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出生的孩子生辰八字怎么算(在美国出生生辰八字怎么办)

落荒而逃 2023-08-26 14:30:06 互联网

新生儿出生后“黄金24小时”,宝宝经历的这么多事,每一件都重要

导语:新生儿的出生就是凤凰涅磐重生的过程,从胎儿到新生儿进行华丽丽的身份的转换,但转换身份的第一天我们的新生儿经历了什么改变?

经历了十月怀孕,我们的胎儿从一颗小小的受精卵变成一个成熟的胎儿,成熟之后就要出来这个世界生活了,那么出生第一天的24小时我们的新生儿经历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是怎么度过的?以后经年每一天我们过的生日都是因为有了这一天才存在。

新生儿出生后20分钟内

胎儿在子宫内有温暖的羊水包围着,有脐带供应氧气,无论是从肚子的刀口出来的还是从出来的,新生儿出生20分钟内都会经历这6件事

1、记录历史性的时刻

孩子出生的时间需要精确到分钟,还记得我生小菁菁的时候因为是剖腹产,在手术室内自己头脑是清醒的,只是肚子没有痛觉。而孩子刚出生我听到一声哭声的同时也听到一个护士的声音:10点19分。新生儿刚出生时护士就帮我们确定孩子的出生时间。也就是孩子的生辰八字

2、被剪掉和妈妈的连接--脐带

脐带就是连接在胎盘和胎儿身上的一条可以传送营养的带子,而当胎盘分娩出来后脐带就没办法再给胎儿提供营养了,出生后医生会把脐带剪了,剪了之后还要进行包扎。家长之后还要注意护理,否则可能会引起脐炎。一般2周左右就会自己脱落成为我们的肚脐眼。

菁妈一个朋友在深圳,当时为了让老公可以陪产还可以剪脐带,就花大价钱到私立医院去做孩子,当时准爸爸也穿着无菌衣进去陪产了,后来孩子出生了还是医生教准爸爸帮宝宝剪掉脐带。

朋友说:这钱花得值得,因为自从老公去陪产知道女人生孩子的不容易之后就开始学会体谅自己,对家庭也更有责任感了。

3、学会自主呼吸

一场啼哭代表一个生命的降临,而哭就是让自己的肺部开始工作。

胎儿期时肺部只是发育相对成熟但是还没开始工作,因为妈妈的子宫里没有空气,直接由脐带供血供氧。

随着婴儿的出生,外面充足的冷空气扑鼻而来,宝宝的胸廓被空气冲开,胸腔扩大,之前瘪瘪的肺泡也被空气冲大,源源不断的空气进入肺部。

空气把氧气送到里面也要排出二氧化碳,而肺部空气在排出,会经过声带,于是发出类似哭的声音。

其实新生儿出生时的哭声,是第一口气而引起了声带震动,是身体各脏器开始工作、身体健康的标志。

这时候如果宝宝口腔的黏液太多,护士就会尽快帮宝宝处理,让空气可以更快更多进入宝宝的体内,让宝宝学会自主呼吸才能独立的生活。

4、清洁身体和保暖

如果产房有镜子,妈妈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宝宝出生时那一副原装的样子,孩子是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时孩子的出生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伴随妈妈的血和泪。

所以孩子的身上有妈妈的血也有一些羊水,身上的血水需要尽快清理干净,并且擦干净。否则水分会带走孩子的体温。而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还不成熟,室外有温度对于新生儿来说有点冷,所以帮助宝宝保温很重要。

5、进行人生的考试,一次初试一次复试

出生后1分钟进行阿氏评分的初试,出生后5分钟进行复试。

阿氏评分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新生儿出生时的大致健康状况,测试中会测量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肌张力,肤色和对刺激的反应。每一项2分,共10分。

一般是7分以上就算正常。很少有孩子第一次就可以达到10分,因为很多孩子的皮肤刚出生时一下子遇到冷空气,自己皮肤的保温能力又比较差,所以刚出生时肤色都是冷得有点偏青紫色,常常会因为肤色不够红润被扣掉2分。

