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兑下巽(上兑下巽卦详解)

浮生如梦 2023-05-30 18:40:20 网友整理

易经详解第63篇—大过的过,本意是强调过程,不是错处

大过卦跟颐卦是一组,把这两个卦连在一起看,体悟会更深。颐卦的内容,可以参考这两篇:

易经详解第61篇—颐卦谈的是“生与食”,大过卦谈的是“爱与死”

易经详解第62篇—颐卦颐养的要义:求人不如求己

互为错卦

《杂卦传》说:“大过,颠也”。颐卦瞬间颠倒,六爻全变,就是大过卦。这两个卦互为错卦,代表对方的危机和转机。颐卦中间的四个阴爻,不是颠,就是拂,都不正常,时间一久,就造成了大过卦的局面。颐卦的理想是彖传结尾的“颐之时(义)大矣哉”,守时还守得恰到好处,是颐卦的最高境界。可是从颐卦各爻来看,执行起来并不是这么回事,问题迭出。任何一个环境、状态,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大蓄卦的积累、到颐卦的养颐,再到大过卦,是积养的过程。最终来看,一杆子梭到底,再怎么养得好,也脱不开人生的最终归宿,那就是生老病死的死。

来看卦辞。

大过:栋桡[náo]。利有攸往,亨。

“过”这个字,在现代,跟“错”连在一起用的场景居多,强调“错误”。按这种表达,“过”前面加个“大”,就是“大错”了。比如现在就有一种处罚,叫“记大过”,这对体制内的人来说,几乎等同命运的宣判,是很严重的。这不是“过”的本意。“过”的本意是强调过程,不是错处,“大过”是指大的过程、突然经历的变化。从颐卦突然变了个环境,能应对么?这个“巨变”之后的现实,就叫“大过(大变)”。有应对的信心,再经过坎险这一关,就到了离卦。离卦是光明远大的极致,也是易经上经的结尾。

研究易经,需要特别注意一点,任何卦和爻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它有四方八面的联系和联结关系在。比如爱情,那是咸卦,可光有爱情是不长久的,会有“七年之痒”,还得有恒心,那是咸卦的下一卦恒卦。有爱情也有恒心就万事大吉了么?不好意思,还得齐家,易经有一个卦就叫家人卦,家宅不宁就反目成仇了,那是睽卦。等等。他是一个能量关系场的概念,青萍是形成飓风的微末。

好,先回到卦辞本身,“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元亨利贞”四德,大过卦占了“利”和“亨”,这已经很正面了,有些卦“元亨利贞”四德,一个都没有。对“大过”这个词的“怵”,主要源自世俗观念理解的“(记)大过”。前面已经澄清了,这个是误解。捋一下卦辞:大过,是一个突然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来的外面能看到的现象,就是“栋桡”,看到“栋桡”不要怕、也不必紧张,只要处理得当,是“利有攸往”的,结果是“亨”(畅通无阻)。

栋梁之材

有个形容人很有才能的成语,叫“栋梁之材”。“栋”指房屋的正梁,“梁”指架在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栋梁”是支撑房子主体结构稳固的关键,“桡”是弯曲的意思。“栋桡”,房子的正梁弯曲了,超出负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瓦解、崩溃。大过卦的爻辞,在“栋桡”后面,接着说:“利有攸往,亨。”那显然是解决这个危机了,不止解决,还解决得很漂亮,有利、畅通无阻。

卦辞是结论性的总纲,“利”和“亨”的原因,在彖传里能找到答案。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悦)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义)大矣哉!

“大过,大者过也”,大的过(过程),就叫“大过”。“大过”的表现形式是“栋桡”,“栋桡”的表现形式是“本末弱也”。大过卦初爻和上爻都是阴爻 ,上下都不实,当然“弱”。“刚过而中”,“本末弱”的原因是“刚过”,中间太强,两端自然就弱了。“中”指上下卦中间的九二和九五爻,这两位都是阳爻,很刚,可是他们“得中”,“得中”代表行为中正,是位置把他们摆在这的,不是他们主动想造成什么破坏。主动和被动造成的影响,有根本差别。

“巽而说行”说话的说,通愉悦的悦,而愉悦的悦,又是兑卦的卦义。大过卦的卦象上兑下巽,“巽而说行”,是描述上下卦的结构。这个结构“利有攸往,乃亨”,“乃亨”,是经过努力后达成的“亨”,中间有艰难困苦,“亨”是经历困苦后达成的结果。

