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初6八字如何(1991年九月初六的八字)

横行天下 2023-08-31 14:37:17 用户分享

从跌跌撞撞到一路逆袭 原来“风云”是这样的卫星

风云四号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十四五”时期我国共计划发射7颗风云气象卫星。到2035年,我国气象综合实力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气象强国基本建成。]

启动微信,一个孤独的小人凝望地球。这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世界公开的第一张完整地球照片名叫“蓝色弹珠”。它是由阿波罗17号宇航员拍摄,视角在非洲大陆上空。

每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气象与环境总体室副主任、风云四号卫星主任设计师陈晓杰打开微信时,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飞到2017年9月25日那天。

那天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正式交付投入使用的日子,微信启动画面随之变脸——图像仍是蓝色地球,但展示的位置却变成东半球,拍摄它的正是风云四号A星。

“照片视角是从中国上空观测到的地球,那种感觉很不一样。”陈晓杰至今对此印象深刻。

1969年初,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半个中国,而当时世界上拥有气象卫星的国家只有苏联和美国。我国虽然能接收国外气象卫星云图,但只是单纯的“黑白图像”,无法挖掘原始数据、反演各种气象要素,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提出:“要赶快改变落后面貌,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1970年2月,周总理亲自签发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由此,我国气象卫星事业正式起步。

迄今为止,我国共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有7颗在轨运行。这些最“知人冷暖”的卫星,在太空中观察地球的风云变幻,提示我们添衣打伞。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2021年我国计划发射风云四号B星和风云三号E星,“十四五”时期共计划发射7颗风云气象卫星。“到2035年,我国要建立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气象强国基本建成。”该局局长庄国泰透露。

命运多舛,首星发射39天就“夭折”了

1988年9月4日,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站在数十米高的发射塔架上,心中翻江倒海。

那是我国首颗风云卫星原计划发射的日子。但在指挥员发出“5小时准备”指令后,控制中心突然失去了卫星所有的遥测信号,发射被终止。

风云一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任新民下令就地检查。孟执中、时任姿控系统主任设计师徐福祥带着试验队员爬上塔架,紧张地给卫星做着“手术”。此时,四周没有护栏,卫星下面是装满推进剂的火箭,每一个动作都要小心翼翼。

让孟执中倍感压力的是,预定发射时间将至,各地台站早已准备就绪,不断打电话询问消息;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发射中心,沿途通信线路都部署了战士值守,大家都在岗位上等待着发射的消息。塔架上的排障工作进展缓慢,孟执中既焦急,又愧疚。

直到傍晚,故障原因终于查清,是遥测机的CMOS电路在特定情况下发生了“栓锁”。试验队员将遥测机取下来连夜返修,第二天早上将它装回卫星。

3天后,历时近10年研制的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然而仅过了一个多月,意外再次发生。

这天,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接收到的卫星云图逐渐偏斜,最后只能看到地球的弧线。卫星失控了。

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急切地问:还有办法吗?孟执中无言以对。

由于没有安装备份设备,风云一号A星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太空“夭折”,此时距离它发射升空仅39天。

一场世界航天史上罕见的卫星地面营救

1990年9月3日,风云一号B星成功发射。它能及时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提供气象预报,但只过了十几天,它就出现异常。

科技人员及时完成了修复,但发现一个棘手的问题:卫星在元器件选用和软件设计上没有进行抗辐射加固,这一漏洞使计算机电路芯片暴露于空间高能粒子的轰击下,很容易产生单粒子翻转问题,随时会引发计算机工作失常,姿控系统故障。

漏洞无法填补,唯一的办法是加强地面对卫星的监视,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孟执中和徐福祥带领科技人员分成2个工作组,轮流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值班。他们利用卫星每天6次过境的机会,监视其在轨工作情况。