一般第一次初试时评分在5-7分时,医生会尽快给孩子擦干身体,同时在孩子的鼻子下面放一条输氧管。保护孩子高浓度氧气的供应,有利于第二次复试分数达到8分以上。

如果分数过低,可能需要先吸氧面罩,帮助新生儿吸入更多的氧气。如果分数还是不高可能就需要送新生儿监护室。

6、量身长体重

还记得我生菁菁的时候是剖腹产,麻醉只是腰部没有痛觉,人还是有知觉的。听到孩子的哭声也听到护士在称体重时说:7斤9两

后来孩子出院证明不知道为什么写上了8斤, 写上了巨大儿。

国内婴儿超过8斤就是巨大儿,而在美国因为孩子的出生体重会比较大一般是过了9斤才属于巨大儿。

宝宝的出生体重太重也不好,太轻也不好,最好控制在 5~8 斤。

太重了,比如说我们家菁菁,痛了一天一夜之后头太大了,生不出来,最后还是只能剖腹产。

巨大儿的孩子出生后也不注意控制那么成年后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大大的提高。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前两天一个网友问我:她儿子出生8斤,现在3个月已经长到了20斤了,会不会太重了。

我告诉这个妈妈孩子不是太重了,而是太肥了,已经到了太胖的地步,建议妈妈带孩子去内分泌科看一下会不会会激素分泌方面的问题。

孩子前三个月平均一个月长2斤体重是比较正常的,而这个孩子3个月长了12斤体重,是一般孩子的两倍,加上出生就是巨大儿,所以一跃成为一个小胖墩。以后各种病的机率肯定会更高。

出生20-60分钟内

1、戴上婴儿手环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感觉,新生儿看起来好丑,有点水肿的脸蛋,那要开不开的眼睛,皮肤上还有一层白白的胎脂。看起来不像爸也不像妈。

也正是因为新生儿长得都很像,所以护士为了防止抱错就会在孩子的手上放一个手环,手环上写着妈妈的名字后面加一个之子或者是之女。

比如说前段时间赵丽颖生孩子,那么小孩子的手环就挂着的手环就会写着“赵丽颖之子”

有些医院可能是手上有一个脚上也有一个,部分医院还会在手环上写上宝宝的体重。部分医生还会给妈妈也会戴上有妈妈名字的手环。不同的医院的做法可能不太一样。

这样抱孩子去做检查或者洗澡的时候就不会弄错了。

2、给孩子印个脚印

今天38节下午,冯绍峰发了一条微博:母子平安,今天起,家里多了一位小小男子汉,一起守护伟大的妈妈。

而下面的配图就是印着两个小脚丫的脚印。

新生儿脚上的纹路比较清楚,所以医院会用孩子的小脚印做为档案记录起来 。每个人身上的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脚印也相当于孩子出生后第一张身份印。

3、给孩子打一支维生素K

维生素K对于新生儿正常凝血功能的维持很重要,新生儿出生时几乎都会出现血浆维生素K浓度生理性低下,从而导致影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进而可能会导致严重出血风险增加,甚至会发生颅内出血,合理补充维生素K可以减少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生。

2016年,欧洲儿科肠胃病肝病和营养学会建议健康足月儿:出生时肌肉注射1毫克维生素K1,预防出血风险。

4、尽快母乳喂养

孩子出生后半小时左右吸吮反射非常强,这时候吃奶力是最大的,可以把妈妈体内深处的乳汁吸出来。这时候宝宝的吸力比任何的吸奶器的力度都要大,劲都要巧。

以前一个朋友生完孩子后,孩子睡着了,就让让老公吸,结果吸半天也没见半滴奶,后来把孩子摇醒了,孩子一吸就吸了两口奶。

而且产后的母乳是初乳,对于孩子的免疫力,肠道成熟都在很好的帮助。

5、防止眼睛感染

宝宝在生产时可能眼睛会被羊水或者是妈妈的血液污染。所以产后一般会用一些抗生素眼药水或者眼膏给孩子用一下,预防被感染。

产后24小时内

1、打预防针

一针是乙肝疫苗一针是卡介苗,一般健康的足月儿都是在出24小时内进行预防针的接种,如果说妈妈是乙肝患者或者是携带者,还需要进行高效价特异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以进行母婴阻断。

如果宝宝是早产儿或者黄疸可能会推迟打这支针。

2、拉胎便

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会拉出一大泡墨绿色的胎便,最迟不会超过24小时。

胎便因为有大量的胆汁加上是胎儿期形成的所以是无菌的干净的深色的大便。

3、拉出粉色的尿

新生儿出会在出生24小时内排出尿,因为可能会有尿结晶,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点微微的红色。

宝宝从一出生就已经要学会很多东西了,以后每年生日都是用来纪念孩子的勇敢的!

