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6八字(2009年1月26日出生的人命运)

追梦抓梦 2023-08-17 18:42:20 用户分享

爹妈:求你们放过我的名字好吗?

壹读知道

后台某粉丝:君君,为什么每个明星生孩子都要给孩子取个小名?像小糯米、小土豆、叉烧包、等等、小鱼儿,还很多都和美食有关?

壹读君:取小名并不是明星特有的习惯,而是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可以说取小名是姓名文化中最平等的习俗了,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担得起一句“贵姓”,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字、号。一些人人皆知的历史人物,如情诗写得贼溜的司马相如小名就叫“犬子”,曹操小名叫阿瞒,你爹妈小时候估计对你用过的一句话“扶不起的阿斗”,其中“阿斗”就是刘禅的小名。至于为什么现在的小名都和美食相关,情况比较复杂,既有时代因素也有个人因素。

小名叫好帅的壹读君 | hhhhh

自古以来的小名传统

古人的姓名一直都是个复杂得让人想die的问题,尤其是上古时期,从姓、氏、名到字、号,号又有庙号、谥号各种,按着每个名目取一遍,一个人加起来能有十几种叫法,而小名只是其中一种,但却是人人都有的出生后的第一个名字。

小名又叫乳名、昵称,都是一个意思,即父母或者长辈对孩子的非正式称呼。据《礼记》记载,早在周朝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取小名的习俗: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

“幼名”说的就是从孩子出生到十岁之前,父母长辈给取的“小名”。在以前,小名只能父母长辈叫,兄弟姐妹和其他人要叫排行,如叫李白李十二、白居易白二十二、刘禹锡刘十九。今天的熊大、熊二也是这么叫的。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能直呼对方小名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唐宋时期,同辈之间的往来也能直呼对方小名,现在更是除了晚辈叫长辈小名会被骂几句外,叫小名的对象和场合都已经少有限制。

因为古人取小名的规定从礼而来,所以非常正式,取名时一些望族还会举行取名仪式。在孩子三月之后选一个好日子,大家沐浴更衣穿戴打扮好,由妈抱着,爹给取名。

三月之末,择日……妻抱子出自房,当媚立东面……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毕竟十岁之前都得叫这个名了,正式的名字还得等十岁上学之后,先由老师给取“训名”,成年之后再取“字”等,所以不正式点不行。

但这并不是说取了正式的名字之后小名就此退出人生舞台没人叫了,爹妈该叫的时候还是会叫的。而且从西汉开始,一些有名之人的小名还会被记入史书,代代相传。如班固的《汉武故事》就记载:

汉武帝四岁时封为胶东王,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答:“欲得妇。”

“欲得阿娇否?”’答:“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阿娇就是陈皇后的小名。

虽然长大了听见别人叫自己的小名会有点羞耻,但爹妈之意不由儿,取小名越来越流行,成为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一项全民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中,用小名记载的人物越来越多。唐始甚至有人专门为了研究小名写书,陆龟蒙编纂的《小名录》就记载了从秦到南北朝时期一些知名人物的小名。宋代的陈思觉得《小名录》太乱不行,又按照帝王和朝代分类重新整理了《小字录》……

直到现在,取小名的风俗仍旧非常普遍。

迷信背后的小名

虽然小名各有各的不同,但天下的爹妈都是一样的,从古到今,爹妈们取小名的理由都无外乎那几种:要么好养活,要么寄予祝福,要么与生产时情景有关,要么就全凭自己心情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直以来都被奉为圭臬的养孩子法则——贱名好养活。本来,小名就带有卑贱的意味,《白虎通德论·姓名》在解释小名时说:

名者,幼少卑贱之称也。

在年龄分尊卑的礼仪面前,比起大人来说,小孩子自然没啥地位。后来小名就逐渐发展到生存层面,认为取贱名才好养活。宋人王楙在《野客丛书》中说:

