、富丽。

雁翅影壁

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

八字影壁

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倒座

倒座房位于宅院的前部、大门以西。它的后檐墙临街,一般不开窗或开小高窗,且有露檐、封护檐之分。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面对垂花门的三间供来客居住,倒座的西部常用墙和屏门分出一个小小的跨院,内设厕所,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

垂花门

提起四合院里的垂花门,老北京人都很熟悉,它是四合院里的一道门,但不是一道普普通通的门,而是一道很有讲究的门。

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住宅中,垂花门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处在正房与倒座之间,它的两侧连接着抄手游廊,游廊的外一侧是一道隔墙,称为看面墙,把院落截然分为内外两部分。垂花门就是沟通内外院的门,俗称二门,又称内门。在垂花门以外的倒座房或厅房及其所属院落算作外宅,它是接待外来宾客的地方;垂花门以内的正房、厢房、耳房以及后罩房等则属内宅,是供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在封建社会,未出嫁的香闺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指“二门”就是这道垂花门。

垂花门

垂花门作为内宅的宅门,也是房主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方面,它与宅院的外门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在品第森严的封建社会,宅院门户等级的高低直接标志着房主人的品级地位,历来的有钱有势之家,都很注重对二门的修饰装点。正因为如此,宅院里的垂花门一般都是建造得非常华丽考究的。

垂花门的建筑形式是多样的,北京住宅建筑的垂花门,最常见的有这样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殿一卷式垂花门,所谓一殿一卷,是指垂花门的屋面是由一个尖顶屋面和一个卷棚屋面组合起来形成的一种组合屋面形式。这种形式既庄严又活泼,屋顶迭宕起伏有致,富于韵律感。另一种是单卷棚垂花门,屋面仅采用一个单一的卷棚形式,虽然活泼不足,但仍不失高雅,在四合院中应用也较广泛。

以上两种垂花门建筑形式虽有差别,但它们的构造、功能却是完全一样的,凡垂花门都有两种功能,第一是要求有一定的防卫功能,为此,在向外一侧的两根柱间安装着第一道门,这道门比较厚重,与街门相仿佛,名叫“棋盘门”,或称“攒边门”,白天开启,供宅人通行,夜间关闭,有安全保卫作用。第二是起屏障作用,这是垂花门的主要功能。为了保证内宅的秘密性,在垂花门内一侧的两棵柱间再安装一道门,这道门称为“屏门”。除去家族中有重大仪式,如婚、丧、嫁、娶时,需要将屏门打开之外,其余时间,屏门都是关闭的,人们进出二门时,不通过屏门而是走屏门两侧的侧门或通过垂花门两侧的抄手游廊到达内院和各个房间。垂花门的这种功能,充分起到了既沟通内外宅又严格地划分空间的特殊作用。

垂花门除用于住宅建筑中,还广泛应用于园林、寺庙等建筑当中。北京著名的皇家国林颐和园中,就有各种形式的垂花门十余座。这些建于园林中的垂花门,有的作为园中之园的出入口,有的则串联于墙垣、游廊之间,起分隔园区、隔景、障景等作用。由于功能不同,采用的建筑形式也更加灵活,除一殿一卷式、单卷棚式而外还有独立柱式、歇山式、廊罩式、十字形垂花门多种,充分展示出中国古建筑形式的千变万化。

垂花门是装饰性极强的建筑,它的各个突出部位几乎都有十分讲究的装饰。垂花门向外一侧的梁头常雕成云头形状,称为“麻叶梁头”,这种作出雕饰的梁头,在一般建筑中是不多见的。在麻叶梁头之下,有一对倒悬的短柱,柱头向下,头部雕饰出莲瓣、串珠、花萼云或石榴头等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这对短柱称为“垂莲柱”,垂花门名称的由来大概就与这对特殊的垂柱有关。联络两垂柱的部件也有很美的雕饰,题材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这些雕刻寄予着房宅主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将这道颇具地位的内宅门面装点得格外富丽华贵。

通过一座小小的垂花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聪明和智慧,是一幅幅具有浓郁特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内宅

进入垂花门之后,便是四合院的内宅了。内宅是由北房、东西厢房和垂花门四面建筑围合起来的院落。

正房内宅的北房为正房,座北朝南,它是宅院中最主要的房间,台基和房屋的尺度都比较高大,一般是三间,大型住宅为五间。

耳房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如果每侧一间耳房两侧共两间即称“三正两耳”。如果每侧两间,两侧共四间耳房则称“三正四耳”’。小型四合院多为“三正两耳”,中型四合院为“三正四耳”。