参考文献:

《儿科学》第8版 王卫平主编

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第6版

中华新生儿杂志2018年11月第33卷第6期

陈益峰:南半球季节相反,排八字需要调整月柱

  八字与风水理论都是以中国的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五行生克与旺衰、阴阳调和与平衡理论来推导人的吉凶。那么中国的阴阳五行理论在南半球使用的时候是否应该有变通?如果需要,应该如何变通?

陈益峰前往欧洲的庄园看风水,传播阴阳五行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特意前往采访著名五行学家、风水学家陈益峰先生,陈益峰长期在国外看风水,先后前往澳大利亚、新加坡、文莱王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国家看风水,研究当地的阴阳五行的变化,总结了一套比较实用的心得。陈先生是当代大陆第一个全面将中国的风水成功推向世界的风水学者,他擅长用专业英语,深入浅出的讲解阴阳五行理论,广泛的传播中国五行文化理论,得到国外广大风水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陈益峰详细介绍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在南半球排布八字的干支。主要内容如下:

五行生克图

  1、五行

  五行(the five elements)是中国古人的哲学观,是一种取象类比(analogy)学说,古人把宇宙所有事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wood)、火(fire)、土(soil)、金(meital)、水(water)五大类。

  2、阴阳

  阴阳(Yin and Yang)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按阴阳分类。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等都是属于阳性的(positive)。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等都是属于阴性的(Negative)。

  3、十天干

  十天干(the ten Heavenly Stems),分别为: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

  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天干分阴阳,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掌诀

  4、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分别为: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

  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

  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分阴阳,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5、六十甲子(a cycle of sixty years)

  古人把十天干、十二地支依次排列组合,成为六十个不同的单位。具体来说,把天干的第一个“甲”和地支的第一个“子”配合,就成了“甲子”;天干的第二个“乙”和地支的第二个“丑”配合,就成了“乙丑”; 如此不断,直至“癸亥”,十天支和十二地支刚好同时配完,六十为一次循环,周而复始。这个排列为六十甲子(a cycle of sixty years)。

  六十甲子可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由人的出生时间的年月日时的干支组合,及阴阳五行的变换推断人的吉凶组合,就是八字(Eight Characters)。

  6、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陈益峰认为干支五行的排布,南半球的阴阳五行与北半球有一定的差距。以人的出生时间——年、月、日、时为例,最大的阴阳五行变化应该是月份。南半球的气候跟北半球正好相反,说得具体点就是南半球是的夏天,北半球正好是冬天,南半球是冬天的时候,北半球又正好是夏天,南半球是秋天,北半球正好是春天,总之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与季节的产生,这是五行的源头

  地球恒以23.5度的斜向绕太阳运转,由于绕行位置与太阳照射角度不同,而造成春夏秋冬四季;先贤观天文而制定历法,以二十四节气辨阴阳五行而定月份,但这都仅限于北半球的适用,到了南半球,四季寒暑月份节气等自然现象,都与北半球有半年的季节差异,而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八字五行理论。

  那么八字理论应该就有很大差距了,比如八字日干壬水生在农历十一月(子月),冬月之水,正应司权;遇火除寒,见土归宿。这个理论在北半球是对的,冬天出生的水,是水冷土冻,需要火调侯。但是在南半球农历十一月为夏天,应该是未月,天气干燥炎热,就不需要火调侯了。

  7、南半球如何排布八字的干支

  在排布八字的干支五行时候,年份的干支是永远不变的,今年是2017年,农历丁酉年,这个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都没有差别。日子的干支也没有差异,这是国际上通用的时间,今天是9月20日,农历八月初一,国际国内都没有差异。时辰也没有差异,自古以来算命都是使用本地时间看时辰,比如半夜为子时,第一次鸡叫为丑时,天刚亮的时候为寅时,太阳刚出来为卯时,早晨吃饭时候一般是辰时,临近中午的时候为巳时,太阳在天空的正中为午时,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的时候为未时,太阳落山、夕阳西下的时候为酉时,太阳落去、天黑而未黑之时为戌时,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为亥时。