1991年2月14日,大年夜里,卫星云图突然发生扭曲,滚动不止。在随后的75天里,工作人员不间断地轮流执勤,开始了一场世界航天史上罕见的卫星地面营救行动。他们像急救医生一样,一次次让“急症”发作的风云一号B星恢复元气。然而,频繁的“手术”让卫星元气大伤,寿命大打折扣。

最终,风云一号B星断断续续工作到1992年11月,在轨累计正常运行285天,未能达到1年的设计寿命指标。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作为风云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与“风云”相伴了40多年。他曾说:“我一生做过多个卫星总师,风云二号最让我难忘。”

1994年2月,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01星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经过多项测试后,卫星顺利加注了燃料,装上了固体远地点发动机,只待开展转场前的最后一次全面测试。

4月2日上午,测试开始。10点50分左右,固体远地点发动机燃烧爆炸,黑色浓烟夹着血红的火光涌出来,观测窗玻璃被震碎,厂房供电中断。

这次重大事故夺走了一位总装工人的生命,并导致30多位试验队员受伤住院。由于不了解肼燃料的性能和危险性,忽视了防静电和环境温湿度要求,航天人遭受了惨痛教训。

风云一号C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接二连三的事故,让风云卫星研制陷入低迷。但一次次跌倒的航天人,又一次次倔强地站了起来。他们将沉甸甸的经验教训汇编成册,成为指引后续工作开展的典型教材。

被任命主持风云一号C星研制工作时,孟执中已经60岁了。此前的挫折让他心有不甘。他分析,风云一号A星、B星未完成任务的原因,不在于性能指标没有达到要求,而是由于可靠性不高造成中途夭折。研制1颗长期可靠、稳定运行的业务应用气象卫星,成为团队共同的目标。

1999年5月10日,风云一号C星成功发射。这次发射后来被选为我国20世纪最后一年的3件大事之一,镌刻于中华世纪坛。2000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将该卫星列入世界业务气象卫星序列。

风云一号C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它在轨稳定运行达7年,被誉为“太阳同步轨道长寿第一星”,揭开了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上新的一页。

此后,风云卫星发展之路越走越顺。

2002年,风云一号D星发射,成为国内寿命最长的遥感卫星之一。2004年发射的风云二号C星,是当时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业务应用卫星,并获得世界气象组织的高度评价,被列为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网的重要业务卫星之一。2006年到2014年,我国先后发射4颗风云二号系列卫星,挑起了国家重大活动气象保障重担。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我国第二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首发星升空。此后,风云三号B星、C星、D星相继发射,实现了对风云一号的升级换代。它们组网运行、功能互补,实现从二维成像到三维探测、从单一光学到全谱段宽波谱探测,并使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更新时间大幅缩短、预报时效延长,预报精度也进一步提高。

在国际“暗战”中逆袭,一颗星干两颗星的活

2021年1月15日,上海菜市场里的太湖矮脚菜,价格较10天前翻了一倍。当地媒体发现,这与近日连续出现的寒潮颇有关系。据气象台预报,1月16日又有寒潮侵袭,当地蔬菜供应单位提前部署,全力开展了应急保供工作。

天气变化影响着人们穿衣、出行,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主任、风云气象卫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唐世浩介绍,为准确预报寒潮提供支撑,以及监测寒潮的发展和影响,只是风云卫星的“基本功”之一。

尤其是被称为中国气象卫星界“实力担当”的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成功发射,使我国气象卫星技术从跟跑、并跑转向并跑、领跑,推动我国气象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回想起风云四号A星的研制和发射,陈晓杰感觉像一场激烈的竞赛。

2016年,仿佛事先约定过一样,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的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研制,均发展到紧要关头,大家暗中较着劲。

除了欧洲卫星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发射,2016年11月初,日本率先发射“向日葵9号”(Himawari 9)卫星。这颗卫星采用了许多美国的技术和产品,将代替该国此前发射的“向日葵8号”。

11月19日,美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GOES-R发射。业界评价说,与以前的气象卫星相比,该卫星带来的飞跃如同从黑白电视变成高清彩电。

