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缺水为什么补木火(八字缺水为什么补木火呢)

饕餮少女 2023-09-02 12:31:35 网友分享

你应该知道的五行原理,让养生不再盲目

前段时间开始学习中医,读了一些书,听了一些名家访谈,看了一些公众号里的文章,对中医模棱两可中有了一些认知,越学越喜欢。

但总感觉需要找到一些点去突破,需要明白人帮自己答疑解惑,希望能够更加融会贯通一些,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任督二脉,或许打通了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契机,全书精讲了《素问》中的“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两篇。

读完全书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中医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一门深刻的生命哲学,简单的阴阳五行、生长化收藏,字里行间都是大道理。一名真正的中医人必然也会成长为一名更贴近宇宙自然、生命本真的人,着实令人羡慕。

非常喜欢书中这样一段话:道法自然就是叫你别较劲,只是用一颗安静的心,去听、去观、去照、去觉知,而盘腿啦、调呼吸啦,只是为了提升你观和照的能力,而不是修行必需的,因为,修行的目的不是你会盘腿了,而是你要通过观、照等,达到觉悟。

许多人总喜欢去拜上师、找名家,喜欢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殊不知在宇宙自然面前我们都是无明的个体、大隐隐于市,真正的核心不在他处,只在自己和宇宙万物间。

类似这样带给我诸多思考的段落在书中有许多,既有治病原理,也有生命哲学,其中收获最大的当属关于木火土金水的认知。

原来肝心脾肺肾与木火土金水不是盲目的对应关系,原来生与克是相辅相成的,当我明白了其中原理,中医于我来说仿佛变的高了一点、活了一些,有点开朗、有点透亮,因此将这份收获分享给同样爱好中医的你。

1 五行内涵

书中讲到,《尚书》是最早论述五行的书籍,它说“木曰曲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如此读来有点晦涩,其实总体原则就是在告诉我们,木火土金水不仅是五种物质,而且是蕴含在这五种物质中的属性、运动趋势等。通过木火土金水的属性就可以了解肝心脾肺肾的运行规律。道法自然、万事勿过度就是生命运行的最大真理。

具体来看:

(1)木曰曲直,直代表上升,曲代表横向发展的力量,没有曲,木生长太过,则易折断。

在中医里,肝对应木,肝的运动方式就是“曲直”,倘若一味地生发,就是“肝阳上亢”,人就会头晕、目赤等。所以,肝不是越生发越好,而是要有度。

(2)水曰润下,下是水往低处流,润在温,不是水能润人,而是水产生的气润人。

在中医里,水对应肾,肾在我们身体的下部,若肾水一直往下,人就特别容易腿肿、脚肿,但生命的本性是不允许这种病态的,改变这种病态的就是水的温润之性。

肾水升腾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肾液为唾”。现代人口干舌燥,就是肾的润上功能丧失,也就是阳气不足,寒水不能润。所以,干燥症不是缺水,而是真阳虚,治疗此症一味地滋阴就不对,而应扶阳。

(3)火曰炎上,上是火的动能往上走,炎是火的热性。

在中医里,火对应心,心火的本性是上升,但如果一个劲儿的上升,生命就毁了。肾水下行,心火要下照肾水,如此才能够心肾相交。

心肾若不相交的话,就是心火上炎、肾水下泛。心火上炎就会舌红、头胀、头晕;肾水下泛就会腿肿、脚肿,人体就会得大病。这时候若用消炎药,在上就杀伐了心火正气,在下则损耗了肾精。

由此看来,火在正确位置发挥作用就叫正气,而不在正确位置到处指手画脚就是邪气。那么,它为什么会离开正位变成邪气呢?主要原因在于,有别的东西占据了它的位置,如寒邪,如同鸠占鹊巢,鹊只好到别处哀鸣。

因此,治疗邪气的方法不是杀伐,也不是简单地用寒凉药灭火,而是应该引火归元,将寒气驱逐出去,把虚火、邪火引回本位,让浪子回了头,变邪气为正气,才是治本之策。

(4)金曰从革,从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为从,革是革命、改变,所以金有两个相反的特性,要么肃杀、要么保护,犹如金属武器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抵挡外邪。

在中医里,金对应肺,肺主皮毛,皮毛对生命、阳气是一种保护;而肺又主肃降,就是指肺的肃杀之气。

(5)土爰稼穑,稼就是种植,穑就是收割,有种就有收,有去就有回,这就是土德的创造性和再生性。

在中医里,脾对应土,就是只要你吃饭,它就会化成精华来滋补你的生命,守护你的生命。

2 五行生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许多人可能都会背诵以上的五行生克,但究竟什么是生,什么是克,可能理解的就不到位了。