陈益峰的阴阳五行授徒

  最大的变化应该是月份,北半球每年开始的第一个季节是春天,从立春开始计算。南半球每年开始的第一个季节是秋季,从立秋开始计算。划分的节点任然是24节气,因为这个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得来的,南北半球正好相反。

     北半球——南半球     北半球——南半球

一月(立春至惊蛰):寅月——申月, 二月(惊蛰至清明):卯月——酉月

三月(清明至立夏):辰月——戌月; 四月(立夏至芒种):巳月——亥月

五月(芒种至小暑):午月——子月; 六月(小暑至立秋):未月——丑月

七月(立秋至白露):申月——寅月; 八月(白露至寒露):酉月——卯月

九月(寒露至立冬):戌月——辰月; 十月(立冬至大雪):亥月——巳月

十一月(大雪至小寒):子月——午月; 十二月(小寒至立春):丑月——未月。

  8、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北半球的时间是公历2006年4月12日2时37分。对应中国的农历:丙戌年 三月 十五日 丑时。八字排布如下:   

乾造:丙    壬    辛    己

    戌    辰    未    丑

  大运: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同样的时刻,南半球的时间是公历2006年4月12日2时37分。对应中国的农历:丙戌年 三月 十五日 丑时。八字排布如下:

  乾造:丙    戊    辛    己

     戌    戌    未    丑

  大运: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为什么应该是戊戌而不是上一个壬戌呢?因为你查万年历,丙戌年自古就没有壬戌月的。所以南半球的月份,应该比北半球晚半年,也就是往后推半年。

  中国的八字阴阳五行理论推向国外市场的时候,陈益峰先生认为首先需要熟练掌握八字干支的排法,才可以准确判断其八字的阴阳五行的规律。北半球的八字排法没有任何争议,都是以当地的出生时间排列干支即可。而南半球由于季节的差异,需要调整月份的干支。(记者/孙明佳,媒体中国)

近百年来中国命理学研究述评

( 程 佩 张其凡 暨南大学 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提 要: 命理学的现代研究始于肇始,至今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期间,命理学逐渐走出神秘主义,完成了由 古代至现代的转型,并走向学术化。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对命理学进行多方位系统深入的研究。虽然近百年来的命理学研究硕果累累,但也暴露出后继乏人、研究不够全面深入等问题。

一、近百年来中国命理学研究回顾

命理术是术数的一种。它是中国古代发展起来的以一个人的出生时间为依据,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推命方法,描写并预 测个人命运的术数。对命理术及其文化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命理学。命理学的现代研究始于肇始,故其研究史不过百年。其间,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期) 是对古代命理文献的整理与诠释以及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的编写;

第二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 是引入现代科学思想和方;

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命理学者开始从文化、社会、历史、哲学等多角度对命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总体来看, 三个阶段的研究虽时有交错重复,但基本上还是按照上述三个阶段特征来展开进行的。命理学也逐渐走出神秘主义,完成了由古代至现代的转型,并走向学术化。

第一阶段: 通论性著作的出现和命理文献的重新整理

———

命理学开始走向通俗化和学术化

从 1916 年袁树珊编写《命理探原》算起,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命理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第一

个转型期,这也可看做是命理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以前,江湖派和书房派长期处于分流状态,难以互通有无。至晚清时,命理术的发展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建立后,江湖派和书房派渐有合流之势。以前,命理书籍或体例不精、文字芜杂,或浅陋繁复、晦涩难懂。这给它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袁树珊( 1881—1968) 对此类书籍评价道:

“……然其中有起例而无议论者,有议论而无起例者,有失之繁芜,而不精确者,有失之简略,而不赅博者,非惟初学难以入门,即久于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奥义。”《序》为了使的命理学能够走向大众和科学,一些知识分子或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命理术士开始将古代晦涩难懂的命理文献逐一整理,并按照西方教材的编排方式,写 出命理学通论性著作或讲义。个别著作,甚至已经开始引用西方最新的科研成果来解释传统命理概念。命理学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走向通俗化和学术化。首先是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的出现。