厢房内宅的东、西两侧,各有三间房,分别向院内方向开门,称为厢房。如果四合院的规模较大,在厢房的南侧,还可以再加厢耳房。

游廊 

正房、厢房与垂花门之间,一般都有游廊连接。凡有游廊连接的房子,其前檐都有廊子,在廊子两尽端的山墙部分留有洞口,通向游廊,叫做廊门筒子。抄手游廊都成曲尺形,与北房、东西厢房和垂花门相连接,将内宅串联成一个整体。游廊不仅有通行功能,还丰富了内宅建筑的层次和空间。

游廊

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同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

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

后罩房 

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常建有后罩房或后罩楼,主要四合院的各幢房之间,均由卡子墙连接,形成封闭的空间院落,临街房屋不开后窗或仅开很小的高窗。院内,露天空地可按照主人的意愿,栽植四时花木,摆设鱼缸或盆景,一家人关起门来过活,怡然自乐,俨然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居住环境。

正房、后罩房、耳房

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住宅不仅布局严谨,建筑工艺考究,而且十分注重装饰,在砖、木构件上面进行雕刻和彩绘,是主要的装饰手段。

砖雕

砖雕北京四合院的砖雕,应用极为广泛,几乎所有醒目部位都有题材丰富,镌工精湛的雕饰。

首先是门头。住宅的大门是门面建筑,因此,门头便成了重点装饰部位,北京的王府大门,广亮大门这类王公贵族和官僚的宅门,由于受严格的制度限制,一般不加过于繁复的雕饰。如意门的装饰则随意的多,在这种宅门里住的大多是富人商贾,他们不在朝廷为官,较少受官阶和等级制度限制,门头装饰非常灵活,为炫耀自己富有,通常都不惜金钱装点门面。

砖雕

如意门的门头一般是由挂落板、冰盘檐、栏版望柱等部分组成,讲究的如意门在门头部分遍饰雕刻,雕刻题材有富贵牡丹、梅兰竹菊、福禄寿喜、玩器博古、文房四宝等等,随主人的志趣爱好而选择题材。

其次是影壁。是宅门的重要陪衬。影壁的雕刻内容也非常丰富,主要装点部位是影壁心部分。影壁心分硬心和软心两种做法。硬心做法是在心内贴砌斜置的方砖,俗称“膏药幌子”,在影壁心正中雕有中心花,四角雕岔角花,题材多为四季花草、岁寒三友(松竹梅)、福禄寿喜等。软心做法是在影壁心的中心和四角镶嵌砖雕花饰,其它部分抹饰白灰面层。位于大门内侧的影壁,中心花部位还常雕出砖匾形状,其上刻“福禄”、“吉祥”、“平安”等吉辞。

墀头,是硬山房山墙端头的总称,俗称“腿子”,北京四合院山墙墀头的上方有城檐、博缝、盘头等部位,这些部位突出于檐头部分,引人注目、常饰以精美的雕刻。城檐的雕刻题材尤其广泛,如鹤鹿同春、子孙万代、麒麟卧松、太师少师、鸳鸯荷花、博古炉瓶、玉棠富贵、松鼠葡萄等等。城檐侧面的博缝常雕万事如意、太极图等图案。位于宅门外侧的墀头,在冰盘檐下面还加垫花。这种垫花,图案形式大多为一只精美的花篮,里面插满各种花卉,构日秀丽,装饰性极强。

讲究的四合院住宅,在正房或厢房的廊心墙上面也进行雕饰,常见的做法是在廊心墙上方做砖框,枢内做砖,称海棠池子,内里刻花草或做砖额,题材多为兰竹花草,题额内容诸如“蕴秀”、“竹幽”、“兰媚”、“傲雪”等,闲雅秀逸、耐人寻味。门、窗等外檐装修,尤其是什锦窗、门楣等显眼的地方,也是装饰的重点部位。有些讲究的宅院或花园,用磨砖对缝干摆雕花作为装修边框。东城区礼士胡同某宅及鼓楼东大街某宅,所有什锦窗、门廊筒子窗套等,均用砖刻装怖,图案秀丽,雕工精致。加上什锦窗形状千变万化,令人目不暇接。

在檐头房脊等处,也不乏精美的雕饰,在房顶正脊两端,蝎子尾之下,饰有花草盘子,平放者称“平草”,陡置者称“跨草”,题材多为四季花、松竹梅、富贵花(牡丹),寓意美好吉祥。

彩绘

油饰彩绘在四合院的装饰中尤显突出,四合院的油饰主要用来保护外露的柱子,檐枋等木构件。正房、厢房等正式房的柱子多刷红色,门窗多刷绿色游廊、垂花门的柱子多刷绿色游廊的楣子边框则多刷红色,红绿相间,相映成趣。房间和游廊的檐下,画有彩绘图案,四合院的彩绘采用苏式彩画,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主题部位在正中心,呈半圆形,称为包袱,包袱心内画人物山水、花草鱼虫、翎毛花卉、历史故事等题材。多数四合院的彩绘则采取只在枋、檀端头画图案的简单形式,弥为“掐箍头”。