12月11日,我国风云四号A星发射。

陈晓杰表示,风云四号A星不仅对地综合观测能力全球领先,还是国际上首颗单星实现对地“多光谱二维成像+高光谱三维探测+超窄带闪电成像”综合观测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过去,垂直探测仪器和成像观测仪器的相互干扰,一直是国际上的难题。欧洲此前的做法是将两者分别放在2颗卫星上工作。

比起国际竞争对手,风云四号A星的性能毫不逊色。有人形容,这颗星同时干着2颗星的活。

据风云四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董瑶海介绍,该卫星通过自主研制的SAST-5000卫星平台,实现了带有运动光学部件的多载荷同时工作,各载荷和谐共处。

该卫星搭载的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是当时我国静止轨道卫星最先进的辐射成像仪,能够每15分钟对东半球扫描一次,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500米。“500米精度对于接近36000公里高的地球静止轨道来说,相当于在几公里之外放置几盏烛光,而且看得清清楚楚。”董瑶海说,这一精度与美国同期发射的GOES-R卫星相当。

同时,风云四号A星搭载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可以对大气进行垂直探测;搭载的我国首台星载闪电成像仪,可用广角镜头盯住我国及周边区域,不眠不休时刻准备拍摄,每秒能拍500张照片,记录闪电的频次和强度。

15年后,气象综合实力全球领跑

今年起,风云家族要“添丁”了。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风云四号的第二颗卫星——风云四号B星,目前研制工作基本已经完成,按照计划,今年将择机发射。

风云四号B星的载荷得到了优化。例如,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部分通道得到了局部优化;大气垂直探测仪的空间分辨率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这颗卫星上新增了一台快速成像仪,它能通过调整镜头,根据指令对不同区域进行灵活的观测,分辨率在目前全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中最高。

唐世浩对此颇为期待。他说,目前风云四号A星对我国及周边区域的成像是5分钟一次,最高分辨率为500米。对一些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的天气现象,可能就漏掉了。而风云四号B星搭载的快速成像仪,可以实现对数百万平方公里区域1分钟一次成像,最高分辨率达到250米左右,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具备更强的监测能力。

今年我国计划发射的风云三号E星,将是世界首颗晨昏轨道气象卫星。目前全球极轨气象卫星均为上午或下午轨道,意思是其观测时段为上午或下午。而风云三号E星将在晨昏时间进行观测,可弥补当前的观测空白,提高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和时效。

唐世浩介绍,风云三号E星与目前在轨运行的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组网运行后,每天的观测时间分布将更均匀,并得到晨昏时间的气象资料。另外,过去风云卫星在夜间只能通过红外和微波仪器观测,而风云三号E星搭载了微光观测设备,具备可见光夜间观测能力。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发射的风云卫星,轨道种类会进一步丰富。例如在地球静止轨道上,会有不同轨位风云卫星,通过光学和微波手段进行观测。在低轨方面,除了上午、下午轨道和晨昏轨道,我国还将向低倾角倾斜轨道发射降水卫星,主要对低纬度地区的降水进行监测。

唐世浩表示,未来风云卫星的发展主要包括提升对大气风场、云雨大气及其垂直结构的监测能力,提高监测精度和监测时效,同时增强卫星的协同机动观测能力等。(采 写:记者 付毅飞 策 划:陈 磊)

北京的墓地:简陋寒酸,看了立碑人的名字,才知李讷用心良苦

1991年6月4日晚11时,新华社发布了一则震惊国人的公告:

“新华社北京六月四日电:本社记者获悉,‘ 、集团案’主犯,在保外就医期间于1991年5月14日凌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杀身亡。在1981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改判无期徒刑,1984年5月4日保外就医。”

去世时77岁,她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遗体火化后,骨灰没有葬回山东诸城老家,也没有立即下葬。那么,的墓地在哪里?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究竟经历了什么?