袁树珊编著的《命理探原》原版于 1916 年,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最早的一部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将古代命理文献镶嵌于纲领之中,夹叙夹议,既言之有据,又便利初学,一改过去命理书籍晦涩玄妙之风。

1935 年韦千里( 1911—1988) 出版的《千里命稿》和随后的《韦氏命学讲义》,均是以西方教材形式编写而成的讲义。《千里命稿》先论天干地支,后论五行、六亲以及格局分类。该书语言精练,通俗易懂,为后世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编写之范本。

徐乐吾 ( 1886—1948) 在 1938 年完成的《子平粹言》是该时期又一本重要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对用神、格局等命学核心问题阐述详尽。在书中,作者条理清晰地阐明了选取用神的五种方法和判定格局高低的六条标准。这些方法和标准,成为后世学人断命之准绳。该书的第六编古命部分,是今人研究唐宋古 法时期命理术的重要参考文献。作者认为命理学古法时期的唐李虚中术源自五星术,“唐李虚中就五星之术而变其法,去星盘而专用年月日时,以年为主,推算禄命”,“子平源于五星,而古命,为子平与五星间之过渡”。《子平粹言》是命理术在新的转型与整合时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潘子端( 1902— 1990) 1937 年出版的《命学新义》也是这一时期值得关注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该书第一部分“水花集”首次将西方现代心理学分析引入传统命理学中。潘子端借鉴了当时西方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 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的性格类型学说,将其八种性格类型说直接与命理术之八格对应起来。

这种全新的阐释,开现代命理学科学理论研究之先河。

其次是对古代命理文献的整理和诠释。

伊始,袁树珊、徐乐吾等命学大师皆意识到古代命理文献对现代人的学习和研究造成很大障碍,实有必要早做整理和诠释。这一时期,徐乐吾曾先后评注多部命理学经典,包括《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徵义》、《滴天髓补注》、《造化元钥评注》、《穷通宝鉴评注》。这一时期整理、诠释出的古籍还有潘子端的《滴天髓新注》,袁树珊校、李雨田校补的《滴天髓阐微》,韦千里校的《精选命理约言》以及他和尤达人校的《神峰通考命理正宗》。命理文献的重新整理和诠释,为命理学的规范、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证明,由徐乐吾、韦千里等校注的命学古籍,在之后的数十年间,逐渐成为后人学习掌握古代命理学理论知识之必读经典。故其校释之功,不可小觑。

第二阶段: 实证和计量研究之风盛行

———

现代科学思想及方的引入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是命理学研究的第二个时期。由于政治及意识形态等原因的影响,命理学在中国大陆一度销 声匿迹,但在港台地区,命理学的研究仍在有力地向前推进。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是现代科学思想和方被逐渐引入命理学,尤其在台湾,实证和计量研究之风盛行命理学界。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台湾教师吴俊民( 1917—) 出版的《命理新论》是一本概论性质的命理学讲义。该书首次提出实证的研究方法,开中国命理学界实证研究之风。该书的许多思想及方法颇具创新性,如提出八字年柱必须从冬至点开始更换,一改千百年来年柱以立春点更换的惯例。对于吴俊民的这一大胆变革,后人一直争论不断。高源、范良光、吴怀云、司莹居士、了无居士、陆致极等术士及学者皆有回应,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吴俊民还改进了陈果夫( 1892—1951) 的八字先天体格检查表,将人八字地支所藏干与天干一同标记到表内,结合五 行四时旺衰状况,分析其强弱分布,进而判断该人先天疾病,并注重实证的检验。