书中讲到:生,是让你生命成长的东西,生者为母,被生者为子,母亲都要耗散精力给孩子;克,是保护你生命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所有人都讲补肾,但补肾须知肺金是肾水之母(金生水),所以要想肾强大,就不只能在肾上做功夫,要懂得强肺,母壮子肥。

同时,土生金,强肺要从脾胃入手,脾胃生气血,气血足了,肺也就有劲儿了。再者,土克水,脾土强大了,对肾的保护作用增强,也就固摄住了肾精。

五行的核心就在于中庸,过和不及都不可。太过收不住,不及提不起来,只有恰到好处,才是生命的最好状态。

书中还举了关于心脏病的一个例子,说:西方人发现一个秘密,凡是犯心脏病的人,牙龈都先出问题,他们不知道原因,但从中医角度来讲,火生土,也就是心是脾之母,若儿子脾先病重,则母亲的日子必然不好过。脾的外象就是牙龈,所以牙龈不好早晚会造成心脏问题。

现在很多人的心脏病都是因为先误诊为脾胃病,老觉得心窝底下有掣痛,但到医院去,又一律按胃病治,而忽略了心脏的问题。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整体,任何地方出现问题了绝不是一个点的事儿,要善用五行生克,站在整体角度,寻根溯源,综合提升。不治已病治未病,当已病发生时,要先固摄未病、固摄先天元气,元气足后,自然出兵解决。

3 五行养生

结合五行生克原理,在四季养生中,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春天养脾。肝木克脾土,春天主生发,木气过,则伤脾,黄色益脾胃,因此春天好好吃粮食就是养脾胃,如黄色的小米粥。

夏天养肺。夏天是心火,火克金,肺为金,火气太旺,就伤肺。同时,夏天天气热,气机都散在体表,里面不足,脾胃弱,因此夏天最忌讳喝冷饮,喝冷饮就是寒上加寒。白色润肺,夏天可以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

秋天养肝。秋天是肺金,金克木,所以秋天要养肝气。青色养肝,适当吃酸可清肝泻火。

冬天养心。冬天肾水当令,水克火,所以冬天要养心气,红色补心。

元气藏于肾,四季都应该固摄肾精,黑色补肾。

当然以上只是在我们身体健康时的一些基础养生方法,适应四季四气养生可能会事半功倍。

但是当身体出现疾病时呢?我认为书中有一种理念很好,那就是要先发病,当鸠占鹊巢之时,只有把鸠先赶走,鹊才能回归,各种滋补方法也才能够发挥作用。寒邪不走,营养到来,运化不了,就有可能慢慢积聚出一系列实证,如囊肿、结石,甚至癌症等。

中医学实在是博大精深,阅读中医、学习中医就是一个了解生命哲学、自然奥秘的过程,既强身健体又愉悦身心,实属人生一大幸事。

以上就是我阅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一书的收获,对五行生克有了初步了解,也明白了养生要巡道而行。春夏秋冬,生长化收藏,适者才能够生存。

人生不过气血二字,气血旺则身体健。养生很简单,“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好心态、好气血,就会有好身体。

感恩遇见中医。

你的名字里五行缺啥?粗浅谈谈五行学说

今天这篇很重要,关于‬五行‬,我一个初学者,能理解得多深?能写得多深?

更何况五行在我们中国人从小到大,多多少少都了解接触过,也各有各的看法。

反正我是小白,啥也不怕,壮着胆子往前冲就是了。挨最多的骂,才能涨最多的姿势。

一说到五行,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你五行缺啥?(哈哈哈标准答案肯定‬不是五行缺德)我所知道的,好多人名字中间肯定有至少一个字,是五行缺啥补上去的。五行缺金就补个金字旁的字,五行缺水就补个三点水旁的字(我爱人就是五行缺水,补了个津字)。

那么什么是五行呢?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为什么和大家说的金木水火土顺序不一样呢?这里有个秘密我揭示一下,学过中医或者中国古文化的,一般第一反应顺序就是木火土金水)按照顺时针顺序,五行相生就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来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你可以直觉的理解为:木材扔到火里面,火越来越旺(木生火,钻木取火),火烧掉了万物化成了土(烧成灰就是土了,火生土),土里蕴化埋藏了各种矿物,尤其包括各种金属矿物(金银铜铁锡等各种,土生金),古时拿个铜盆在室外放一夜,铜盆里面都是水,叫承露盘(金生水),有水的地方植物蓬勃生长(水生木)。可以这样理解哈,没有在正经教科书上出现过,但反正我是这样理解的。

以上是五行相生,那么接下来要说五行相克。如果你记住了木火土金水这个顺序,那么我要告诉你,木火土金水是隔一个相克,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怎么理解呢,我自己想了个逻辑:木在土里生长,吸取土的营养,所以木‬克土‬;钢铁厂的纪录片你看到熊熊大火融化钢铁,所以火克金;古来就有成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土克水;金克木不用说了,古人谁砍树不得带把斧头;水克火更不用说了,消防车带着高压水龙头呢。

都记住了吧?