1976年10月6日下午3时,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接到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团团长的通知,让他立即来办公室。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张耀祠的“顶头上司”。

当张耀祠赶到办公室时,发现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武健华也在。直接对两人下达了命令:“中央决定,粉碎‘’。”张耀祠的任务是率领几名战士去将拘捕,当时她已经从钓鱼台国宾馆搬到了万字廊201号居住。

由于工作关系,张耀祠对万字廊住处很熟悉,有时一天要去一两次。所以,张耀祠决定对的拘捕以“轻松的方式来进行”。傍晚时分,一身便装的张耀祠带领几名战士来到万字廊,他先找到的护士马晓先。

当时马晓先已经下班,穿着拖鞋,正在洗衣服。张耀祠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她换一双鞋,然后让她跟着来到的住处。后来马晓先才明白,张耀祠之所以喊她一起,是防止在行动时出现晕倒等紧急情况。

在去住处的路上,张耀祠没有受到阻拦很顺利地来到住处,他询问的卫士周金铭:“在不在?”显然,张耀祠的意思是问在不在屋内。周金铭回答说:“在。”于是,张耀祠让周金铭带路,大家进入201号院子里。

张耀祠进屋后,发现刚吃过晚饭,正在沙发上闲坐,面前是一张小桌子,上面有一些文件、办公文具等,她腿上则盖着一条小毛毯。看到张耀祠来了,朝他点了点头,但没有起身迎接。

不过,当看到张耀祠身后站着几名身穿军装的战士时,而且她也没有接到警卫的通报,似乎意识到了情况异常。于是,大声质问张耀祠等人:“你们要干什么?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张耀祠没有回答,只见他直接走到面前站定,以无比严肃的口吻,向宣布中央的决定:“,我接到中央的指示,决定将你隔离审查,现在你到另一个地方去,马上执行!”

刹那间,一脸震惊,根本不敢相信。张耀祠回忆时说:“往日我们总称呼‘同志’,这一回忽地没有了‘同志’两字,马上投来惊诧的目光。”随即,张耀祠让把文件柜的钥匙交出来。

这也是在布置任务时的交代。听了张耀祠的话后,一言不发,只是非常生气,但没有后来外界谣传的“大吵大闹”,更没有“在地上打滚,要死要活”。张耀祠说:“当时似乎已经意识到,她会有这样的下场。正因为这样,对张耀祠所宣布的中央命令,并没有过分地感到意外。”

沉默良久后,要求张耀祠把他刚才宣布的决定再说一遍,张耀祠照做了。张耀祠说完,又是长时间的沉默,她低着头,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又过了很久,缓缓地说:“这里面(指文件柜)许多都是中央的机密,我要对党负责。钥匙,我只能交给。”

张耀祠表示可以由他转交给。这才慢慢起身,只见她从腰间摘下一串钥匙,然后从桌子的抽屉里取出一个红框的牛皮纸信封,用铅笔在信封上写下“华国亲启”七个字,下方还写了“托”三个字。

还在现场写了一封信给,全文如下:

“国:来人称,他们奉你之命,宣布对我隔离审查。不知是否为中央决定?随信将我这里文件柜上的钥匙转交于你。,十月六日”

信写完后,把信和钥匙装入牛皮纸信封,再用密封签把信封两端细心封好,最后才交给张耀祠。被带走时,没有给她戴上手铐,就在快出门时她要求马晓先把她常穿的深灰色披风带上。

马晓先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有几怕,她很突出的一怕是怕风。她每次出屋之前,都要身边的人员先看好风向,不能让风正吹着她。从保健的角度说,被风吹着,体弱的人便容易着凉。但风向不是那么容易看的,有时风从这边刮过来,但在楼里拐个弯,风向就变换了。”

张耀祠在进入住处时,已经提前要求她的司机备车,车还是平时出行乘坐的那辆专用红旗牌防弹轿车。没有被带出,而是被安排来到丰泽园后面的地下室,她在这里度过了被隔离审查后的第一晚。