《命理新论》堪称首部探讨健康命理研究 的著作。后来赵季青的《八字与健康》、钟义明的《现代命理与中医》( 武陵出版社,1993 年) 、陆致极的《又一种“基因”的探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 均是以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命理医学理论准确与否,足见吴俊民对后来者影响之巨。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台湾新一代命理术士和学者希望以计量研究的方法使命理学研究更加科学化、精确化。70 年代陈品宏在《预言命律正解》( 大成出版社,1986 年) 中提出“实律说”,首次将计量研究引入命理学; 80 年代,何建忠在其著作 《八字心理推命学》( 希代书版有限公司,1985 年) 中,自创一套阴阳计分法,规定了八字干支中的阴阳气含数,以此来选取“中用神”; 吴怀云在《命理点睛》( 希代书版有限公司,1986 年) 中提出一套计算五行力量强弱的公式。但遗憾的是,无论是陈品 宏的实律数,何建忠的阴阳气含数计算,还是吴怀云的五行力量强弱的计算公式,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其计算的出 发点的数据来源是自由心证或由梦而得,并非科学意义上的数据。这也使得之后的计算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其实,无论上述几人再做出多少次试验和计算,其付出很可能都将是劳而无获。个中缘由,或如陆致极( 1949—) 先生所言: “……八字命理学推理的主要手段是象,象本身是模糊的,是不确定的,因此,如何能期待它得到完全精确的结论呢?”现代科学思想 及方的引入,为古代命理学添加了更多的现代因素,也为其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但是,由于命理学本身理论系统的制约,这些尝试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是时期的徐乐 吾、方重审、潘子端,还是台湾新一代的命理术士及部分命理学者,他们均希望命理学能够早日摆脱迷信的桎梏而走向科学与理性,但时至今日,他们的这一目标也未能实现。原因何在? 张明喜先生对术数性质的认识或许有助于我们今天去理解命理学不能立于科学之林的原因: “……( 术数) 蕴涵着一定的原 始形态的科学因素和一定的科学思路,甚至还可以从其中的某些思想指向分离出一些新的科学领域,但就其现有的基本的性质特征和文化风貌来说,我们只能说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复合而成的产物,为一门极想进入科学的殿堂,却又终于徘徊于科学的殿堂之外的伪学。”

这一时期的台湾命理学界的另一代表人物当属梁湘润 。60 年代至今,梁湘润先后完成命理著作 30 余部。 他不仅校释了大量命理古籍,而且尝试对子平古法等命理术早期推命方法进行探讨。其代表作有《李虚中命书》( 武陵出版 社,1985 年) 、《大流年判例》( 金刚出版有限公司,1986 年) 、《滴天髓、子平真诠今注》( 行卯出版社,2000 年) 、《命略本纪》 ( 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2000 年) 、《神煞探原》( 行卯出版社, 2003 年) 等。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台湾出现的命理学通论性作品不胜 枚举,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陈品宏的《命理奥义》( 金刚出版有 限公司,1986 年) 、了无居士的《八字的世界》( 河畔出版社, 1992 年) 、钟 义 民 的《现代命理实用集》( 武 陵 出 版 社,1993年) 、陈柏谕的《专论女性八字学》( 益群书店,1995 年) 和《四 柱八字阐微与实务》( 益群书店,1997 年) 、梁湘润的《子平基础概要》( 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2000 年) 等。总体来看,命理学通论性著作由于体例统一,内容雷同,偶有创新也多为个人体验,难以上升至学术高度,故此类作品虽数量庞大,至今畅销不衰,但于学术研究已价值不大。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中国大陆出现的周易热与气功热,也促使了八字命理术在中国大陆的复苏。80 年代末,洪丕谟、姜玉珍夫妇合著的《中国古代算命术》( 上海三联书店,2006 年再版) 是中国大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第一本命理学著作。该书在中国大陆再版多次,而且在今天看来,也是一部学术质量较高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

杨景磐的《玉照定真经白话例题解》(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年) 也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古典命理文献评注作品,该书也是至今罕有的专门讲解古法时期命理术的著作。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出现的命理学通论性著作还有: 邵伟华的《周易与预测学》( 明报出版社,1995 年再

版) 、《四柱预测学》( 明报出版社,1993 年再版) ,陈园的《四柱预测学释疑》( 明报出版社,1993 年再版) ,郭耀宗的《四柱命理预测学》(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年) 。总体来说,大陆的这些通论性作品的质量水平远不及台湾的同类作品,且从事研究的命理术士和学者人数也远少于台湾。

第三阶段: 多学科、多角度、宏观研究方兴未艾

———

当代命理学研究特点

相对于命理学近百年的研究成果而言,命理学者从文化、 社会、历史、哲学等角度对命理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历史就要短 得多。无论是港台、大陆、还是海外,以多方位视角对命理学进行研究,都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这种多方位、宏观的研究视角在将命理学研究领入更高层次的学术领域的同时,也避免了实证主义和计量研究将命理学带入死胡同的尴尬。