父母欲其易于生养,故以狗名之。

贱名还和民间迷信结合起来,成为“取名禁忌”,带着点神秘感。一些人认为阎王殿的鬼魂会带走聪明的孩子,为了孩子不被带走,爹妈就会故意给孩子取丑名、贱名以迷惑鬼魂,保佑孩子健康长大。直至今天,还有人按照这种思路给孩子取名,比如安徽北部一些地区给孩子取名小孬子、烂铲子、夜壶子、破锅、粪扒子、烂窝子、狗屎、狗剩子、毛厕,重庆一些地区也会给孩子取“贱娃儿”和“兵儿”等。

的小名“石三伢子”就带有神秘感。在生之前,他的母亲已经生过两个夭折的孩子。为了让健康长大,外祖母带着给他算了八字,遵照算命先生命中不可无石的嘱咐,带着拜了村里一块传说中比较灵性的石头为“干娘”,因为排行老三,所以就叫了“石三伢子”。

稍微懒点儿的爹妈会按照动物和生肖取名,叫小猪小狗小猫……

来自参考资料9

一些爹妈也会在小名中寄予自己的期待,希望孩子有钱有财又聪明。

来自参考资料9

看起来爹妈们在取给孩子取小名时都不咋随便,就算是狗剩这种“贱名”,也是为了好养活。但最怕爹妈突然直接,直接起来的爹妈随便得孩子不像亲生的……

比如写了《后汉书》的那个范晔,因为他妈在厕所生的他,生时还被砖头弄伤了,所以范晔的小名就叫“砖”,这都不算惨;郑庄公出生的时候,因为难产,他妈武姜非常不喜欢他,小名让他叫“寤生”,意思就是难产生下来的,但这也不算多惨;周桓公因为肩膀上有黑色印记,所以小名叫黑肩;晋成公就惨了,因为黑色印记的地方挑得不好,长在了屁股上,所以小名叫“黑臀”,也就是黑屁股……

小名里的大社会

人嘛,嘴上总说着不想被世界裹挟,成为一个社会人。但其实每个人从小名开始,就已经身不由己地染上了社会的气息。因为从大数据来说,每个时代的小名,都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佛儒道三教的发展,当时的小名就有强烈的宗教特征。无论王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小名里都爱带“阿”和“奴”字。如曹操叫阿瞒,刘禅小名阿斗,还有阿蒙、阿敬、阿平、阿秀、阿六、阿奴等,一些人认为这时期小名中的“阿”字多是受到了佛教中的阿弥陀佛、阿罗汉、阿育王、阿难陀等词的影响。带“奴”字而且佛教意味明显的,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寄奴”,著名美男子潘安的“檀奴”都是。

来自参考资料1

也有很多直接用宗教名词做小名的,如齐废帝小名叫法身,齐高宗小名玄度。

来自参考资料1

陈高祖的小名叫法生,陈废帝的小名叫药王。

来自参考资料1

新中国成立时期小名的时代印记也非常强烈。毕竟封建社会过去了,十岁才取正式名字的规矩约等于废,所以取小名也没有以前那么郑重,建国时期的小名多去掉姓,直接叫后一两个字,如建军、红霞、国强等。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之前提供了一组数据,全国名字里有“建国”的人数超过96万,而多数都是1949年后增加的。

图片来自网易数读

也有一项调查显示60年代常用的男名是“军”、“勇”、“伟”、“建国”、“建军”、“建华”等。

想想有多少人的小名叫了建国、建军、建华、红霞。

还有一些爹妈专门给孩子取了平安、国强。

图片来自参考资料9

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和国际的快速接轨,取小名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随意。

一是专门取小名的人越来越少,而是直接取好大名之后去掉大名的姓,或者将末尾的字叠音化,再或者在末尾的字前加一个“小”字来表示亲昵,如“壹读君”可以叫“君君”、“小壹读君”、“读读”反正随便你们怎么叫,只要听起来很亲密就行。所以80年代出了很多茜茜、磊磊、萌萌、亮亮、佳佳……