但是有朋友说了,我是记住了,但是记住了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有啥用?

我之前那篇上古人类世界观的笔记说了,精气神化万物,万物分五行。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可以根据化万物时的气质不同,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五行里,按照相生相克的关系同样处理。这就有意义了吧?

《黄帝内经》说,

肝,在体合筋,主四肢,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心,在體合脈,在竅為舌,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與自然界夏季相通應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在五行属土,居中央,为阴中之至阴,统应长夏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这段话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各种情况的五行归属,同样符合相生相克的原理。可以横着看,每一个行的各个要素是可以共振共鸣的;可以竖着看,一列要素是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的。

举几个例子:

我们就随机取个第二行,心,舌、喜、汗、火、夏季。

(以我浅薄的理解,)为什么中医望闻问切的时候要看舌头?舌头颜色、舌苔颜色舌苔厚薄都很有讲究,甚至好的中医师,可以通过望舌(舌头和舌苔),对五脏的状态都能有个基本的了解,我只举一个我知道的例子:如果舌尖鲜红而干燥,而舌头其他部分淡红,就可以初步假设是心火独旺之征候;

关于喜,古代有一个有史书记载的例子,我读书时曾经编入中学教科书,说的是一个叫范进老秀才,五十多了大概,考举人考了几十年,这一年发皇榜了,他看到他自己高中举人,狂喜而精神失常。为什么狂喜会精神失常?神在哪?心藏神,狂喜而入心、伤神志。

所以尤其在夏季(夏季本身容易催发心火旺盛),人比较容易喜,傻乐,同一个人遇到同样的笑话同样的事,秋冬天可能都是冷笑话,放在夏天了就笑出声。所以啊,人们在夏天容易笑点低。想一想?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一点很重要,夏天呢,该出汗就让他出汗。《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关于夏季养生,有四个字,叫做“无厌于日”:夏天不要(过于)厌恶太阳,适量适度的暴露在太阳下其实挺好。不要过于怕出汗,微微出点汗非常好,不要大汗淋漓就行。

说到养生,(以我浅薄的理解),就是要顺应时令,哪个时令就干这个时令该干的事,吃该吃的东西。就季节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天是热烈的时候,做热烈的事(比如向心仪的人表白),别怕出汗。

说极端一点可能更容易理解,夏天最怕的就是出一身大汗然后马上去22度的空调包厢里吃海鲜(河里的海里的鱼虾一律属水,自带寒属性)、喝最冰的里面甚至悬浮着冰絮的啤酒!天天这么干,保不齐只一个夏季,痛风病就找上门来了。

那夏天吃什么呢比较好呢?夏天人体阳气舒发在体表,那么很重要的是保证肠胃的暖和,喝口热茶比天天喝冷饮要解渴多了,吃点生抽泡姜片比吃凉菜舒服多了。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接下来我们拎出一个竖列来看看,就看五志吧:怒(木)、喜(火)、思(土)、悲(金)、恐(水),还记得前面讲过的相生(顺时针方向顺着生)相克(隔着克)的关系了吗?

相生关系我只说一句你想想是不是有这种情况:有些两口子大吵一架然后抱在一起去房间了(怒生喜);有些人高兴完了就开始琢磨(喜生思);有些人琢磨多了就情绪低落(思生悲);有些人情绪低落以后就开始害怕(悲生恐)。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相克方面(怒克思、喜克悲、思克恐、悲克怒、恐克喜),我就只举两个例子:

刚刚提到的范进中举,狂喜而精神失常,你知道是怎么治好的吗?后来有懂的人建议让他最害怕的丈人,一位粗鲁的屠夫,狂扇他几个耳光,说他没中举!结果,范进病好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恐克喜的例子。

有一位太守患了抑郁症,整天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请了一个名医诊治,名医说他怀孕几个月了!他顿时捧腹大笑,心里舒服。后来每每想起,都是哈哈大笑,慢慢病就好了。这是一个喜克悲的例子。

我就在想,经常带抑郁症患者去看看脱口秀大会是不是一个好主意?

五行就写到这里为止了。虽然没写透,我也尽力了。诚心附上四页手写实拍的笔记,以供同行者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