最早以这种宏观视野对命理学进行研究的人是美国华裔学者陆致极。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陆致极先生先后出版《八 字命理新论》( 益群书店,1996 年) 、《八字与中国智慧》( 《八字历史81命理新论》增订版,益群书店,1998 年) 。在上述书中,作者创新性地指出八字命造结构含有以日主和月支为主而形成的两个网络结构,并讨论了八字命理学所包含的中庸思想、平衡哲学以及辩证智慧。进入 21 世纪,陆致极先生又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写出了《中国命理学史论》,该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从历史文化角度论述命理学的通史性著作,因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书将传统命理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加以研究,用现代的观念和语言,探讨了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史,探寻和揭示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作者首次提出一个成熟的命理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个人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二是秦汉以来定型的中国封建的农业社会大结构; 三是世俗化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上盛行。

在该书中,作者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勾勒出八字命理发展的逻辑进程、基本意象和分析方法。作者还认为,传统命理学作为中国漫长的封建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将不可避免地丧失其描写和预测的能力。它目前正面临着一 场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的挑战。如果命理学的研究和命理术的改进无法出现重大突破的话,那么,消亡将是其不可避免的命运。~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命理学研究开始呈现出蓬勃之势。早在陆致极写作《中国命理学史论》之前,中国大陆的何丽野教授就已经完成了《八字易象与哲学思维》一书。该书从八字易象的组成结构、八字易象的哲学思想以及它 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何丽野教授注重八字“象”的研究,指出八字易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形而上学思维到辩证思维,最后再到系统思维的变化过程。“本书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填补了八字易象之哲学思想研究的空白。”作者还首次指出,八字命理术是从京房易中衍生出来的术数。 它对宋明理学的本体论和人性论思想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该书还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剖析命理学,认为八字命理术中的 “六亲”、“十神”等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封建社会里的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何丽野教授的上述这些观 点,无论是哲学领域的还是社会学领域的,均具有独到之处。

除了上面提到的何丽野教授,清华大学的刘国忠教授 ( 1969—) 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博士毕业论文 《五行大义研究》是国内唯一研究《五行大义》的专著。《五行大义》一书虽不是命理学著作,但该书保存了众多先秦至六朝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材料,是我们研究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的一部入门之作。以阴阳五行为推命基础的命理术多以此书为其理论源泉,故其研究成果客观上对唐宋命理学研究起到促进作用。刘国忠教授的《五行大义研究》,对《五行大义》的版本源流、《五行大义》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以及海内外对它的研究现 状都做了详尽的论述。

2009 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是刘国忠教授几年来研究成果的又一次汇总。该书的主体部分是对唐宋时期命理文献的讨论和整理。其所集文章涉及广泛,包括中国古代术数研究现状、《五行大义》研究、《五行精纪》研究、徐子平事迹考述以及对多篇宋代命理文献的考辨。该书的下篇“资料篇”中,作者参照宋代命理文献《五行精纪》等著作,整理出《李虚中命书》、《直道歌》、《五行要论》等一批宋代命理文献。唐宋时期命理文献荒芜杂乱,命理学历史扑朔迷离。这一时期的许多问题,诸如李虚中术的产生过程、徐子平事迹及其子平术的渊源、唐宋命理文献的考释等,在此之前都还没有人给予充分的关注,更不要说深入的研究。刘国忠教授第一次广泛的回应了上述学术问题,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因此,我们可以说,《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不仅是本世纪以来,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有关唐宋时期命理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著作。它的出 版,为后人研究唐宋命理学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学者中研究领域涉及命理学的还有张荣明、黄正建、林立平、赵益、董向慧等。张荣明在《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章“命理术起源及形成的考证”中,详细考释了古代命理术的许多基础,诸如五行生克、四时五行盛衰、五行寄生十二宫、干支配五行等的产生过程。在判断出这些小系统的诞生时间后,作者方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中寻找记录古代命理术的蛛丝马迹。其论证过程层层递进,富有逻辑性。

黄正建在《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一书中,列举出敦煌文书中禄命术类文书 22 件。其中部分晚唐五代宋初之文书已涉及到干支知识、推禄法、推驿马法、五行刑、冲、合、害法等命理术的基础知识。这些文书虽然提供的信息有限,但对于唐宋命理术的研究不无益处,值得学人们的注意。