彩绘

京四合院的雕饰和彩北绘,突出表现出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反映了老北京人们的风俗文化,反映出古代文明达到的高度,具有非常宝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本文转载自史客儿

出行注意!三亚这些路段易涝易积水

来源:三亚发布

海南省气象局继续发布暴雨四级预警。据三亚市气象台消息:受弱冷空气和切变线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三亚市将出现50毫米以上降雨, 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工作。

为做好市区主要路段的应急排涝工作,三亚环投集团梳理出多个低洼易涝路段及易积水点,并对这些重点区域加强监控排查,包点分工责任到人。同时,提醒广大市民群众经过这些路段时请注意安全,如遇到积水影响出行等情况可拨打市政府12345热线电话,市环投集团、市交警支队等单位将及时到场应急处置。

低洼易涝路段及易积水点

天涯区易积水点(部分)

解放一路易积水点:国际购物中心路段

解放二路易积水点:市二中路段

解放三路易积水点:明珠广场路段、解放路与吉祥路交叉口

春园路、文明路易积水点:黎客酒店路段

河西路(和平街至新风路)易积水点:市政府二办路段

胜利路(光明路至建港路)易积水点:汽车总站后门

胜利路(新风街至光明路)易积水点:汽车总站后门

榆亚路(解放路至三亚大桥)易积水点:红旗街路口

三亚湾路(凤凰岛至新风街)易积水点:仙居府路段

三亚湾路(新风街至海月广场)易积水点:海月广场路段

三亚湾路(海月广场至金鸡岭路口)易积水点:南部战区第二医院公交站

水城路(解放路至水城桥)、金鸡岭路(三亚湾路至金鸡岭桥)、老机场路易积水点:凤凰水城营销中心附近路段

金鸡岭路(金鸡岭桥至凤凰路)易积水点:大碗厨路段

河东路(凤凰路至水城路)、水城路(凤凰路至水城桥)易积水点:凯莱酒店路段

河东路(水城路至金鸡岭路)易积水点:华庭天下路段

育新路、育秀路易积水点:育新路高铁桥下

海润路、工业园路易积水点:海润路与工业园路交叉口

师部农场路易积水点:师部农场路与工业园路交叉口

新城西路(海虹路口至凤翔路)、凤翔路(新城西路至凤翔桥)易积水点:海坡村北门

新城西路(凤翔路至十二横路)易积水点:阳光酒店路段

吉阳区易积水点(部分)

榆亚路(一号门至红沙隧道)易积水点:琼菜王路段、榆林市场加油站路段

榆亚路(人民街至榆红北路)易积水点:城郊检察院路段

吉阳大道(吉阳转盘至南方公学)易积水点:南方公学路段

迎宾路(澳洲城至吉阳转盘)、兆龙西路易积水点:吉阳区政府路段

月北路、丹东路、丹湖路、丹航路、丹虹路易积水点:丹州小区市场门口

迎宾路(公安局路口至山屿湖)、溪泽南路易积水点:迎宾路与凤凰路交叉口

荔枝沟路(凤凰路至抱坡路)、抱坡路易积水点:市第五小学路段

荔枝沟路(抱坡路至落笔洞路)、落笔洞路易积水点:荔枝沟路与落笔洞路交叉口

学院路(荔枝沟路至高架桥) 易积水点:戒毒所路段、南丁村口路段

南边海路(潮见桥至南海山庄)、南边海路(南海山庄至海湾维景大酒店)易积水点:南海山庄路段

鹿回头路、鹿影路、小东海路易积水点:海湾维景大酒店路段

凤凰路(下洋田至南山火锅城)易积水点:下洋田路段

河东路(榆亚路至商品街一巷)易积水点:教育巷路段

河东路(榕根桥至迎宾路)、川河路易积水点:川河路口路段

河东路(迎宾路至金鸡岭路)易积水点:中恒建材城路段、停车楼拐弯处

凤凰路(海螺路至迎宾路)易积水点:公安局拐弯处

临春河路(商品街一巷至新风路)、祥瑞路、一横路易积水点:港华市场、中信银行路段

临春河路(新风路至河东路)、榕根路、保险路、祥和路易积水点:防暴支队门口

迎春路、新月路、月川中路、新月一巷易积水点:春河小区路段

迎宾路(月川桥至河东路路口)易积水点:25度阳光路段

来源:三亚发布综合整理,三亚日报、三亚市气象台、海南省气象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