“大过之时(义)大矣哉!”在现在的通行版易传里,大过卦彖传是没有“义”这个字的,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义”字是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丢失了,应该加上。颐卦跟大过卦的情况类似,颐卦彖传的结尾是“颐之时(义)大矣哉!”易经谈“时、义”的卦有五个,豫卦是第一个、第二个是随卦、第三个是旅卦、第四个是遁卦、第五个是姤卦。这五个卦的表达方式都是这样,“豫之时义、随时之义、旅之时义、遁之时义、姤之时义”,统统“大矣哉”。怎么到颐卦和大过卦就少了一个字呢?颐卦和大过卦的时义不比其他五个卦小。“时”是时间,“义”是宜。在对的时间点,当为则为,具体做的时候,还恰到好处,就叫“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五行相生相克图

“泽灭木”,这里引出来了一个重要哲学思想,叫“五行”。中国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种物质各有特性又相生相克。凡坚固的都属金,金主肃杀、收敛。木代表生命中生的那个功能和根源,主生长发育。水代表周流不息的流动性、同时,有寒凉、滋润等特征。火代表热能、向上的特征。土代表土地本身,主和平、包容、存实等。以相生关系来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相克关系来说: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泽灭木

五行学说和八卦理论合称“五行八卦”,是命理和中医等的框架基础,那是专门的话题,三言两语讲不清楚,还是不扯远了,先看内容相关的部分。大过卦上兑下巽,兑为泽属金,巽为风属木,以五行的逻辑来说,金克木,克是克制。“泽灭木”,这里用了“灭”字,显然比“克”更严重,就不完全是站在五行的角度来表达了。泽为泽水,木代表生机,泽水淹没了生机,就是这么一个象。

在讲颐卦的时候,我提出过一个观点:颐卦谈的是“生与食”,大过卦谈的是“爱与死”。有些朋友留言,说体现在哪?在这就有具体体现了,兑卦象征欲望,欲望包括一切“我相”、“我执”,比如口腹之欲、情爱之欲,欲望一旦泛滥、失控,生机慢慢就被泯灭掉了,这就叫“泽灭木”。“大过”,是“泽灭木”表现出来的具体现象。

碰到这样的危机怎么办?《大象传》永远是给人信心的。“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君子是指看懂了当前卦象,并知道怎么做的人。在这种困厄的状况下,君子不会失去信心。哪怕孤立无援不被理解也不畏不惧、无怨无悔。“遁世无闷”,这个应该很熟悉,在乾卦文言就出现过,对应的是乾卦初爻“潜龙勿用”的品性。

什么叫“潜龙”呢?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遯世而无闷,不见[xiàn]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隐”是隐居、隐藏、就是在暗处。“易”是变易、不易、简易。“世”指世俗的见解和看法。“不易乎世”,不因世俗的看法而改变,完全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不成乎名”,是说拒绝名的诱惑。一个人如果彻底斩断了名利的欲望,任何人对他都无从下手。“遁世无闷”,是彻底的隐居。彻底遁离人间,并且心中一点也不气闷。“遁世”已经不容易了,“遁世”并且“无闷”,内心安定,这才是真功夫。“不见是而无闷”,“见”是显现。

“不见是而无闷”是说不被世俗认可,一点都不觉得烦闷;骂他也好、夸他也好,对他造不成干扰,已经完全超脱了。“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高兴就干,不高兴就不干,自得其乐,自行其是,达到了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没有任何外在的东西能够动摇他,这就是“潜龙”。“确”,是非常明确,没有虚伪做作,不是做样子,是心如磐石。

“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这句话是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的功夫,“潜龙”的目的不是为了“潜”,是为了“用”,“用”的时候“独立不惧”,还没到“用”的时候“遁世无闷”,这是非凡时代的大智大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则独立不惧,藏则遁世无闷。

大过卦的卦象,中间四个阳爻,上下两个阴爻,就像四颗钉子钉住一口棺材一样。基于这个卦象,大象传还可以做一种解释,“遁世”指消失在这个世界(也就是人死),结合前面的“独立不惧”一起来看,是想尽一切办法渡险,哪怕自己独立一人面对,也不惧。最后,每个人的结果都逃不掉“遁世”这一步,一旦到这一天了,也没什么好憋闷的,努力过了,结果怎么样,坦然面对。

两种解释,我没有偏好,都摆出来,供大家参考。易经是开放性的,觉得哪种解读对自己有用就哪种;都有用,就都用;都没用,就都不用。

下一篇分析大过卦六爻。

往期内容,欢迎点击头像,到个人主页查看。

《易经》:养生不当,会反至“大过”