二是取的小名开始脱离“土气”变得文雅和洋气。毕竟已经是现代社会了,大家都走在时尚前沿,爱琼瑶和文艺,所以那些一看起来就很高大上的词成为新宠。

在2016年统计的540万新生儿名字里,前30个男女孩儿热名都极为文艺,“梓”“涵”“子”“轩”这种半文半白的词是家长取名最爱。

想想一堆人的小名都在叫轩轩、涵涵、萱萱、诺诺……

而且自从和国际接轨以后,很多人开始琢磨给孩子取洋气的小名,比如一代女神“莎莎”和她的姐妹们丽娜、丽莎、莎莎、莎娜、梦莎,莎莎莎莎莎莎莎莎莎莎……也有很多人小名就直接取英文名,比如去年风靡的Jasper,还有之前的jagger……

还有一些人会用拼音做小名,比如吴尊的女儿neinei,比起打出来的字“内内”,也是有股说不出的洋气。

最最最重要的是,自从8090后成为新生代家长,现在小孩子们的名字越来越个性。毕竟传说中个性十足的千禧一代,“是朕”这种名字都没在怕的。

“王者荣耀”这种大名也都全凭自己喜好……

所以取个小糯米、小土豆、饺子这些听起来很可爱想起来很好吃的还算爹妈有良心了。

参考资料

1.(宋)陈思撰,《小字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版

2.傅强,《丑名儿,俗名儿》,《随笔》,第61期

3.胡 小 琴,《巴 渝 地 区 汉 族 乳 名 初 探》,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月第26卷第1期

4.王志恺,《临高人乳名文化初探》,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月第27卷第2期

5.采诗,《试说小名》,《寻根》,2003年

6.姚欣欣,《魏晋南北朝史书人名研究》,安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

7.刘荣升,《中国古人的名、字、号》,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8.盖翠杰,《魏晋南北朝乳名考说》,民俗研究,2013年第5期

9.力量,《乳名、学名与语言及传统文化》,淮阴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10.冶峰,《中国人的乳名文化探析——试从60后和80后人的乳名文化意象对比谈起》,语言文字

11.网易数读,《从建国到奥运,国人取名史堪比现代史》,2014年6月23

12.《媒体调查成都锦江区新生儿取名:有的源自网络游戏或玄幻小说》,2017年9月21,澎湃新闻转载天府早报

风靡一时的情景喜剧,有多少你还记得

前些年,情景喜剧在国内电视剧领域,总能占到一席之地,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形象,也成就了一大批演员!今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些情景剧。如果你看过前三部,那么真就到了不惑之年!

编辑部的故事,豆瓣评分9.1

该片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由赵宝刚和金炎联合指导,马未都、王朔、冯小刚担任编剧,由葛优、侯耀华、张瞳等主演的电视剧,1992年在中国内地播出。讲述了一个叫《人间指南》的杂志编辑部里,主编老陈(吕齐饰)、牛大姐(童正维饰)、老刘(张瞳 饰)、余德利(侯耀华 饰)、李冬宝(葛优 饰)、戈玲(吕丽萍 饰)六个性格各异却都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编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描写他们与社会发生联系后产生的形形的人生故事。

该剧被很多人奉为经典,里面的演员和导演,现在很多都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我爱我家,豆瓣评分9.4

由英达执导,梁左、英壮等担任编剧,宋丹丹、文兴宇、杨立新等主演的情景喜剧电视剧,1993年7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主要讲述了90年代北京一个六口之家以及他们的邻里、亲朋各色人等之间发生的故事。

该剧荣获新时代国际电视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视剧奖,首届澳涞坞国际电视节金萱奖中国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视剧奖。

候车大厅,豆瓣评分8.1

由英达执导,臧里、臧希担任编剧,方青卓、英壮、杨青主演的喜剧电视剧,1997年在中国大陆首播,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状态,系统地阐述社会生活,讲述了来往于火车站的男男女女的故事。候车大厅方寸虽小,观大世界景致无边,来往于火车站的男男女女将演绎一幕世纪初的多色调情趣剧。

闲人马大姐,豆瓣评分7.6

由英达、林丛等执导,梁左、梁欢等担任编剧,蔡明、李建华、虞梦等主演的情景电视剧,2000年8月1日在中国内地首播。讲述了退休女职工马大姐(蔡明 饰)热心帮助每一个她遇到的人,待人真诚却总是弄巧成拙的故事。爱管闲事的马大姐,也成了蔡明的代表作。