对张耀祠带走的过程的,因为马晓先就在现场,所以她也跟记者描述了大概过程。马晓先说:

“我们一起离开了的办公室,我和坐上了一辆大红旗轿车。我记得轿车好像在地上走了一段,就驶入了一条地下通道,我也不记得走了多长时间,最后到一个安置的预定地点。那是一座地下建筑,她在那里住了半年之久。”

后来大家都知道,被送到秦城监狱。1977年4月10日凌晨,被秘密带到秦城监狱,她被两名女狱警带到一间单独的牢房,里面卫生设施非常齐全,连抽水马桶都有。很清楚,来到这里后,等待她的将是审判。

1980年9月2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对等人进行检察起诉。被公审前,她被带到北京正义路法庭候审室。候审期间住的屋子里有一张桌、一把椅、一张床和一间卫生间,她特别要求在她的床头挂一幅毛,但被拒绝。

不过,要求桌子上放一套《选集》,这个要求被接受了。1980年11月20日下午3时,正义路1号的特别法庭开庭,已经有4年多年没有公开露面的,在两名女法警的搀扶下,站在了被告席上。

从后来发布的照片中,我们发现戴着一副紫色秀郎架眼镜,穿一件黑色棉袄出庭,外套一件黑背心,棉袄的领子上打了一块补丁,脸上没有多少表情。1981年1月25日上午9时,法庭对等人公开宣判,现场座无虚席。

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审判结束后,被立即送回秦城监狱。198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认为:鉴于在狱中没有用极端方式抗拒改造,据此改判为无期徒刑。

1989年,被确诊患上了咽喉癌,身体情况越来越差。鉴于之前批准了保外就医,这年11月中央再一次批准了的保外就医。希望能回到居住,或者钓鱼台国宾馆17号楼当年的住处,结果都被拒绝。

经过中央的安排,被安排住在北京酒仙桥附近的一幢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楼,还安排了一名护士来照顾她。1991年5月14日3时30分,护士发现在房间里自缢身亡,终年77岁。当的遗体被送到医院后,组织上通知了李讷这个消息。

5月18日,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被火化,包括李讷在内所以亲人都不在现场。李讷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是要求把母亲骨灰装入骨灰盒,然后交给她带回家。李讷自己也没想到,母亲的骨灰在家中一放就是11年。

秘书杨银禄回忆时说:“在秦城监狱里有遗嘱,想死后葬回山东老家诸城。”1996年,的另一位秘书阎长贵来到诸城,市委同志跟他谈到时,让他转告李讷:“我们这里有凤凰墓地,可以接受的骨灰,可埋坟,也可立碑。”

当阎长贵回京后把诸城方面的意见告诉李讷,李讷表示现在还不是时候,此事也就不了了之。2002年,李讷跟丈夫王景清商议,还是让母亲尽快入土为安。两人商议后,决定以自费的形式给母亲寻找一处合适的墓地下葬。

李讷和王景清走了北京很多墓地,最终选择了福田公墓。福田公墓,地处北京石景山区西黄村乡福田寺村东,因靠近福田寺得名。作为一处公墓,福田公墓里埋葬着大量名人,包括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载沣、国学大学王国维、著名文学理论家钱玄同等。

的墓地位于福田公墓东南隅,墓地跟其他人没有任何不同,甚至可以用寒酸简陋来形容,碑文非常简洁,上面刻着:一九一四年―一九九一年,先母李云鹤之墓,女儿女婿、外孙敬立,二零零二年三月。

大家仔细看看这段碑文,是不是发现了异常?李讷尽可能让母亲的墓地不为所知,她使用了母亲的原名“李云鹤”,也没有刻上自己和丈夫、外孙的全名,也体现李讷了良苦用心。

有人表示,墓地所在的位置距离毛主席纪念堂直线距离只有17公里,这其实就是一种巧合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