林立平在《神秘的术数: 中国算命术研究与批判》一书的第六章“命学典籍评述”中,详细点评了十几本有影响的古代命理学文献; 在第八章 “算命术的产生与发展”中,作者论证出命理术产生于汉代的结论。赵益则从新、旧《唐志》及《隋志》等古典术数文献的对比研究中考释命理术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董向慧博士所著的《中国人的命理信仰》,该书视角新颖,是一部社会思想史著作,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中国人的命理信仰。值得一提的是,董向慧博士还曾撰文首次披露了载有古代徐子平、徐大升事迹的重要文献《濯缨亭笔记》和宋代子平术重要文献《子平三命通变渊源》,这为后人研究子平术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早在 2009 年,刘国忠教授曾撰文《徐子平相关事迹辨证》,判定徐子平的事迹及地位的传说皆属子虚乌有,指出这些传说 本身是一个“层累地造成”的学术谎言。之后董向慧博士在新发现的史料的基础上,特刊文《徐子平与“子平术”考证——— 兼与刘国忠先生商榷》回应刘国忠教授的论点,认为古代关于子平术传承的传说是可靠的,只是它隐秘相传的历史,使很多学者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这也是笔者目前仅见的国内两篇专门探讨子平术早期产生发展历史的重要论文。

二、研究的不足及其原因

命理学的学术史已近百年。本世纪以来,中国命理学研究更呈现出喜人的成就。部分著作开始从社会、历史、文化、哲学 等多方位角度来审视中国古代命理学。这为今后命理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存在的不足与严重问题。首先是目前从事命理学研究的学者数量极为有限。总体来看,命理学研究长期由两大主流人士把持,一是受现代文明影响的命理术士,二是长期从事命理学研究的学者。前者可看作江湖派之延续,后者则是现代之书房派。两种人士时而交错,其研究亦有所互补,但总的来讲还是有一定区分领域。

术士之研究重在介绍命理术( 主要是明清时期子平术) 之推命方法以及近代以来对其理论的一些改进和应用成 果,即主要限于术的研究; 学者之研究旨在考证命理术之产生、 发展演进之历史,以及命理学所涵盖的哲学、社会学等知识。 二者相较,显然前者的贡献较为有限。命理学的发展主要还是 依赖命理学者的研究。

但是,以近二十年学术史的回顾来讲, 真正提到的专门研究命理学的学者不过十位,且其中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目前已远离命理学研究工作。命理学研究人数过少及后继乏人的状况十分明显。

其次,这些学者虽然为命理学的发展做出许多开拓性贡献,但其研究成果还不能视为非常充分,不少领域的探讨只能 算是浅尝辄止,如在李虚中术的产生过程、唐宋时期命理术的分析、子平术的产生及早期发展状况、早期命理文献的整理与校释等方面,目前来看还非常薄弱。

最后,当前命理学与其它术数的合作研究还很不够,命理学之研究应放在整个术数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命理术属于中国古代众多术数的一种。它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众多 术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举例来说,早期命理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就吸收了不少星占学与择吉术的内容。宋代出现的子平术也吸收了当时盛行的火珠林法的六亲配置法则等内容。 研究命理学之学者,如果不对古代其他术数有大体的了解,恐怕难以深入其研究。当然,这就要求学者们具备精深的术数知识以及宏观的学术视野。可是我们几辈学人由于历史、文化、 政治等原因并不具备这些素质。甚至可以说,当前的大多数学者,对于术数知识一无所知。这对今后命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无疑是个巨大的障碍。

总体来讲,中国命理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点在中国大陆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学术界对包括命理学在内的术 数学缺乏研究,这种状况自 20 世纪以来便一直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一是自五四以来我们对中国古代阴阳五 行思想给予的批判与否定。梁启超认为,“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 《阴阳五行说之来历》) 。近代以来, 随着人们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文化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渐被国人所抛弃; 二是建国以来我们反对封建迷信,禁止社会上各种算命活动,这种视算命为落后封建迷信的观念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虽然今天我们并没有禁止命理学的研究,但不少学者还是对其有偏见。一些想做命理学研究的学者也怕被扣上搞封建迷信的帽子。况且在今天的学术界,研究命理学的学者很难申请到科研基金,其研究成果也难以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对命理学研究的缺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