东北一家人,豆瓣评分8.5

由英氏影视公司出品,英达、吕小品等执导,英宁、马星海等担任编剧,李琦、彭玉、金珠、巩汉林等主演的大型情景电视剧,2002年2月12日在中国内地播出。讲述了一个东北中等工业城市,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每一位家庭成员以及他们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之间横向、纵向发生的一系列阴错阳差,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在同一个工厂就业的老少三代人,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企业发生的种种变革。

炊事班的故事,豆瓣评分8.9

由北京沃勤音像有限公司出品,尚敬执导,徐君东、陈保生、陈满秋等担任编剧,洪剑涛、周小斌、毛孩、范明、姜超、沙溢等主演的一部军旅喜剧,2002年09月30日在中国大陆开播,是中国首部军旅情景喜剧。空军某基层连队的炊事班有这样几个人:经常说要冷静处理班里发生的大小事务却总也处理不好的班长胖洪(洪剑涛)、爱揪别人小辫子爱打小报告一心想做班长的副班长老高(范明)、热情能干但容易冲动性急的采购员大周(周小斌)、个子不高鬼点子不少爱唱歌爱闯祸的河南小伙小毛(毛孩)、馒头蒸得一流没事喜欢写点文章的帅胡(沙溢)、和胖洪一样很肥爱吃爱喝有时会吹点小牛的小姜(姜超)。这六个人与连长及其它班的战士一起,围绕小小的炊事班发生了一连串与吃有关无关的妙趣横生的故事。

家有儿女,豆瓣评分8.8

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中心、北京中视美星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出品,林丛执导,臧里、臧希等担任编剧,高亚麟、宋丹丹、杨紫、张一山、尤浩然等主演的电视剧,2005年2月12日在北京电视台四套首播。2007年,获得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优秀电视剧奖。

张一山和杨紫就是这部剧出名的。

武林外传,豆瓣评分9.6

由闫妮、姚晨、沙溢、喻恩泰、姜超等主演,尚敬执导,北京联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章回体古装情景喜剧,2006年1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围绕在虚拟明代小镇“七侠镇”经营“同福客栈”的女掌柜佟湘玉(闫妮 饰)和她的几个伙计展开,主要讲述了这群年轻人在同一屋檐下发生的一幕幕经典搞笑的故事。

该剧成为2006年年度收视冠军剧,获得第3届电视剧风云盛典年度风云大奖,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系列电视剧奖,国剧盛典·回响30年最具影响力电视剧奖。

葵花点穴手,降龙十八掌,红烧胖大海,黑白双煞……

地下交通站,豆瓣评分9.4

由西部电影集团、英氏影视公司出品,英达执导,英壮、白志龙、成钢担任编剧,吴樾、鲍大志、刘金山、英壮、赵卫东等主演的情景喜剧电视剧,2007年5月6日在中国内地首播。讲述了1943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冀中小镇安邱城,在伪装成驴肉馆伙计的员蔡水根(吴樾饰)的带领下,开展地下抗日活动的故事。

该剧是首部反映抗战题材的情景喜剧,通过以蔡水根为首的几位员的地下活动,以喜剧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我国人民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抗战史,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鲜活的正反面人物形象。

卫生队的故事,豆瓣评分7.8

由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北京天中映画联合出品,尚敬执导,徐君东担任编剧,闫妮、高亚麟、张乔玫、刘思言、殷桃等主演的情景喜剧电视剧,2009年1月26日在河北卫视、河南卫视、陕西卫视、四川卫视播出。主要讲述某空军卫生队里5名女护士在工作和生活上发生的不少幽默搞笑、耐人寻味的故事。

爱情公寓,豆瓣评分8.1

由韦正执导,汪远担任编剧,陈赫、娄艺潇、孙艺洲等主演的电视剧,2009年8月5日在江西卫视首播。讲述住在一幢普通青年公寓里的7个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梦想的青年男女每天所发生的平常又乐趣十足的故事。

这部剧是为80后量身打造的情景喜剧,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我爱我家》《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的盛景,多线并进的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紧凑,也成为内地情景剧模式的新突破。

2010年以后,情景喜剧进入低潮期,产量逐渐变少,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情景剧可能会逐渐消失!