上一篇我们分享了颐卦,颐卦像一个嘴巴,告诉了我们如何通过嘴巴养生。但是我们却发现,养生不当,反而会受其所害。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和饮食不当有关。而且,颐卦也指出,颐卦不单纯指饮食言语,更关乎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多饮误事,酗酒招灾”,都是饮食和尺度不当而引起的是非忧患。这就是颐卦之后紧跟大过卦的道理。

颐卦之后是大过卦,中孚卦之后是小过卦,颐卦和中孚卦是比较中和的卦,周公如此排列卦序,就是在提醒我们:凡事得中则已。 再进必成过。

大过上兑下巽。初、上两爻为阴, 中间四爻为阳。是一个以阴包阳的卦象。

阳常代表性,阴常代表情,而大过卦就是一种陷于嗜欲、性受累于情的状况。是一种错

位,是一种过。

1、大过“颠”也。

大过卦是一种颠倒。

《易经》以阳为贵。大过卦阳内阴外,阳爻被阴爻所限,是一种多而无本、集而无用的状态。就像人在疯癫之时,外表看起来力大无穷、精力无限,但终究不能做事一样的状态。

大过卦上下爻为阴爻,中间爻为阳爻,是一种中间强壮、本末俱弱的现象,也代表着一种倒行逆施的状态。大过卦由兑卦和巽卦组合而成,上兑下巽。兑代表水泽,巽代表风木,正常情况水应在树的下面,行润泽树木之功,而大过卦水到了树的上面,就像洪水淹没了大树,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是大过!

一个团队也是如此,通常要订立一个常规,约束人们的行为,才能履行必要的职责,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而如果有人违反这些常规,我们要加以警告。更严重的,,我们也会对其进行处分,比如记大过等等一样的道理。

2、知过速“改”

大过卦告诉了我们处事不当之后潜在的风险,就像一个房屋的房梁,中间过于坚硬牢固,而两个支点非常薄弱,久而久之,势必可能会出现弯曲下陷的情况,如果听之任之,甚至会房倒屋塌,产生危险。

因此,所谓的智慧之人,正是能从这些现象和道理中顿悟出处事的智慧,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还能迅速解决问题,将问题化解于萌芽。

天之有过。 旋自覆焉。 人之有过。 速自悔焉。

人生而有情,更常因欲而多嗜,如果不加节制,掌握不好分寸,就会形成大过。

圣人智者正是因为懂得加以节制,修心返性、自我修复,最终才得以免除大过。

大过九三爻辞:栋桡,凶。意思说梁已经向下弯了,弯而不隆,会可能产生危险,因而会凶。

而九四爻辞:栋隆吉。就是说梁向上隆起,消除了弯曲的隐患,警报解除,变凶为吉。

因此,至于到凶还是达吉, 关键在于自己能否懂得调剂。

君子效法此道,尊则不亢, 卑则不屈。 不桡不隆,常保平衡中和,所以能免凶通吉,人们嘴里常说吉人天相,实则是:君子知吉凶祸福虽降自天。,实召诸人。

因而君子之贵,有过能速改!

3、因“时”制宜。

《易经证释》讲:君子明时。 故能应天。 能藏而行。 屈而伸。 穷而通。 不中而至于中也。

大过告诉我们,此时天机为大过之时,阳为阴包, 中为外迫。阳爻虽多但是没有用武之地,团结一心但无处施展手脚。 此时,君子不会贸然行动,而是会审时度势,知先几、察时宜,遁世守身,修心养性,纠正自己不利的行为,以待危险解除。

纵观整个大过卦,诸爻皆有过,但爻辞却有凶有吉。可见,不同时期、不同时位,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即便有的爻因为时位合适,可以幸免于难,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只有利用这有限的时间知过速改,才能在即便失去时位时,也能警报解除,免除祸患。

大过彖辞曰:大过之时大矣哉。

可见大过时的重要性,非他卦所及矣!时能带来短暂的安全,也能提供稍纵即逝的机会,而能否抓住机会,及时改正错误,步入正轨,就是君子和小人、智者和愚人的差别了。

《易经》虽然指出了行为不当造成的过错和危险,但它的目的不是对人们进行指责,而是给出提醒和警告,以期人们有所醒悟,未雨绸缪、亡羊补牢,从而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由大过返回中孚,免除灾难,获得吉祥。

孔子所说: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者。 正谓此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