全部免费!面向武汉中小学生

暑假在即

武汉中小学生

期待的夏令营又要来了

免费!免费!免费!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

报名注册程序将于6月21日启动

凡适龄青少年均可注册报名

“汗动青春,营在江城”

2023年“奔跑吧·少年”夏令营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

为2万名中小学生

免费开展12天运动技能培训

以及提供30天免费游泳服务

技能培训详细名单

关注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

回复关键词“夏令营”

即可查看

技能培训时间地点

及定点游泳场馆名单

今年夏令营

免费运动技能培训项目

总共有23项

开展免费游泳服务的

定点游泳池数量为40家

泳池开放时间从原来的20天左右

增加到了30天

2022年,参加武汉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篮球。记者喻志勇 摄

免费技能培训

1.培训项目

足球、网球、羽毛球、游泳、篮球、武术、冰雪、水上、射箭、小排球、马术、乒乓球、击剑、轮滑、跆拳道、摔跤、射击、体操、滑板、体育舞蹈、棒球、象棋。

2.培训对象

身体健康的适龄学生(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等不适宜参加运动的相关疾病)。

3.年龄要求

体操: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出生者;

滑冰/滑雪/棒球: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出生者;

武术/足球/乒乓球: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出生者;

网球/马术: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出生者;

滑板/体育舞蹈: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出生者;

击剑/轮滑/象棋: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出生者;

羽毛球: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出生者;

跆拳道: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出生者;

游泳: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出生者;

小排球:2011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出生者;

篮球/射箭: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出生者;

水上: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出生者(须具备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不间断游泳100米的能力);

射击:2010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出生者;

摔跤:2009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出生者。

4.报名时间

2023年6月21日9时起开启注册程序,家长及学员可填写相关信息;2023年6月26日9时起至6月28日18时进行报名确认,额满为止。培训时间为2023年7月6日—17日(共12天,冰雪项目为8天,部分项目培训时间有所调整)。

免费游泳服务

1.服务对象

全市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癫痫病以及各类传染性疾病、不适宜参加游泳活动者除外)。

2.开放时间

2023年7月10日至8月8日,共计30天,每天集中开放时间定为9:00—11:00和15:00—17:00。

3.注意事项

免费入场游泳的中小学生须有一名家长陪同监护,家长按优惠票价2元购票入场。

据介绍,今年预计总共将有30万人次青少年参与其中,技能培训项目数量和参与人数将创历年新高。

记者张琳 通讯员肖洪

来源: 长江日报

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友好使者”大熊猫“团团”和“圆圆”

台北市立动物园又名木栅动物园,有着悠久的历史设立于1915年,原址在台北圆山,1986年迁至台北市文山区木栅,全园占地约165公顷,号称“亚洲最大的动物园”。整个园区被次生林山坡所围绕,是一处结合自然景观形成具生态特色的休息场所,而两岸的“和平使者”大熊猫“团团”和“圆圆”的故事就要从2005年开始说起了。

好事多磨,去台湾省前的“团团”和“圆圆”

这就有人有疑问了,“团团”和“圆圆”不是2008年12月23日前往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吗?为什么前面要说故事从2005年说起呢?因为在2005年5月份时,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就受权宣布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给台湾同胞,之后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在千挑万选下选中了16号“圆圆”和19号“华灵”(团团原名)。而当时台湾省却是当政,以各种理由阻挡、拖延“团团”和“圆圆”入台。

大熊猫“团团”出生于2004年9月1日的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是第一只在国外出生并回国的大熊猫“华美”的第一胎中的第一个孩子,父亲是“灵灵”,到台湾省后取名为“志明”。

大熊猫“圆圆”出生于2004年8月30日的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是“英雄母亲”断掌大熊猫“雷雷”的孩子,父亲是“琳琳”,到台湾省后取名为“春娇”。

“团团”和“圆圆”的缘份

不仅两个人的父亲名字同音,出生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在选它们俩时,曾经将“圆圆”和两只雄性大熊猫放在一起,“团团”(华灵)和“圆圆”随时同进同出,互相照应的同时性格也是互补的,显得异常恩爱,那时就很有夫妻相。

同时经历了在2008年5月12日那次汶川特大地震,身心受损吓得不轻的“团团”和“圆圆”在2008年6月18日时就搬到雅安碧峰峡基地调养,好在得到了精心的呵护,并很快的康复了。

来到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团团”和“圆圆”

在2008年12月23日,在两岸同胞的陪同下,“团团”和“圆圆”乘坐台湾长荣航空的“熊猫特快车”抵达了台北桃园机场,乘坐专车来到了台北市立动物园新光特展馆,本来预计在2009年1月26日大年初一的时候正式与台湾同胞见面,实则1月24日就迫不及待的在举行“新光特展馆捐献暨关怀弱势之夜”中与大众见面了。

刚到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团团”和“圆圆”是住在一起的,经常“打情骂俏”的,被人们调侃原来大熊猫“团团”也“怕老婆”,原本也是让人羡慕的一家四口,在2008年来到台北市立动物园后,就在2013年7月6日产下大女儿“圆仔”,在2020年6月28日产下小女儿“圆宝”,原本熊生圆满,只是天不遂人愿。

全世界第一只装牙套的大熊猫

大熊猫“团团”小名“小乖乖”,也正如名字那样一直都很乖巧,连犬齿断裂都是保育员在2018年12月9日给“团团”做例行动物训练时发现的,好在发现的及时,立即联系了医疗团队为其治疗,12日就进行了活髓治疗后并运用钛合金属材质制作了牙套,于23日就为“团团”戴上了,成为了第一只带牙套的熊猫。

“团团”因病一步步走向死亡

黑白相间、憨态可掬的模样立即成为了台湾省动物园的新星,至今仍未改变,可是在2022年8月23日,熊猫馆的保育员发现“团团”与以往的表现有所不同,嘴角出现白沫,作为向来食欲很好的“团团”此时胃口也不太好,团队回放监控才发现“团团”在早上7点多就出现了3分钟的疑似癫痫的症状。

9月18日上午,就将“团团”送到了台大附设动物医院进行脑部PMRI检查(核磁共振)成为了少数的拍过核磁共振的大熊猫,影像却显示“团团”左大脑半球有局部液化坏死病变,右大脑半球也有类似病变,9月23日园方就召开了就“团团”的病情和护理状况记者会。

在10月份发现“团团”的病情有恶化的趋势,行走时后腿明显肌无力,大部分时间都是趴着休息,饿急了侧躺着进食,进食量、排便量和活动量均明显下降,10月26日第二次PMRI发现病灶区域明显扩大,病情进一步恶化,却因病程发展过快只能每天以药物舒缓症状,输液的方式补充水分,并只能在食物中增加营养元素,不再进行麻醉或侵入性检查。

11月2日,两岸的专家组经过观察和会诊也达成共识,因为这两天“团团”的身体和活动量经过药物控制基本平稳,又由于“团团”的病灶区非常接近颅底不适合手术,短期内没有进一步处理,只能继续采取舒缓治疗。

11月17日,保育员发现“团团”又突发好几次癫痫,却只能用药物控制,而癫痫的发作却越来越频繁,一晚上就发作四次,专家医疗团队在给抗癫痫药物的同时还担心的彻夜守护在身边,18日早上是苏醒过来了,可是后肢还是依旧肌无力,在19日凌晨还是间歇性的发作了好几次癫痫。

即使给了抗癫痫的药物也只能暂时缓解,于是专家组最终决定,与其让“团团”每天都活在癫痫发作的痛苦之中煎熬,不如忍痛放手让“团团”在麻醉中沉沉睡去,于当天下午1点48分观测到“团团”心跳已经停止,在12月19日通过对“团团”的遗体解剖才发现,造成“团团”癫痫的原因是肥胖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属于原发性脑瘤。

乳名的由来

你们知道“团团”、“圆圆”的名字由来吗?是在2006年1月29日的除夕夜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在“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活动投票中,是经七千六百多万张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电子邮件和短信中选出的,憨态可掬的模样传承了中华民族‘和’的精神,名字也代表了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